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在西气东输四线管道工程新疆哈密段,工作人员在沙漠中施工。连日来,新疆哈密各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在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四线管道工程建设现场,建设单位通过配置优势资源、合理分配机械设备等举措,已实现全线复工。该工程预计2024年全线具备投产条件,届时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可达千亿立方米。普拉提摄
2月16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作业。
这是2月16日拍摄的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管道铺设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2月7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刘村隧道作业。
这是2月7日拍摄的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廖峪沟隧道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2月16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作业。
2月7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廖峪沟隧道作业。
2月16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作业。
2月16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作业。
2月7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刘村隧道作业。
由国家管网集团承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全长514.5公里。由于线路跨越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施工环境复杂,难度系数较大。连日来,建设单位全力保障工程建设进度稳步推进。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是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工程的组成部分,管线途经陕西省宝鸡、商洛、渭南、西安、咸阳5市14个县区。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一周年之际,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北京输油气分公司延庆作业区西沙屯分输站,只见站场值班室灯光明亮,一片忙碌的景象,值班人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各种数据。西沙屯分输站值班员介绍站内数字化管理系统。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站场内,输气工曹培云像往常一样,戴好安全帽,背上工具包,拿着设备,开始了站场内巡检,忙碌的橙色身影在黄色的天然气管线间来回穿行。“站场巡检每天8小时一次,节假日我们也不休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守护万家灯火的同时,为北京冬奥会加油鼓‘气’,今年我们继续守护好北京‘烟火气’,温暖千家万户。”曹培云说。站场外,巡线员丁国瑞穿着厚厚的橙色工服,带着沉甸甸的工具,开始了天然气管线的巡护工作。每到一处,他都细致入微,及时清扫阀室周边2米范围内杂草、树叶等,逐一检查阀室和附属设施是否完好、地下管道埋深是否符合标准等情况,确保天然气管线安全平稳运行。丁国瑞对天然气管道上方的埋深进行检测。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一年365天,我们每天都要巡护,节假日也不例外。”丁国瑞告诉记者,“延庆作业区所管辖的天然气管线大约有170公里,人文地貌复杂,平均下来,每一位巡护人员每天需要徒步14公里巡护。快的话半天能走下来,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时间就不一定了。”做好天然气保供工作,除了站场内和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巡检巡护外,入冬前对所有管线进行维检修作业、消除安全隐患也至关重要。维抢修分公司员工对天然气管道内结冰点进行热处理。彭伟摄“我们维抢修作业队只有80多人,去年入冬前,我们连续3个月辗转1.7万公里,对包括延庆作业区在内的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沿线设备设施进行了维检修,完成了57处动火及13次B型套筒焊接任务,消除天然气管道运行安全隐患,确保入冬前所有关键设备完好运行,为冬季保供期间天然气输送安全平稳奠定了基础。”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维抢修分公司技术服务队队长刘德玉介绍,“目前,我们保持着锅炉车等设备热启动状态,有计划做好冬防保温、抢修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确保在冬季保供期间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李小亮、姜国荣是维抢修分公司的焊工和管工,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常年在外工作,每年他们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并不多,春节也不能回家。当记者问他们想不想家、想不想孩子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已经习惯了,确保天然气管道平稳运行是我们的责任,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记者了解到,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包括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永唐秦、唐山LNG外输管线、大唐煤制气北京段等,承担了北京市95%以上的天然气输送任务。而西沙屯天然气分输站是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向北京市供气的重要站场之一。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西沙屯分输站。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延庆作业区为冬奥会供气10亿立方米,践行了‘绿色冬奥’理念。”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北京输油气分公司延庆作业区主任赵正开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结束后,我们将天然气冬季保供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保民生”,自2022年11月1日入冬以来,截至2023年2月1日,陕京天然气管道已累计向北京市供气90.65亿立方米。其中,西沙屯天然气分输站已累计向北京供气14.6亿立方米,占比16%。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大王庄小区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刘丽峥摄家住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大王庄小区的王阿姨告诉记者,她家自2020年底搬进楼房以来,告别了之前的煤气罐,用上了管道天然气。“现在我们家做饭、洗澡用的都是天然气,更安全,更环保,生活越来越方便,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幸福感满满!”她说。
冬奥一周年之际,记者在位于北京昌平陕京管道系统向北京市供气的西沙屯供气站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管道检测。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西沙屯供气站供气量占到北京用气量的五分之一,日输气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2022年入冬以来,西沙屯站已累计输气超过1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统计显示,冬奥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为冬奥保供达10亿方天然气,为冬残奥会保供3亿方天然气,实现了冬奥保供期间“双过亿”目标,惠及了延庆区、昌平区以及海淀北部区域的广大居民,为20万居民增加了生活取暖用气。图:西沙屯站工作人员正在执行站场巡检据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延庆作业区主任赵正开介绍,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为北京供气有15座站场,目前单日输气量达到了1.2亿立方米,供气能力最高能达到2.1亿立方米,完全能满足北京市的用气需求。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主要负责陕京管道输配气系统的运营管理。陕京管道系统包括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永唐秦、唐山LNG外输管线、大唐煤制气北京段等,总里程5584公里,作为首都及沿线地区的“供气生命线”,自1997年陕京一线投产以来,公司累计输送商品天然气5675亿方,为沿线70多座城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约1.2亿人带来了绿色发展红利。据悉,2022年3月,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将天然气冬季保供的工作重心由“保奥运”转移到“保民生”上,全年新增托运商39家,新增托运气量8.39亿方,全年实现管输商品气量592.10亿方,增幅21.38%,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充足底气。(班娟娟)
2月10日,国家管网集团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下称“深圳LNG”)LNG(液化天然气)加注船首次靠泊装船仪式在深圳市大鹏新区举行。中石油国际LNG(液化天然气)加注公司8500方LNG加注船“新奥普陀”号在深圳LNG码头顺利完成靠泊装载。深圳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广阳,国家管网集团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管理公司党委书记王晓刚,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蔡鑫,大鹏新区领导罗伟恩,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海事局、深圳天然气交易中心、深圳LNG等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启动仪式。深圳LNG首次靠泊装船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深圳LNG成为华南地区首家为LNG加注船提供保税LNG返输装船服务的接收站,深圳市实现本港保税LNG装船及加注作业,真正具备了本港保税LNG补给能力,将为深圳打造国际保税LNG加注中心、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也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出重要贡献。自此,LNG加注船不必再千里迢迢地跨省进行补液,大幅降低了加注公司的船运成本。深圳LNG首次靠泊装船的顺利完成,既是中央授予深圳的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也标志着深圳市在推动绿色航运发展、打造国际保税LNG加注中心的征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据了解,LNG接收站通常以“船-管道”的模式接卸船方LNG至储罐,再通过管道将罐内LNG进行外输。而深圳LNG新增的LNG加注船靠泊装船业务流程恰好相反,通过“管道-船”的模式将罐内LNG返输至船舶,再由船舶运输并加注LNG至下游用户。为了满足LNG加注船及其它小型船舶的靠泊,深圳LNG将原8万方至26.6万方的码头进行改建。在深圳市、大鹏新区的大力支持下,深圳LNG加注船靠泊装船业务涉及的码头改建工程于2022年9月进行可研报告编制及审批,11月获得作业许可,12月对现有的LNG码头停靠泊设施进行改建,系统改善港区功能配套,全面增强码头经营灵活性,不断提升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2023年2月初,码头改建工程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并取得返输资质,码头靠泊能力正式向下兼容至6000立方米,可经营0.6-26.6万方的LNG运输船/加注船的靠泊、装卸作业,实现了码头在原来680万吨/年接卸能力的基础上,新增30万吨/年的装船能力,助力深圳港首次完成本港LNG装船及加注作业。启动仪式现场,王晓刚表示,深圳LNG作为目前全国接收站码头服务兼容性、周转灵活性最好的接收站之一,是国家管网集团在华南地区重要的布局。LNG加注船靠泊装船仪式的启动是华南地区接收站首次LNG返装船作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将全面助力深圳市高质量发展。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处副处长龚香京表示,本次LNG加注船首次靠泊装船运送,标志着深圳国际航行船舶LNG加注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助力深圳加快打造全球LNG加注中心和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一个高水平的全球化国际航行船舶LNG加注中心在美丽的大鹏湾畔已经初具规模。蔡鑫表示,LNG加注码头改造工作从开工到建成包括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再次用深圳速度诠释了高质量发展。此次加注船首次靠泊标志着深圳港保税LNG加注业务实现了加注全链条服务,标志着国家授权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全面落地,为深圳建设全球第四个海上LNG加注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罗伟恩表示,大鹏新区高度重视能源产业发展,凝心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做好企业服务,为新区和辖区企业谋求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持续提升扩能大鹏湾LNG接收站集群,全力打造大鹏LNG走廊,助力深圳建设全球LNG加注中心、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鹏新区集中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核电、气电、天然气基地,为全市提供76%的燃气和54%的电力,为全省提供14%的天然气和10%的电力,同时还供应香港25%的电力,是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不可或缺的能源重镇。近年来,大鹏新区立足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沟通协调,主动靠前服务,加强区域合作,加快推动重大能源项目建设,不断拓展产业链,推动新区LNG企业与前海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助力LNG产业快速发展,新区LNG应急调峰功能持续增强、LNG枢纽港作用愈加凸显、LNG产业链发展态势良好。2022年,大鹏新区LNG接收量1218.55万吨、供应量1278.96万吨,接供量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7月,满载6.5万吨LNG“尼罗河之鹰”轮船顺利靠泊深圳大鹏湾LNG枢纽港开展卸载作业,此次卸载作业的完成,标志着大鹏湾LNG枢纽港接卸量累计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国内首个超亿吨LNG港口。截至2022年底,深圳LNG天然气加工量已累计外输达千万吨规模,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2022年12月,深圳市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二期扩建工程等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陆续顺利开工,国家管网深圳LNG应急调峰站、广东大鹏LNG接收站扩建工程等其他项目加快推进。随着上述项目落地建成,新区LNG储罐将从9个增加至17个,总罐容可达288万立方米,设计接收能力提高至2000万吨/年,深圳市城镇燃气应急储备能力从7天有效实现提升到1个月,新区保障深圳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的应急调峰保供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目前,在优质天然海湾大鹏湾畔,已形成由大鹏LNG、深圳LNG、华安气库等构成的LNG产业集群,结合“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4个LNG项目,“大鹏LNG走廊”雏形初现。未来,大鹏新区将进一步发挥LNG枢纽港作用,源源不断地输送天然气至企业和千家万户,使绿色、环保、低碳的清洁能源成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轩慧
一条条黄色的管道里,运送着来自远方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将被输送到北京市的千家万户。管道的背后,是一群穿着橙色衣服的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工作人员,他们夜以继日,每天守护在管道旁边,保障着供气安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北京市95%的天然气都由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来供应,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而就是这一群“橙色战士”,护卫着人民的生命线。
刘德玉曾是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抢修作业队的队长,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抢修作业队只有80多人,但承担着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天津和北京所有供气管道的抢修任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保供的一年时间里,队里的人全部停止休假,这一年也是大家付出最多的一年。”
李小亮、姜国荣是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抢修作业队的队员,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常年在外保障供气管道安全,每年他们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并不多。
刘德玉告诉记者:“供气管道的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有第三方破坏,还会出现管道腐蚀,所以管道线上每天都有人员巡视,一走就是10多公里,排除可能出现的险情。同时,还有自然灾害破坏,每年到雨季的时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时候,工作也很紧张。”
记得有一年夏天,洪水把供气管道冲开了,刘德玉和姜国荣等队员在执行抢修任务时,还被浪头冲到了洪水里。“所以我们每天都要锻炼身体,让自己有一个好的体格,才能更好地执行任务。”姜国荣对记者说。
还有一次山西发生地震,供气管道出现变形,抢修队连夜去抢险,因为管道在山坡上,机器上不去,所有管道都靠人用肩扛,当时还克服了很多技术困难以及材料不足等难题,最终完成了抢修任务,保证北京市的供气没有中断。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延庆作业区主任赵正开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在2022年冬天至今年春天的天然气保供期间,最辛苦的是驻扎在一线的维保巡护人员。延庆作业区多山区,水文地貌复杂,他们每天巡视管道沿线,就是为了让天然气顺利地输送进千家万户,确保沿线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转。
记者在延庆管道现场看到,天然气管道埋在地表以下1.5米的位置,巡护人员在巡逻时,会时不时使用雷迪设备对埋深进行测量,一旦数据小于1.5米则意味着覆盖的土层有所流失,便需要进行填埋。而且巡护人员走的很多地方都是郊外,一些管道沿线根本没有路,他们被树枝划破皮肤也是经常发生的事。
“一年365天,我们每天都要巡逻,大年三十、春节也不例外。”一位现场巡护人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主要负责陕京管道输配气系统的运营管理。陕京管道系统包括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永唐秦、唐山LNG外输管线、大唐煤制气北京段等,总里程5584公里,设计管输能力800亿方/年。陕京管道作为首都的供气生命线,自1997年陕京一线投产以来,已经累计输送商品天然气5675亿方,沿线70多座城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约1.2亿人享受到使用天然气的实惠。(本报记者 刘慧)
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项目动起来,投资跟上来,信心强起来,各地扎实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火热的工地,奋进的春天。
奋战海拔4600米!初春时节,川西高原白雪皑皑,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施工正酣。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年均可提供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计划年底前全容量并网发电。
掘进海底40米!1月31日,随着最后一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入仓,深中通道项目E23管节主体浇筑施工圆满完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连通隔海相望的深圳市和中山市,建成后,两地车程将从2个小时缩减为20分钟。
能源、交通、水利、电力……一个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批批国家重点专项、超级民生工程、外资标杆项目在陆地、海上、空中齐齐开动建设。
加油干,项目建设马力足
南海,深蓝的海水映照着明黄色的钢架结构,“海洋石油982”深水钻井平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深海一号”二期工程表层喷射作业圆满完成。
“深海一号”二期,是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项目,钻井总井深超过6万米,为一期的2.2倍。挺进深海,地层压力达69兆帕,温度达138摄氏度,样样都是世界级难题。
“第一口气井已经钻进了3300米,平台正以30米每小时的机械转速进行钻进。”中国海油“海洋石油982”平台队长吴保辛介绍,二期勘探开发后,“深海一号”天然气储量将从1000亿立方米增至1500亿立方米。
有序推进的,不只是“深海一号”二期项目,重大工程建设铿锵的鼓点响彻早春神州:
基础设施建设密集“上新”。
条条道路在铺展——川藏铁路、哈伊高铁、深江铁路建设稳扎稳打;西香高速、河荔高速、乌尉高速施工不停。公、铁、桥、隧,四通八达。
能源基础在夯实——全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完成浮体总装;龙口南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由水下作业转为水上结构施工。风、光、水、油、气、核、储,动力澎湃。
张张大网在织密——顶风冒寒,西气东输四线建设稳步推进;四川大凉山,全长695公里的攀西电网500千伏加强工程摁下建设“加速键”;勇挑难题,引江补汉转入主体隧洞施工。电网、水网、油气管网,网通天下。
民间投资活力迸发。
江苏无锡,国家生命科学园内,健适医疗器械(无锡)有限公司的二期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预计4月竣工。
“项目推进快,研发优势大。”公司负责人王欣说,一期基地去年投用后,公司立刻进行研发和生产,血管内冲击波治疗设备、可吸收性外科倒刺缝线等一批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值医疗耗材顺利“破壳”,“期待二期基地顺利投用,助力公司研发再加速”。
湖北荆门,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投资108亿元,建设60吉瓦时动力储能电池生产线及辅助设施项目;辽宁沈阳,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宏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经过持续不断的冬季施工,已实现一期投产……赶早抓前,民间投资意愿持续提升。
外资项目加速落地。
加码在华投资!2月4日,华晨宝马第三工厂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193亿元。第三工厂可实现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共线生产,投产后将新增双班年产26.67万辆整车产能。
“新投资协议的签署,表明了我们对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
强支撑,高质量发展上台阶
区域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再升级。
河北廊坊,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河北段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轰鸣作响。建成后,大厂至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的车程将缩短至4公里,通勤人员往返京冀两地将更加便利。
一路往南,津兴铁路上,CPG500型铺轨机组正拖拽着钢轨进行全线有砟轨道铺设。津兴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廊坊到北京、天津、雄安将实现半小时通达。
“重大工程,投资体量大,涉及的上下游行业企业多,建设期往往能够发挥稳投资、促就业的重要作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表示,重大工程多兼具公共性、通用性、基础性的特点,其建成投运后能够影响更多行业,以更显著的协同效应和乘数效应,达到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的实效。
重大工程领跑,“硬核”实力强起来。
站在岸边远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主缆已全部架设完成。保利长大深中通道S05标项目总工王晓佳颇为自豪,这是我国自主研发2060兆帕镀锌铝钢丝的首次成功应用。
主缆,悬索桥的主要受力构件,有着悬索桥“脊梁”之称。伶仃洋大桥共有2根主缆,每根由199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又由127丝、直径6毫米的钢丝组成。“最终,这些钢丝组成的主缆,必须能同时承受3艘中型航母的重量。”王晓佳说。
国内首次、世界首例、行业空白……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堆砌。随着各大项目持续推进,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等不断突破,相关上下游产业链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重大工程领跑,转型升级快起来。
重庆璧山高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项目现场,技术人员正在对曙光浸没液冷计算机作调试。
“作为承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的重点项目,先进数据中心从开工建设到主体完工仅用了6个月时间。”璧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饶静说。
中心周边,被先进数据中心吸引而来的不少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一间间厂房拔地而起。“这次考察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的签约意向,未来,希望能够在先进数据中心附近建设重庆项目部。”一家数字经济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投资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前端,直接决定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方向。“从2022年情况看,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稳投资、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研究员王威说。
重大工程领跑,民生短板补起来。
“水利工程修到家门口,工作岗位送上门。”在重庆璧山区七塘镇王家湾隧道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参加以工代赈的当地村民甘福友。作为一名搅拌机操作工,甘福友每日能挣200元,务工以来已经挣了近1万元。
王家湾隧道是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一环。整个项目将新建20座泵站,建设448公里管线和3座调蓄水库,受益人口达1000万人。
听说工程年底完工,并可实现供水1.4亿立方米/年,甘福友干劲更足了,“家里种蔬菜瓜果,遇到干旱天再也不用发愁。”
优服务,多方保障促落地
辽宁沈阳,494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5329.39亿元;湖北武汉,305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3020亿元;福建福州,17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983亿元……
眼下,多地投资计划密集亮相,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传递浓浓的发展信心。
信心,随着重大项目储备单的加厚,不断增强。
走进沈阳市发展改革委,30个百亿元级别的储备项目在国民经济综合处负责人孔红平的案头一字排开:总投资102亿元的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的IC装备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项目……
“2022年,沈阳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7%左右。”孔红平说,从目前储备项目看,今年势头会更好。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今年仍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今年将重点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信心,在政策的有力有效保障中,更加充足。
江苏南京玄武区,省级高新区徐庄软件园聚智园创业创新基地项目里,大吨位吊车往来穿梭,100余名工人各就各位。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6栋建筑已全部完成地板施工,部分已施工至4层,预计年底可完成工程封顶。
“这是南京首笔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的项目。”徐庄管委会招商部部长崔雯鸿介绍,国开行投放的1.964亿元资金迅速到位,相比外部融资,帮助工期缩短了半年左右。
当下,聚智园的招商引“智”工作正在同步进行,已有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20多家企业签订了意向协议。
“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强化要素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说。
信心,在中国经济航船的稳健前行中,越发坚定。
“新年以来,订单持续增加,产能供不应求,建新厂扩产线迫在眉睫。”河北圣泰锂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银相介绍,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1/3,预计到5月底,产值有望翻番。
近日,公司技改扩能产业化项目满员开工。“新基地总建筑面积81962.49平方米,目前地基已经建设完毕,即将建设办公楼以及实验楼的主体部分。”梅银相介绍,项目投产后,可实现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国产化生产,还将辐射周边,带动上百人就业。
人勤春来早。全国各大项目的建设者们一同见证:干起来,就有气象万千!
本报记者 李心萍 姚雪青 邵玉姿 常碧罗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09日第 02 版)
冬奥一周年之际,记者在位于北京昌平陕京管道系统向北京市供气的西沙屯供气站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管道检测。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西沙屯供气站供气量占到北京用气量的五分之一,日输气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2022年入冬以来,西沙屯站已累计输气超过1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统计显示,冬奥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为冬奥保供达10亿方天然气,为冬残奥会保供3亿方天然气,实现了冬奥保供期间“双过亿”目标,惠及了延庆区、昌平区以及海淀北部区域的广大居民,为20万居民增加了生活取暖用气。图:西沙屯站工作人员正在执行站场巡检据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延庆作业区主任赵正开介绍,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为北京供气有15座站场,目前单日输气量达到了1.2亿立方米,供气能力最高能达到2.1亿立方米,完全能满足北京市的用气需求。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主要负责陕京管道输配气系统的运营管理。陕京管道系统包括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永唐秦、唐山LNG外输管线、大唐煤制气北京段等,总里程5584公里,作为首都及沿线地区的“供气生命线”,自1997年陕京一线投产以来,公司累计输送商品天然气5675亿方,为沿线70多座城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约1.2亿人带来了绿色发展红利。据悉,2022年3月,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将天然气冬季保供的工作重心由“保奥运”转移到“保民生”上,全年新增托运商39家,新增托运气量8.39亿方,全年实现管输商品气量592.10亿方,增幅21.38%,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充足底气。(记者 班娟娟)
本报讯(通讯员 崔莲娜 记者 丁云) 记者昨天了解到,国家管网西气东输苏北输气分公司2022年向扬州安全平稳供气8.4亿立方米,为绿色经济发展源源不断送来“福气”。今年,该公司将持续加强政企联动,全力以赴保障扬州地区天然气用气安全,预计供气量将超过去年。据介绍,该公司管理运营着扬州市近400千米的天然气管道,为扬州市8家城市燃气、电厂及CNG用户提供天然气管输服务。针对春节期间用气特点,该公司多措并举对各类输气设施进行全面“体检”,确保设备“不带病”运行。同时,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实战演练,积极建立有效可靠的应急保障体系,有力保障了我市春节期间百姓和民生企业用气。据统计,1月21日至2月3日,该公司累计向扬州地区分输天然气4138万立方米,充分发挥了“一张网”优势,守护了城市“温暖”。
本报讯 当前正处于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国资委近期要求所辖央企全面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在确保气田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加强天然气资源的落实。目前,1750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保障任务已落实到位。
我国川气东送主要气源地、位于四川盆地的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全力做好冬季保供工作。自2022年11月供暖季以来,日产天然气超2700万立方米。2022年,全年生产天然气84.01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在加大常规天然气供应的同时,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田也开足马力。中国海油临兴区块非常规天然气2022年产量近21亿立方米,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入冬以来,日产气量达67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
供暖季以来,中国石化截至2022年12月末,累计向市场供应天然气103.6亿方,日均1.7亿方。中国海油筹措天然气资源超248亿方,中国石油冬供前已落实采暖季天然气资源量超千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2022年,我国自产天然气达到189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总库存达17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2%。
国资委启动冬季能源保供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集中调控优势,这个供暖季国家管网集团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日输气量已突破8.4亿立方米,创我国主干天然气管网输气量历史新高,已有8天日输气量超8亿立方米,累计输气量450亿立方米。(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