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合肥输气分公司获悉,截至3月25日,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冬供期间为安徽省供气19.1亿方,2020-2021年冬季保供圆满收官。自2020年11月以来,西气东输全面进入“备战”模式,认真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防范工作,有序应对现场故障抢修,全力以赴确保低温寒潮天气期间供气安全可靠。该公司注重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作用,及时转换观念,积极践行“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经营者”理念,突出上游资源具体掌握和下游用户深度挖掘的效果,打造好“1”的服务平台,创新客户服务模式,积极满足用户用气需要,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为充分发挥西气东输一线南京-芜湖支线供气能力,在满足马鞍山、芜湖地区新增用户用气需求的同时,兼顾老用户用气所需,真正做到“分输有多少、服务无止境”。“十四五”期间,随着产能转移和沿江经济带的高速发展,安徽省天然气需求增长潜力巨大。西气东输合肥输气分公司将坚持把每一方天然气安全平稳高效地输送给每一位客户,助推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傅红霞)
3月18日,油气田无人值守暨无人机论坛在杭州完美落幕。会上,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科技数字化部负责人发表了题为《打造智能化标准化无人机巡护模式》的专业技术报告,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华南公司运行的成品油管道总长6103公里,西南成品油管道途经地区地形复杂,落差大,地质灾害频发,第三方施工点多;而珠三角成品油管道毗邻港澳,水网纵横交错,鱼塘密布,江河、公路穿越众多,管道巡护管理难度和风险不断增加。
国家管网华南公司创新思路,不断摸索和总结管道科学巡线的新方式。从2015年开始进行无人机管道巡线尝试,搭建以专业队伍、巡检技术、装备研究、智能分析、系统平台的华南无人机应用生态体系。经过努力,2018年实现华南管网6103公里全覆盖无人机巡线。同时,国家管网华南公司建立了国内首支管道无人机巡检大队,取证培训的无人机驾驶员达到101人,所有飞行全部由内部员工完成。目前,国家管网华南公司拥有无人机总数量107台,累计巡线超10万公里,已在三大类、14项业务工作中全面应用无人机。
会上,国家管网华南公司科技数字化部高级主管李伟对无人机巡线进行了展示:通过无人机航拍的照片、视频,及时监视管道周边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徒步巡线的局限性。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无人机本身充分结合了公司管道线路长、跨越大、周边地形复杂等特点,并为此融入了公司管道巡线喇叭、夜间巡航等部分特性要求,性能上高度契合了管道运输特点,有力保障了管道安全。
据李伟介绍,无人机性能优异,在大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仍能正常作业,同时它的环境适应性好,能适应低海拔和高海拔、高温和低温,满足华南成品油管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目前, 华南公司所使用的无人机已经上升到第五代,并且正在联合开展第六代研究。
随着无人机的不断发展,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华南公司推行标准化无人机巡护,做到设备配备标准化、作业管理标准化和数据管理标准化。无人机机长每月必须航拍全线管道周围的地形地貌,看看是否出现环境异常,巡线小道、水保等管道附属设施是否完好。每月要对沿线所有高后果区航拍最新的视频与照片,并录入智能化管线系统。在极端天气后,要巡查地质灾害点是否发生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管道是否裸露或受损害,悬索管道是否破裂。这些标准化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无人机的作用和价值。
2009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有这样一群管网人,响应国家“崛起中原”的号召,操着东北腔毅然踏上了河南这片热土,助力管道事业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局部化走向网络化。期间,来自祖国各地的一届届大学生也在河南扎根,投身到管道事业中。这些人伴随着郑州输油气分公司从成立到成长,把自己人生的黄金时代默默献给了管道事业。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兰郑长管道的河南段从这里引入,从黄淮平原到豫南山地、穿越奔腾北上的南水北调利民河;穿越入江水道的淮河,在河南境内形成“7”字型结构的一条成品油输送主管道。管道上的分输口和支线的分输计量站,将柴油和汽油源源不断的输往沿线各座城市,为河南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添彩助力,也助力郑州进入新一线城市行列。中原人对闹油荒的景象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油品供应难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家采取“西油东送”能源战略大通道,从西北炼油厂炼制的优质成品油通过兰郑长管道送往中原的各大油库,为中原的腾飞注入活力。几年间,北方管道公司圆满的完成了“国字号”任务,国Ⅲ和国Ⅳ油品的置换、国Ⅳ和国Ⅴ油品的置换、国Ⅴ和国Ⅵ油品的置换,达到全球最严的排放标准。在成品油输送过程中,有效判断油品界面最重要的设备就是密度计撬座和油品界面检测仪,而成品油管道内的杂质沉积,容易造成密度计撬座过滤器堵塞,引起密度计表计失灵,利用现有监测流量的设备——进站超声波流量计,成为判断油品界面的重要依据。此项技术不光应用于主干线各作业区进站油品界面的判断,在郑州作业区小李庄计量站同样可靠,小李庄计量站采用混油黄金切割8分钟的方式,极大的降低混油的切割量。作为预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防线,口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医用物品的口罩、防护服、输液袋、输液管、注射器等都是石油化工产品却鲜有人知。石油在炼油厂经过炼制,分成汽油、柴油、煤油等供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使用,其他成份到下一步的裂解装置继续加工,裂解装置把原料分离成乙烯、丙烯、碳四等产品,聚合装置再把丙烯生产成聚丙烯白色颗粒。从石油到口罩要经过许多道工序。据了解,1吨高熔脂PP纤维生产出500套防护服。聚丙烯是制造口罩的核心材料过滤层的直接原料,把普通的聚丙烯加工成高熔融指数的专用料,然后把专用料加工成熔喷无纺布。2020年疫情期间,为解决成品油供销矛盾和炼化企业罐位高的现象,郑州输油气分公司郑州作业区组织人员紧急投运了D/G0201#罐,并且将DN800和DN300的金属缠绕垫备件邮寄给兄弟单位,助其一座3万立方米的油罐顺利投运,同时圆满完成疫情期间向武汉供油的任务。成品油具有拿来即用的方便性,盗油分子常常将贪婪的目光、罪恶的手伸进成品油管道。为此,郑州输油气分公司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强化管道巡护,不给盗油分子可趁之机,同时不断完善抢险设施、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多年来未发生打孔盗油、第三方损伤管道、新增占压事件。为了确保管道运行安全,2020年10月27日, 郑州分公司在12小时内高效完成小李庄支线1处管道本体裂纹缺陷,实现隐患治理“不过夜”,保证了次日管道正常启输。同时持续推进设备自主升级改造,在行业内首创先导式水击泄压阀离线校验装置的研制及校验工艺,为先导式水击泄压阀的维修、校验开创了新的技术路线。此外,还利用“创新工作室”研发机制,对丹尼尔先导式水击泄压阀离线校验装置、塞式封堵作业过程尺寸计算手机APP程序等6项进行了小改小革,其中3项获得了北方管道公司创新创效攻关项目二等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供电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一种电源设备,为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重要的备用电源保障。在号称“亚洲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冬季雨雪天气较多的情况下,一旦输电线路短路,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医院、银行、机场等场所将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必备电源,使供电连续性得到很大提高。柴油发电机组为大型场所专门提供电力保障,使得其在很多领域内难以被替代。伴随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移动通信需求的增长、国家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的备用电源产品的需求将会有较大的增长。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常用电源或者是备用电源,凭借移动灵活、经济实用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芯片半导体、数据中心、金融、通信、酒店、医疗、建筑、市政、矿山、石油化工、电厂、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每年通过兰郑长这条能源大动脉源源不断的输往中原地区的成品油,打通了工业生产最后一站地,中原地区数千万人将从中受益。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管网集团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创造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根据国家管网集团安全生产队伍“三湾改编”工作部署和要求,北方管道公司继续实施安全升级管理,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全年安全环保管理“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目标,通过管道将油气资源源源不断输入中原地区,助力中原地区经济建设。(翟志成 顾文军)
3月16日,随着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南昌输气分公司瑞金分输站出站阀门1401#完全打开,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顺利实现向瑞金市首个下游客户瑞金深燃天然气有限公司的平稳供气。这也是西气东输三线在江西省内的首次分输供气,对持续促进瑞金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革命老区人民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记者从西气东输南昌输气分公司处获悉,此次投产分输主要是向瑞金市中心城区居民、商户进行供气,日均供气量约2万立方米,年供气量将超700万立方米。自2016年10月13日转供天然气以来,西气东输南昌输气分公司已累计向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吉安至福州段管道输送天然气31.4亿立方米,仅2020年输气量就达9.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革命老区天然气需求压力,推动赣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助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西气东输南昌输气分公司坚定践行国家管网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企业宗旨,在接到瑞金深燃天然气有限公司供气申请后,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积极对接上游托运商和下游客户,主动配合收集整理各类资料,积极推进工程进度,严把施工安全与质量关口,多次组织机械、仪表、电气、安全等专业骨干开展投产前检查,仅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用户申请到施工建设再到成功分输的全部工作,为客户送上惊喜服务体验。西气东输三线是继西气东输二线之后又一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其东段工程起点位于吉安分输联络站,沿途经过江西兴国、于都、瑞金,福建龙岩、漳州、莆田等地区,止于福州末站,管径1219毫米/1016毫米,设计压力(12~10)兆帕,是国家天然气管网重要能源战略通道。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统筹推进下,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十四五”期间,随着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江西地区对清洁天然气能源需求将日益增长。作为国家管网集团这支新的“国家队”中的一份子,西气东输南昌输气分公司将牢记“央企姓党”本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坚持把服务民生融入中心工作,切实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作用,保障清洁天然气持续平稳供应,更好满足革命老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打头阵、走前列,用清洁能源助力江西绿色崛起。
3月1日,国家管网集团粤东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粤东LNG”)一期工程配套外输管道互联互通段(以下简称配套外输管道)正式投产运行。此举标志着粤东LNG接收站正式新增气化外输渠道,粤东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供气格局进一步完善。这是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又一重要成果,将为实现“湾+带”能源互联互通、推动沿海经济带与大湾区高水平互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粤东LNG接收站粤东LNG接收站于2017年5月投产,目前LNG接卸量已近300万吨。投产以来,由于配套外输管道尚未建成,该接收站只能依靠槽车拉运和BOG(闪蒸汽)综合利用装置解决LNG外输和储存问题。同年6月,配套外输管道正式开始建设,全长约115公里,途经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9个区县,年设计输量近53亿立方米,将来自粤东LNG接收站的进口气通过广东省网与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相连,实现“南气北上”。未来,随着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湖北潜江-广东韶关)与西气东输系统联络工程投产,粤东LNG接收站供气将会大幅缓解“两湖”地区保供压力,实现管道“一子落下,满盘皆活”。下沟作业粤东地区以丘陵地形为主,沿线遍布花岗岩,悬崖高达130米,需要穿越地下障碍物40多处。其中,三分之一管段穿过密集水网,淤泥质土使管沟难以成型,施工难度远大于常规的陆上施工,全线连续作业面临极大挑战。国家管网集团通过精心组织,施工高峰期投入人员2500余人、设备800多台套,成功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引起的各类不利因素,焊口一次合格率达到98.4%,实现了施工全程260万工时零事故、零污染。揭阳首站根据测算,粤东LNG接收站配套外输管道投产后,可每年替代标煤近700万吨,相当于减少32万吨有害物质、230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粤东LNG公司总经理仇山珊表示,长期以来,粤东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液化石油气、柴油与燃料油为主,且主要依靠进口和区外调入,能源市场存在缺口。粤东LNG接收站配套外输管道处于闽粤天然气供应的咽喉,该管道的投产将为区域内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增添“绿色动力”。据悉,配套外输管道投产后,粤东LNG接收站可以实现年接收LNG420万吨,有助于促进上游资源多主体供应,更好地推动形成“X+1+X”油气市场体系。(牟思南)
3月1日,国家管网集团粤东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粤东LNG”)一期工程配套外输管道互联互通段(以下简称“配套外输管道”)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粤东LNG接收站将正式新增气化外输渠道,粤东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供气格局进一步完善。这是我国在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将为实现“湾+带”能源互联互通、推动沿海经济带与大湾区高水平互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粤东LNG接收站于2017年5月投产,目前LNG接卸量已近300万吨。自投产以来,由于配套外输管道尚未建成,该接收站只能依靠槽车拉运和BOG(闪蒸汽)综合利用装置解决LNG外输和储存问题。同年6月,配套外输管道正式开始建设,全长约115公里,途经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9个区县,年设计输量近53亿立方米,将来自粤东的进口气通过广东省网与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相连,实现“南气北上”。未来,随着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湖北潜江—广东韶关)与西气东输系统联络工程投产,粤东LNG接收站供气将会大幅缓解“两湖”地区保供压力,实现管道“一子落下,满盘皆活”。粤东地区以丘陵地形为主,沿线遍布花岗岩,悬崖高达130米,需要穿越地下障碍物40多处。其中,三分之一管段穿过密集水网,淤泥质土使管沟难以成形,施工难度远大于常规的陆上施工,全线连续作业面临极大挑战。国家管网集团通过精心组织,施工高峰期投入人员2500余人、设备800多台套,成功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引起的各类不利因素,焊口一次合格率达到98.4%,实现了施工全程260万工时零事故、零污染。根据测算,粤东LNG接收站配套外输管道投产后,可每年替代标煤近700万吨,相当于减少32万吨有害物质、230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粤东LNG总经理仇山珊表示,长期以来,粤东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液化石油气、柴油与燃料油为主,且主要依靠进口和区外调入,能源市场存在缺口。配套外输管道处于闽粤天然气供应的咽喉,该管道的投产将为区域内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增添“绿色动力”。据悉,配套外输管道投产后,粤东LNG接收站可以实现年接收液化天然气420万吨,有助于促进上游资源多主体供应,更好地推动形成“X+1+X”油气市场体系。(记者 刘倩 通讯员 陈茂濠 于博)
3月1日,国家管网集团粤东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粤东LNG)一期工程配套外输管道互联互通段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粤东LNG接收站正式新增气化外输渠道,粤东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供气格局进一步完善。粤东LNG接收站于2017年5月投产,目前LNG接卸量已近300万吨。自投产以来,由于配套外输管道尚未建成,该接收站只能依靠槽车拉运和BOG(闪蒸汽)综合利用装置解决LNG外输和储存问题。同年6月,配套外输管道正式开始建设,全长约115公里,途经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9个区县,年设计输量近53亿立方米,将来自粤东LNG接收站的进口气通过广东省网与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相连,实现“南气北上”。(作者 宋腾虎)
“创新是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永葆敢闯敢试的精神,牛年使牛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面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决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2月17日下午,国家管网华南公司召开青年博士生座谈会,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田中山对新的一年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华南公司在打造科技创新硬核平台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力。该公司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石油石化行业控制系统示范企业”,设有完整性管理中心、智慧管道研究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已组建人工智能、节能技术、腐蚀防护、安全环保、储运工艺、设备管理、抢维修等专业研究团队,拥有广东省级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和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牵头组建广东华南智慧管道研究院,与华为、大疆分别联合组建“智慧管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和“无人机联合开发应用实验室”,与浙江中控、航天六院、中科院等20余家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建立了常态化的技术交流合作机制。“我们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期,自觉在国家管网集团科技创新中找准定位,积极承担国家、广东省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任务,努力解决影响公司发展的瓶颈制约。” 座谈会上,华南公司科技数字化部副经理、博士杨文道出了与会博士的共同心声。汇聚科技力量,打造智慧管网。华南公司坚决落实集团公司“数字化”发展战略,围绕建设智慧管网,从智慧运行、智慧站场、智慧管线、智慧工程等方面丰富公司智慧管网建设方案,充分总结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东线智慧管道示范段建设经验,借助广深科技走廊建设规划,以“五站一线”(惠州站、黄埔站、东莞站、妈湾站、大鹏湾站)约264km的珠三角成品油管网为依托,分步打造“智慧管网示范工程”,并计划在五年时间内逐步推广应用到全管网;同时,持续完善“成品油管网智慧用能决策系统”,实现能耗监控到能耗优化决策的自循环,力争将管输电费成本再降2%以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华南公司着力加快解决一批成品油管道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问题,重点推动“高精度微量水在线分析仪”“流量计算机”“高精度管道式液体超声波流量计”等高端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力争早日啃下这些“硬骨头”;同时,大力推广主输泵、关键阀门及配套执行器、油品界面检测仪、工业控制系统等成熟国产化装备与技术。“用地球人的智慧来发展华南”,这是该公司深化对外技术交流合作的理念。新的一年,华南公司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兄弟企业、国外世界一流管道公司的交流合作,坚持常态化开展“院士讲坛”“前沿科技高端讲座”“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会议”,形成开放搞科研的良好格局。(刘香亭 钟吉森 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