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自正式运营的第一天开始,华南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管网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企业宗旨,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客户意识、创新意识和变革意识,第一时间启动客户开发工作,主动出击、抢占市场,先后到华南区域5省市的17家单位进行座谈和实地调研,初步达成互联互通的合作意向。“管道建到哪里,我们就要把市场延伸到哪里。”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田中山表达公司全体员工的决心和信心。转变观念天地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自正式运营的第一天开始,国家管网华南公司就把“转变观念”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调整思想适应新形势,推进新旧动能的转换。无论是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还是主题党日活动,无论是客户开发座谈会还是形势任务宣讲会,国家管网华南公司都把树立市场观念、客户观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学习宣贯张伟董事长在接管运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公司实际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宣贯,公司进一步明确“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客户转”的营销思路,广大干部员工初步树立起“人人都是经营者,人人都是服务员”的新理念。大家纷纷表示,在由“以生产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唯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才能出新思路,谋新举措,走出新的发展之路。转变观念天地宽。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紧紧抓住思想先导这个“牛鼻子”,以观念大转变促进寻找客户、开拓市场的高歌猛进。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客户开发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进入“战斗”状态。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互联互通工作组,全面负责部署推进接管运营后客户开发、服务和华南成品油管道规划建设工作。同时,专门设立客户服务中心(市场开发部),做好客户开发和服务。主动出击找客户客户到底在哪里?刚刚从生产型企业转型而来的国家管网华南公司,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就面临着这个棘手的难题。“走,我们去寻找客户!” 在客户开发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上,华南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田中山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于是,客户服务中心(市场开发部)深入开展区域内成品油市场调研,全方面精细梳理周边存量客户,详细了解客户的成品油产品储运情况,制定营销方案和客户走访机制。重点梳理油品储量大但尚未进入管网的客户,遴选出目标客户。“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不仅要把客户‘请进来’,更要‘走出去’寻找客户、发现客户。” 客户服务中心(市场开发部)负责人刘静这样说道。华南公司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分批走访联系客户,了解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和管输需求。一方面“走出去”,上门拜访周边相关客户,积极推销管道运输,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一个多月来,华南公司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切实担负起客户开发第一责任的职责,先后到华南区域5省市的17家单位分别进行座谈和实地调研。目前,公司正在精细梳理客户,针对客户管道输油的需求,制定一户一策,推进与客户的互联互通,用贴心的服务、完善的保障赢得客户的认可。驰骋万里开拓市场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国家管网华南公司市场开发人员从粤东到粤西,从广东到广西,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一路到油库,下港口,跋山涉水,走访市场,寻找客户,驰骋万里,全力在开拓市场和寻找客户中踏浪前行。“机会不是等来的,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挖掘市场潜力,巩固稳定用户,开发新用户,才能始终保持管输领先优势。”刘静全程参与这次市场开发的全过程,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每到一处,华南公司市场开发人员都会详细介绍国家管网的市场开发战略,解读“全国一张网”的现实意义,让客户更多地了解国家管网,信赖国家管网,支持国家管网。在走访过程中,华南公司详细了解油源情况,及时掌握客户在存储、运输油品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诚挚、热情、周到的工作态度,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多家单位初步达成互联互通的合作意向。目前,华南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召开大客户座谈会,了解客户需求,着力提升服务质量。(钟吉森 许刚)
“这款国内首创新型油品界面智能检测仪,是田中山成品油管道技术创新团队近年来的又一力作。经过200多天的在线测试,产品测量精确性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数倍,打破了国外垄断。”11月13日,在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首届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大会暨第二届智慧管网学术交流会上,这款产品一出世,立即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汇聚科技力量,打造智慧管网。这场学术盛宴吸引了国内2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政府代表和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一流专家学者,大家齐聚羊城,聚焦我国长输成品油管道技术发展和管理创新,就当前新技术应用、管道设备研发、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商管道科技创新大计。国家管网集团副总经理刘中云出席了会议并和与会代表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互动。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华南公司聚焦成品油管道行业,瞄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与国内一流企业、高校、院所携手合作,汇聚科技力量打造智慧管网,成功研制出成品油管道软硬件一体化工控系统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开发批次计划自动编制软件,实现管网输油计划快速编制,效率可提高90%以上;开发智慧用能决策系统,实现生产安全和单位能耗之间的最优平衡,管输电费成本降幅超过2%;同时,借助广深科技走廊建设规划,以珠三角成品油管网为依托,分步打造“智慧管网示范工程”,并计划在五年时间内逐步推广应用至全管网。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华南公司大胆创新,首创国际上第一台伸缩式无摩擦球阀,国内管道企业第一家开发出智能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大胆应用储能电站新技术,共形成12类首台套产品和创新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6家机构的科技成果鉴定,有力地推动了油气管道行业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发展,奋斗赢得未来。华南公司围绕打造智慧生态管网,全面推进成品油管道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新技术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联合研制了8大类20个系列340余种成熟产品,实现关键装备自主可控;仅用4年,完成了第5代输油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制,目前已在南沙、北海等7座输油站投入使用;开发出第4代管道巡线无人机及飞控系统,实现自主常态化无人机巡线,有效提升巡检效率3倍以上,累积飞行距离超过8万公里。“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记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全面推进成品油管道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作出更大的贡献。”会上,华南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田中山豪情满怀地说。(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钟吉森 杨君琳 蒋婷)
11月13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长沙管理处客户对接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此次会议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西气东输公司长沙管理处在湖南举办的首次用户对接协调会,来自湖南省能源局、管道沿线各地市能源局领导及湖南省内30余家天然气销售、燃气用户的有关负责人参会。
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对国家管网新政策进行了宣讲,介绍了目前的生产运行组织模式、西气东输湖南段输气能力及开口情况、冬季保供工作准备情况及突发情况应对措施。截至11月11日,长沙管理处今年已累计向湖南供气26亿立方米。另外,记者还从会上获悉,国家管网互联互通长沙联通工程预计本月底主体完工,年内建成投产。
作为国家重点互联互通工程之一,国家管网互联互通长沙联通工程通过新建一根9.25公里管道,将忠武线潜湘支线、西三线长沙支线与新疆煤制气管道联通起来。该工程概算2.08亿元,设计转输量2000万立方米/天,可实现广东、广西LNG海上气源进入湖南,改变湖南气源的单一性,形成互联互济的双气源格局。工程建成后,可根据天然气用气情况,实时调整供气路线,灵活供气,提高冬季天然气用气高峰时的保供能力,对湖南冬季保供及城市能源结构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长沙管理处负责人孙启敬表示,针对冬季保供要求,将加强站场设备维护保养,落实各项冬季保供措施,并通过更新改造分输工艺,提升分输能力,确保输气设备安全平稳运行。(潇湘晨报 记者 黎棠 通讯员 王璐)
今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来,浦东新区从昔日纵行阡陌的农田变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
西气东输成立以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保障浦东地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清洁用能需求,生动演绎着服务人民天蓝水青山绿的美好生活福祉的角色,为浦东地区持续改善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上缴利税居于浦东新区第三产业企业前列,荣获“2018年度浦东新区经济突出贡献奖”,助推美丽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建设。
输送绿色能源 做保供浦东的“顶梁柱”
1999年前,浦东地区乃至整个上海城市燃气一直以人工煤气为主,浦东地区一度“求气若渴”。随着2004年西气东输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天然气开始大规模使用,年供应量最高近6亿立方米,实现浦东乃至上海一次能源生产“零”的突破。促进浦东转变燃气发展模式,调整消费结构,实现历史性大跨越,带动浦东相关产业及产业经济的发展。
2007年,上海市天然气用户首次超过人工煤气用户数量。2012年6月30日,西气东输二线来气进入浦东。2015年6月,人工煤气退出历史舞台,浦东实现城市管道燃气的全天然气化。如今,老百姓除了利用天然气做饭、洗澡外,天然气壁炉、烘干机、地热采暖系统等燃气设备也进入普通市民家中。
多年来,西气东输管线里程逐步增加,现在已有4条天然气管道保供浦东乃至上海。同时,上海市天然气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城市燃气逐步扩展到燃气电厂、化工、燃气空调及分布式功能系统、CNG汽车等,也带动了浦东地区相关产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每年的迎峰度夏期间,西气东输极大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夜幕来临,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和环球中心等高层建筑群霓虹闪亮,西气东输为点亮浦东新区万家灯火作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创新引领 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西气东输一直致力于创新引领,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培育引领发展新动能,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产业青年大赛金、银奖。通过技术革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持续促进管道安全平稳高效供气,助力上海浦东高质量发展。
西气东输持续加强国产化装备研制,推动上海制造创新发展。西气东输多个支线工程建设中,均采用了宝钢研制的直缝钢管、宽厚板、热轧卷板,在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下,上海宝钢不断提高钢材等级,研制出X70、X80管线钢。同时西气东输积极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上海广电电气和上海耐莱斯阀门厂等上海企业合作,推动20兆瓦级电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正压通风防爆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等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及智能化管道升级。
西气东输持续推动智能化管道建设,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化管道和智慧管网,实现“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业务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推广巡检及“一票两卡”电子化,开发天然气管网综合监视2.0系统,搭建第三方施工信息管理平台,深化地质灾害综合预警平台应用。综合运用无人机、可穿戴摄像设备及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施工现场可视化水平明显提升。研发应用半自动焊接工况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焊接质量实时监控。优化工程项目智能管理平台,推进资源、进度、质量一体化管控。
西气东输坚持以制度创新激发活力坚持管理创新,着力推动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将管理思想和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融合形成167个程序文件、90个作业文件的综合管理体系平台,有力保障业务合规管控、高效运行。坚持围绕以“确保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核心任务,持续夯实安全基础、提升经营效益、优化管控能力,实现“体系运行科学化、站场管理标准化、管道保护精细化、工程管理规范化”,努力追求“零缺陷、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扎实开展“设备再认识、流程再学习”活动,组织“我的岗位我主讲”“专业骨干下基层”,引导员工掌握工艺流程、驾驭设备设施,员工“三种能力”稳步提升。
履行社会责任 做浦东开发开放的“建设者”
西气东输积极履行上海浦东企业社会责任,以“输送清洁能源、共享美好生活”为企业使命,以“创业、创新、团队、奉献”为企业精神,充分保障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海世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上海浦东重大活动期间能源供应,同时派出志愿者团队到活动现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疫情期间,西气东输采取有力措施,加密巡检巡线,西气东输员工以坚守和奉献、坚持和努力,全力保障管道安全平稳运行,保障浦东、上海乃至全国等基础能源供应,为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贡献西气东输力量。
西气东输公司员工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地铁站交通疏导、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爱心助教公益活动以及扶贫帮困、助老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共青团“往社区走”集中行动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安全用气知识。西气东输公司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单位,高效、精准服务社区,连续7年获得“浦东新区潍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共建单位”。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连续六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五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有力助力浦东地区、上海乃至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西气东输已累计为上海供气468亿方,持续保障浦东乃至上海的清洁能源供应。西气东输将继续不断发展与成长,随着互联互动工程的推进,在不久的将来,浦东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输气管网为支撑的多气源供应格局将更加完备。西气东输将始终践行国家管网集团公司“两大一新”战略目标,继续与浦东一起携手,把福祉送进千家万户,用“福气”点亮万家灯火,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张新悦)
11月上旬,西部管道霍尔果斯作业区顺利完成了西三线首台压缩机组25K中修作业及西二线一台机组燃气发生器回装作业,机组启机点火测试一次成功。作为中亚天然气进入国内的第一站,霍尔果斯作业区压缩机组的安全平稳运行不仅牵动着冬季供暖,而且关联着国内外两个市场。自10月10日开启冬供模式以来,该作业区日输量已从1.05亿标方增至1.28亿标方。作为“X+1+X”油气市场体系中的“1”,西部管道公司按照国家管网“六个稳定”和“三个确保”的工作要求,提前筹划、明确任务、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确保冬季保供做足了准备。西部管道公司多次召开会议,全面动员干部员工提高站位,提升做好冬季保供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忠诚履行输油输气职责。为此,公司超前安排秋季设备维检修、冬防保温等工作,目前秋检全面完成。同时,制定实施冬季保供工作方案,加强统筹协调,细化落实重点区域和特殊时段油气保供方案,制定极端恶劣天气下的应对措施,逐项分解任务,明确保供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为保障西气东输管网西段安全平稳可靠运行,西部管道扎实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顺利完成3918千米管道内检测,以及28座站场、173座阀室的站内管道全面检测,开挖验证干线焊缝2839道,完成32次一级动火作业,根除39处隐患,有力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安全”供气,设备设施运行状况良好是关键。为提升重点城市供气的可靠性,西部管道完成涩宁兰河口站互联互通改造等重点项目,乌鲁木齐、兰州等重点城市供气全部实现双气源或多气源。以实现压缩机高标准高质量运行为目标,组织开展压缩机无故障运行8000小时攻坚战,带动其他设备和附属系统运行水平的提升,截至目前,已自主完成124台套关键设备设施检查,为冬季保供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巩固“1个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基地+4支特色维抢修中心+6支维抢修队”力量建设,突出高后果区管理,抓实区段长负责制,实时监控果子沟等69处地灾高风险地段,进一步细化突发事件企地联动、组织衔接等工作流程。三千多名西部管网人将全面执行国家管网各项决策部署,以更严的要求、更细的举措、更实的作风,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冬季保供“三场战役”,全力保障西部能源战略通道平安畅通,为居民温暖过冬贡献西部管道力量!(尹竞)
人民网郑州11月4日电(宋芳鑫)11月3日下午,在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郑州管理处召开的2020年客户对接协调会上,来自河南省的45家天然气上中下游燃气企业齐聚一堂,就河南地区的用气事宜进行对接交流。据了解,截至10月31日,西气东输管道已向河南供气50.25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的47.66亿增加5.43%,累计向河南供应天然气607.23亿立方米。目前,西气东输河南地区已形成60亿立方米的市场规模,规划中的西气东输三线建成后,西气东输在河南省的天然气管道布局会更趋于完善,供应保障优势更为突出。今年10月1日,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接管原分属于三大石油公司的相关油气管道基础设施资产(业务)及人员,正式并网运营,将对全国主要油气管道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调配、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进一步推动‘X+1+X’油气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形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出新的贡献。据介绍,目前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郑州管理处正在积极协调,计划对省内未投产路进行接驳。此外,西气东输郑州站、三门峡站及淮武3#阀室正在为新增用户进行改扩建;兰考站和中原储气库、平泰支线和中开线的互联互通也正在做前期调研。这些项目一旦落成,河南省内的天然气输配将更为优化。对接会上,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郑州管理处对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的有关政策进行了学习交流,并介绍了冬季保供准备情况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中石油天然气销售河南公司、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河南销售中心、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市场销售办公室三家托运商就在河南省内的天然气气源供应和冬季保供情况进行交流发言。郑州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陆新东表示,将秉承国家管网精益服务的理念,以专业的态度积极帮助客户解决生产运行中的困难。协调上游企业努力做好气源供应,把好中间输送环节,帮助下游企业做好民生供气,共同做好冬季保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