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没有方向的时候,前行是最好的方向,不到终点就要全力奔跑。
3月21日,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服务中心走廊上,面对眼前的GE(一种品牌)燃机自主维修和国产化攻坚图,高级技师黄伟捏紧了拳头。
2021年,黄伟在鄯善压气站现场对压缩机组解体检修。宋文强摄
攻坚图显示:高压涡轮转子、压气机动叶等11种零部件已实现自主更换,还有止推轴承、动力涡轮转子等7种零部件要实现自主检修目标。“路再难也要走下去,我们不仅要实现零部件自主拆装,还要联系厂家,生产替代一些零部件,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黄伟坚定地说。
面对跟飞机发动机一样复杂的燃气发生器和燃机,在没有图纸、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拆卸就像开盲盒,稍有不慎,设备就无法复原甚至损伤。
燃气发生器和燃机是压缩机组核心设备,在公司守护的1.6万公里西气东输能源大动脉上,有158台压缩机组,这些安装在压气站的压缩机组,是用来为天然气增压的,使天然气有更好的前行动力,平稳输送到东中部城市。
然而,这些压缩机组大多数是进口的,由外国专家技术团队检修。起初,设备出现故障只能等着外国专家前来维修,公司不仅要承担高昂的维修费,还要等待很长时间。“关键设备维修技术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意味着国家能源大动脉的脖子始终被人卡着,这是悬在我们头顶上的一把利剑。”生产技术服务部中心主任王清亮表示,必须“拿下”这些核心技术。
作为高级技师,黄伟主动承担起“拿下”重任。
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首台GE(一种品牌)机组燃气发生器现场解体检修。索闻摄
2012年7月,西气东输二线管网即将投运,此时霍尔果斯一台压缩机干气密封出现泄漏故障,当时联系到外方专家维修,没想到被开出天价维修费。“难道离开他们,设备就不能转了吗?”黄伟咬咬牙,决定带领团队自己上。
设备说明书全是英文,团队里新来的大学生负责翻译,黄伟等有设备维修经验的师傅,小心翼翼地拆卸着设备,大大小小零部件上万种,摆满一地。
20天后设备维修好。此后,他们又在红柳和嘉峪关压气站修好两台设备,大大增强团队自信心。
拆卸一些关键设备,需要专用工具,没有工具他们就自己发明工具,委托厂家生产,一次为发明一个工具,黄伟光画设计图稿都画了300多张。
此后,黄伟带领的团队有了越来越多的“第一次”。2013年,首次完成LM2500燃机附近齿轮箱更换,打破外商对燃机关键设备的技术封锁;2014年,首次完成德莱赛兰压缩机组大修,开启多机型自主检修新局面;2015年,首次完成GE(通用电气)压气机叶片现场更换,跨出燃机深度检修坚实一步;2016年,攻克RR(罗罗公司)动力涡轮大修技术,对外方“你们干不了”的定论给出强有力的回应……
2017年,以黄伟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为突破技术瓶颈,黄伟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工作,用青春汗水换取在压缩机组自主维修技术领域的不断进步。
如今,黄伟领衔技术团队已掌握9项独家核心技术,完成11个国内管输压缩机维修领域自主维修的“第一次”。
2019年,黄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施耀武摄
扎根西部守护能源国脉,黄伟挑战完成一个个“不可能的任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个人也收获多项奖章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第八季“大国工匠”,自治区劳动模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黄伟以“导师带徒”形式,毫无保留地开展“传帮带”,如今,他所带的60余人均已成长为公司压缩机组维修领域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