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乌素沙漠腹地,塞北以北,地上绿意盎然,地下输油气管网亦生机勃勃,纵横延伸,如同心跳的脉搏,昼夜不息地为沿线70多座城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约1.2亿人输送着清洁能源。
安全巡查、技术维护……这条近千公里的管道线路正常运转的背后,都需要北京管道陕西输油气分公司的管网人用脚去丈量,用心去守护。
据了解,北京管道陕西输油气分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负责着陕京输气管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陕西段及靖榆联络线的运行管理工作,承担着向北京、天津、华北等三省两市一区输送天然气的重要任务。目前,累计输送天然气突破4300亿方,为地方民生改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气污染防治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
从3年完成35台次压缩机组自主维保,让启机成功率达到100%,到自主研发24项专用工具,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限制,从最初年输气 12 亿标方,到如今年输气能力达到 350 亿标方……该公司不断创新,守护着国家能源动脉,助力保障能源安全,建设行业领先的专业化管道公司。
在站场建设过程中,该公司尝试将工业美学理念植入其中,在实现功能美的核心基础上,剔除繁琐堆砌的装饰,形成整齐划一的标准,不仅有助于成本、安全、创新意识的自觉,更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逐步实现安全生产高效运营。
管控风险铸牢安全根基
“丝丝丝……”该公司靖边作业区电控仪工程师黄浩,在配电室一次巡检时,隐约听见有轻微的放电声音。他仔细地巡查每一台设备,最终确定放电声音从一面10KV配电柜柜体内传出。经一系列的检查和处置,黄浩对损坏而发生间歇性放电的互感器进行了更换,消除了安全隐患。这是该公司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从安全生产制度、标准化站队建设、确保促进体系执行等方面,该公司着力提升员工安全生产履职能力和安全生产管控水平。同时,该公司重点推进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了生产工作的风险受控,夯实物防、技防基础。
此外,针对重大活动保供任务,该公司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系统治安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等规章制度的内容要求,从机构、职责、要求、应急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以“点对点”的方式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特殊时期站场、阀室、管道巡护方案,做到“一点一案”,确保人、物、技、信息防的措施在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做到“急之可呼,呼之能来,来之能用”。
党建力量化作内生动力
沙柳,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形如火炬,聚沙成塔,根系发达,是防风固沙的功臣。
管网人姜艳民像沙柳一样扎根一线20多年,一直坚守在毛乌素沙漠,为安全生产贡献了6000多天。他用坚韧与奉献,践行着“甘做沙柳丛、扎根毛乌素,建功陕京线、保供北京城”的誓言。
该公司党委将党建工作与公司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摸索出“塞北红色学堂”“塞北好声音”“8090宣讲团”等实践理论宣讲特色品牌,陆续开展了“守初心、担使命”“党员带头徒步两万五”“党旗飘扬在属地”“坚守塞北二十年”“学党史、悟初心、红色劲旅展风采”等主题党日活动,旨在通过强思想阵地,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使党建力量有效转化为发展内生动力。
在毛乌素沙漠腹地,一株株沙柳犹如绿染沙漠的治沙战士,筑起了一道1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该公司一个个管网人,形成一支守护蓝天的红色劲旅,筑起了一道693公里的钢铁巨龙,在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基础能源运行商的道路上不懈奋斗。(王永刚 曹竺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