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3月17日消息(记者张海东 通讯员李昂)3月16日,在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熊沈家村杨家大山的涩宁兰复线 F796630m管道缺陷B套加装动火作业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完成B型套筒治理环焊缝抢修工作。据了解这也是2023年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动火作业完成首战。焊接作业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据国家管网集团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西部兰州输气分公司兰州维抢修队党支部书记李军介绍,在2022年11月冬季供暖期开展的日常监测中,涩宁兰复线 F796630m环焊缝存发现裂纹缺陷,存在安全隐患,根据专家评估后决定实施抢修作业。本次抢修作业是在没有停气的情况下带压开展的,整个作业没有对这个线路中下游用户造成任何影响,抢修作业自3月16日开启,预计将历时48小时完成。抢修队伍集结到位(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物料准备(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指挥部署(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现场分析制定方案(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抢修作业区(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国家管网集团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西部兰州输气分公司负责管理涩宁兰一线、复线、兰银线(甘肃段)等3条干线管道,西宁、刘化、甘西南、甘南、夏河、兰铝、兰炭、兰定、两兰、白银、景泰等11条支线,管道总里程2518.84公里,其中,甘肃省境内743.72公里、青海省境内1775.12公里。所辖管道西起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东至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北接西气东输宁夏甘塘站,南到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途经2个省份、9个市州、27个区县、85个乡镇及396个行政村,基本形成了以涩北气田为主气源、西气东输为辅助气源的青海地区管廊分布、甘肃地区点状辐射的独特管网系统。所辖管道穿越铁路32处、公路121处、河流158处,跨越16处、定向钻21段、隧道2处;青海境内管道沿途地形地貌以戈壁、盐滩、沼泽、草原为主,平均海拔近3000米,最高3867米;甘肃境内以湿陷性黄土地质为主,管道途经多大山深沟,支线管道翻越坡度40度以上地段140处。管道沿线共设53处分输口,其中在建分输口3处,分别为甘肃省22家、青海省20家下游用户提供天然气。抢修焊接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一丝不苟专注焊接(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为有效提高湛江市对油气长输管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管道保护工作,3月14日下午,油气管道泄漏应急演练在湛江市东海岛举行。此次演练活动由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主办,湛江经开区发展改革和招商局、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湛江作业区、东海岛EOD项目组以及中石化粤西管网承办。应急救援演练设置了管道泄漏事故接警与上报、扩大应急响应、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危化品泄漏处置、设备抢修等科目。随着现场指挥长一声令下,油气管道泄漏事故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正式开始。演练背景假设EOD项目施工单位挖掘机在输油管道安全范围内施工作业时,损坏管道,造成油品泄漏的场景。接报后,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湛江作业区迅速调集力量实施应急处置。在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湛江作业区、东海岛EOD项目组、中石化粤西管网多方联动抢险下,阻断油品向外蔓延,并成功修复破损管道。整个演练用时30分钟,现场气氛紧张有序、科学高效,消防、抢险、救援人员精神饱满、全力投入、操作规范,抢险行动协调有序。在各参演单位、人员的密切协作下,圆满完成各项演练内容。这次演练检验了预案、磨合了机制、锻炼了铁的作风,体现了管网铁军的能力,确保发生管道泄漏突发事件时能真正做到响应及时、密切协作、应对有序、科学施救,全面提升了管道泄漏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
日前,国家管网集团海南省管网有限公司洋浦站完成全面改造,在输气能力、安全保障、自动化水平等方面有了全面提升。
在洋浦站监控室,工作人员通过上位机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的生产运行。在工艺区,也有工作人员每天详细检查输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现场仪表的显示状态等,保障下游用户平稳用气。
据洋浦站站长董祉显介绍,他们增加了巡检的频次,做好关键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狠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确保输气设备平稳运行。
据了解,海南环岛管网全线建成投产,统筹全省各个气源,覆盖全省12个市县。洋浦站充分发挥双气源供气优势,以海气、LNG及混气的三种模式向下游用户供气,全力满足下游用户的用气需求。同时,洋浦站作为海南省管网有限公司的主力输气站,承担着天然气保供的重要任务。(洋浦政务)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从国家管网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15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川气东送管道圆满完成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任务,为管道沿线80多座城市累计输送天然气约54.5亿立方米,其中向湖北省供气超5.7亿立方米,最大日输气量超5000万立方米/天。强化生产工艺管控。川气东送严格监控管输工艺参数,不折不扣落实日指定计划管理要求,密切跟踪上游气源进气及下游用户分输情况,确保日指定量精准控制。每日开展管输工艺动态模拟预测,及时调整全线压缩机组运行工况并协调转供气量,保障管道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根据川气东送管道历年冬季生产运行情况,通过对2021-2022年冬季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编制冬季生产运行方案,为有效应对冬季天然气资源紧张、下游用户需求量持续加高等情况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冬防保温专项排查维护。川气东送组织各站场开展设备设施入冬前安全检查和测试,着重对气源交接站场、转供枢纽站场关键计量调压设备、压气站压缩机组及辅助设施等开展维护保养,针对各压气站开展旋风分离器、卧式分离器排污作业,梳理站场备品备件及冬防保温设备情况,保障生产设备设施完好可靠。落实应急保障专项措施。冬季保供期间,川气东送积极落实氮气、氩气等气体及无损检测、大型机械等社会资源联系方式,针对管线冰堵、分输失效等情形多次开展了冬季保供应急演练,通过真演真练,进一步检验了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响应、妥善应对。积极开拓市场。川气东送牢牢把握服务型公司定位,践行国家管网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企业宗旨,变“坐商”为“行商”,先后拜访了中石化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及中石化重庆销售、四川销售、安徽销售、江苏销售中心、安徽省天然气公司、新奥安徽区域公司、华润华东大区公司等上下游单位,建立沿线用户市场对接机制,为落实管道冬季资源量、开拓管道在重点地区增量、争取新市场创造条件。(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李洁羽 通讯员 张佳丽 傅宣豪 责任编辑 张煜)
新华社客户端宁夏频道3月16日电(记者苏醒)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银川输气分公司获悉,2022年冬季保供期内,该公司压实冬季保供属地责任,落实冬季保供各项管控措施,做好生产运行风险防控,确保冬季保供期间平稳运行。自2022年11月11日启动“冬季保供”工作以来,至3月13日,该分公司向宁夏输气13.8亿立方米,实现了“零事故”“零间断”“零差评”,圆满完成能源保供任务。据介绍,冬季保供工作展开前,银川输气分公司就建立了应急维抢修关键物资清单和应急保驾人员清单,对关键核心备件储备情况进行了摸底,确保保供关键时刻关键物资能够调得出、送得到、用得上。同时,银川输气分公司结合往年冬季保供工作经验,针对设备运行状态及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出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及可行的维护措施,发挥精细化管理的最大效用,确保冬供平稳运行。投用电加热器及电伴热等设备设施为设备穿上“保暖衣”防止冰堵就是其中之一。为确保冬供期间设备稳定运行,保障输气平稳运行,银川输气分公司还结合各站特点组织开展生产运行实战演练。各场站先后开展调压设备冰堵应急处置、空压机失效、仪表风压力低应急处置、压缩机故障处置等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冬季保供期间关键设备故障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冬供期间设备运行可靠,输气生产稳定。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一苇、通讯员刘志方)3月6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获悉,2022年,湖北省天然气消费8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分输下载量78.3亿方,市场占有率98%。随着管网进一步完善,预测2025年,湖北省天然气需求总量将会达到115亿立方米。西气东输公司作为国家管网的骨干企业,在湖北省管辖3059公里天然气管道,占湖北省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的72%。19年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武汉输气分公司累计向湖北省输送天然气约560亿标方,相当于替代约8200万吨标煤燃烧,减少排放8900万吨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减少4500万吨粉尘,相当于在湖北种植了8000万亩的阔叶林。当前,西气东输在湖北省境内直供终端用户已达70家,其中武汉输气分公司下游用户57家,占比81%,管输商品量61.83亿方,占总消费量77%。西气东输管道在湖北黄陂、姜家湾联通了主干管网,在襄阳、荆州、潜江联通了支干管线,有效提高了华中区域的天然气资源配置效率。今年,西气东输三线枣阳至仙桃段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预计二季度投产,投产后将进一步惠及荆门、荆州未通管道县区,同时与忠武线、新气管道、西二线实现互联互通,完善全国“一张网”布局。
3月13日,记者从西气东输郑州输气分公司获悉,自2022年11月15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启动“冬季保供”工作以来,至3月13日,该公司共向河南供应天然气约32.35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高4.66%。冬供期间,受强冷空气活动影响,河南区域用气量波动频繁,单月用气量再破新高,1月份最高供气量达9.24亿立方米,天然气整体保供形势严峻。西气东输郑州输气分公司坚决扛起河南区域天然气保供的主体责任,紧密结合生产现状和保供形势,密切跟踪下游用户用气动态变化,及时和上游托运商做好沟通衔接,调整输气量,采取各项措施,做到应输尽输。先后联合济源中裕等36家下游用户分别开展分公司级和场站级保供应急演练,实现了保供异常零事件;做好事前沟通,为河南利用等6家用户开启备用分输支路,提高高峰期管输冲“峰”能力;坚决贯彻落实“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应急抢险理念,细化入冬前检查和设备维护保养方案,全面梳理储备备品备件,做到了分输设施安全平稳。目前,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河南省内共有“两干四支”1415公里在役管道,天然气分输量占省内天然气供应量的60%以上。随着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三线中段河南段、中开—平泰线互联互通工程的即将完工,天然气供应量有望进一步提高,河南区域的天然气供应将更有保障。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通讯员 李双柱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灵活调运和高效集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大限度发挥成品油管网的服务效能。”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关东表示。关东所在的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于2019年12月,主要从事油气干线管网及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负责干线管网互联互通和与社会管道联通,以及全国油气管网的运行调度,定期向社会公开剩余管输和储存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向用户公平开放。nbsp;从管网一线走进人民大会堂,他不仅带来基层声音,更带来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的建议。关东介绍,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启动成品油“北油南调”“进贵入川”“沿海内送”“新线入川”四大通道规划建设工作,完善上下载设施,加快推进了成品油管网互联互通,但由于资源企业坚持采用油品“标签化”运输方式,需对不同托运商的油品进行分输分储,不但大大增加了油品批次排产、调度运行的难度,而且增加了管输运达时间、降低了管输效率,也限制了管道基础设施向第三方无歧视公平开放。对此,关东建议,要从国家层面统一成品油不同品种、油品进出管道的技术和管理标准,明确各托运商成品油出入管道均采用国家成品油质量标准认定,不再区分批次油品的本来资产属性,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灵活调运和高效集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大限度发挥成品油管网的服务效能。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关东提出建议,从国家层面统一成品油不同品种、油品进出管道的技术和管理标准,明确各托运商成品油出入管道均采用国家成品油质量标准认定,不再区分批次油品的本来资产属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灵活调运和高效集输,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最大限度发挥成品油管网的服务效能。2019年12月,国家管网集团成立,逐步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关东介绍,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启动成品油“北油南调”“进贵入川”“沿海内送”“新线入川”四大通道规划建设工作,完善上下载设施,加快推进成品油管网互联互通。但由于资源企业坚持采用油品“标签化”运输方式,需对不同托运商的油品进行分输分储,不但增加了油品批次排产、调度运行的难度,而且增加了管输运达时间、降低了管输效率,也限制了管道基础设施向第三方无歧视公平开放。(刘雪)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正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不惧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不惧沙海茫茫、跋涉艰难,人们追星赶月、夜以继日,推动各个项目建设提速再提速。2月27日,技术员在新疆华电焉耆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4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测量。该项目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霍拉山脚下,目前已完成23%的工程量,建成后年发电量超7.92亿千瓦时。 确·胡热摄2月27日,农机手在阿图什市格达良乡库尔干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驾驶大马力拖拉机平整土地。格达良乡今年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2.6万亩。 翟汝增摄2月26日,新疆东力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和田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年200万吨选矿、5万吨碳酸锂冶炼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078亩,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900个。 许晓龙摄民航、铁路、公路建设齐头并进,能源、电力、水利建设阔步向前。工地上,各种施工机械作业声此起彼伏,施工人员和车辆往来穿梭,宛若涌动的春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底气;园区里热火朝天、项目现场车流滚滚、广袤田野机声隆隆,和着“八大产业集群”加速发展的律动,加快建设的步伐就是一首雄壮的交响乐。天山南北的建设者们铆足劲、抢时间、赶进度、忙生产,新疆大地上处处可见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2月27日,中建三局施工人员在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项目现场进行航站楼屋顶铝板安装工作。目前,该航站楼内部装饰装修已完成30%。 冯跃龙摄2月25日,工人在乌尔禾区硅基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安装钢结构。该项目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百口泉产业园区,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70%,计划今年6月底建成投用。 崔文娟摄工人在西气东输四线管道工程哈密段施工现场作业(2月15日无人机摄)。据悉,西气东输四线管道工程预计2024年全线建成投产,届时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可达千亿立方米。 普拉提·尼亚孜摄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蓄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推动新疆向着希望的春天奔跑。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