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东线北段施工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12月2日,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黑河作业区国产压缩机组中俄东线首站黑河作业区中俄东线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份,全长5111公里,分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核准建设。自2019年12月2日北段率先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吉林长岭至江苏泰兴各段先后投产通气,输送的天然气从首年的50亿立方米逐年攀升至2024年的300亿立方米。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后,实现“北气南下”直抵上海,并与东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增强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应急调峰保障能力。预计2025年,通过中俄东线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将进一步增加近50亿立方米,届时总量将占当前国家管网集团向长三角地区输气量的约五分之一。中俄东线永清站图为中俄东线中段建设场景图为北段建设场景图为南段建设场景据悉,自2019年12月北段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累计输气量突破8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5亿人口。据测算,中俄东线每年向沿线地区供应的天然气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作为我国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标志性工程,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也是我国油气储运史上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实现国产化的管道,首次应用了全自动化焊接、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全机械化防腐补口等先进技术和国产化施工设备,推动管道装备制造能力的升级换代。(丁怡婷)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管网集团2日宣布,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东部能源战略通道全面建成。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自黑龙江黑河一路南下输送至华东地区,最终直抵上海,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注入强劲动能。中俄东线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我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东线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全长5111公里,分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建设。自2019年12月北段率先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吉林长岭至江苏泰兴各段先后投产通气,年输气量从投产之初的50亿立方米提至目前380亿立方米的最高水平。本次投产通气的南通—甪直段,是中俄东线南段最后一段新建管道,标志着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实现“北气南下”直抵上海,并通过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联通,进一步覆盖浙江、安徽等地。全线贯通的同时,中俄东线与东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增强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应急调峰保障能力,对“十四五”期间构建我国天然气管网“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新格局、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俄东线天然气市场覆盖我国东三省、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自2019年12月北段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累计输气量突破800亿立方米,不仅形成了新的全国供气格局,使天然气供应渠道更加多元,还带动了沿线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完)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今冬明春管网整体冲峰能力将达每天11.1亿立方米,为冬季保供提供坚实保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那么,“全国一张网”如何发挥供应冲峰能力、海上天然气田如何加大保障能力,以及风光水电等新能源发挥的积极作用呢?天然气管网加速建设提升保障能力近日,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中卫二站顺利投产供气,我国天然气转供量最大、联络干线管道数量最多的天然气枢纽站——中卫压气站成为国内首家天然气“双枢纽”站,转供能力达2.5亿立方米/天。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中卫作业区主任 姚红亮:中卫站形成“双枢纽”,为管网供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双保险”,进一步提升区域调峰和应急保供能力。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泰青威管道与山东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日前正式进气投产。管道总长37.2公里,设计压力10MPa,年设计输量75.9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市场部经理 马云飞:该项目投产后,济南、青岛、淄博等省内重点用气区域全部实现双气源供气,更好保障供暖季山东省用户用气需求和安全。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大力推动管网建设和设施冲峰能力提升,中俄东线五大连池、明水、肇源等站场增压工程均已建成,为中俄东线顺利增输提供保障。西气东输四线新疆段等项目顺利投产,提升了西气东输系统西段的运行稳定性,不断扩大管网保供覆盖面。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调控部副经理 孙晓波: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集中统一调控优势,确保5.7万公里天然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目前,天然气管网共运行超150台压缩机组,每日输送近7亿立方米天然气。海上天然气计划供应超100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海上勘探开发力度,精心组织采暖季产能建设,努力提升在产气田供应能力。“深海一号”二期、“海葵”相继投产,海上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今年冬季保供期间,海上天然气计划供应超100亿立方米。在海南,“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抢抓台风来临前的作业窗口实施洗舱作业,确保关键生产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环海南岛海上天然气生产集群多处生产装置完成工艺流程优化改造,有序实施多项增产措施,为天然气产量调整做好准备。中国海油南山终端生产监督 韩阳:为了适应新的生产需要,我们在“深海一号”二期投产前对南山终端进行了扩容改造升级,南山终端今年保供季向海南省东线用户的供气能力预计将提高43%。在广东,近海的9个海上气田正满负荷生产,每天近1800万立方米深海天然气在珠海登陆,通过陆地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番禺34-1平台正全力推进三个气田群降压开采项目落地实施,力求提早实现增产目标,为保供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和民生需求进一步攒足“底气”。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白云气田副总经理 赖勇:为做好今年冬季粤港澳大湾区民生用气保供工作,我们提前制订天然气产能计划,每天增加产能近60万立方米。在天津,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日产天然气超200万立方米,为华北地区能源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了解,中国海油在今年冬季保供期间,计划供应海上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10%。随着东方29-1、乐东10-1等气田相继投产,预计到2025年,将再新增天然气供应超80亿立方米。风电、光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全力保供今年,我国风电、光伏、水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进一步提升,为冬季能源供应提供有力支撑。不久前,中国华电在凉山州盐源县境内的3个光伏项目共51万千瓦投产,最高海拔达4000米,项目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8.8亿千瓦时,能满足四川40余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在内蒙古,华能库布齐新能源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其中,200万千瓦光伏先导工程正在进行并网前的最后调试工作,将为冬季电力保供增添新动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 张琳: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达到20.3%,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为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补充。地热能是一种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地热能越来越多被应用到供暖领域。近日,中国石化全面启动今冬地热供暖,超1000座换热站陆续投入运行,可为北京、天津、陕西、河北等全国11个省份的超110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累计供暖能力超1.1亿平方米。与此同时,水电能够凭借其调蓄能力和调节性能,形成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的打捆外送,从而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长江干流,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水电站,目前已完成蓄水任务,可用水量超340亿立方米,比近五年平均值多11%,为迎峰度冬期间受电区域电力供应、枯水期下游生产生活和航运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峡集团长江电力三峡梯调宜昌调度部值班主任 黄斌:目前梯级水库整体蓄能同比偏多1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为迎峰度冬储备了充足水能资源,做到关键时刻机组开得起、顶得上、发得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达到了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体现了我国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强劲势头,为能源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伟)
自11月15日起,我国北方地区全面启动供暖,能源需求相应地大幅增加。当前,煤炭、电力、油气行业开足马力增产,储气库、天然气管网持续提升顶峰保供能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增添绿色支撑,确保能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召开的中央企业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专题会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加大煤炭开采和电煤、天然气采购力度,做好新增装机并网,积极引导用户削峰填谷,确保迎峰度冬保供安全。要加快电力、油气和管网项目投资建设进度,持续提升保供硬实力。——煤炭行业加强兜底保障能力。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装车站,2台单次装载能力达35吨的卸料溜槽繁忙运作,管道内的原煤经过抑尘站清理后装车运出,发至东北。“今年我们新增煤炭产能200万吨,‘火力全开’投入电煤保供工作。”该矿矿长曹宝玉说,目前这里每日原煤产量可达7万吨,外运装车日运量保持在15列以上,约6万吨,最大煤炭库存量一度突破38万吨,在极端天气下仍可满足连续7天的外运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原煤生产增速加快,9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比8月加快1.6个百分点。“当前全国电煤库存整体处于较好水平,为今年迎峰度冬提供了较好保供基础。”中电联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油气行业加快增储上产。从今年10月至明年冬供期结束,塔里木油田计划投产新井、措施井超50口,预计新建产能、恢复产能均超计划指标,进一步夯实冬供天然气资源量。青海油田天然气日产量保持在1660万立方米以上。截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突破700亿立方米,普光气田日产气量创近两年日产量新高……今年供暖季,中国石化已落实的天然气保供资源较上一供暖季天然气保供目标增长9.7%。与此同时,天然气顶峰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管网集团优化“管网—接收站—储气库”一体化协同运营,天津LNG接收站今冬保供季的首船6.86万吨液化天然气完成接卸;文23储气库、金坛储气库、刘庄储气库提前完成本轮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五大连池、明水、肇源3项增压工程相继投产……国家发改委近期召开的2024—2025年供暖季全国能源保供会议指出,当前天然气资源准备较为充足,调峰储气能力较去年增加了80亿立方米,储气库已提前完成注气任务。——可再生能源提供绿色电力支撑。自10月底以来,在福建省漳州市,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首批发电单元并网,建成后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3亿千瓦时;在山东省东营市,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并网,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7.8亿千瓦时;在西藏,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年平均发电量超5.7亿千瓦时;在天津,华能天津港东疆北防波堤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完成,计划建设7台风机,总容量为50兆瓦……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7.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4.7%。“今年度冬期间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与夏季相当,较去年度冬负荷明显增长,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局部面临一定压力,如华北、华东、西南区域的部分省份用电高峰时段可能电力供应紧张,需采取需求侧响应措施。”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董万成表示,抓好能源中长期合同履约,扎实做好存煤储气工作,确保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燃料稳定供应;督促加快电源电网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确保今年迎峰度冬期间应投尽投、应并尽并;做好北方清洁取暖工作,压实地方政府和企业责任,保障居民温暖过冬。(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随着一股冷空气强势入侵,新疆西北部最近迎来雨雪大风降温天气。截至11月11日,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已协调呼图壁储气库、温吉桑储气库完成注气任务超过30亿立方米,并已进入新一轮采气周期。今年以来,西部管道公司统筹实施“冬夏一体化”保供措施,超前落实资源储备,全力推进保供项目建设,提升管网保供保障能力,大力提升压缩机组高质量运维无故障运行水平,多措并举确保今冬明春天然气安全平稳高效输送。截至目前,西部管道公司压缩机无故障运行时间已超过15000小时。西部管道公司乌鲁木齐作业区员工在降雪后进行巡检。孙哲 摄记者了解到,呼图壁储气库自3月29日至10月11日注气,累计注气超25亿立方米,以满足新一轮冬季保供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干线调峰需要;温吉桑储气库于4月8日开始注气,注气量超6亿立方米,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蓄足了“底气”。西部管道公司员工在工作中。吴明 摄作为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的西气东输四线,经过两年建设,“吐鲁番—中卫”新疆段于9月29日建成投产,西部管道公司年天然气输送能力从原来770亿立方米增加到920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能力可以达到2.6亿立方米。与此同时,西部管道公司在原有中亚进口天然气、国产塔里木天然气、伊犁州新天和庆华煤制气等资源基础上,加大零散天然气气源上载力度,今年上载量达到595.02亿立方米。目前,轮南作业区新疆华仑零散气上载点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12月实现投产。西部管道公司轮南作业区员工在查看设备状态。安阳 摄眼下,西部管道公司已完成西气东输二线轮吐线库米什压气站新增下载点、西气东输二线轮吐线孔雀河压气站新增下载点、西气东输一线哈密压气站新增下载点项目建设,并已投产;西气东输二线霍尔果斯压气站新增下载点项目10月底已具备投产条件。(作者:乔文汇)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戴小河)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供暖季。中央气象台11月25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至10℃,其中,华北北部、内蒙古中部及东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2℃至14℃,局地16℃以上。多地气温断崖式下跌,电力、煤炭、天然气等的需求攀升,能源行业保供形势如何?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26日,福建北部迎来下半年首场寒潮,山区输电线路覆冰。国网福建电力在6个高海拔地区装设线路观冰监控,建立智能感知的线路覆冰报警系统。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说,今年度冬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较去年度冬期间预计明显增长,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局部面临一定压力。保暖保供,电力是“生命线”。在云贵高原等高海拔地区,冬季受冰雪影响的区域和输电线路较多。对此,南方电网提前开展融冰演练。在云南曲靖,经过绝缘化改造的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完成直流融冰升流试验,检验设备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的融冰可靠性;在贵州遵义,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融冰装置刚刚开展了实战演练,可融化超过20毫米的重覆冰,确保雨雪天气下线路正常运行。“南方电网预计度冬最高用电负荷2.38亿千瓦,同比增长约8%。”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总经理黄河介绍,今冬面临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持续增加、极端自然灾害多发等多重挑战,南方电网将发挥大平台作用,灵活调剂省间余缺,提升电力应急能力。为应对寒潮,国家电网制定了25项保供重点措施,做到“一区一案、一省一策”。如加强电力跨区配置,加强省间余缺互济,最大限度保障电力电量平衡,组织安排好高耗能企业错峰检修等。煤炭稳产稳供深夜,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神东煤炭补连塔煤矿百米井下灯火通明,综采工作面生产忙碌有序。巨大的采煤机在轰鸣声中缓缓移动,煤炭从煤壁上整齐地剥离,如流水般从工作面涌出,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地面。“我们矿现在每天能产出6万吨煤,日均发运14列,可满足一台60万千瓦的煤电机组运行8天、发电1.2亿千瓦时。”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补连塔煤矿生产副矿长郭海军说。保暖保供,煤炭是“压舱石”。入冬以来,我国煤炭主产区持续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全力保障电煤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截至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平均可用天数超过30天。保暖保供,离不开运力保障。今年采暖季开启前,全国铁路实行新货物列车运行图,进一步增加了煤炭运输能力,如国铁太原局共安排跨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113列,其中电煤直达列车70列,其他煤炭直达列车18列。11月15日开始,我国北方地区全面启动供暖工作,用煤量持续攀升。铁路部门加大运力投放,保障供暖用煤运输。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11月1日至24日,黄骅港煤炭港区日均卸车143.8列,日均装船62万吨。“我们加强与铁路、销售和航运等单位合作,结合到车趋势、船货匹配等情况进行分析预判,适时调整作业计划,保障港口生产运行顺畅。”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经理刘金光说。清洁能源各显其能在山东沂蒙山区,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目前,临沂市光伏发电装机580万千瓦,月均发电量5.6亿千瓦时,可满足10万户家庭1个月的用电需求。”国网临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周忠堂说,公司做好光伏发电消纳工作,完善清洁能源保暖保供机制。每年冬季北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也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期。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国家电投核能供热工程“暖核一号”已启动供暖,为山东海阳市和乳山市提供热源,供热面积近1300万平方米,可节约原煤消耗40万吨。保暖保供,清洁采暖是未来方向。入冬以来,中国石化启动地热供暖,超1000座换热站投入运行,可为天津、陕西、山西等11个省份的110多万户居民提供清洁热能,供暖能力超1.1亿平方米,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90万吨。天然气是“煤改气”地区保暖保供的主力。11月22日,来自卡塔尔的满载9万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靠泊到中国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作为华北天然气调峰保供的重要枢纽,10月份以来,该站累计气化外输天然气8.7亿立方米,可满足2900万户家庭60天的用气需求。国家管网集团预计,度冬期间管网日冲峰能力将达11.1亿立方米,较去冬提升1.1亿立方米。集团优化“管网—接收站—储气库”一体化运营,与管网连接的18座储气库注气超160亿立方米;运营的3座储气库注气超33亿立方米,实现满库入冬,为应对用气高峰提供资源保障。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供暖季。中央气象台11月25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至10℃,其中,华北北部、内蒙古中部及东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2℃至14℃,局地16℃以上。多地气温断崖式下跌,电力、煤炭、天然气等的需求攀升,能源行业保供形势如何?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11月8日,在位于湖南省衡南县泉湖镇的衡阳换流站,电力工人在安装绝缘球。新华社记者陈思汗 摄26日,福建北部迎来下半年首场寒潮,山区输电线路覆冰。国网福建电力在6个高海拔地区装设线路观冰监控,建立智能感知的线路覆冰报警系统。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说,今年度冬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较去年度冬期间预计明显增长,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局部面临一定压力。保暖保供,电力是“生命线”。在云贵高原等高海拔地区,冬季受冰雪影响的区域和输电线路较多。对此,南方电网提前开展融冰演练。在云南曲靖,经过绝缘化改造的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完成直流融冰升流试验,检验设备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的融冰可靠性;在贵州遵义,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融冰装置刚刚开展了实战演练,可融化超过20毫米的重覆冰,确保雨雪天气下线路正常运行。“南方电网预计度冬最高用电负荷2.38亿千瓦,同比增长约8%。”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总经理黄河介绍,今冬面临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持续增加、极端自然灾害多发等多重挑战,南方电网将发挥大平台作用,灵活调剂省间余缺,提升电力应急能力。为应对寒潮,国家电网制定了25项保供重点措施,做到“一区一案、一省一策”。如加强电力跨区配置,加强省间余缺互济,最大限度保障电力电量平衡,组织安排好高耗能企业错峰检修等。煤炭稳产稳供10月23日,重载列车行驶在大秦铁路上。新华社记者杨晨光 摄深夜,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神东煤炭补连塔煤矿百米井下灯火通明,综采工作面生产忙碌有序。巨大的采煤机在轰鸣声中缓缓移动,煤炭从煤壁上整齐地剥离,如流水般从工作面涌出,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地面。“我们矿现在每天能产出6万吨煤,日均发运14列,可满足一台60万千瓦的煤电机组运行8天、发电1.2亿千瓦时。”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补连塔煤矿生产副矿长郭海军说。保暖保供,煤炭是“压舱石”。入冬以来,我国煤炭主产区持续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全力保障电煤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截至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平均可用天数超过30天。保暖保供,离不开运力保障。今年采暖季开启前,全国铁路实行新货物列车运行图,进一步增加了煤炭运输能力,如国铁太原局共安排跨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113列,其中电煤直达列车70列,其他煤炭直达列车18列。11月15日开始,我国北方地区全面启动供暖工作,用煤量持续攀升。铁路部门加大运力投放,保障供暖用煤运输。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11月1日至24日,黄骅港煤炭港区日均卸车143.8列,日均装船62万吨。“我们加强与铁路、销售和航运等单位合作,结合到车趋势、船货匹配等情况进行分析预判,适时调整作业计划,保障港口生产运行顺畅。”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经理刘金光说。清洁能源各显其能11月12日,永清联络压气站的工作人员在厂区内巡检。新华社记者王晓 摄在山东沂蒙山区,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目前,临沂市光伏发电装机580万千瓦,月均发电量5.6亿千瓦时,可满足10万户家庭1个月的用电需求。”国网临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周忠堂说,公司做好光伏发电消纳工作,完善清洁能源保暖保供机制。每年冬季北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也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期。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国家电投核能供热工程“暖核一号”已启动供暖,为山东海阳市和乳山市提供热源,供热面积近1300万平方米,可节约原煤消耗40万吨。保暖保供,清洁采暖是未来方向。入冬以来,中国石化启动地热供暖,超1000座换热站投入运行,可为天津、陕西、山西等11个省份的110多万户居民提供清洁热能,供暖能力超1.1亿平方米,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90万吨。天然气是“煤改气”地区保暖保供的主力。11月22日,来自卡塔尔的满载9万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靠泊到中国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作为华北天然气调峰保供的重要枢纽,10月份以来,该站累计气化外输天然气8.7亿立方米,可满足2900万户家庭60天的用气需求。国家管网集团预计,度冬期间管网日冲峰能力将达11.1亿立方米,较去冬提升1.1亿立方米。集团优化“管网—接收站—储气库”一体化运营,与管网连接的18座储气库注气超160亿立方米;运营的3座储气库注气超33亿立方米,实现满库入冬,为应对用气高峰提供资源保障。(记者:戴小河)
人民网重庆11月21日电 11月20日,随着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相国寺储气库相储1井、相储7井生产阀的缓缓开启,标志着相国寺储气库正式迎来了第十一采气期的调峰采气,开启了新一轮的冬季保供。西南首座地下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是中卫—贵阳联络线的重要配套工程,是连接川渝大气区和西气东输管道、保供京津冀地区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作为国内行业领先的标杆储气库,搭建了国内首个储气库三位一体完整性管理体系,率先实现了安全提压并全面达容,建成了国内首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储气库。目前,相国寺储气库已安全运行十二载,充分发挥了天然气调峰保供“压舱石”作用,为川渝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0月12日,相国寺储气库以“满仓”姿态圆满完成第十二期注气,历经近30天的检维修作业,于11月9日顺利完成了40余项检修、重点设备维保及项目建设,提前实现了“指令一达、立即采气”的目标。为了确保第十一采气期调峰保供作用的发挥,相国寺储气库以“打造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数字化储气库示范性工程”为目标,建成并投运国内首个覆盖生产、安全、经营全业务链的智能储气库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采气能力的自动跟踪预测,推进采气计划的智能优化,达到采气方案的一键生成和运行动态的实时掌控,确保安全高效的采气及调度指令的快速响应。目前,相国寺储气库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扩压增量工程主体设备的调试,投运后,注采能力又将迈上新台阶,为今冬明春天然气调峰保供提供坚强保障。随着第十一采气期的开启,相国寺储气库将全力以赴投入新一轮保供度冬的征程,持续为川渝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冬季天然气供应贡献“相国寺”力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相国寺储气库将持续引领行业的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姚於、潘放、谭沁心)
乌鲁木齐11月14日电 从国家管网集团了解到,截至11月14日,西气东输管网向我国输送中亚天然气已累计超过5000亿立方米,为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提供了保障。西气东输管网目前共有四条管道运行,其中输送中亚天然气的二线、三线管道经霍尔果斯压气首站入境后,输往2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保障了5亿多居民的用气。霍尔果斯压气首站单站装机容量居亚洲首位,运行的天然气管道压力高达12兆帕,日最高输气量超过1.6亿立方米。自2009年投产以来,输送中亚天然气超过500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霍尔果斯作业区主任金耀辉介绍:“我们做好压缩机组等关键设备的高质量维保,强化关键参数和关键设备的监控,目前每年稳定输送中亚天然气超400亿立方米。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输送了370亿立方米。”
随着一股冷空气强势入侵,新疆西北部最近迎来雨雪大风降温天气。截至11月11日,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已协调呼图壁储气库、温吉桑储气库完成注气任务超过30亿立方米,并已进入新一轮采气周期。今年以来,西部管道公司统筹实施“冬夏一体化”保供措施,超前落实资源储备,全力推进保供项目建设,提升管网保供保障能力,大力提升压缩机组高质量运维无故障运行水平,多措并举确保今冬明春天然气安全平稳高效输送。截至目前,西部管道公司压缩机无故障运行时间已超过15000小时。西部管道公司乌鲁木齐作业区员工在降雪后进行巡检。孙哲摄记者了解到,呼图壁储气库自3月29日至10月11日注气,累计注气超25亿立方米,以满足新一轮冬季保供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干线调峰需要;温吉桑储气库于4月8日开始注气,注气量超6亿立方米,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蓄足了“底气”。西部管道公司员工在工作中。吴明摄作为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的西气东输四线,经过两年建设,“吐鲁番—中卫”新疆段于9月29日建成投产,西部管道公司年天然气输送能力从原来770亿立方米增加到920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能力可以达到2.6亿立方米。与此同时,西部管道公司在原有中亚进口天然气、国产塔里木天然气、伊犁州新天和庆华煤制气等资源基础上,加大零散天然气气源上载力度,今年上载量达到595.02亿立方米。目前,轮南作业区新疆华仑零散气上载点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12月实现投产。西部管道公司轮南作业区员工在查看设备状态。安阳摄眼下,西部管道公司已完成西气东输二线轮吐线库米什压气站新增下载点、西气东输二线轮吐线孔雀河压气站新增下载点、西气东输一线哈密压气站新增下载点项目建设,并已投产;西气东输二线霍尔果斯压气站新增下载点项目10月底已具备投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