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国务院国资委集中发布了首批央企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优秀建设成果,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管网运行高质量数据集成功上榜。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是我国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布平台、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展示平台、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包括论坛及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等特色活动。树立油气行业数据治理新标杆高质量数据集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赋能产业升级的关键基础。作为国民经济主力军,中央企业以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为突破口,已在能源电力、交通物流、工业制造等场景实现AI深度赋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数字底座。峰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集中发布了首批10余个行业30项央企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优秀建设成果,进一步推进挖掘中央企业在数据集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有力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资源互通,更好发挥中央企业在数据产业中的“排头兵”作用。国家管网集团建设的天然气管网运行高质量数据集成功入选。天然气管网运行高质量数据集主要包括天然气管网工控生产系统实时运行参数,关键设备监测,历史运行规律及用户用能特征等数据,支撑“运气先知”等AI场景,为能源保供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提供数据支持。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AI赋能业务应用峰会期间,由组委会主办的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以其高端专业、聚智创新、示范引领等特点吸引超2.4万名选手参赛。大赛设置数据要素、数字安全、人工智能等11个赛道。数据要素赛道聚焦多源数据融合,以“以数提质,赋能数智化发展”为主题,探索数据空间赋能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西气东输公司人工智能团队在数据要素赛道—AI赋能数据分析与应用赛决赛中斩获一等奖。峰会期间,由国家数据局指导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国家管网集团加入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为持续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探索能源数据在跨企业、跨领域间的安全高效流通模式,促进能源数据与其他领域数据融合搭建平台。近年来,国家管网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落实“AI+”专项行动部署,一批智能示范站场实现少人化无人化,管网大模型在油气领域首批通过国家行业大模型和算法“双备案”,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获评国内企业最高级,管输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是“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国家管网集团锚定“数据+AI”双轮驱动,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及AI研究应用,积极探索数据跨域流通交易,推动能源数据资源实现更优配置,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变革贡献管网力量。
央视网消息 5月6日,随着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泉港油库最后一道油品切换阀门MOV010401开启,首艘载重1.3万吨柴油油轮平稳靠泊码头并正式启动油品接卸作业,标志着国家管网集团福建成品油管道泉港湄洲湾港区互联互通项目投产成功,与民营企业码头完成“无缝对接”,福建省最大成品油油库实现公平开放。国家管网福建公司负责人检查投产准备情况泉港湄洲湾港区互联互通项目是国家管网集团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实现油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的重要举措。国家管网员工进行投产前检查该项目于2024年6月全面开工,是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与民营企业的首个合作项目,通过在泉州宏海石化场区和泉港油库进行管网改造,民营码头的成品油资源可直接注入国家管网体系,输送至福州、厦门等沿线区域,为成品油运输提供了更多选择,大幅降低安全风险和碳排放,提升运输效率,显著增强闽东、闽南能源供应稳定性。参与该项目人员投产合影项目投产后可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优势,降低运输成本,预计每年可增加成品油周转量约100万吨,有力释放民营资本活力,激活区域能源消费内需潜力,为助推海峡西岸经济区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文/杨莉 钟羿波)
5月10日,202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论坛在浙江德清举办,国家管网集团首次亮相,品牌价值达1030亿元,获其他服务组第三名,品牌影响力得到社会公众广泛认可。1个案例入选中国品牌优秀典型案例,4个案例入选2025我喜爱的中国品牌案例,管网“金字招牌”持续擦亮。以下为案例详情:中国品牌优秀典型案例——PRR品牌维护工作体系应对PCS管道控制系统软件品牌危机实践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自主研发的PCS管道控制系统软件,作为突破技术壁垒、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品牌,在面临品牌声誉与技术主权双重挑战的情况下,建立“PRR”品牌维护工作体系,通过“预防(Prevention)——应对(Response)——修复(Repair)”闭环管理,有效应对危机,提升了品牌维护的响应速度和品牌风险处置能力,见证了我国油气行业自主可控品牌从防御到引领的战略跃迁。2025我喜爱的中国品牌案例——突出品牌战略引领 彰显时代价值担当 持续擦亮“西气东输”这张国家管网金名片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实施“安全立品、质量优品、合规固品、责任树品、文化铸品、创新强品、传播响品”品牌战略引领具体举措,深度挖掘“西气东输”品牌价值,把“西气东输”打造成国家管网集团践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企业宗旨的一张“金名片”。2025我喜爱的中国品牌案例——兰成渝,摧不垮的生命线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围绕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兰成渝管道“西北西南能源大动脉”的定位,提出“绿动兰成渝,保供生命线”品牌,明确以“坚实保供西南 服务川渝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为愿景,从三个方面挖掘品牌故事,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推动品牌建设提档升级。2025我喜爱的中国品牌案例——从文化信仰到生态共生 “中枢永动机”品牌四维塑造体系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深度挖掘调控队伍文化基因,凝练调控铁军内涵,培养品牌动力源,构建品牌管理体系,实现品牌全链路管理闭环,创新设计品牌标识,构建视觉符号体系,形成“中枢永动机”品牌战略,通过构建科学化、体系化的品牌考核评估机制,推动品牌迭代升级,实现社会价值和行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活动上,国家管网集团作《自主可控PCS软件保障能源动脉安全》案例分享。近年来,国家管网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品牌建设引领管网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品牌引领行动,健全完善品牌体系,全面加强品牌管理,管理制程更加健全,品牌架构更加完善,品牌识别更加鲜明,品牌保护更加有力,人才基础更加扎实,管网品牌价值和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国家管网集团将纵深推进品牌引领行动,将品牌建设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形成品牌引领业务的良性发展机制,持续巩固提升品牌价值,以优质服务筑牢品牌价值,以科技创新提升品牌价值,以特色文化厚植品牌价值,以社会责任彰显品牌价值,丰富发展管网品牌体系,强化精准传播,不断扩大管网品牌影响力。
春光正盛 春景悦人在生产运行一线在管道走向沿线在项目建设现场管网铁军用奋勇争先的生动实践奏响一曲春日“交响乐”绘就一幅进取“春景图”设备春检筑牢安全生产根基各单位全面吹响电气、通信、仪表春检“冲锋号”,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对站场、阀室设备设施开展系统性“体检”,为安全生产和能源保供夯实基础。西部管道公司开展为期86天、涉及64个作业点、390人参与的电气春检工作。轮南作业区聚焦“安全+质量+提升+攻关”,自主完成西气东输一线、轮吐线85台设备、23个重点项目检修工作。东北公司强化跨区域协作,科学制定检修作业计划,集结力量集中攻关,实现检修与生产无缝衔接。哈尔滨分公司黑河、五大连池作业区联合厂家技术团队,高效完成压缩机逻辑测试等关键项目。北方管道公司坚持标准化、精细化、高效化,开展覆盖400余座站场、阀室和超1万公里光缆的仪控通信电气年检,科学制定年检计划,一次作业同步执行多项任务,同步核对集中监视画面,为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提供坚实数据基础。华中公司荆门维修队利用钟荆线停输关键窗口期,在钟市站全面开展机械电气仪表春检,员工创新运用查外观、细测量、精对比、判状态、互代换、搭电路、探原理“七步法”,精准调整参数,提升检查效率,确保设备最佳状态运行。山东公司持续强化落实电气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措施,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推动春检工作质量提升,确保操作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徒步踏线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各单位紧抓农忙窗口期,抢早谋划、统筹部署,扎实开展春季管道巡护,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细化落实安全措施,确保管道安全。西气东输公司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盯牢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对管道沿线风险隐患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严、细、实、恒”筑牢管道管理防线。浙江省天然气管网公司台州作业区全面开展标准化布控、针对性走访、加密重点巡护,识别、分析、研判管道潜在风险,全面治理第三方施工易发管段管道和光缆浅埋问题,切实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储能技术公司江苏储气库分公司以“问题整改再验证,风险管控再提升”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员参与、全线覆盖的春季徒步踏线巡库活动,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提升管道线路及井场资产完整性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华南公司联合沿线公安力量,聚焦重点区域、重要管段、打孔盗油易发点,定期开展“亮警灯、鸣警笛、徒步巡”夜间巡查活动,积极开展院落排查,入户开展管道保护宣传,保持反打孔盗油高压态势不放松。东部原油储运公司强化高后果区及地质灾害易发点动态监测能力,运用无人机开展江河穿越段盲区巡检,形成“空地一体”防控网,为科学制定防洪防汛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数字赋能推动运检维智能化国家管网集团深化落实“AI+”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制程、IT、数据、大模型”一体化推动数智转型,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和替代,全面提升运检维质量效率。西气东输公司加速推进智能站场建设,搭建生产运维支撑网、补足检测传感设备、应用关键设备诊断模型,初步实现生产过程“静默运行”,利用智能运维系统有效提升生产指挥中心智能化监视水平,为生产决策提供精准研判。云南公司利用智能化手段,依托监视中心及零代码平台,对高风险作业实施远程监督和进度问题跟踪,建立“春检质量追溯机制”,通过“线上数据比对+线下抽样复检”双线管控,确保检修数据可追溯、可验证。油气调控中心充分运用仿真系统检验应急方案,通过PCS系统与站场改造优化,实现机组“一键启停”作业,圆满完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春季维检修作业,守护能源动脉安全平稳运行。北京管道公司推动站场数字化管理,托克托作业区全面升级综合安防系统,集成报警、风险提示区,以及各站场、阀室等子系统,形成一个画面尽览作业区运行状况的“作战地图”,实现即时接收信息,提升安全生产质量效率。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管理公司加快智能化LNG接收站建设,深化运用“一键启线”技术,智能管理平台建设开发,用好三维孪生平台、智能管理平台及视频巡检平台,解决传统生产运维管理的痛点、难点。
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党组成员紧扣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行研讨,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进一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入脑入心,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会议强调,要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准确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奋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不断擦亮“最讲政治、最有信仰”的管网主标签。会议指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整治作风问题既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又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清除自身问题,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全力以赴抓好学习教育,认真抓好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等关键环节,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要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推动压控会议、精简文件、优化考核、规范借调、数智赋能等减负重点任务在各层级落地,让基层干部员工不断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要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分离制衡”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强化“严格按制度流程办”的铁军“军纪”,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管网政治生态。会议强调,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锤炼过硬作风、锻造管网铁军,引导干部员工满怀忠诚感恩、坚持干字当头,发扬爬冰卧雪、顽强拼搏的精神,传承弘扬特别讲政治、特别守纪律、特别善创新、特别能战斗、特别重团结的优良传统,把过硬作风展现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守护好运营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上,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护航国家管网集团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4月22日,国家管网集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党组成员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紧扣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行研讨,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进一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入脑入心,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伟主持并讲话。张伟指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整治作风问题既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又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清除自身问题,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全力以赴抓好学习教育,认真抓好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等关键环节,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要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推动压控会议、精简文件、优化考核、规范借调、数智赋能等减负重点任务在各层级落地,让基层干部员工不断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要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分离制衡”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强化“严格按制度流程办”的铁军“军纪”,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管网政治生态。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依次作研讨发言。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学习。
近日,在贵州省页岩气重要勘探区之一的桐梓狮溪区块,建设者们正忙着压裂施工作业。自2022年7月开钻以来,桐梓狮溪区块已累计产气超400万立方米,为当地能源供应注入“新血液”。“油气网”是“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不断完善油气网链,构建起“全省一张网”的油气输送体系,打通能源大通道。随着我省加快实施成品油零售网络乡(镇)全覆盖和天然气“县县通”,贵州缺油少气的历史正在被改写。一方面,我省依托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规模化开发,不断提升供应能力;另一方面,我省天然气管道建设深入推进,加快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建设,目前,总长超1500公里的主干管网已贯通9个市州,年输气能力突破50亿立方米。截至目前,我省境内建成成品油管道5条、油库24座、储备能力107万吨,极大增强了我省成品油的供应保障能力;截至2024年底,全省天然气管道建设累计里程达4018公里,长输管道覆盖62个县区。《贵州省城镇燃气和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全省88个县级城区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重点园区实现管道天然气全覆盖。同时加快全省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实施气源建设工程等。“油网”建设在各市(州)至少保有1座成品油油库,成品油零售网络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新开通高速公路加油设施配套齐全,我省境内建成的成品油管道,已满足全省成品油输送需求。全省成品油库存充足、长期保持在30万吨左右,可用天数15天以上。在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公司贵阳分公司贵阳站、都匀站、独山站、盘州站实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年发电量25万千瓦时,年节省电费15万元,成为输油管道绿色技术应用、用能结构转型的一大亮点。依托大数据赋能管网“智慧基因”,基于物联网、5G和北斗定位技术搭建的智能调控平台,油气网实现了全省管网压力、流量、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动态优化。作为能源基础设施“新动脉”,覆盖全省的智慧化油气供应网络加速成型,通过优化能源供给结构、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在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燃气管理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帮助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用能成本分析、生产工艺优化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黔南州平塘县,分布式燃气电站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同步建设,解决山区生鲜储运难题;在铜仁梵净山景区,液化天然气供能系统替代柴油发电机,推动生态旅游提质升级。(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绿色管网,绿色答卷在东部沿海,黄岛油库作业区干净清洁;在西南山地,管道零散天然气资源“颗粒归仓”;在湄洲湾海岸,优雅的白鹭在绿色的自然保护区散步;在东北平原,20余种景观植物和18种时令蔬菜为基层作业区“立体生态空间”平添绿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管网沿线呈现出一幅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国家管网集团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系统的绿色低碳发展规划,明确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固底板”防范环境风险,“提短板”促进碳中和、碳达峰,“锻长板”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管网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以绿色管网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节能减排攻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国家管网集团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全面落地。研究总院构建油气储运企业碳管控体系,形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量化方法,为行业碳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开发“空地”协同甲烷精准测量技术,打破国外在甲烷排放因子领域的话语权垄断。西南管道公司承担管网甲烷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建立站场甲烷排放源清单,开展实测分析,建立多种核算方法,为管网减排降碳提供理论依据。浙江省管网公司启动绍兴零碳分布式数据中心示范站建设项目,利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式为数据中心提供电能。北方管道公司开展高压引射回收维修放空天然气项目研究,在郑州压气站实验成功,全面推广后每年可回收大量计划性放空天然气,避免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漳州LNG接收站码头LNG船靠岸国家管网集团积极探索优化运行模式,推动设备升级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华中公司开展湖北省天然气管网压力节点匹配研究,利用仿真建模技术,精准优化互联互通转供压力设定和管输路径,减少压缩机运行负荷与数量,有效降低能耗。LNG接收站管理公司漳州LNG与外输管道实现站线一体化高质量绿色投产,BOG全量回收,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大幅碳减排。西南管道公司精准探索开发零散气上载项目,安全有效地实现天然气资源“颗粒归仓”,进一步提升“双碳”管理质效。储能技术公司推动三甘醇脱水装置节能改造,实现同比节能10%—20%,电耗降低超11600千瓦时,燃气消耗减少超18800标方,碳排放降低超35吨,实现国内领先。储能技术公司储气库生产现场大力推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输送与广泛应用,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注入强劲动力。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为例,每年380亿立方米天然气输量,相较于煤炭使用,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显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甘肃公司玉门作业区甘肃公司玉门原油储库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获“零碳工厂(I型)四星级”认证,成为国内管输行业首个零碳标杆。云南公司构建低碳生产模式,在13座已建站场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130万千瓦时。储运技术公司压检分公司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45千瓦,每年可发电量30万千瓦时,创新采用光导管采光系统,进一步降低车间照明能耗,取得“零碳工厂”认证。云南公司太阳能电板国家管网集团积极推动绿电使用,近两年采购绿电4.5亿千瓦时。北方管道公司取得国家管网集团首张绿色电力证书,实现管网企业绿电消纳取证“零突破”。西部管道公司霍尔果斯作业区利用压缩机组余热项目建成全国首个天然气输气站场余热发电项目,年均发电超6500万度,获得新疆管输行业首张绿色电力消费凭证,绿电交易量达1500万千瓦。「污染防治有效」守护蓝天白云净土国家管网集团高度重视废水处理,确保达标排放与循环利用。LNG接收站管理公司深圳LNG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 原则,配置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处理达标后用于厂区绿化,实现废水“零排放”,循环用水率高达84%,获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东北公司丹东作业区采用物理与生物净化技术,全年处理生产污水6万余吨,处理后废水用于厂区绿化和生产,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深圳LNG接收站中水回用浇花在废气排放管控方面,国家管网集团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强监测与治理。西气东输公司严密管控各站场废气排放,数百次环境监测重要指标,确保全年无超标排放情况,有效处置二氧化碳排放超35万吨。山东公司黄岛油库定期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检测,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减少大气污染。山东公司黄岛油库对于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国家管网集团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规范化处置。湖南公司湘娄作业区梳理危废清单,配置危废暂存间,每年联系专业单位合规转运处置危废物,2024年处置危废物2.26吨,有效减少环境风险。西气东输公司在项目建设中,对建筑垃圾精准分类回收,危废物交专业单位无害化处置,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西气东输公司海门站「生态保护修复」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管道建设过程中,国家管网集团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在项目规划阶段,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论证,优化管道路由,避让环境敏感点,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的扰动。北京管道公司乌兰察布作业区在新增分输下载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水保环保“三同时”要求,通过绿色施工、绿色设计,将施工对生态扰动最小化,及时开展施工现场恢复,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山东公司开展灰岩泉群发育区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评估,制定完善泉脉保护措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利用临时堆土苫盖措施保护黑土地国家管网集团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LNG接收站管理公司通过植被恢复、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保护福建湄洲湾海岸带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为白鹭种群创造良好栖息环境,推动种群数量增长。东北公司松原作业区打造“花园式站场”,通过“三园共建”模式,提高绿化覆盖率,吸引多种鸟类栖息。华南公司在管道沿线易水土流失区域修建排水渠、生态袋护坡,开展植被恢复,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系统。东北公司丹东作业区采用物理与生物净化技术国家管网集团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各类生态保护公益活动,传播生态保护理念。西气东输公司多次参与长江流域增殖放流活动,补充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LNG接收站管理公司连续3年坚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向深圳大鹏湾海域投放鱼苗、虾苗和花蛤类种苗,丰富水生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浙江省管网公司组织青年员工开展植树活动,为生态环境改善贡献力量。浙江省管网公司青年员工积极开展植树活动栉风沐雨,践行央企担当春华秋实,绿色成果彰显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底色为美丽中国建设书写绿色管网篇章国家管网集团一直在路上
在东部沿海,黄岛油库作业区干净清洁;在西南山地,管道零散天然气资源“颗粒归仓”;在湄洲湾海岸,优雅的白鹭在绿色的自然保护区散步;在东北平原,20余种景观植物和18种时令蔬菜为基层作业区“立体生态空间”平添绿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管网沿线呈现出一幅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国家管网集团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系统的绿色低碳发展规划,明确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固底板”防范环境风险,“提短板”促进碳中和、碳达峰,“锻长板”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管网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以绿色管网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节能减排攻坚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国家管网集团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全面落地。研究总院构建油气储运企业碳管控体系,形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量化方法,为行业碳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开发“空地”协同甲烷精准测量技术,打破国外在甲烷排放因子领域的话语权垄断。西南管道公司承担管网甲烷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建立站场甲烷排放源清单,开展实测分析,建立多种核算方法,为管网减排降碳提供理论依据。浙江省管网公司启动绍兴零碳分布式数据中心示范站建设项目,利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式为数据中心提供电能。北方管道公司开展高压引射回收维修放空天然气项目研究,在郑州压气站实验成功,全面推广后每年可回收大量计划性放空天然气,避免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国家管网集团积极探索优化运行模式,推动设备升级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华中公司开展湖北省天然气管网压力节点匹配研究,利用仿真建模技术,精准优化互联互通转供压力设定和管输路径,减少压缩机运行负荷与数量,有效降低能耗。LNG接收站管理公司漳州LNG与外输管道实现站线一体化高质量绿色投产,BOG全量回收,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大幅碳减排。西南管道公司精准探索开发零散气上载项目,安全有效地实现天然气资源“颗粒归仓”,进一步提升“双碳”管理质效。储能技术公司推动三甘醇脱水装置节能改造,实现同比节能10%—20%,电耗降低超11600千瓦时,燃气消耗减少超18800标方,碳排放降低超35吨,实现国内领先。大力推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输送与广泛应用,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注入强劲动力。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为例,每年380亿立方米天然气输量,相较于煤炭使用,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显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甘肃公司玉门原油储库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获“零碳工厂(I型)四星级”认证,成为国内管输行业首个零碳标杆。云南公司构建低碳生产模式,在13座已建站场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130万千瓦时。储运技术公司压检分公司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45千瓦,每年可发电量30万千瓦时,创新采用光导管采光系统,进一步降低车间照明能耗,取得“零碳工厂”认证。国家管网集团积极推动绿电使用,近两年采购绿电4.5亿千瓦时。北方管道公司取得国家管网集团首张绿色电力证书,实现管网企业绿电消纳取证“零突破”。西部管道公司霍尔果斯作业区利用压缩机组余热项目建成全国首个天然气输气站场余热发电项目,年均发电超6500万度,获得新疆管输行业首张绿色电力消费凭证,绿电交易量达1500万千瓦。污染防治有效 守护蓝天白云净土国家管网集团高度重视废水处理,确保达标排放与循环利用。LNG接收站管理公司深圳LNG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 原则,配置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处理达标后用于厂区绿化,实现废水“零排放”,循环用水率高达84%,获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东北公司丹东作业区采用物理与生物净化技术,全年处理生产污水6万余吨,处理后废水用于厂区绿化和生产,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深圳LNG接收站中水回用浇花在废气排放管控方面,国家管网集团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强监测与治理。西气东输公司严密管控各站场废气排放,数百次环境监测重要指标,确保全年无超标排放情况,有效处置二氧化碳排放超35万吨。山东公司黄岛油库定期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检测,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减少大气污染。对于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国家管网集团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规范化处置。湖南公司湘娄作业区梳理危废清单,配置危废暂存间,每年联系专业单位合规转运处置危废物,2024年处置危废物2.26吨,有效减少环境风险。西气东输公司在项目建设中,对建筑垃圾精准分类回收,危废物交专业单位无害化处置,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生态保护修复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管道建设过程中,国家管网集团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在项目规划阶段,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论证,优化管道路由,避让环境敏感点,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的扰动。北京管道公司乌兰察布作业区在新增分输下载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水保环保“三同时”要求,通过绿色施工、绿色设计,将施工对生态扰动最小化,及时开展施工现场恢复,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山东公司开展灰岩泉群发育区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评估,制定完善泉脉保护措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国家管网集团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LNG接收站管理公司通过植被恢复、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保护福建湄洲湾海岸带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为白鹭种群创造良好栖息环境,推动种群数量增长。东北公司松原作业区打造“花园式站场”,通过“三园共建”模式,提高绿化覆盖率,吸引多种鸟类栖息。华南公司在管道沿线易水土流失区域修建排水渠、生态袋护坡,开展植被恢复,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系统。东北公司丹东作业区采用物理与生物净化技术国家管网集团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各类生态保护公益活动,传播生态保护理念。西气东输公司多次参与长江流域增殖放流活动,补充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LNG接收站管理公司连续3年坚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向深圳大鹏湾海域投放鱼苗、虾苗和花蛤类种苗,丰富水生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浙江省管网公司组织青年员工开展植树活动,为生态环境改善贡献力量。浙江省管网公司青年员工积极开展植树活动栉风沐雨,践行央企担当;春华秋实,绿色成果彰显。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底色,为美丽中国建设书写绿色管网篇章,国家管网集团一直在路上。
4月11日,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以下简称西部管道)2024—2025年度天然气冬季保供任务圆满完成。2024年10月10日至2025年4月10日,西部管道共输送天然气337.93亿立方米,其中为新疆地区分输下载天然气42.26亿立方米。霍尔果斯作业区管道岗员工开展雪后巡线。杨慧奇摄在去冬今春的保供期间,西部管道员工勇于面对挑战,发扬爬冰卧雪、顽强拼搏的精神,从容应对大雾、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用心守护着西部油气能源战略大通道安全,守护万家灯火在本轮冬供中,西部管道为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分输天然气25.8亿立方米。其中,乌鲁木齐作业区向首府输送天然气15亿立方米,比上一个供暖期增加2亿立方米。乌鲁木齐作业区党支部书记范钟文说:“今冬乌鲁木齐遭遇了10年来最强寒潮,仅1月份就出现3次‘风吹雪’天气,场站巡检路线多次被积雪掩埋。”协助上游客户开展计量调试。赵妍如摄在遭遇天气变化时,作业区加密关键设备电伴热巡查频次,对工艺区、调压装置实行“一小时一检”;组建15人“党员突击队”,24小时待命清雪除冰,确保了场站“零冻堵、零关停”。 2024年9月底,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至哈密段正式投产通气,来自中亚的进口天然气以及新疆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和伊犁煤制气,汇合在吐鲁番联络压气站,经增压降温清洁后一路向东供应全国。西气东输四线首段投产运行后,与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管道互联互通,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从原来770亿立方米增加到920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能力达到2.6亿立方米。(科技日报记者 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