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3.12
国家管网集团:以发展新成效检验第二批主题教育成果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各级党组织把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聚焦“五个坚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发力点,聚势赋能、乘势而上,用学习成果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使命在肩 为冬季保供筑牢“温暖防线”国家管网集团各级党组织自觉扛稳扛牢冬季保供重任,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冬季保供战场攻坚的实际成效,以实际行动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山东省公司成立党员突击队,主动承担青宁管道青岛LNG接收站至泊里站投产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全程保障投产顺利进行,提升青宁管道输气能力至72亿立方米/年,助力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北京管道公司榆林作业区党支部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机组抢修显担当”“冬季保供我带头”等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在岗位实践中亮身份、争先锋、当模范。责任在身 在隐患整治中拉紧安全红线国家管网集团各级党组织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赋能安全生产,围绕冬季隐患整治、设备维检修等难题聚力攻坚,激发党员干部员工干事创业激情。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管理公司天津LNG开展“冬季九防”专项检查,推动全年安全问题整改率、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覆盖率、关键设备维保调试率实现三个100%,关键设备自主维修率达98.75%。北方管道公司林源作业区党支部在罐区优化研究工程改造特级动火作业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突击队现场重温入党誓词,以担当作为“啃下”特级动火“硬骨头”。山东省公司青岛作业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组织完成济青二线平度—广饶第四次内检测发球作业、泰青威管道青岛输气站两处站内修复特级动火作业。济南作业区党员突击队圆满完成压缩机组首次4000小时维保作业,为冬季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关键在人 在企业发展中争做先锋模范国家管网集团把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同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在奋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设项目管理公司陕西工程项目部党支部以“岗+区+队”模式,推动“橙心护绿”党支部品牌建设,围绕打造环水保示范工程和标准化机组建设,设置“四好”党员示范岗,划出10个党员责任区,组建重点任务“突击队”,党员干部在解决西三线中段陕西段管道穿越环境敏感区难题中,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以守护绿水青山的实际成效擦亮“橙心护绿”党支部品牌底色。北京管道公司山西分公司党委推动学用结合,组织干部员工大力开展市场开拓,推动陕京三线6#阀室上载项目顺利投产,实现北京管道煤层气上载从“0”到“1”的突破。延庆作业区党支部成立“动火连头突击队”,确保香屯站上载项目顺利投产。

11
2023.12
国家管网集团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受邀参加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 荣膺中国企业ESG...

12月5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2023高质量发展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海南博鳌成功举办。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候任会长,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出席。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景如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海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马咏华出席并致辞。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国家能源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王敏出席并进行主旨演讲。


近年来,ESG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ESG实践在中国迅速发展,正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向世界展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名片”。论坛上,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榜单50强正式对外发布。其中,国家管网集团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深圳LNG环境-社会-治理(ESG)”案例入选“2023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

国家管网集团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发展大势,增强战略定力,抢抓新机遇,乘势新作为,统筹做好党的建设、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绿色环保等各方面工作,加快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标杆接收站,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在环境、社会、企业治理等方面,为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除国家管网集团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外,荣膺该项殊荣的还有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工业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共计 50 家企业。

2023年5月5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起启动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评选工作。本次评选面向全国企业,主要从战略性、创新性、社会性、规范性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对参与申报的572个单位组织初审、复审、终审三轮专家评审,最终产生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榜单50强。

本次论坛期间,百余位政企学研代表齐聚南海之滨,共同探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标准社会责任履行的内涵与路径,为企业ESG高水平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破解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06
2023.12
我国首次分区域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

经济日报北京12月5日讯(记者熊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首次分区域核定了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的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通知分别明确了西北、东北、中东部及西南价区的跨省天然气管道运价率,并要求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各价区运价率,以及天然气入口与出口的运输距离,计算确定管道运输具体价格,向社会公开。据了解,此次核价是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以来的首次定价,也是国家首次按“一区一价”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价格核定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的跨省天然气管道运价率由20个大幅减少至4个,构建了相对统一的运价结构,打破了运价率过多对管网运行的条线分割,有利于实现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促进天然气资源自由流动和市场竞争,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06
2023.12
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今年对闽供气量刷新纪录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5日讯(记者 林泽贵 通讯员 林俊雄 李明清)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厦门输气分公司获悉,截至11月30日,厦门输气分公司年供气量再次刷新纪录,今年已向福建地区输送17.6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预计本年度天然气管输量将超19亿立方米。自2017年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投产以来,厦门输气分公司已累计向福建省输送天然气超78亿方,替代标准煤750万吨、减排温室气体884万吨、粉尘516万吨,为福建地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有力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厦门输气分公司持续发挥管网在“X+1+X”油气市场体系中的作用,运用国家管网集团“全国一张网”互联互通优势,为福建省累计引入托运商9家。通过对天然气市场生态结构的不断完善,逐步构建起上游多主体供应,下游市场充分竞争的天然气供应格局,牵头组织福建省内各大能源企业,建立天然气保供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促进福建地区构建起多气源并举的天然气市场架构,降低了终端用气成本,保障了福建地区民生和工业用气价格平稳以及稳定供应。据悉,今年冬季,厦门输气分公司已提前为福建地区锁定2023—2024年冬季保供天然气资源7.8亿方,同比去年冬供期用户临时补充天然气现货成本平均降幅超20%,为增进民生福祉和天然气行业良性发展赋能助力。

05
2023.12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四年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

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四年来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今年已累计输气超20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全长5111公里,分北、中、南三段核准建设。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北段正式投产通气,4年来已安全运行1400余天。中俄东线投产以来,输气量逐年递增,目前年输气量已从投产之初的50亿立方米增长至200亿立方米,预计2024年将进一步增长,大幅提升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撑。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聚焦增输上量,全力全速推进中俄东线北段增压工程、大哈支线、齐齐哈尔支线等工程建设投产工作,着力提升中俄东线管输能力。其中,中俄东线北段增压工程明水压气站正式投产运行,提升中俄东线日输气能力2000万立方米;设计年输气量10亿立方米的中俄东线大哈支线完成投产试运,进一步提升了黑龙江省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增加中俄东线在东北地区的供气辐射范围。中俄东线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线贯通对于“十四五”期间构建我国天然气管网“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新格局、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管网集团加速推进中俄东线管道建设。随着中俄东线黑龙江黑河至江苏泰兴各段管道相继投产,我国东部能源通道全面贯通,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从小兴安岭入境,为我国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能源保障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中俄东线南段控制性工程——长江盾构穿越项目和南通至甪直段管道建设正加速推进,预计2024年可提前实现全线贯通。

05
2023.12
新疆输油气分公司新增下载点累计输气1.6亿方 全力做好冬季保供

截至11月30日,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哈密天然气分输站新增下载点,自今年9月底投产以来,已经累计为下游客户下载分输天然气达1.6亿方,有力推进冬季保供。哈密天然气分输站作业人员正在检查天然气是否存在泄漏情况今年以来,新疆输油气分公司秉承国家管网集团“服务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目标,以客户为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做强“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的核心价值链,以战略思维、系统观念寻求合作,积极走访吐鲁番市政府和哈密市政府,以及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深入了解地区能源供需现状和发展规划,主动与上下游油气资源市场沟通协调,通过可行性调研投资建设哈密天然气分输站新增下载点项目、主动推进储气库天然气上载、开展煤制气等能源配套外输管道工程建设规划,在保证需求用气稳定供应的同时,全力保障了能源企业后路畅通。哈密天然气分输站作业人员开展冬供巡检11月,新疆输油气分公司已经连续收到新疆巨融能源有限公司、哈密新捷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哈密洪通能源有限公司的感谢信和锦旗,对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地方用气需求、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积极筹建投产西二线哈密天然气分输站新增下载点项目和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表示感谢。(作者:曹雪莲)

04
2023.12
中俄东线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截至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今年已累计输气超20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该工程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全长5111公里,分北、中、南三段核准建设。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正式投产通气,4年来已安全运行1400余天。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供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首年引进俄气约50亿立方米,2021年和2022年逐年增供,目前年输气量已经达到200亿立方米,预计明年将进一步增长。它大幅度提升了东北、华北以及华东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为全国天然气冬季保供提供了重要保障。”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表示。据介绍,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聚焦增输上量,全力全速推进中俄东线北段增压工程、大哈支线、齐齐哈尔支线等工程建设投产工作,着力提升中俄东线管输能力。“中俄东线北段增压工程明水压气站正式投产运行,将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日输气能力增加2000万立方米以上,大大提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以及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地区能源供给能力。”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姬广鹏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首站。国家管网集团供图近年来,国家管网集团加速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龙江黑河至江苏泰兴各段管道相继投产,我国东部能源通道全面贯通,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从小兴安岭入境,为我国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能源保障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记者了解到,目前,中俄东线南段控制性工程——长江盾构穿越项目和南通至甪直段管道建设正加速推进,预计2024年可提前实现全线贯通。(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03
2023.12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 中俄东线今年已累计输气超200亿立方米

27
2023.11
加速“织网”,提升天然气保供冲峰能力

小雪时节,寒潮来袭,多地气温断崖式下跌,迎峰度冬能源保供迎来关键期。作为天然气供应“大动脉”,国家管网集团各路“通道”积极推进工程建设,织牢织密“全面一张网”,保障天然气稳定有序供应。《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从国家管网集团了解到,今冬明春供暖季,该集团天然气管网输送资源总量预计将超1000亿立方米,进口管道气、国产气、LNG(液化天然气)外输、储气库采气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可全力保障高峰时段顶峰供应充足。加速“组网织网”我国天然气消费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供热供暖,受地域条件等自然因素影响,冬季用气量较大,天然气消费存在明显的峰谷差和供需异地的错配现象。“天然气开采和生产是稳定连续的,由此产生稳定生产和消费需求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所以有必要利用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库加以调节。”一位天然气基础设施领域资深专家说。基于此,国家管网集团自成立以来加速“全国一张网”建设,提升站管库协同运营和管网冲峰能力,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国5.4万公里天然气主干管网实际资源入网能力达9.9亿立方米/日,可满足今冬明春高月高日保供冲峰需求和冬季供气总量的管输需要;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天津LNG接收站外输管道投产成功,实现与中俄东线、陕京管道等多条天然气主干管道互联互通;中俄东线北段正式投产运行,可提升中俄东线日输气能力2000万立方米,更好保障东北三省、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据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介绍,国家管网集团加速天然气“织网组网”,通过新建主干管道和已建设施扩容,进一步提升天然气保供冲峰能力。其中,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公司山西煤层气稳产上产外输通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年输气能力新增10亿立方米,可最大化将沁水盆地煤层气新增产能接入国家天然气“全国一张网”骨干管网,推动山西地区煤层气高效勘探、高效建产、长效稳产,为京津冀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区提供更充足的用气保障。协同运营保平稳“随着高效集输、下游市场化良性竞争的‘X+1+X’体系不断推进,我国油气行业特有的上中下游‘一般粗’结构将逐步转变为‘哑铃型’结构。整合主要设施,形成全国性天然气接卸及应急调峰能力,市场也有不少新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说。郭焦锋指出,在全国“一张网”格局不断完善、优势渐显的当下,国家管网集团在原有天然气管道网络基础上持续拓展省级管网,将其以市场化方式纳入。“目前看,国内长输天然气管网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境外天然气管网与国内段衔接向好,将境外天然气资源‘丝滑’接入。此外,俄气东线还增加了山东、江苏输送路径,天然气管网体系不断完善。”▲图为国家管网乌鲁木齐输气站。国家曾网/供图在上述天然气基础设施领域资深专家看来,天然气平稳有序供应,不能仅靠管输单一环节。“从接收到输送再到储存,提升资源入网量,一体化协同运营重要且必要。”11月10日,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迎来今冬首船LNG。该船运载的LNG卸载至二期项目新投产的22万立方米储罐中,可气化为8500万立方米气态天然气。今冬明春,天津LNG接收站还将迎来31艘来自世界各地的LNG巨轮,保障华北地区应对寒潮低温。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国家管网集团统筹安排7座LNG接收站超100个窗口期,全力维持罐存合理高位运行。“与管网相连的18座储气库应注尽注,最大采气入网能力达2亿立方米/天,较上年增加11%,金坛储气库等三座储气库储气量创历史新高。”杨安介绍。“进口管道气、进口LNG、国产气、储气库‘接收站-管网-储气库’一体化协同运营对接不断顺畅,将协调推动保供资源落实。”郭焦锋说。保供离不开便捷高效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家管网集团已具备全国性的天然气接卸输转及应急调峰能力,已运营LNG接收站2760万吨/年,储气库54.36亿立方米/年。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我国油气行业将更加聚焦资源保障和配置、市场竞争和发展两条主线,因此管网资源如何更加公平开放、便捷高效利用备受关注。受访人士表示,将来在实际运行中,应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整合主要设施,形成全国性天然气接卸及应急调峰能力。随着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和油气管网市场公平公开交易推进,引入托运商制度和金坛储气库储气容量竞价交易,都是打破制度和业务瓶颈、促进新市场主体对下游消费市场的探索和尝试,以此带动各类资本和企业进入,联通断点,打通堵点,实现管网互联互通,持续完善“全国一张网”。另外一个业内共识是——供给端可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需求方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天然气购入方式。两方均可在市场环境下获得更加稳定的成本及收益,有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更好地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环境保障。郭焦锋认为,信息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助力安全生产和冬季保供。“要加大力度建立高效的运营管理平台,将数字化技术与现有管网输送机制相结合,做到科学、合理、及时的调度和运行,借力大数据,大幅提高天然气运输和使用准确性和协同性。”《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持续开展天然气管网一键启停、自动分输、远控功能改造工作,通过前期建设应用在线仿真系统、运行数据应用平台和压缩机动态效率监测平台,提升了天然气管网运行数据分析水平和冬季保供期间的预测预警能力。文 | 本报记者 渠沛然 吴莉

27
2023.11
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坚持安全保供 守护万家温暖

黔山贵水,沃土之中,两条钢铁气龙静卧。它的名字,是中缅天然气管道、中贵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从缅甸西部海岸兰里岛皎漂,经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全长2800多公里;中贵天然气管道起于宁夏中卫,终于贵州贵阳,全长近1900公里。两条管线在贵阳连接后呈“T”字形贯通贵州全境。成贵铁路交叉段改线工程一级动火作业现场。贵阳输油气分公司供图中缅天然气管道、中贵天然气管道以天然气鼓动磅礴脉搏,涌进城市乡村,助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经济社会迈开高质量发展步伐,蓝色火焰点靓了万户千家。历史长河标注着闪光坐标。2013年10月,中缅管道(贵州段)贵阳站、中贵管道(贵州段)遵义站相继点火成功,结束了贵州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也标志着国家管网西南管道贵阳输油气分公司(以下简称“贵阳输油气分公司”)所辖管道全线投产贯通。时间和实践镌刻发展变迁。这10年,贵阳输油气分公司拓荒创业,工程建设迎难而上,市场培育用心用情,多气源保供初心如磐,安全生产落细落实,奋斗足迹熠熠生辉。这10年,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越重山、跨沟壑,将天然气输送进贵州千家万户,累计向贵州输送天然气超过100亿方,供气范围覆盖全省9个市州中心区域,占贵州省天然气使用量的75%以上,为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重要价值。锚定目标 温暖万家灯火2023年3月27日17时45分,是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特殊节点——通过3个压力台阶升压并经过72小时试运行结束后,黔南州天然气“县县通”独山支线天然气管道投产一次成功。这是2013年贵阳输油气分公司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投产以来第一次新建管道和站场的投产。管道跨越罗细河。贵阳输油气分公司供图据了解,黔南州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共规划6条支线,此次投产的独山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作为贵州省“十三五”油气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助推黔南支线成网战略布局,对改善黔南大气环境、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等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也是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融入地方发展的生动缩影。自2020年10月国家管网集团正式运营以来,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加快推动贵州省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关键网之一的油气网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气进社区、进园区、进院落,加快管道和储气能力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六网会战”中的关键一环,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围绕构建“全国一张网”的目标,提出天然气管网“两横三纵”的中缅线、中贵线管道建设和成品油管网“管库联通”的“十四五”规划,并顺利融入贵州省油气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效推动6条支线、9个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及投产准备工作;完成国家管网成立以来首个贵州地区干线开口项目投产输气,实现市场开拓“零的突破”……在先行先试中,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将探索探路、守正创新的成果书写在建设的火热奔忙中。这10年,贵阳输油气分公司作为国家管网集团在西南的天然气运输枢纽,不仅承担了南气北上、北气南下、海气西进等重要任务,还先后完成了贵州省内管道沿线16个分输下载口的投产运行。如今,贵阳输油气分公司供气范围覆盖贵州全省市(州)和贵安新区中心区域,天然气惠及居民200余万户,点滴实践正点靓着黔贵儿女的美好新生活。安全生产 底线坚如磐石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平稳供气,是燃气企业的立足之本。2012年9月,贵阳输油气分公司挂牌成立,主要负责中缅、中贵天然气主干管道(贵州段)运营管理,管道里程超过1000公里。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贵阳输油气分公司所辖管道途径地区90%以上处于云贵山区,管道沿线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频发,管道运营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越是艰难越向前。2019年4月底,被业内称为“陆上管道建设难度实属罕见的工程”——晴隆县沙子镇段高风险区改线工程由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实施投产和运营管理。据贵阳输油气分公司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工程投资全长40多公里,相对高差约1000米,最大坡度达到90度左右。越是艰难越向前,贵阳输油气分公司配合建设方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工程项目。管道跨越乌江(中贵)贵阳输油气分公司供图这样的案例在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还有很多。正因如此,在艰难险阻的生产环境中稳稳立住管道安全的根基,更显不易和珍贵。一直以来,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坚持安全生产“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如磐意志,将狠抓安全管理、消除风险隐患践行于生产全过程。数据成果最能说明问题:目前,贵阳输油气分公司累计巡线300多万公里;及时处置十余处地灾滑坡、汛期管道水灾隐患,安全管控90多处高后果区……乘势而上再奋进。近年来,贵阳输油气分公司以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实现管道沿线场站、阀室安全隐患排查全覆盖;在管道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实现管道保护入户宣传及住户登记造册全覆盖;联合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站场、阀室、大型跨越等重点风险点的安保防控工作实现全覆盖。艰辛耕耘,守正创新,收获丰盈。2022年,贵阳输油气分公司作为贵州省应急管理厅推荐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试点单位。锚定目标犹需铆足干劲,当前,贵阳输油气分公司正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充分发挥国家管网西南大枢纽作用,全力践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企业宗旨。

首页 27 2829 30 31 末页
页数:29/9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