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2.11
新华社:中亚天然气管道今年向我国输气超400亿方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8日电(记者顾煜、周生斌)据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首条跨国输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今年已向我国输送天然气超400亿立方米,日输气量约为1.2亿立方米,为国内天然气保供提供坚强保障。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经我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目前实现ABC三线并行,入境后通过霍尔果斯压气首站与西气东输二、三线管道相连,全长1833公里,总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60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霍尔果斯作业区党支部书记金耀辉介绍,公司加强供需形势监测和需求峰值预测,通过霍尔果斯首站前端气质气量精准计量和压缩机等设备设施高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管网平稳运行水平,全力做好天然气保供各项工作,确保每日1亿多方天然气安全平稳输送到全国各地。中亚天然气管道自2009年12月投产以来,实现累计安全平稳运行4730天,单日最高输量曾超1.63亿立方米。中亚天然气管道天然气主要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17年又开拓了哈萨克斯坦气源。西部管道霍尔果斯压气首站是中亚天然气进入国内的第一站,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从霍尔果斯一路向东,有力保障了下游管道沿线2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5亿多居民的用气。

18
2022.11
北京日报:今年北方首艘第三方托运商LNG船到港,满足华北供暖需求

11月17日,“奇迹”号LNG船顺利靠泊在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码头,成为天津LNG在2022年向第三方开放的首船。

“奇迹”号所载的LNG由奥德集团为其下游用户采购,通过天津LNG接收站进行储存、气化后外输至城燃终端用户,满足华北地区采暖季能源需求。

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际市场LNG价格高企,国内国际价格倒挂严重,全国LNG进口量大幅下降。天津LNG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了今年以来北方地区第三方托运商首船到港。

18
2022.11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东北地区最大枢纽天然气压气站正式投运

18
2022.11
新华社:粮食丰、能源稳——今年以来我国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保供能力观察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秋粮生产情况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今年以来,粮食和能源行业妥善应对疫情影响和市场变化,多措并举保供稳价,对经济恢复向好起到重要作用。粮食生产进展顺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今年夏粮、早稻合计实现增产,目前秋粮生产情况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以来,极端天气、农资涨价、国际局势动荡等,给粮食生产带来挑战。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切实做好粮食生产。抓紧做好秋收和秋冬种等农业生产工作,对于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部11月15日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12.65亿亩、完成96.8%,冬小麦已播96.6%,冬油菜已播98.4%。粮食生产更重质量效益。农业农村部重点推广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技术,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促进小麦冬前壮苗、安全越冬。各地推行高产技术模式,如山东推广种子包衣、宽幅精播技术;河北推广节水品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河南、安徽推广深耕整地、播后镇压等技术,助力夺高产、降成本、更绿色。做好冬油菜生产,关系“油瓶子”多装中国油。我国加大产油大县奖励、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对扩种冬油菜的支持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技术推广处处长崔江浩介绍,科技教育司制定了再生稻与早熟油菜研发推广方案,发挥中国农科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等科研推广单位优势。短生育期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有新进展,有望产出一批新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同时进一步提升油菜全程机械化研发和推广应用水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促进农业强国建设,中央财政近期提前下达2023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北方地区将加强粮食等作物田间管理,南方省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加大多季和多种粮食生产方式探索推广力度,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能源供需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10月,我国生产原煤36.9亿吨,同比增长10%;原油17098万吨,同比增长3%;天然气17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前三季度我国能源供需保持总体平稳。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加速全球能源格局调整,能源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能源行业及时研判、超前谋划,有效应对能源市场波动。“目前主要供气企业管道气平均供气价格多在每立方米2元至3元,部分尖峰增量气源价格也控制在每立方米4元至5元,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董万成说,同时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保障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多项重大能源工程喜报频传。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届时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将达到千亿立方米,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深海探索的步伐更进一步。中国海油在海南东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勘探获重大突破,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500亿立方米。9月底,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成后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位于江苏常熟的长三角容量最大的变电站日前完成升级改造,这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变电站,承接着白鹤滩入苏工程近400万千瓦清洁水电的落地。迎峰度冬 煤、气充足我国北方地区目前已进入供暖季。为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所属的13座矿井、11座选煤厂都开足马力生产,并严格执行防冻措施,加大21个装车站点监管力度。目前电厂存煤大幅提升,9月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电煤供应形势持续向好,有效保障发电供热用煤需求。“前三季度累计核准煤矿项目14处、新增产能6200万吨/年以上,推动进入联合试运转试生产煤矿产能约9000万吨/年,进一步夯实了煤炭增产保供的产能基础。”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刘涛说,煤炭价格总体保持平稳。10月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年度长协价格719元/吨,较年初下降6元/吨,比长协最高限价770元/吨低51元/吨,稳住了电煤供应的基本盘。国家管网集团从11月16日开始,以超过6亿立方米的日输气量,开启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模式”。10月底,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文23储气库完成年度注气任务。入冬前,与国家管网相连的各储气库超额完成注气任务,累计注气超160亿立方米,为提升管网调峰保障能力增强“底气”。(记者戴小河、于文静)

15
2022.11
人民日报:护航京津冀供暖季用气 6万余吨天然气快速进津

近日,载运6.45万吨液化天然气的百慕大籍“斯卡恩”轮由澳大利亚巴罗岛入境天津,顺利靠泊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码头泊位,这是自京津冀地区进入供暖季以来,该公司接卸的首艘LNG船舶。“这艘船上装运的液化天然气,将用于京津冀地区今冬的输气供暖。”国家管网集团工作人员看着码头上正在忙碌的身影,告诉记者今冬用气有保障了。“上下船舶人员登记填好,入境申报单据整理齐全。”为了让这艘“热气腾腾”的货轮靠泊作业,南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前着手谋划,制定“护航暖冬”专项工作方案。“我们第一时间开通LNG冬季保供船舶专用绿色通道,几乎天天驻扎在港区前沿,实时掌握码头靠离泊作业计划和入境船舶船员情况,提前核验入境申报单据,确保边检手续申报无误。”该站边检调处中心民警告诉记者,靠泊前,他们第一时间核实登轮人员情况,指导港区安保人员做好上下船舶人员登记,同时积极了解企业期望诉求,及时排忧解难。据了解,天津LNG计划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的采暖季期间,接卸LNG船30艘,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输送约200万吨,约合近28亿方天然气。“我们多准备一点,可以确保船舶‘零延时’靠港和‘零等待’作业,让单船在港时间缩短1.5个小时,即节约港区等候成本,也助力企业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南疆边检站通过常驻港区前沿,优化勤务组织模式和边检手续流程,保证液化天然气“随进随卸”。

11
2022.11
大河网:北方管道郑州公司抗疫保供同发力 保障供油53万立方

大河网讯 今年10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北方管道公司郑州输油气分公司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双统筹、同推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稳供应、保生产。

据悉,在本轮疫情防控期间,北方管道公司郑州输油气分公司持续为郑州输送成品油达53.12万立方,为郑州人民共同抗疫和经济发展贡献了能源力量。


北方管道公司郑州输油气分公司是国家管网集团下属二级单位,是一家专业化成品油管道运输公司,担负着中原地区能源供应责任,始终立足河南,服务河南,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为宗旨,以能源保供为己任。

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北方管道公司郑州输油气分公司坚决落实属地责任,将“防疫”和“生产”同部署、齐推进,上下齐心、严防死守,全力保持员工“零感染”,输油“稳增长”,畅通能源通道。(杨建勇 顾文军/文图)

02
2022.11
津滨网:天津供暖季首日 国家管网天津LNG公司全力迎战冬季保供

津滨网讯(记者 贾磊 魏薇 摄影报道)11月1日是天津供暖首日,凌晨,车牌号为冀RB7261的LNG槽车载约20吨液化天然气驶离天津港南疆港区天津LNG槽车装车区,从这里输送出去的天然气将用于京津冀地区2022年采暖季民生用气。此车的顺利加注标志着天津LNG 正式打响加入国家管网集团的第三个保供季冬季保供“第一枪”。自天津LNG加入国家管网以来,一直坚持深挖区域市场潜力,不断盘活现有资源,积极利用国家管网的平台化优势,截止10月31日,天津LNG本年已累计接卸29船LNG。天津LNG二期项目积极加快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4号储罐及配套设备设施达到投产条件,按一个三口之家日均用气0.5立方米计算,可以保障近1500万户家庭连续一年的用气量,进一步保障今冬明春的天然气储备能力。天津LNG不断归纳往年冬季保供的难点和经验,并结合今年的冬季保供形势,对冬季保供期间设备设施、人员应急技能、槽车安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LNG船舶在应急情况下进行靠泊和离泊实船试验的宝贵经验,计划今年11月至明年3月的采暖季期间,接卸LNG船30艘,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输送约200万吨,约合近28亿方天然气。

01
2022.11
人民日报:河南濮阳: 文23储气库2022年注气任务顺利完成,库存量达87亿立方...

10月31日8时,随着8-1井井口阀门关闭,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文23储气库顺利完成年度注气任务。19亿立方米,是2022年文23储气库的任务注气量,有这样的“底气”,濮阳今冬明春可实现保供商品气量20亿立方米。

文23储气库地处华北中原腹地,设计库容103亿立方米,工作气量40亿立方米,一期工程于2019年投运,二期工程于今年6月正式开工,建成后将加速实现文23储气库达容达产进度。


中原储气库公司党总支委员、副总经理、安全总监焦卫平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自今年注气以来,文23储气库刷新了多项记录:共50口井参与注气,为历年之最;库存量达87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整体注气能力达1704万方立方米,日注气量在1500万方立方米以上达34天,刷新了连续高强度注气记录。

这些新纪录,来自于全体储气库人员的艰辛付出:10个月来,基层一线员工克服疫情及高温等的影响,细致开展春秋检自主运维,优化改造地面关键设备设施,加大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力度;开展气藏动态分析,强化单井动态监测,科学优化注气运行方案,构建地层-井筒-地面“三位一体”风险管控体系,持续加强储气库周期性、完整性管理;加速推进扩能增产工程进度,顺利完成一期2口加密井工程,新增调峰工作气量6800万立方米,进一步提升了文23储气库冬季应急采气能力,为冬季保供添加“新马力”。



走在储气库注采站,庞大整齐的输气管道和压缩机组令人感到震撼,但生产的噪音并不大、工人各自有序忙碌。文23储气库运维中心党支部书记胡俊介绍说,这主要是得益于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管理。“注气任务完成后,下一步咱们干啥?”胡俊说:“下一步就是积极应对冬季保供‘大考’,我们将迅速进入‘待采备战’状态,制订冬季保供方案措施、认真落实保供物资储备,确保注得进、存得住、采得出、输得稳,高质量完成今冬明春调峰保供任务,让人民群众温暖度冬,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做贡献。”(通讯员 段利梅)

01
2022.11
央广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保障甘青能源动脉畅通

在甘肃、青海即将进入冬季保供的关键时期,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输气分公司深入开展“橙装护动脉”徒步巡线及管道保护主题活动,统筹做好入冬前的管道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障甘青两省能源动脉安全畅通。“时时放心不下”的是管道安全运行的外部环境主题活动期间,兰州分公司湖东压气站联合地方派出所组织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印刷藏汉互译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制作“依法清理占压油气管道违章建筑”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宣传管道保护法及燃气安全知识。湖东站负责人认真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向群众详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举报电话等内容,引导沿线百姓一同参与管道保护工作。湖东压气站联合派出所开展普法宣传(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 供图)兰州作业区管辖的两兰支线全长8.1公里,途经西固区主干道,是兰炼兰化燃料和生产用气主要供应通道。近年来,随着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管道两侧住宅、商铺日益增多,潜在影响周边人员数量也在逐年攀升。作业区慎终如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抓好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各项工作,联系地方政府及辖区派出所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特殊巡检和徒步巡线活动,值班人员利用在线高清视频监控及激光式可燃气体实时检测等手段,确保了两兰支线安全平稳运行,践行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企业宗旨。“时时放心不下”的是建立广泛的管道保护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利用网络做好管道保护宣传成为大势所趋。德令哈作业区总结管道保护典型经验,率先尝试为测试桩量身定做二维码“身份证”,并将微信推广二维码印制在“三桩一牌”上。管道保护人员建立了农民巡线工和信息员微信群,在入户精准宣传和日常巡线中让群众扫码关注扩大受众,定期在微信群里推送管道保护知识。群众通过扫码提供管道保护线索,作业区核实线索开展有奖举报,畅通了双向沟通渠道,缩短了快速反应时间。涩北压气首站节日期间加密巡线次数(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 供图)徒步巡线期间,河口作业区联合兰州市发改委、巡护单位到管道沿线开展管道保护精准宣传,看望慰问困难巡线工、困难户及80岁以上老人,筑牢了“管道保护、人人有责”的群众基础,共同呵护万家温暖。“时时放心不下”的是守牢安全底线红线的政治责任“每到重大节假日,对站场应急管理和维稳防恐都是不小的考验。”德令哈维抢修队、兰州维抢修队结合冬季安全生产实际,提前组织开展冬季维抢修设备维护保养及冬防保温“回头看”工作,强化应急管理和秋季大练兵工作。作为青海省会城市天然气保供重点单位,西宁作业区针对所辖管道的风险评价工作,加密高后果区巡护频次,根据风险识别结果优化管道风险管控措施,推进管道工作闭环,对照“一区一案”要求,落实好区段长责任制,在重要节日期间,发挥了高后果区管道管控的“压舱石”作用。临夏作业区联合地方公安部门开展武装巡线(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 供图)“让周边群众安全放心,是我们的职责。”临夏作业区联合地方公安部门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全员“三种能力”,保证站场安全平稳运行,将源源不断的“福气”输往甘南、甘西南地区千家万户。“时时放心不下”的是管道巡护的每一个细节管道巡护是保障天然气管道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德令哈作业区管道保护工林建龙组织巡护队人员分组分头行动,分别对地面标识设施“三桩一牌”的完好性、周围环境、管道埋深进行查看和测量,确保管道周边无异常情况后才继续赶往下一个点。德令哈作业区开展管道保护精准宣传(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 供图)同时,兰州分公司按照就近原则,对管道巡护人员做好人员分工,统筹推进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全体“高原铁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危机感,坚决落实上级各项重要安排部署,不断提升地企“联保、联演、联巡”实效,牢牢守护安全生产底线红线,时刻发挥西部管网铁军“顶梁柱”作用。(慕泽伟)

01
2022.11
人民网:​​天津输油气分公司:联通工程及增设调压设备动火顺利完成

10月31日凌晨2:39,霸州站新建调压区、康仙庄站新增装置区和38阀室等处相继检测到含氧量置换合格,标志着国家管网北京管道天津输油气分公司霸州分输站联通工程及增设调压设备工程动火作业顺利完成,在冬季保供来临之际实现了陕京三线向港清三线日转供能力达到2000万标方,同时打通了陕京二三线与蒙西管道互联互通运行的瓶颈,为蒙西管道投产运行后互联互通奠定根基。扛起“保供”与“织网”大旗,聚力五大攻坚。此工程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加速织网的标志性工程,为进一步推进“一张网”运营建设,增强供给保供保障能力有重大意义。此次作业在陕京三线干线动火,在霸州分输站预留工艺装置区新增1路调压设备,将陕京三线来气通过调压输往港清三线方向,实现日转供2000万标方能力;通过增加三路计量装置,最终连接蒙西煤制气外输管道廊坊支线1阀室,实现陕京二三线与蒙西一期管道互联互通。动火作业包含特级动火5道焊口和一级动火6道焊口,其中特级动火作业从流程操作、放空置换到焊接完成仅用时24小时41分,新时代管网人把“最讲政治、最有信仰”体现的淋漓尽致,展现了“管网铁军”风采。矢志不渝坚守安全底线,展现铁军风范。为保障高质量按期完成此次动火作业,天津分公司在动火作业前期精密组织、严查细究,针对点多面广的交叉工程特点,通过提档升级管控,创新定管定缆方法、严格工程布控、深化监护管理,坚守60天成功完成与作业区所辖管道、光缆及下游分输用户各类管道的19处交叉作业安全监管工作。期间,分公司负责人带队多频次、高密度、长时期坚守工程一线,全程监护,严格管控。每一处交叉点采用考古式慢敲细挖,摸排管道、光缆位置信息,严守“工程不结束,布控不降级”的高标准设防,为管道、光缆安全筑起一道坚强“后盾”,用实际行动锤炼“铁的作风”、扛起“铁的担当”。克服疫情影响与动火安排,体现央企担当。正当分公司齐心协力筹备动火前的各项操作时,霸州地区突发本土疫情。接到通知后,天津分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与工程建设项目部和施工单位协调,及时汇报上级调控部门,反复斟酌、再三统筹疫情防控和动火作业。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及时办理人员和车辆安全保供通行证,组织全员冒雨再度奔赴作业现场,同时,面对现场作业流程复杂和降雨严寒环境等考验,天津分公司严格责任分工,各小组紧密配合、严管风险、狠抓落实,在作业过程中认真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安全顺利完成流程切换、管段降压、天然气放空、氮气置换、钻孔、切割、吊装、组对、焊接、无损检测等全流程作业,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动火作业“两不误”,彰显了管网铁军作为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首页 57 5859 60 61 末页
页数:59/9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