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4.12
88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湖北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一苇、通讯员李森)12月9日从国家管网集团华中公司获悉,在去年向湖北省输送天然气82余亿立方米的基础上,考虑到湖北地区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公司进一步落实天然气保供资源,今年预计可向湖北省输送天然气88亿立方米,占湖北天然气市场的97.7%,可保障今冬湖北民生用气和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管网华中公司目前管理油气管网里程达到5461公里,是湖北省境内最大的油气管网运营企业。其中,天然气管道20条,天然气年供应能力400余亿立方米,在湖北拥有下游直供用户63家,市场占有率超过97%,冬季保供责任重大。为保障冬季湖北用气,该公司在入冬前对86000余台(套)设备开展全面秋检,确保设备设施稳定入冬。同时,优化运行管控保稳定,加强站场温度、压力等关键运行参数监视,严密监控管道运行状况。

10
2024.12
西南管道江津作业区累计上载天然气超370亿方

12月6日,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公司在西南管道重庆输油气分公司江津作业区举办“看管网、进站场、亮品牌”活动,邀请公众走进管网基层站场和保供一线,近距离了解西南管道能源枢纽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勇担能源保供的管网故事。

12月6日,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公司在西南管道重庆输油气分公司江津作业区举办“看管网、进站场、亮品牌”活动。(供图)

据了解,江津作业区由西南管道重庆输油气分公司管理,主要负责重庆市境内中贵天然气管道干线、重燃支坪支线和贵渝川成品油管道江津段的运营管理,辖区管道总里程近400公里,作为“南气北送”“北气南下”“川渝气入网”的枢纽节点,拥有磨铜线、江纳线、相国寺储气库三大上载气源,具备“五进七出”的功能,大大缓解了川渝页岩气产销矛盾。

截至12月6日,江津作业区平稳运行11年,始终扛稳扛牢“上载主力、保供先锋”的责任担当,累计上载天然气超370亿立方米,将产自重庆地区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注入到“全国一张网”,成为国家管网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一扇窗口。

西南管道重庆输油气分公司管理江津作业区,负责管理重庆市境内中贵天然气管道干线、重燃支坪支线和贵渝川成品油管道江津段的运营。该作业区辖区管道总里程近400公里,作为“南气北送”“北气南下”“川渝气入网”的重要枢纽节点,拥有磨铜线、江纳线、相国寺储气库等三大上载气源,具备“五进七出”的功能,大大缓解了川渝页岩气产销矛盾。


江津输气站。(供图)

川渝盆地是国内天然气主力产区之一,随着千亿方级大气区加快建设,将有力带动区域天然气产业的持续发展。西南管道公司所辖川气东送管道、中贵管道、重庆管道等,途经一系列重要产气区,包括南川、涪陵、忠县、江津、铜梁等,可有效推进破解川渝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外输这一历史性难题,并一举提升重庆当地天然气资源普及水平和利用率,以清洁能源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着力发挥能源高速公路的作用,构筑重庆天然气输供新格局。


汛期演练。(供图)

当前,国家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天然气增储上产、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战略,将持续拉动能源需求增长,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速,为管网事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西南管道将持续落实川渝地区关于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部署,主动融入区域规划建设发展,持续加大重庆市场开发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川气东送二线建设,积极推动潼南电厂、大唐电厂等支专线管道投产,助力重庆不断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为重庆经济腾飞贡献更多更大管网价值和力量,为沿线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源源不断提供能源动力。


中缅天然气管道北盘江跨越。(供图)

今年以来,西南管道大力打通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堵点,完成普光首站正反输流程改造项目主体工作,成功打通了能源动脉双向通道,持续提升管道互联互通水平,在气源调配方面有了更强劲的支撑,为提升保供能力增添了新底气。同时,川气东送二线管道工程已于2023年正式开工建设,施工进度条快速刷新,重庆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全国一张网”能源保供体系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攀升。

西南管道公司表示,将充分发挥驻渝单位职能,做好服务重庆各项工作,精细挖掘重庆区域市场潜力,梳理项目与客户需求匹配情况,提前统筹布局可供接入上下载点,推广应用“管网通、气液通、一站通”等新产品,以更具科技含量的运营、更加优质的新服务模式,打通供需堵点、创造惊喜体验,实现企业增输上量和地方发展互惠双赢。(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10
2024.12
西部管道为天然气冬供『加温』

乌鲁木齐输油气分公司王家沟作业区,工作人员胡艳萍在查看西二线19#阀室截断阀压力表数值。(通讯员吕娟平摄)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宁艳)12月9日9时,在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以下简称“西部管道公司”)乌鲁木齐输油气分公司乌鲁木齐作业区,工作人员吕官龙交班后,仔细地在站控室查看了夜间的各项数据,确定设备运行一切正常,他才放心地走出站控室。  经过一夜风雪,站场内有了积雪,早晨上班后,作业区及时组织员工清扫工艺区巡检路线上的积雪,确保巡检道路畅通。为了减少积雪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常规巡检之外又增加了特殊巡检,尤其对分输调压撬等易发生冻堵的重点部位加密巡检次数,还开展了“拉网式”冬防保温“回头看”,对设备设施保温、消防管网、关键设备等进行了全面摸排。  入冬以来,西部管道公司各站场全力保冬保供加大设备设施巡检和防冻堵处置。  乌鲁木齐作业区主任杨绪龙介绍,进入11月,针对分输支路冻堵等重点区域应急保供,以及管道异常事件典型应急场景,乌鲁木齐作业区开展了多次针对性的专项应急演练,做到有备无患,同时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应急保驾24小时值班值守。  作为乌鲁木齐天然气主力保供单位,西部管道公司位于乌鲁木齐县的乌鲁木齐作业区负责向乌鲁木齐输送天然气。  12月8日,乌鲁木齐作业区向乌鲁木齐输气超过856万立方米,比前一天增加了46万立方米,随着气温大幅度下降,输气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与此同时,西部管道公司也拉开了冬季训练,为低温环境下运行应急处置做好人员、设备应急准备。  西部管道公司乌鲁木齐维抢修中心负责紧急应对各类运行突发事故。  “抢修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测试,还开展了制氮车操作专项培训。”乌鲁木齐维抢修中心抢修队班长何爱民说,作为综合性的维抢修保障设备,制氮车结构复杂,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抢修队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讲解制氮设备操作,为做好冬季保供筑起安全防线。

04
2024.12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光明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温源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中俄东线”)2日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自黑龙江黑河一路南下输送至我国东部地区,最终直抵上海,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注入强劲动能。中俄东线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我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东线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5111公里,分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核准建设。自2019年12月2日北段率先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吉林长岭至江苏泰兴各段先后投产通气,输送的天然气从首年的50亿立方米逐年攀升至2024年的超300亿立方米。本次投产通气的南通—甪直段,是中俄东线南段最后一段新建管道,标志着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实现“北气南下”直抵上海,并通过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连通,进一步覆盖浙江、安徽等地。全线贯通的同时,中俄东线实现380亿立方米/年满负荷运行,并与东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实现互联互通,将有效增强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应急调峰保障能力,对“十四五”期间构建我国天然气管网“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新格局、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2019年12月北段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累计输气量突破800亿立方米,不仅形成了新的全国供气格局,使天然气供应渠道更加多元,还带动了沿线产业转型升级,惠及沿线4.5亿人口。全线贯通后,中俄东线供应沿线的天然气资源将更加充足、更有保障。预计2025年,通过中俄东线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将进一步增加近50亿立方米,届时总量约占当前国家管网集团向长三角地区输气量的五分之一,有效提升区域天然气供应能力和调峰应急保障能力。据测算,中俄东线每年向沿线地区供应的天然气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光明日报》(2024年12月03日10版)

03
2024.12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管网集团2日宣布,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东部能源战略通道全面建成。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自黑龙江黑河一路南下输送至华东地区,最终直抵上海,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注入强劲动能。中俄东线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我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东线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全长5111公里,分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建设。自2019年12月北段率先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吉林长岭至江苏泰兴各段先后投产通气,年输气量从投产之初的50亿立方米提至目前380亿立方米的最高水平。本次投产通气的南通—甪直段,是中俄东线南段最后一段新建管道,标志着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实现“北气南下”直抵上海,并通过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联通,进一步覆盖浙江、安徽等地。全线贯通的同时,中俄东线与东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增强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应急调峰保障能力,对“十四五”期间构建我国天然气管网“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新格局、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俄东线天然气市场覆盖我国东三省、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自2019年12月北段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累计输气量突破800亿立方米,不仅形成了新的全国供气格局,使天然气供应渠道更加多元,还带动了沿线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完)

03
2024.12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今天全线贯通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12月2日,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


中俄东线北段施工


黑河作业区国产压缩机组


中俄东线首站黑河作业区

中俄东线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份,全长5111公里,分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核准建设。自2019年12月2日北段率先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吉林长岭至江苏泰兴各段先后投产通气,输送的天然气从首年的50亿立方米逐年攀升至2024年的300亿立方米。

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后,实现“北气南下”直抵上海,并与东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增强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应急调峰保障能力。预计2025年,通过中俄东线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将进一步增加近50亿立方米,届时总量将占当前国家管网集团向长三角地区输气量的约五分之一。


中俄东线永清站


图为中俄东线中段建设场景


图为北段建设场景


图为南段建设场景

据悉,自2019年12月北段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累计输气量突破8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5亿人口。据测算,中俄东线每年向沿线地区供应的天然气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

作为我国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标志性工程,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也是我国油气储运史上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实现国产化的管道,首次应用了全自动化焊接、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全机械化防腐补口等先进技术和国产化施工设备,推动管道装备制造能力的升级换代。(丁怡婷)

02
2024.12
助力迎峰度冬 “全国一张网”如何发挥供应冲峰能力?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今冬明春管网整体冲峰能力将达每天11.1亿立方米,为冬季保供提供坚实保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那么,“全国一张网”如何发挥供应冲峰能力、海上天然气田如何加大保障能力,以及风光水电等新能源发挥的积极作用呢?天然气管网加速建设提升保障能力近日,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中卫二站顺利投产供气,我国天然气转供量最大、联络干线管道数量最多的天然气枢纽站——中卫压气站成为国内首家天然气“双枢纽”站,转供能力达2.5亿立方米/天。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中卫作业区主任 姚红亮:中卫站形成“双枢纽”,为管网供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双保险”,进一步提升区域调峰和应急保供能力。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泰青威管道与山东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日前正式进气投产。管道总长37.2公里,设计压力10MPa,年设计输量75.9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市场部经理 马云飞:该项目投产后,济南、青岛、淄博等省内重点用气区域全部实现双气源供气,更好保障供暖季山东省用户用气需求和安全。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大力推动管网建设和设施冲峰能力提升,中俄东线五大连池、明水、肇源等站场增压工程均已建成,为中俄东线顺利增输提供保障。西气东输四线新疆段等项目顺利投产,提升了西气东输系统西段的运行稳定性,不断扩大管网保供覆盖面。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调控部副经理 孙晓波: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集中统一调控优势,确保5.7万公里天然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目前,天然气管网共运行超150台压缩机组,每日输送近7亿立方米天然气。海上天然气计划供应超100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海上勘探开发力度,精心组织采暖季产能建设,努力提升在产气田供应能力。“深海一号”二期、“海葵”相继投产,海上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今年冬季保供期间,海上天然气计划供应超100亿立方米。在海南,“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抢抓台风来临前的作业窗口实施洗舱作业,确保关键生产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环海南岛海上天然气生产集群多处生产装置完成工艺流程优化改造,有序实施多项增产措施,为天然气产量调整做好准备。中国海油南山终端生产监督 韩阳:为了适应新的生产需要,我们在“深海一号”二期投产前对南山终端进行了扩容改造升级,南山终端今年保供季向海南省东线用户的供气能力预计将提高43%。在广东,近海的9个海上气田正满负荷生产,每天近1800万立方米深海天然气在珠海登陆,通过陆地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番禺34-1平台正全力推进三个气田群降压开采项目落地实施,力求提早实现增产目标,为保供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和民生需求进一步攒足“底气”。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白云气田副总经理 赖勇:为做好今年冬季粤港澳大湾区民生用气保供工作,我们提前制订天然气产能计划,每天增加产能近60万立方米。在天津,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日产天然气超200万立方米,为华北地区能源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了解,中国海油在今年冬季保供期间,计划供应海上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10%。随着东方29-1、乐东10-1等气田相继投产,预计到2025年,将再新增天然气供应超80亿立方米。风电、光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全力保供今年,我国风电、光伏、水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进一步提升,为冬季能源供应提供有力支撑。不久前,中国华电在凉山州盐源县境内的3个光伏项目共51万千瓦投产,最高海拔达4000米,项目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8.8亿千瓦时,能满足四川40余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在内蒙古,华能库布齐新能源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其中,200万千瓦光伏先导工程正在进行并网前的最后调试工作,将为冬季电力保供增添新动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 张琳: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达到20.3%,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为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补充。地热能是一种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地热能越来越多被应用到供暖领域。近日,中国石化全面启动今冬地热供暖,超1000座换热站陆续投入运行,可为北京、天津、陕西、河北等全国11个省份的超110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累计供暖能力超1.1亿平方米。与此同时,水电能够凭借其调蓄能力和调节性能,形成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的打捆外送,从而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长江干流,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水电站,目前已完成蓄水任务,可用水量超340亿立方米,比近五年平均值多11%,为迎峰度冬期间受电区域电力供应、枯水期下游生产生活和航运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峡集团长江电力三峡梯调宜昌调度部值班主任 黄斌:目前梯级水库整体蓄能同比偏多1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为迎峰度冬储备了充足水能资源,做到关键时刻机组开得起、顶得上、发得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达到了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体现了我国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强劲势头,为能源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伟)

02
2024.12
全力以赴保障河南冬季供气无忧

寒潮侵袭,郑州等地已正式开启供暖模式。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郑州输油气分公司(以下简称“郑州输油气”)每日输气量持续攀升,从1500万立方米增至2000万立方米,为应对冬季供暖高峰做好了充分准备。郑州输油气承担着兰郑长、锦郑等5条成品油管道和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多条联络线和支线天然气管道的运营管理任务。其输油管道总里程达1851.405公里,输气管道1493.85公里,下辖34座站场和101座阀室,为三门峡、郑州、洛阳等11个地市提供稳定的油气供应。为确保冬季用气安全稳定,郑州输油气积极行动,从设备安全、管道保护和市场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设备安全是冬季保供的关键。针对调压撬等关键设备,郑州输油气提前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大修作业,确保设备在冬季高峰期间稳定运行。同时,各作业区也加大巡护巡检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异常情况,为冬季保供提供坚实保障。例如,周口作业区在降温前迅速完成循环水电加热器的安装作业,为压缩机组冬季运行再添一道安全屏障。管道安全是输气生产的基础。郑州输油气积极组织开展地面标识排查、高后果区风险识别、管道巡护质量提升等工作,全面夯实管道管理基础。同时,各作业区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徒步甲烷遥测、应急演练等方式,确保管道运行安全。此外,还加强了车辆检查和驾驶员培训,为冬季管道安全巡护提供有力支持。市场服务是冬季保供的重点。郑州输油气密切关注用户需求,提前搜集上游资源富裕和下游缺口情况,全力匹配供需双方平衡;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接收冬季保供最新要求。同时,积极利用国家管网创新服务产品,提升极端天气下天然气资源保障能力。联合省内管输企业、城燃用户以及天然气储运单位等,提前制定极端天气应对措施;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利用管道和储罐等储气设施提前储备资源,确保天然气平稳供应。(记者宋敏,通讯员杨建勇、李双柱)《 河南日报 》( 2024年12月01日 第 04 版)

01
2024.12
今冬明春供暖季开启 多方加大能源保供守护温暖

自11月15日起,我国北方地区全面启动供暖,能源需求相应地大幅增加。当前,煤炭、电力、油气行业开足马力增产,储气库、天然气管网持续提升顶峰保供能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增添绿色支撑,确保能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召开的中央企业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专题会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加大煤炭开采和电煤、天然气采购力度,做好新增装机并网,积极引导用户削峰填谷,确保迎峰度冬保供安全。要加快电力、油气和管网项目投资建设进度,持续提升保供硬实力。——煤炭行业加强兜底保障能力。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装车站,2台单次装载能力达35吨的卸料溜槽繁忙运作,管道内的原煤经过抑尘站清理后装车运出,发至东北。“今年我们新增煤炭产能200万吨,‘火力全开’投入电煤保供工作。”该矿矿长曹宝玉说,目前这里每日原煤产量可达7万吨,外运装车日运量保持在15列以上,约6万吨,最大煤炭库存量一度突破38万吨,在极端天气下仍可满足连续7天的外运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原煤生产增速加快,9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比8月加快1.6个百分点。“当前全国电煤库存整体处于较好水平,为今年迎峰度冬提供了较好保供基础。”中电联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油气行业加快增储上产。从今年10月至明年冬供期结束,塔里木油田计划投产新井、措施井超50口,预计新建产能、恢复产能均超计划指标,进一步夯实冬供天然气资源量。青海油田天然气日产量保持在1660万立方米以上。截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突破700亿立方米,普光气田日产气量创近两年日产量新高……今年供暖季,中国石化已落实的天然气保供资源较上一供暖季天然气保供目标增长9.7%。与此同时,天然气顶峰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管网集团优化“管网—接收站—储气库”一体化协同运营,天津LNG接收站今冬保供季的首船6.86万吨液化天然气完成接卸;文23储气库、金坛储气库、刘庄储气库提前完成本轮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五大连池、明水、肇源3项增压工程相继投产……国家发改委近期召开的2024—2025年供暖季全国能源保供会议指出,当前天然气资源准备较为充足,调峰储气能力较去年增加了80亿立方米,储气库已提前完成注气任务。——可再生能源提供绿色电力支撑。自10月底以来,在福建省漳州市,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首批发电单元并网,建成后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3亿千瓦时;在山东省东营市,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并网,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7.8亿千瓦时;在西藏,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年平均发电量超5.7亿千瓦时;在天津,华能天津港东疆北防波堤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完成,计划建设7台风机,总容量为50兆瓦……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7.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4.7%。“今年度冬期间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与夏季相当,较去年度冬负荷明显增长,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局部面临一定压力,如华北、华东、西南区域的部分省份用电高峰时段可能电力供应紧张,需采取需求侧响应措施。”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董万成表示,抓好能源中长期合同履约,扎实做好存煤储气工作,确保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燃料稳定供应;督促加快电源电网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确保今年迎峰度冬期间应投尽投、应并尽并;做好北方清洁取暖工作,压实地方政府和企业责任,保障居民温暖过冬。(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29
2024.11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多措并举助力冬季保供

随着一股冷空气强势入侵,新疆西北部最近迎来雨雪大风降温天气。截至11月11日,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已协调呼图壁储气库、温吉桑储气库完成注气任务超过30亿立方米,并已进入新一轮采气周期。今年以来,西部管道公司统筹实施“冬夏一体化”保供措施,超前落实资源储备,全力推进保供项目建设,提升管网保供保障能力,大力提升压缩机组高质量运维无故障运行水平,多措并举确保今冬明春天然气安全平稳高效输送。截至目前,西部管道公司压缩机无故障运行时间已超过15000小时。西部管道公司乌鲁木齐作业区员工在降雪后进行巡检。孙哲 摄记者了解到,呼图壁储气库自3月29日至10月11日注气,累计注气超25亿立方米,以满足新一轮冬季保供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干线调峰需要;温吉桑储气库于4月8日开始注气,注气量超6亿立方米,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蓄足了“底气”。西部管道公司员工在工作中。吴明 摄作为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的西气东输四线,经过两年建设,“吐鲁番—中卫”新疆段于9月29日建成投产,西部管道公司年天然气输送能力从原来770亿立方米增加到920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能力可以达到2.6亿立方米。与此同时,西部管道公司在原有中亚进口天然气、国产塔里木天然气、伊犁州新天和庆华煤制气等资源基础上,加大零散天然气气源上载力度,今年上载量达到595.02亿立方米。目前,轮南作业区新疆华仑零散气上载点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12月实现投产。西部管道公司轮南作业区员工在查看设备状态。安阳 摄眼下,西部管道公司已完成西气东输二线轮吐线库米什压气站新增下载点、西气东输二线轮吐线孔雀河压气站新增下载点、西气东输一线哈密压气站新增下载点项目建设,并已投产;西气东输二线霍尔果斯压气站新增下载点项目10月底已具备投产条件。(作者:乔文汇)

首页 7 89 10 11 末页
页数:9/9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