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0.11
人民日报 :智慧互联大管网渐具雏形

“这款国内首创新型油品界面智能检测仪,是田中山成品油管道技术创新团队近年来的又一力作。经过200多天的在线测试,产品测量精确性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数倍,打破了国外垄断。”11月13日,在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首届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大会暨第二届智慧管网学术交流会上,这款产品一出世,立即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汇聚科技力量,打造智慧管网。这场学术盛宴吸引了国内2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政府代表和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一流专家学者,大家齐聚羊城,聚焦我国长输成品油管道技术发展和管理创新,就当前新技术应用、管道设备研发、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商管道科技创新大计。国家管网集团副总经理刘中云出席了会议并和与会代表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互动。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华南公司聚焦成品油管道行业,瞄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与国内一流企业、高校、院所携手合作,汇聚科技力量打造智慧管网,成功研制出成品油管道软硬件一体化工控系统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开发批次计划自动编制软件,实现管网输油计划快速编制,效率可提高90%以上;开发智慧用能决策系统,实现生产安全和单位能耗之间的最优平衡,管输电费成本降幅超过2%;同时,借助广深科技走廊建设规划,以珠三角成品油管网为依托,分步打造“智慧管网示范工程”,并计划在五年时间内逐步推广应用至全管网。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华南公司大胆创新,首创国际上第一台伸缩式无摩擦球阀,国内管道企业第一家开发出智能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大胆应用储能电站新技术,共形成12类首台套产品和创新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6家机构的科技成果鉴定,有力地推动了油气管道行业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发展,奋斗赢得未来。华南公司围绕打造智慧生态管网,全面推进成品油管道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新技术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联合研制了8大类20个系列340余种成熟产品,实现关键装备自主可控;仅用4年,完成了第5代输油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制,目前已在南沙、北海等7座输油站投入使用;开发出第4代管道巡线无人机及飞控系统,实现自主常态化无人机巡线,有效提升巡检效率3倍以上,累积飞行距离超过8万公里。“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记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全面推进成品油管道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作出更大的贡献。”会上,华南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田中山豪情满怀地说。(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钟吉森 杨君琳 蒋婷)

16
2020.11
潇湘晨报:改变气源单一性,保障今冬用气

11月13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长沙管理处客户对接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此次会议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西气东输公司长沙管理处在湖南举办的首次用户对接协调会,来自湖南省能源局、管道沿线各地市能源局领导及湖南省内30余家天然气销售、燃气用户的有关负责人参会。

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对国家管网新政策进行了宣讲,介绍了目前的生产运行组织模式、西气东输湖南段输气能力及开口情况、冬季保供工作准备情况及突发情况应对措施。截至11月11日,长沙管理处今年已累计向湖南供气26亿立方米。另外,记者还从会上获悉,国家管网互联互通长沙联通工程预计本月底主体完工,年内建成投产。

作为国家重点互联互通工程之一,国家管网互联互通长沙联通工程通过新建一根9.25公里管道,将忠武线潜湘支线、西三线长沙支线与新疆煤制气管道联通起来。该工程概算2.08亿元,设计转输量2000万立方米/天,可实现广东、广西LNG海上气源进入湖南,改变湖南气源的单一性,形成互联互济的双气源格局。工程建成后,可根据天然气用气情况,实时调整供气路线,灵活供气,提高冬季天然气用气高峰时的保供能力,对湖南冬季保供及城市能源结构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长沙管理处负责人孙启敬表示,针对冬季保供要求,将加强站场设备维护保养,落实各项冬季保供措施,并通过更新改造分输工艺,提升分输能力,确保输气设备安全平稳运行。(潇湘晨报 记者 黎棠  通讯员 王璐)

13
2020.11
人民网: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坚持绿色创新发展 助力浦东30年

今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来,浦东新区从昔日纵行阡陌的农田变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

西气东输成立以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保障浦东地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清洁用能需求,生动演绎着服务人民天蓝水青山绿的美好生活福祉的角色,为浦东地区持续改善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上缴利税居于浦东新区第三产业企业前列,荣获“2018年度浦东新区经济突出贡献奖”,助推美丽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建设。

输送绿色能源 做保供浦东的“顶梁柱”

1999年前,浦东地区乃至整个上海城市燃气一直以人工煤气为主,浦东地区一度“求气若渴”。随着2004年西气东输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天然气开始大规模使用,年供应量最高近6亿立方米,实现浦东乃至上海一次能源生产“零”的突破。促进浦东转变燃气发展模式,调整消费结构,实现历史性大跨越,带动浦东相关产业及产业经济的发展。

2007年,上海市天然气用户首次超过人工煤气用户数量。2012年6月30日,西气东输二线来气进入浦东。2015年6月,人工煤气退出历史舞台,浦东实现城市管道燃气的全天然气化。如今,老百姓除了利用天然气做饭、洗澡外,天然气壁炉、烘干机、地热采暖系统等燃气设备也进入普通市民家中。

多年来,西气东输管线里程逐步增加,现在已有4条天然气管道保供浦东乃至上海。同时,上海市天然气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城市燃气逐步扩展到燃气电厂、化工、燃气空调及分布式功能系统、CNG汽车等,也带动了浦东地区相关产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每年的迎峰度夏期间,西气东输极大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夜幕来临,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和环球中心等高层建筑群霓虹闪亮,西气东输为点亮浦东新区万家灯火作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创新引领 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西气东输一直致力于创新引领,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培育引领发展新动能,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产业青年大赛金、银奖。通过技术革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持续促进管道安全平稳高效供气,助力上海浦东高质量发展。

西气东输持续加强国产化装备研制,推动上海制造创新发展。西气东输多个支线工程建设中,均采用了宝钢研制的直缝钢管、宽厚板、热轧卷板,在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下,上海宝钢不断提高钢材等级,研制出X70、X80管线钢。同时西气东输积极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上海广电电气和上海耐莱斯阀门厂等上海企业合作,推动20兆瓦级电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正压通风防爆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等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及智能化管道升级。

西气东输持续推动智能化管道建设,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化管道和智慧管网,实现“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业务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推广巡检及“一票两卡”电子化,开发天然气管网综合监视2.0系统,搭建第三方施工信息管理平台,深化地质灾害综合预警平台应用。综合运用无人机、可穿戴摄像设备及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施工现场可视化水平明显提升。研发应用半自动焊接工况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焊接质量实时监控。优化工程项目智能管理平台,推进资源、进度、质量一体化管控。

西气东输坚持以制度创新激发活力坚持管理创新,着力推动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将管理思想和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融合形成167个程序文件、90个作业文件的综合管理体系平台,有力保障业务合规管控、高效运行。坚持围绕以“确保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核心任务,持续夯实安全基础、提升经营效益、优化管控能力,实现“体系运行科学化、站场管理标准化、管道保护精细化、工程管理规范化”,努力追求“零缺陷、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扎实开展“设备再认识、流程再学习”活动,组织“我的岗位我主讲”“专业骨干下基层”,引导员工掌握工艺流程、驾驭设备设施,员工“三种能力”稳步提升。

履行社会责任 做浦东开发开放的“建设者”

西气东输积极履行上海浦东企业社会责任,以“输送清洁能源、共享美好生活”为企业使命,以“创业、创新、团队、奉献”为企业精神,充分保障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海世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上海浦东重大活动期间能源供应,同时派出志愿者团队到活动现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疫情期间,西气东输采取有力措施,加密巡检巡线,西气东输员工以坚守和奉献、坚持和努力,全力保障管道安全平稳运行,保障浦东、上海乃至全国等基础能源供应,为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贡献西气东输力量。

西气东输公司员工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地铁站交通疏导、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爱心助教公益活动以及扶贫帮困、助老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共青团“往社区走”集中行动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安全用气知识。西气东输公司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单位,高效、精准服务社区,连续7年获得“浦东新区潍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共建单位”。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连续六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五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有力助力浦东地区、上海乃至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西气东输已累计为上海供气468亿方,持续保障浦东乃至上海的清洁能源供应。西气东输将继续不断发展与成长,随着互联互动工程的推进,在不久的将来,浦东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输气管网为支撑的多气源供应格局将更加完备。西气东输将始终践行国家管网集团公司“两大一新”战略目标,继续与浦东一起携手,把福祉送进千家万户,用“福气”点亮万家灯火,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张新悦) 

12
2020.11
人民网:西部管道聚焦冬供“温暖”行动

11月上旬,西部管道霍尔果斯作业区顺利完成了西三线首台压缩机组25K中修作业及西二线一台机组燃气发生器回装作业,机组启机点火测试一次成功。作为中亚天然气进入国内的第一站,霍尔果斯作业区压缩机组的安全平稳运行不仅牵动着冬季供暖,而且关联着国内外两个市场。自10月10日开启冬供模式以来,该作业区日输量已从1.05亿标方增至1.28亿标方。作为“X+1+X”油气市场体系中的“1”,西部管道公司按照国家管网“六个稳定”和“三个确保”的工作要求,提前筹划、明确任务、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确保冬季保供做足了准备。西部管道公司多次召开会议,全面动员干部员工提高站位,提升做好冬季保供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忠诚履行输油输气职责。为此,公司超前安排秋季设备维检修、冬防保温等工作,目前秋检全面完成。同时,制定实施冬季保供工作方案,加强统筹协调,细化落实重点区域和特殊时段油气保供方案,制定极端恶劣天气下的应对措施,逐项分解任务,明确保供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为保障西气东输管网西段安全平稳可靠运行,西部管道扎实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顺利完成3918千米管道内检测,以及28座站场、173座阀室的站内管道全面检测,开挖验证干线焊缝2839道,完成32次一级动火作业,根除39处隐患,有力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安全”供气,设备设施运行状况良好是关键。为提升重点城市供气的可靠性,西部管道完成涩宁兰河口站互联互通改造等重点项目,乌鲁木齐、兰州等重点城市供气全部实现双气源或多气源。以实现压缩机高标准高质量运行为目标,组织开展压缩机无故障运行8000小时攻坚战,带动其他设备和附属系统运行水平的提升,截至目前,已自主完成124台套关键设备设施检查,为冬季保供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巩固“1个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基地+4支特色维抢修中心+6支维抢修队”力量建设,突出高后果区管理,抓实区段长负责制,实时监控果子沟等69处地灾高风险地段,进一步细化突发事件企地联动、组织衔接等工作流程。三千多名西部管网人将全面执行国家管网各项决策部署,以更严的要求、更细的举措、更实的作风,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冬季保供“三场战役”,全力保障西部能源战略通道平安畅通,为居民温暖过冬贡献西部管道力量!(尹竞)

04
2020.11
人民网:今年"西气东输"为河南供气超50亿立方米 较去年同期增5.43%

人民网郑州11月4日电(宋芳鑫)11月3日下午,在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郑州管理处召开的2020年客户对接协调会上,来自河南省的45家天然气上中下游燃气企业齐聚一堂,就河南地区的用气事宜进行对接交流。据了解,截至10月31日,西气东输管道已向河南供气50.25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的47.66亿增加5.43%,累计向河南供应天然气607.23亿立方米。目前,西气东输河南地区已形成60亿立方米的市场规模,规划中的西气东输三线建成后,西气东输在河南省的天然气管道布局会更趋于完善,供应保障优势更为突出。今年10月1日,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接管原分属于三大石油公司的相关油气管道基础设施资产(业务)及人员,正式并网运营,将对全国主要油气管道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调配、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进一步推动‘X+1+X’油气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形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出新的贡献。据介绍,目前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郑州管理处正在积极协调,计划对省内未投产路进行接驳。此外,西气东输郑州站、三门峡站及淮武3#阀室正在为新增用户进行改扩建;兰考站和中原储气库、平泰支线和中开线的互联互通也正在做前期调研。这些项目一旦落成,河南省内的天然气输配将更为优化。对接会上,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郑州管理处对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的有关政策进行了学习交流,并介绍了冬季保供准备情况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中石油天然气销售河南公司、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河南销售中心、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市场销售办公室三家托运商就在河南省内的天然气气源供应和冬季保供情况进行交流发言。郑州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陆新东表示,将秉承国家管网精益服务的理念,以专业的态度积极帮助客户解决生产运行中的困难。协调上游企业努力做好气源供应,把好中间输送环节,帮助下游企业做好民生供气,共同做好冬季保供工作。

02
2020.11
央视网:西气东输互联互通工程福州联络线投产

30
2020.10
羊城晚报:“2021工程”全线贯通 广东实现21个地市通达天然气主干管网

30
2020.10
新华社: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互联互通工程福州联络线正式投产

30
2020.10
北方网:三天一条船 6万多吨天然气到港保障供热

30
2020.09
中证网:国家管网集团10月1日起正式投入生产运营

中证网讯

(记者 刘丽靓)9月30日,国家管网集团举行油气管网资产交割暨运营交接签字仪式。按照约定,国家管网集团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社保基金会、中保投基金、中投国际、丝路基金共同签署的资产交易协议和增资扩股协议将于今日24时正式生效,国家管网集团将全面接管原分属于三大石油公司的相关油气管道基础设施资产(业务)及人员,正式并网运营,这标志着我国油气管网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此前,资产交易相关议案已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董事会审议和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国家管网集团以股权与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三大石油公司及其下属油气管网相关资产。同时,国家管网集团与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社保基金会、中保投基金、中投国际、丝路基金共6家投资机构签署现金增资协议,上述投资者以现金增资方式认购国家管网集团股权。国有投资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入股国家管网集团,有利于完善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功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张伟表示:“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油气体制改革和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等国家部委的支持指导下,国家管网集团从10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运营,将对全国主要油气管道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调配、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必将进一步推动‘X+1+X’油气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形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出新的贡献。”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是为了将管道输送这一中间环节与上游资源、下游销售分开运营,并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更好地体现能源商品属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这一全新产业格局将实现管网的互联互通,构建“全国一张网”,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油气资源调配,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减少重复投资,促进加快管网建设,提升油气运输能力,保障油气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总经理李凡荣,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总经理马永生,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总经理李勇,社保基金会副理事长吴焰,中投公司副总经理祁斌,中国诚通董事长朱碧新,中国国新董事长周渝波,中保投基金董事长任春生,丝路基金总经理王燕之出席仪式。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银国际负责同志和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仪式。源自:中证网

首页 89 9091 92 93 末页
页数:91/9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