10月13日,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了解到,国家“十四五”规划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天然气管道(简称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至枣阳段工程投产通气18天,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啃下黄土高原“硬骨头”,能源动脉再延伸。
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起自宁夏中卫,途经宁夏、甘肃、陕西3省的7市,穿越黄土高原区域约500公里,直面“沟壑纵横、高差悬殊”的天然考验。

西气东输三线中段穿越冲沟现场。
穿沟越壑是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最艰苦的工程,固原山区尤其为最。其中当数柯桩沟与万崖沟,一个是320米的“U”型险阻,一个是303米的“V”型深谷。这里狭窄的作业面如同在峡谷中“搭天桥”,崎岖的地形让每一次管道焊接、每一寸防腐处理、每一段下沟作业都举步维艰,常规工艺束手无策。建设者们迎难而上,用钢铁意志攻坚,用匠心精神破题。
设备无法进入陡峭作业面,就在斜坡上修筑“之”字形阶梯,为重型机械在悬崖峭壁上开辟出立足之地;1219毫米大口径管道陡坡下沟困难,创新应用“2台70吨吊管机+4台380挖掘机”组成强大的“移动地锚方阵”,利用吊管机作为移动锚点,动态调控数百米长管道的下滑速度与姿态,平稳滑入沟底。
2022年,穿过固原镇原段14条大型冲沟与高陡边坡成为项目的“拦路虎”。尤其是一条长780米、落差130米、坡度51°的大型冲沟施工最具代表性。这段线路梁峁交错,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进场作业,开挖后土质松动,遇到下雨有塌陷风险。此外,冲沟施工对管线焊接下料的准确度要求极高。

黄土塬上单边定向钻。
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原西北项目管理中心平凉现场组负责人周大勇说:“建管道如同打一场战役,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国家管网标准就是建设管道的基本遵循,他带着新入职员工高泽成,与监理姜振国、承建单位负责人卜卫星结合征地进展制定施工计划,适时调配资源,逐一落实管网标准。施工前勘察现场风险点源,系统识别关键风险因素,编制施工方案和防控措施,每个节点环环相扣,实现了施工全过程风险可控。
绵延数百公里的黄土高原记录下管道建设者跋涉的印迹:泾川县铁路顶箱涵穿越与国道顶管穿越,大溪河定向钻控制性工程,大管径单边定向钻……穿沟越壑,挑战和难关不计其数。一处处险关终被攻克,成为管道建设中的小插曲。
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工程,如一条纽带,将沧桑古道与清洁能源大动脉紧紧相连,有力提升我国天然气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助力管道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低碳转型。(宁夏日报记者 张慈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