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郑州管理处薛店分输联络站员工进行水露点升高应急演练 张兵强 摄12月3日,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郑州管理处获悉:12月1日起,在中牟分输站、薛店分输联络站,来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日均260万标方的天然气,实现从深圳LNG(液化天然气)上载,下载到河南省。据悉,11月24日,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日均140万标方天然气,从天津LNG上载,在中牟分输站、郑州分输压气站下载。短短8天之内,两大海上气源进入河南,保障冬季天然气供应,这标志着国家管网集团郑州管理处实现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气资源进网,进一步巩固了河南省天然气市场稳定供应。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接管运营以来,面对管网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的旺盛需求,郑州管理处安排专人负责、迅速响应,加快上下游业务衔接,全力推动公平开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初步构建了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逐步还原天然气能源的商品属性,降低用户的用能成本。早在2020年11月3日,郑州管理处就召开了用户对接协调会,帮助协商解决上游市场资源、中间管网输送、下游用户需求之间的存在的问题,先后协助公司完成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托运商及10家用气单位,在郑州管理处管道设施剩余能力复核。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郑州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此次郑州管理处管道设施公平开放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为今后最大化提高管网综合利用率和完成管输效益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作者:梁新慧 张兵强)
12月3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银川管理处2020年冬季保供及客户(市场开发)交流会在银川举行。自治区发改委、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宁夏和内蒙古40家上下游客户有关负责人参会。此次会议旨在探讨建立“全国一张网”大背景下合作发展的更好模式。会上,银川管理处对公平开放、托运商等相关业务政策进行介绍解读,与会代表就共同开发管网目前的剩余能力,拓宽气源配置渠道,提高管输负荷效率,保障当地用气需求,进行深度探讨。据了解,国家管网集团从今年10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运营,目的是为了将管道输送这一中间环节与上游资源、下游销售分开运营,并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更好地体现能源商品属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这一全新产业格局将实现管网的互联互通,构建“全国一张网”,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油气资源调配,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减少重复投资,促进加快管网建设,提升油气运输能力,保障油气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银川管理处处长王海峰表示,在改革大潮中,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银川管理处自成立以来,天然气输量快速上涨,2019年向宁夏分输天然气25.5亿标方,约占宁夏总用气量的88%。作为宁蒙境内天然气主干管网的守护人,银川管理处有十足信心做好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员”。通过大家通力合作,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记者 石卿)
大河网讯(记者 刘晓明)12月3日,大河网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郑州管理处获悉,从本月1日起,在中牟分输站、薛店分输联络站,来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日均260万标方的天然气,实现从深圳LNG上载,下载到河南省。LNG是液化天然气,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这是继11月24日,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日均140万标方天然气从天津LNG上载,在中牟分输站、郑州分输压气站下载后,又一海上气源进入河南保障冬季天然气供应,标志着郑州管理处实现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气资源进网,进一步巩固了河南省天然气市场稳定供应。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接管运营以来,面对管网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的旺盛需求,加快了上下游业务衔接,全力推动公平开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初步构建了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逐步还原天然气能源的商品属性,降低用户的用能成本。此外,11月3日,西气东输郑州管理处已召开用户对接协调会,帮助协商解决上游市场资源、中间管网输送、下游用户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先后协助完成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托运商及10家用气单位在郑州管理处管道设施剩余能力复核。至此郑州管理处管道设施公平开放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为今后最大化提高管网综合利用率和完成管输效益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国家管网,12月3日9时36分,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吉林长岭分输站出站阀门徐徐开启,历时500余天紧张施工建设的中俄东线中段工程画上圆满句号,正式投产运营。这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以来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来自俄罗斯的清洁天然气即将正式抵达首都北京和京津冀腹地,为首都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2月3日9时36分,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中俄东线)吉林长岭分输站出站阀门徐徐开启,历时500余天紧张施工建设的中俄东线中段工程画上圆满句号,正式投产运营。这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以来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来自俄罗斯的清洁天然气即将正式抵达首都北京和京津冀腹地,为首都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俄东线工程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途经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南至上海,管道全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全线分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核准和建设。北段已于2019年12月2日,在中俄两国领导人见证下正式投产通气。(来源:国家管网微信公号)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刘羊旸)3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正式投产运营,意味着京津冀地区可以直接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国家管网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中俄东线中段的建成投产有利于改善环渤海地区空气质量,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完善区域能源结构。中俄东线中段与已建的东北管网、华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及大连LNG、唐山LNG、辽河储气库等互联互通,将有效增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调峰应急保障能力,提升供气能力2700万立方米/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我国境内途经9个省区市,境内段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已建管道1740公里,按照北、中、南三段分期建设。其中,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已于2019年12月投产通气;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于今年7月启动建设。来自国家管网集团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俄东线已安全平稳输送俄罗斯天然气近40亿立方米。全线投产通气后,年最大输气能力可达38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亿人口。据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我国首条建设的1422毫米超大口径、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天然气管道,从建设期到运营期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是我国智能管道的试点工程。
12月3日9时36分,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中俄东线)吉林长岭分输站出站阀门徐徐开启,历时500余天紧张施工建设的中俄东线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工程画上圆满句号,正式投产运营。这是国家管网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来自俄罗斯的清洁天然气将正式抵达首都北京和京津冀腹地,为首都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俄东线是构建我国四大能源通道的重大工程,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途经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南至上海,管道全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全线分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吉林长岭—河北永清、河北永清—上海即北、中、南三段核准和建设。北段已于2019年12月2日,在中俄两国领导人见证下正式投产通气。截至目前,中俄东线已安全平稳输送俄罗斯天然气近40亿方。全线投产通气后,年最大输气能力可达每年380亿方,惠及沿线4亿人口。中俄东线中段起自吉林长岭,止于河北永清,途经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等5省(自治区、直辖市)30个县(市、区),新建管道线路总长1110公里,2019年7月4日全面开工建设。工程建成投产将有利于改善环渤海地区空气质量,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完善区域能源结构;同时与已建的东北、华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及大连、唐山LNG(液化天然气)、辽河储气库等互联互通,有效增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调峰应急保障能力,提升供气能力2700万方/日,助力今冬明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中俄东线对推动形成“X+1+X”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俄东线工程是我国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标志性工程,也是我国首条建设的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天然气管道,坚持“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移动端+云计算+大数据”的体系架构,集成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管道从建设期到运营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是我国智能管道的试点工程。
今天(12月3日)上午9点36分,随着中俄东线长岭分输站出站阀门徐徐开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吉林长岭-河北永清段工程正式投产运营,标志着来自俄罗斯的清洁天然气即将正式抵达京津冀腹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南至上海,管道全长5111公里。全线分北、中、南三段建设,中段起自吉林长岭,止于河北永清,途经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等5省(区、市)30个县(市、区),新建管道线路总长1110公里。 国家管网集团副总经理 姜昌亮:中段投运后,与已建成的东北天然气管网、陕京管道系统、大连LNG、唐山LNG及辽河储气库互联互通,每天可向京津冀地区增加27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助力今冬明春北方地区保暖保供。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我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首条建设的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中俄东线北段已于去年12月正式投产通气。截至目前,中俄东线已安全平稳输送俄罗斯天然气40亿立方米。全线投产通气后,最大年输气能力可达每年380亿立方米。 国家管网集团副总经理 姜昌亮:下一步,国家管网集团将加快中俄东线南段、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川气东送二线等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互联大管网。预计到2025年底,国家管网将建成油气干线管道超过12万公里,将有效提升油气输送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国家管网微信公众号消息,12月3日9时36分,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吉林长岭分输站出站阀门开启,历时500余天施工建设的中俄东线中段工程正式投产运营。中俄东线工程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途经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南至上海,管道全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全线分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核准和建设。
11月27日,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南通分输站正式向启东广汇能源进行天然气升压,具备天然气上载进气条件。这也标志着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南通分输站与启东广汇能源互联互通工程正式投产。西气东输南通分输站与广汇互联互通工程是江苏省“十三五”天然气发展专项规划重要输气管线,主线全长97公里,设计压力10兆帕,最大供气能力40亿方/年。该项目作为国家油气管网“公平开放、互联互通”试点项目,将实现西气东输管网与广汇启东 LNG互联互通双向供气,有效提高管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也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增添了强劲“底气”。西气东输苏北管理处积极践行国家管网“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企业宗旨,打造智慧互联大管网、构建公平开放大平台,牢牢把握服务型公司定位,变坐商为行商,积极走访辖区地方发改委及42家下游用户,摸清市场规模情况,查找工艺现场配置瓶颈、核对设备通过能力,通过提升分输压力、更新改造分输设施等方式来优化分输工艺,培育新型客户关系。西气东输苏北管理处深入挖潜自身辖区内气源资源方广汇的市场潜力,及时组织完成广汇上载互联互通联通工程,与广汇充分交流分析苏北地区天然气广阔前景,搭建共享平台,促成广汇与辖区内外17家下游用户达成供气协议15份,积极协调推进广汇与国家管网托运协议的会签。预计未来可通过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南通分输站日均进气400-800万标方,月度供气增量可达2亿标方,增加年度输气量21亿标方。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苏北管理处自投产运行以来,已累计向江苏省供应天然气约364亿标方,相当于替代标煤约4841.2万吨,减少有害物质约221万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排放16016万吨,为推动江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美丽江苏”做出了积极贡献。(蔡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