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6月25日电(沈应佳 杨程云 李青山 林浩)6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欢送9支国家级救援队伍仪式在桂林市民广场举行。桂林市党委、政府负责人分别给各救援队伍赠送锦旗,代表全市人民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各参战队伍以及全体救援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图为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五局贵阳队在查看抽水管。广西应急管理厅供图6月12日至19日,桂林市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35个气象观测点打破建站以来24小时降雨记录,市区大面积内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形势非常严峻。危急关头,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第一时间调集中国安能一局、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华锡队、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五局贵阳队、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昆明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重庆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贵州排水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兴际华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程师队9支队伍火速驰援。各救援队员向险而行、冲锋在前,顶烈日、冒酷暑奋战排水排涝第一线。图为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五局贵阳队测量水位。 广西应急管理厅供图快速响应 力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6月20日,桂林市叠彩区大河乡南洲村、翠竹路与上海路交界处(香江饭店附近)等地出现较深积水,市民出行受阻。中国安能一局接到任务后,调派队员立即携带冲锋舟赶赴现场,转运受困群众。应急救援是中国安能集团的优势和“金字招牌”。灾情发生后,自治区防汛办第一时间协调中国安能一局专业救援力量前置桂林,该局立即派出专业救援队员41名、重型装备27台(套)前往救灾现场,当晚抵达后立即开展转移群众、排水除涝等防汛抢险救灾工作。6月20日当天,中国安能一局专业救援力量在桂林翠竹路与上海路交界处转运受困群众1200余人,期间累计疏散转移群众1350名。中国安能一局救援队员在操控子母式排水设备进行排水。上海路隧道是通往桂林火车站的交通要道,被洪水淹没后,火车站停运,大量市民和游客交通出行受阻。中国安能一局救援队员携带3台排涝车全力开展排涝工作,于6月23日凌晨1时将道路积水抽排见底,交通全面恢复。6月23日白天,中国安能一局4台大流量排涝车分布在桂林火车站的各个出口,加大马力抽排地下车库的积水。由于地面到地下车库之间是阶梯走道,子母式排水设备难以下阶梯开展工作。“我们用钢丝绳绑着让机器人慢慢牵引下去。”救援队员贺椿焕介绍,20日以来,他们连续多点作战,已参与并完成17处内涝处置任务,有效缓解当地的险情。连夜持援 全力排险除涝秀峰区中隐小学是此次洪涝灾害较严重的区域,为使学校尽快恢复教学,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华锡队(以下简称“华锡队”)连续奋战18个小时,争分夺秒全力排涝,于6月22日19时许将校园内的积水排尽。在象山区万象城·益佳苑,该小区地下车库连续抽排两日后积水仍处高位。广西防汛办紧急协调调度华锡队使用4800立方米/每小时的大功率排水设备接续抽水除涝。华锡队此次出动27人,携带4800立方米/每小时的排水车等各类大小排水设备驰援桂林,先后完成了桂林市叠彩区碧水嘉园小区、桂林市秀峰区中隐小学、兴进榕湖公馆、桂林市叠彩区实验小学、桂林医学院东城职工宿舍、象山区联达商业广场万象城·益佳苑等区域的积水抽排任务。图为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昆明队转运吊装设备。广西应急管理厅供图国家管网集团云南公司昆明维抢修分公司(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昆明队)收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驰援桂林的调派指令后,迅速集结抢险作业人员19人,车辆6台,携带排水泵9台(套)、防汛排涝物资若干,连夜奔袭、冒雨挺进,历时18个小时抵达桂林市洪涝救灾点,开展排涝抢险工作。图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华锡队在抽排积水。广西应急管理厅供图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重庆队接到调派跨区支援桂林抗洪排涝抢险任务后,立即出动61人、车辆17台,携带大功率排水车、接力泵、一级泵、橡皮艇等抗洪抢险救援装备500余件套,经过12个小时昼夜兼程,于6月22日0时50分顺利到达任务地域,并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战斗,连夜对桂林城区的三个严重内涝点进行排涝作业。通过架设2台排水车和便携式水泵,有效缓解作业点的内涝灾情。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五局贵阳队(以下简称“贵阳队”),接到调派指令后,于6月21日11时许从贵州省贵阳市出发,驱车500余公里到达桂林,主要对积水较深的地下车库进行抽水排涝。贵阳队常务副队长宁宏介绍:“我们21日到这里时地下车库积水差不多2米深,经过这两天抽排,目前水深差不多30厘米。这两天陆续都有当地市民拿水果、饮料来给我们,很受感动,希望能够尽快完成任务,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多方努力 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据了解,6月20日以来,中国安能一局等9支国家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地方消防救援队伍、应急供电队伍等13支其他专业救援队伍,共计2927人在桂林参与了排涝抢险工作,携带抽排水装备342台,排水能力18.26万m³/h,在桂林市99个内涝积水点全力开展排涝抢险,其中已完成95个点位排涝,尚有4个点位正在作业。截至24日8时,累计排水534.6万m³。同时,还有15支社会力量应急救援队伍共计203人参与了人员转移和救援工作。在多方力量的驰援下,桂林市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6月23日凌晨1时许,桂林市上海路立交(香江立交桥)下穿隧道顺利通车,12时,桂林市城市主次道路全部恢复通行,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等景区恢复对外开放。17时,桂林市应急消杀工作全面铺开。目前,城区受灾点已全部复电,主次道路陆续恢复通行,各大景区逐渐恢复营业,受灾点已全部复电,消杀面积达1019万平方米。(完)
近期,南方多地遭遇强暴雨,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国家管网集团全力应对灾情,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全力保障油气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早在4月,国家管网集团就提前作出部署,要求各单位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主动适应极端水旱灾害频发新形势,严格落实防汛抗洪各项责任制,狠抓应急能力建设与预报预警,及时高效做好信息报送和应急抢险处置,坚决守住汛期管道安全底线。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以来驻地所属单位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开展抗洪抢险救援行动。广西遭受强降雨天气以来,桂南多地打破降水量极值,全区近40个河道站超警戒水位,多处管道和阀室出现水毁、水淹情况,防汛形势严峻。广西公司紧急启动应急响应,组建防汛攻坚冲锋先锋队,连夜奔赴现场抢险,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广西柳州作业区连夜打通抢险应急通道,修整临时便道3公里、河流临时过水路面6处,有效保证了抢险物资第一时间运达现场。梧州地区浔江、桂江水位告急,桂江桂林水文站出现148.88米的洪峰水位,为超30年一遇大洪水。梧州作业区闻“汛”而动,第一时间启动预警,帮助沿线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搬运物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池作业区组建党员突击队,迅速携带防汛物资赶赴强降雨导致的受灾管段现场,持续抢险10小时,冒着暴雨搭筑“防汛墙”,有力保障了管道安全。贵港作业区对防汛物资进行全面摸查并及时补充,将常用物资提前装车、大件物资“集装化”、组装设备“热备用”,第一时间将抢险物资送至现场。柳桂支线出现一处山体滑坡,大量泥土堆积在管道上方,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南宁抢修中心立即出动,冒暴雨赶赴抢险点,采取徒步背运方式,蹚过泥泞山路,争分夺秒将轻便式储油罐、渣浆泵、围油栏等设备机具送至目的地,顺利地完成应急保障任务。百色作业区、南宁作业区全面开展防汛物资排查,对地灾隐患点、重大施工点、河沟穿越段和各阀室进行徒步巡线排查,筑牢防汛救灾防线,坚决打好打赢防汛攻坚战。广东汕尾地区遭遇暴雨侵袭,一处管道穿越河沟的便桥被洪水冲走。汕尾作业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动抢险队伍携带设备赶赴现场,迅速开展抢险施工,对受灾管段水工保护进行沙袋回填和石笼加固,确保了管道安全。梅州作业区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员工巡查高后果区和重点管段,清点补充防汛抢险物资,维护保养抢险机具设备,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快速响应。同时,分析研判暴风雨可能造成的设备设施运行故障、地质灾害等风险,制定应对措施,确保突发情况下生产安全。福建龙岩地区遭受罕见强对流带天气,普降大暴雨,24小时过程雨量达372.4毫米,龙岩古田镇苏家坡村管段突发通讯中断等险情。福建公司紧急启动应急响应,组织龙岩作业区、厦门维抢修队和防汛保驾单位连夜赶赴受灾区域开展抢修工作,顺利完成险情处置。汛情就是号令,安全就是责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央企担当。
6月24日,洪水消退后的桂林市区天朗气清,路上车水马龙,市场商场恢复了往日繁华忙碌的景象。6月12日至19日,桂林市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漓江遭遇超30年一遇洪水。连日来,全国、全区各地应急救援队伍千里驰援、连续奋战,全力以赴投入到排水排涝等工作中,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高温酷暑,分布在桂林市区各积水内涝区域夜以继日、接续奋战,蹚过污水淤泥排涝除险,让桂林市恢复了“甲天下”容颜。快速响应 转运受困群众6月20日,桂林市叠彩区大河乡南洲村、翠竹路与上海路交界处(香江饭店附近)等地出现较深积水,市民出行受阻。中国安能一局接到任务后,立即调员携带冲锋舟赶赴现场,转运受困群众。应急救援是中国安能集团的优势和“金字招牌”。灾情发生后,自治区防汛办第一时间协调中国安能一局专业救援力量前置桂林,派出专业救援队员41名、重型装备27台(套)。6月20日当天,中国安能一局专业救援力量在桂林翠竹路与上海路交界处转运受困群众1200余人,其间累计疏散转移群众1350名。桂林火车站的上海路隧道是通往火车站的交通要道,被洪水淹没后,火车站停运,大量市民和游客交通出行受阻。中国安能一局救援队员携带3台排涝车全力开展排涝工作,于6月23日凌晨1时将道路积水抽排见底,交通全面恢复。由于地面到地下车库为阶梯走道,子母式排水设备难以下阶梯开展工作。“我们用钢丝绳绑着让机器人慢慢牵引下去。”救援队员贺椿焕介绍,20日以来,他们连续多点作战,参与并完成17处内涝处置任务,有效缓解当地的险情。连夜奔赴 全力排险除涝秀峰区中隐小学是此次洪涝灾害较严重的区域,为使学校尽快恢复教学,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华锡队连续奋战18个小时,争分夺秒全力排涝,于6月22日19时许将校园内的积水排尽。国家管网集团云南公司昆明维抢修分公司(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昆明队)收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驰援桂林的调派指令后,迅速集结抢险作业人员19人,车辆6台,携带排水泵9台(套)、防汛排涝物资若干,连夜奔赴、冒雨挺进,历时18个小时抵达桂林市洪涝救灾点,开展排涝抢险工作。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重庆队接到调派跨区支援桂林抗洪排涝抢险任务后,立即出动61人、车辆17台,携带大功率排水车、接力泵、一级泵、橡皮艇等抗洪抢险救援装备500余件套,经过12个小时昼夜兼程,于6月22日零时50分顺利到达任务地域,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战斗,连夜对桂林城区三个严重内涝点进行排涝作业。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五局贵阳队(以下简称“贵阳队”),接到调派指令后,6月21日11时许从贵州省贵阳市出发,驱车500余公里到达桂林,主要对积水较深的地下车库进行抽水排涝。23日中午,记者在漓江郡府小区地下车库见到正指挥开展抽排任务的贵阳队常务副队长宁宏。“这两天陆续有市民给我们送来食品、水果、饮料,很受感动。”宁宏说。多方努力 桂林加快恢复6月20日以来,中国安能一局等9支国家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地方消防救援队伍、应急供电队伍等13支专业救援队伍,2927人参与桂林排涝抢险工作,携带抽排水装备342台,排水能力18.26万立方米每小时,在桂林市99个内涝积水点全力开展排涝抢险,截至24日8时,累计排水534.6万立方米。同时,还有15支社会力量应急救援队伍203人积极参与人员转移和救援工作。在多方力量的驰援下,桂林市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6月23日凌晨1时许,桂林市上海路立交(香江立交桥)下穿隧道顺利通车;12时,桂林市城市主次道路全部恢复通行,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等景区恢复对外开放;17时,桂林市应急消杀工作全面铺开。目前,城区受灾点已全部复电,主次道路陆续恢复通行,各大景区逐渐恢复营业,受灾点全部复电。(广西日报记者 莫 迪 通讯员 沈应佳 杨程云 李青山)
近日,广西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雨,桂林、河池、柳州等地区出现3天以上大暴雨,累计雨量超过400毫米,受灾严重的桂林市24小时雨量有38个气象观测站打破建站以来历史纪录。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2100多公里管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新增地灾水毁69处,2处阀室被洪水淹没,强降雨导致12处阀室断电,雨水冲刷导致漏管7处,漏缆14处,管道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部署防汛抢险工作,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现场指挥调度抢险工作,本部各部门派员现场支援,与作业区突击队伍并肩作战,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领导班子到现场指挥防汛抢险13日下午4点40分,柳州作业区LG121+700处管道上方发生滑坡,威胁管道运行安全。广西输油分公司柳州作业区立即号召员工火速前往现场。经过连续三个昼夜的处置,LG121+700险情成功处置。“排查发现K1429+596m的冲沟扩大了,有部分管道和光缆裸露,需要应急处理!”6月16日9:32,河池01段区段长李时进接到辖区内巡线工的紧急电话,中缅干线河池01段威柳坡处发生水毁。经现场排查,暴雨冲刷坡面导致管道上方形成长70米,宽1-1.5米,一条冲沟,光缆和管道裸露长度15米。抢修队员现场用袋装土修建水坝,改变水流方向散排至坡面,切断冲沟水源;打入木桩并用横桩连接袋装土回填冲沟,稳固管道上方覆土。10多名人员在暴雨中工作了6小时顺利完成了任务。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对山体滑坡进行治理6月12日至6月19日桂林市出现连续强降雨过程,桂林作业区闻“汛”而动,全面投入天然气外管道安全抢险工作。6月15日,桂林作业区广西LNG管道桂林支线 YF111-112处发生滑坡,作业区干部按要求迅速携带好应急抢险物资投入到抢险队伍中,连夜奋战完成彩条盖膜铺设,有效控制雨水冲刷;人工开挖排水沟导排水畅通,顺利地将雨水引出,滑坡位置泥土得到全面控制,为避免因雨水再次冲刷导致的二次伤害;24小时视频监控持续关注每个风险点的导排水情况及周围地质情况,加强隐患排查。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全体员工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在各自岗位迅速集结,扎实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保障管网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吴苏云 曹嘉城 黄荣秀)
6月13日至19日,广西进入“龙舟水”最强降雨时段,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闻“汛”而动,在防汛一线筑牢坚强战斗“堡垒”。6月13日,桂林暴雨。16时40分,24小时备战待命的公司管道保护400电话铃声响起,广西LNG桂林支线管道出现水毁点险情。桂林作业区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核实群众举报信息、确定险情位置、修建临时排水沟、迅速对该管段的管道埋深、穿越及通信光缆再排查工作,牢牢守住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经过两天一夜连续奋战,高效完成了现场三处水毁点的紧急处置,进一步筑牢了安全屏障。南宁抢修中心火速集结赴现场应急救援。王笛摄连日来,广西公司各党支部闻“汛”而动,落细落实各项举措,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身影。值班负责人介绍:“6月14日以来,我们累计发布防汛抗灾监视提醒信息296条,信息报送电话128次,为现场地灾抢险指挥提供监视数据和应急信息保障。”据悉,入汛以来,广西公司相继印发了2024年防汛工作方案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与演练,从织机构、风险管控、巡防巡查、物资储备等夯实责任链条。同时,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巡查,确保防汛值班“无缝隙”。采用“徒步+无人机”巡线方式,防范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此外,广西公司还成立了43支站队级防汛抢险小组,强化南宁抢修中心、北海抢修队和柳州抢修队预置抢险力量,为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保障。(高婷婷)
6月13日至19日,广西进入“龙舟水”最强降雨时段,桂林、柳州等地更是出现特大暴雨过程。面对严峻的汛情形势,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有底气”的行动力,在防汛一线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入汛以来,国家管网广西公司党委从完善制度和机制入手,相继印发了《广西公司2024年防汛工作方案》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与演练》,从织机构、风险管控、巡防巡查、物资储备等夯实责任链条。图为南宁抢修中心火速集结赴现场应急救援。王笛 摄国家管网广西公司积极走访管道沿线地方气象、水利、河道等相关部门,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防汛举措“跑”在暴雨前面。公司坚持滚动预报预警,针对往年防汛难度大、突发性和致灾性强的关键点,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巡查,确保防汛值班“无缝隙”。同时,采用“徒步+无人机”巡线方式,防范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广西公司成立了43支站队级防汛抢险小组,强化南宁抢修中心、北海抢修队和柳州抢修队预置抢险力量,随时做好应急准备,为5200公里输油气大动脉安全度汛提供有力保障。图为现场应急指挥。曹嘉城 摄6月13日16时40分,24小时备战待命的管道保护电话铃声响起,广西LNG桂林支线管道突发山体滑坡。广西公司桂林作业区“先遣队”立即赶往现场,核实群众举报信息、确定滑坡位置、修建临时排水沟,对该管段的管道埋深、穿越及通信光缆做好再排查工作。与此同时,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代表、党委书记赖少川奔赴现场,迅速调动资源,各级党员干部从南宁、柳州、南丹等地迅速集结,紧急搭建“应急指挥部”,经过2天1夜连续奋战,高效完成了现场三处水毁点的紧急处置。汛期以来,广西公司生产监视与应急指挥中心员工24小时轮班,每2小时发布压力监控数据排查报告,让预报预警跑在前,为防汛赢得主动权。累计发布防汛抗灾监视提醒信息296条,信息报送电话128次,为现场地灾抢险指挥提供监视数据和应急信息保障。赖少川介绍说,广西区域多为喀斯特地貌,水系发达,近期包括柳州、河池、梧州等多地迎来防汛大考,虽然本轮强降雨过程趋于结束,但是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需继续加强防范。图为生产监视与应急指挥中心通宵达旦。樊伟 摄下一步,广西公司将扛起责任、狠抓落实,坚定端牢能源饭碗,坚决守住民生用能底线,全力以赴确保广西油气资源稳定供应、保障壮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婷婷)
2014年6月13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为新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坚持做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示范引领者,持续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深化国际合作,促进油气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10年来广西油气管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国家管网集团“两大一新”战略目标引领和经营管理下,广西境内油气管道加快成网成环,实现了从单独管道到集输管网的飞跃,架起了新时代广西陆海能源新通道的桥梁,“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广西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大力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管网连接绿色和发展。国家管网集团大力发展天然气管输业务,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天然气占比持续提升,结合广西能源需求现状,优化支干线管道布局,完善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油气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用户用气效益。同时,全力保障民生用气,积极加大天然气开口力度,为20余家下游燃气企业供气,温暖超500万户居民家庭。全面推进能源供给革命,管网连接区内外。国家管网集团立足“三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广西经济发展和地方规划,完善油气管道输送网络,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能源供应。南宁—崇左天然气管道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投产,届时将填补崇左地区没有通管道天然气的空白,实现广西14个地级市天然气管道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广西油气管网战略枢纽作用,向周边省份转供天然气超400亿方,实现天然气“保供广西、反输滇黔、供给湘粤”。强化能源技术革命,管网连接科技与未来。国家管网集团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管道检测机器人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国产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在梧州成功投运,广西山区水田管道全自动焊接技术瓶颈成功突破……随着管输技术创新发展,可以更有效助力广西天然气制氢、余热发电、陶瓷和玻璃工艺等下游产业技术创新迭代,带动产业链发展更全面、更高效。不断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畅通管网市场上下游。国家管网集团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大力推进油气体制改革,基本形成了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格局。今年3月成立组建广西公司,有利于广西境内油气管网统一高效集输、统一规划建设,更好发挥能源供应产业链链长“1”的作用,实现年内上游托运商数量大幅提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管网联通海内外。国家管网集团加快实现国际国内管道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和公平无歧视开放,带动国际油气资源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引进,广西境内经由中缅管道进口天然气超400亿方,LNG上岸天然气超1700万吨,有力促进我国与缅甸、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能源合作。持续推动广西油气管网事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将深入实施“12345”总体发展规划,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气需求,让广西山更青、水更美。立足广西油气管网“大西南成品油枢纽、西南天然气战略通道”两大定位,全力打造“陆海并举、油气并重、区域互联、桂网互济、辐射东盟”五位一体油气管网布局,力争天然气下载量“五年超50亿,十年破100亿”,以清洁能源助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将广西打造成为山灵水美的“新千里江山图”。持续完善“一张网”建设,让广西能源保障更可靠、更安全。进一步谋划天然气“南气北输”大通道,规划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约110亿元,到“十五五”末输气量将超200亿方,沿海输气管道“一张网”进一步完善,形成多气源互保互供格局。加快管输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链发展更全面、更高效。更大步伐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力打造“全方位感知、综合性研判、一体化管控、自适应优化”的智慧管网。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号召,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管输科创高地,深化技术图谱的研究与应用,加速国产化替代步伐,迈向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为大国重器强“芯”铸“魂”。加大管网公平开放力度,让广西管输服务质更高、价更优。建立与政府规划相匹配的能源规划体系,把握自治区加快构建两广互通、通达港澳、连接东盟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历史机遇,打破市场壁垒,继续推动油气管道向社会第三方机构公平开放,吸引更多资源方、贸易商通过油气管道平台完成商业交易,为做好做强产业文章,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让广西能源产业发展更开放、更强劲。以“陆海能源新通道”为纽带,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为支点,进一步畅通能源互联互通通道,助力广西打造“四个基地、一个平台、一个示范区”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推动中国—东盟能源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为深化中国—东盟清洁能源领域合作注入新动能,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赖少川)
日前,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CESI TIANJIN(中能天津)”号顺利靠泊位于广东揭阳的国家管网粤东LNG接收站码头。经海关监管,该船满载的7.2万吨进口LNG顺利完成卸货、投产入库,为粤东乃至华南地区“迎峰度夏”用气添注满满“底气”。进入6月,“迎峰度夏”的能源保供“大考”拉开帷幕。记者从揭阳海关处获悉,揭阳海关认真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大力支持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安全稳定进口,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国家管网粤东LNG接收站位于揭阳惠来县前詹镇,主营LNG的接收、储存、转运,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投入运营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和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地。为支持进口LNG顺畅通关,确保能源生产供应切实满足民生需求,揭阳海关靠前服务,以实地调研为抓手,加强与企业、海事部门等的沟通联系,提前掌握LNG接收站进口计划及船舶靠港情况,精准制定“迎峰度夏”期间船舶监管服务工作方案,紧密衔接船舶查验、产品取样、送检等作业环节,实现申报、查验、物流监控等全链条无缝衔接,保障进口LNG安全高效通关、顺利增储上产。“4月以来,在海关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接收站已迎来11艘进口LNG船舶,累计进口LNG 74.1万吨。按照1立方米LNG可汽化为625立方米天然气来算,进口量可满足约3500万户普通家庭1个月的用气需求,保障了粤东地区用户夏季高峰用气量。” 国家管网粤东LNG接收站生产部有关负责人蔺永民告诉记者。据了解,LNG属于易燃易爆危化品,具有低温易燃、蒸汽易爆、卸货过程不停顿、不可逆等特点。揭阳海关持续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打造能源进口安全、便捷的“快车道”。针对企业快通关、降成本等诉求,该关大力推行“提前申报”“24小时预约通关”“即到即检”等惠企便捷措施,压缩LNG船舶在港时间,持续加大货物针对性检验监管力度,认真实施进口LNG“审单验证+口岸检验”,进一步提升船舶查验和货物提离效率,有效降低进口危化品口岸聚集性风险,提高港口泊位利用率和罐容周转速度,进一步提升接收站进口接卸潜能,同时也帮助企业节约等候时间和滞港成本。数据显示,自2017年粤东LNG接收站顺利接卸首艘进口液化天然气船舶以来,揭阳海关已累计验放进口液化天然气船舶超200艘次,监管进口量超1300万吨。(羊城晚报记者 陈锴跃 通讯员 郑颖娜 梁新源 林丹琪)
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贵阳输油气分所辖管道沿线共经过贵州省7个市(州),为提高全民油气管道保护意识,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借助全国第23个“安全生产月”契机,紧密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活动主题,组织所辖基层作业区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油气管道保护专项宣传活动,让油气管道保护知识和安全意识走进管道沿线群众心中。安顺作业区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开展管道保护集中宣传。6月13日,贵阳作业区与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综合执法队、贵州燃气协同开展安全月管道保护联合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油气管道安全的常识、奖惩措施、法律法规,并普及管道保护法具体内容,全面提高管道沿线民众的管道保护意识。同时,作业区向群众发放管道保护宣传物资,宣讲耕作农忙作业时的管道保护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和维护国家油气管道设施,在发现管道沿线有违法施工时向作业区进行有奖举报,做到保护管道人人有意识,人人来参与。都匀作业区参加荔波县“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6月15日,都匀作业区受邀参加荔波县“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活动中,都匀作业区人员向辖区群众耐心讲解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形象的案例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天然气管道泄漏的危害性及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并为群众现场解答有关油气管道的安全知识疑问。同时,向群众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品五十余份,并重点对辖区高后果区群众开展入户宣传,从保护管道的重要性和奖励措施等方面鼓励群众参与管道保护、积极举报破坏管道的违法行为。贵阳作业区联合息烽县发改局开展管道保护集中宣传。6月16日,安顺作业区结合安顺市委组织的“安全宣传 咨询日”活动,与市工信局、综合执法队、应急局、消防救援大队、公安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等多部门协同开展安全月管道保护联合宣传活动。通过播放宣传录音、短视频、悬挂横幅海报、展板、发放管道宣传品、宣传册、现场互动和解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安全生产、管道保护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安全知识,切实增强社会公众参与管道保护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发现违法行为立即举报制止,共同做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贵阳作业区与观山湖区金华镇综合执法队、贵州燃气协同开展安全月管道保护联合宣传。6月16日,遵义作业区参加遵义市“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咨询活动。作业区人员在活动现场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播放广播、发放资料和宣传品等方式,向广大群众解读管道风险管控、报险要点、安全警示案例,提升公众管道保护意识和应急避险逃生能力,营造全社会关注管道、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遵义作业区参加遵义市“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咨询活动。通过管道宣传活动开展,大力提升沿线群众管道保护意识,把管道保护知识和举报奖励意识送到群众手里,引导群众做管道保护的“眼睛”,形成管道保护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图/文 田玉)
2024年,西气东输一线天然气管道投产迎来20周年。6月14日,“看管网、进站场、亮品牌”媒体公众开放活动在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定远分输压气站举行。记者在活动期间获悉,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以及“全国一张网”骨干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包含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累计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天然气突破5000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煤6.45亿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272万吨、粉尘3.62亿吨和二氧化碳7.31亿吨,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浩浩长江百舸争流,西气东输一线犹如“钢铁气龙”横卧于河床下12米深处。它将来自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汇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之中。“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消费区域之一,也是西气东输工程最重要的服务主体。”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党委书记司刚强介绍。司刚强举例说,西气东输进入安徽20年,天然气管道里程增长了2倍,下游用户增长了33倍,年输气量增长了2600多倍,向江淮大地累计输送天然气超500亿立方米,推动安徽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由2.3%提高到6%。据介绍,西气东输管道途经长三角地区30个地市,每天向176家直供用户供应天然气,日均分输量超1.3亿立方米,最高日分输量超2亿立方米,供气量约占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超2亿人口从中受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干线天然气管网的一次入网量每年超过22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输气量约占50%。随着国家管网集团加速推动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在长三角地区与中俄东线、苏皖管道等互联互通,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管网在“全国一张网”中的能源供应核心枢纽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依托国家管网集团稳定可靠的输气保障,截至目前,我们公司服务用户遍及安徽省11个地市,为280万户家庭用户提供用气需求。”作为国家管网集团直供用户代表,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公司总经理史豪说。史豪介绍,西气东输一线等天然气管道工程相继为安徽滁州、蚌埠、宣城、池州等城市提供天然气下载分输服务,有效降低天然气采购成本,持续为当地提供量稳价优的天然气资源。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陆续推出“管网通”“峰谷通”等互联网服务产品。这些产品可通过高效便捷、价格透明的数字化服务,利用“全国一张网”运营、公平开放的优势,采用市场化方式,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天然气提取与储存解决方案和调峰服务,满足客户灵活存取天然气的需求。司刚强举例说,利用“峰谷通”新产品,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在安徽完成150万立方米天然气的竞拍,给电厂用户提供了优质调峰服务;探索“液态竞拍+管道托运”能源供应新模式,推动了液化天然气与管道天然气的融合发展。“我们持续加大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力度,运用‘管网联运’新思路,打破干线管道和省网管道的压力等级壁垒,管网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司刚强表示。(记者 刘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