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2024.09
新华财经: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推动平陆运河改线项目顺利开工

近日,在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平陆运河与钦南柳成品油管道青年水闸交叉段迁改工程、平陆运河与西南成品油管道南线北海-南宁沙田阀室交叉段迁改工程顺利开工。平陆运河项目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是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大牵引工程,也是我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近日,在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平陆运河与钦南柳成品油管道青年水闸交叉段迁改工程、平陆运河与西南成品油管道南线北海-南宁沙田阀室交叉段迁改工程顺利开工。平陆运河项目与国家管网钦南柳成品油管道和西南成品油管道北海-南宁段存在交叉,而钦南柳管道和西南管道作为辐射西部省市的成品油主干线,分别承担着每年500万吨和800万吨输送指标。为了保证该两段成品油管道运营安全和周边人员、建构筑物安全,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积极与平路运河项目组对接,对两段管道进行迁改,为平陆运河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沿线环境复杂、运河交叉施工点众多等不利因素下,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充分借鉴以往同类型改线项目的实施经验,在项目对接阶段列出重点任务清单,提前与平陆运河集团沟通协调相关工作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提前谋划,切实提高推进效率。针对平陆运河集团代为开展改线项目前期工作,对行业特点、办理程序不熟悉问题,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领导班子主动带头到现场服务,定期与平陆运河集团召开现场对接会,安排专人参与各项前期工作对接和过程管控,及时完成了项目核准、规划路由、初设批复、施工图审查、各类专项评价等内部手续办理,合理制定物资采购计划,确保物资到货计划满足现场工期要求,为推进平陆运河两处改线项目能够合法依规开工打下坚实基础。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将持续发力,全力推进项目进度,做好现场安全管控,为圆满完成改线任务贡献管网力量。(常赛)

18
2024.09
国家管网精彩亮相2024年服贸会

光明网讯(记者 张佳兴)9月12日至9月16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举行,国家管网集团携多项成果亮相服贸会。本次展览综合运用裸眼3D动画、沙盘模型、多媒体交互、管道时空长廊等展示手段,通过“品牌形象展示”“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智能交易平台”“创新服务产品”“公平开放展示”“全国一张网数字沙盘模型”六个展示单元,全面展示国家管网集团在智慧互联大管网、公平开放大平台以及创新成长新生态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实践。国家管网亮相2024年服贸会展会期间,国家管网集团还邀请国家有关部委、高等院校、交易中心、研究机构、燃气公司、外资企业的领导和专家举办了公平开放交流活动,全面总结国家管网公平开放实践和对能源行业带来的改变和进步,共同研讨未来深化落实的具体举措。同时组织重点客户和合作伙伴开展交流会,推介天然气管道、储气库和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服务,持续宣传推广创新服务产品,更好响应市场新需求。据介绍,国家管网集团坚持服务立企强企,以客户为中心,全力打造高品质管网服务。截至2023年底,国家管网集团已累计建成管道里程10.43万公里,以布局优化、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全国一张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18
2024.09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华北地区建成又一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这是9月9日清晨拍摄的国家管网集团天津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全景(无人机照片)。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二期项目,于9月9日正式投产。新华社发(杜鹏辉摄)

18
2024.09
守护能源命脉、点亮万家灯火 他们用坚守绘就节日最美底色

央视网消息:虽然说团圆是中秋节的重要内涵,但每个中秋节,却总有人用行动诠释“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坚守。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人在这个假期依然坚守工作岗位。他们扮靓城市、护佑人民健康、守护万千旅客出行平安……他们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用坚守绘就了节日最美的底色。在西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原油商业储备库——鄯善作业区,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守护着国家能源命脉的安全与稳定,守护着万家灯火。凌晨4时,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鄯善作业区的罗光乐和往日一样准时开始了夜间巡检工作。鄯善作业区管理的鄯善油库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原油商业储备库,也是西部原油管道系统的枢纽站,库容超过200万方,有储罐28座。今年8月,207号储罐作为国内首个试点,采用机器人开展了无人化检修,试点初期需要格外关注运行安全,身为作业区调度运行四班班长的罗光乐和同事们每隔2小时要上罐检查一下浮盘状态。入职15年,罗光乐从事过计量、调度多个岗位。别看罗光乐年纪不大,已是十几人的师傅了。今年毕业的赵梦姚就是她的新徒弟,入职不满2个月的她每天跟着罗光乐现场巡检,学习调度基本知识。罗光乐既是师傅,也是大姐姐,关心着她的工作和生活。罗光乐所在的鄯善作业区不断强化风险管控,确保了每年2000多次工艺操作“零失误”,自建站投产以来已累计向东部地区输送原油1.8亿吨,输送成品油7500万吨,相当于5个大庆油田的年产量。每逢佳节倍思亲,罗光乐和她的同事们在节日期间依然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保障着国家能源安全,用忠诚与奉献在工作一线度过别样的中秋佳节。

10
2024.09
千万吨级!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项目正式投产

今天(9日),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项目在天津正式投产。投产后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正式迈入千万吨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行列,极大增强华北及周边区域天然气供应和应急调峰能力。作为国家“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和能源保供项目,天津液化天然气二期项目先后建成投用6座22万立方米储罐及配套外输设施,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供气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年,储气能力将达到近1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仇山珊:投产后,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成为国内单日气化能力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日最高气化外输能力可达7000万立方米,进一步保障采暖季等“高月高日”期间的天然气供应需求。项目首次批量使用国产大尺寸低温阀门、高压泵等关键设备,在节约成本的同时缩短了建设周期。项目在设计、施工、调试等各阶段利用三维建模和数据互通,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国家管网集团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仇山珊:投产期间,我们综合考虑船期与外输管线大流量升压时间,合理安排储罐预冷时间,最大程度回收预冷储罐产生的BOG(蒸发气体),实现“零排放”,预计减排天然气约390万立方米。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国内已建占地面积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液态外输基地。投产至今已外输天然气超630亿立方米。二期建成后该接收站迈入千万吨级接收站行列,全年预计外输天然气超47亿立方米,对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

10
2024.09
天然气重点工程投产 华北再添千万吨级LNG接收站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9月9日,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正式投产。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正式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极大增强华北及周边区域天然气供应和应急调峰能力。LNG也就是液化天然气。作为国家“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和能源保供项目,天津LNG二期项目于2020年4月开工,先后建成投用6座22万立方米储罐及配套外输设施。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正式投产据悉,此次3座LNG储罐及配套设施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总供气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年,总储气能力将达到近10亿立方米,气化外输能力达到7000万立方米/天,成为国内单日气化能力最强的LNG接收站,将进一步发挥LNG接收站的应急调峰作用,保障采暖季等“高月高日”期间的天然气供应需求。项目首次批量使用国产大尺寸低温阀门、高压泵等关键设备,在节约成本的同时缩短了建设周期。投产期间,天津LNG接收站综合考虑船期与外输管线大流量升压时间,合理安排储罐预冷时间,最大程度回收预冷储罐产生的BOG(蒸发气体),实现“零放空”,预计减排天然气约390万立方米。天津拥有较好的天然航线,是北方重要的液化天然气枢纽城市,区域液化天然气调配中心、储备中心作用十分突出。国家管网集团表示,项目投产后,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液态外输基地和千万吨级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将成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保供的重要能源储备和调峰基地,为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记者 孙杰)

04
2024.09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一键启停”改造按下“加速键”

图为鄯善压气站进行“一键启停”项目验证。张延堂 摄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2日电(冯军)随着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鄯善压气站“一键启停”改造成功,标志着今年西部管道公司“一键启停”改造项目进入冲刺阶段,孔雀河压气站、玛纳斯作业区、精河压气站和烟墩压气站四座站场的“一键启停”9月进入全面调试阶段,智慧管网建设将于2025年内全部完成。2020年,西部管道公司吐鲁番压气站“一键启停”改造试点成功,为“一键启停”改造项目积累了经验。目前,西部管道公司已有7座压气站已经实现了“一键启停”。压气站是长输天然气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键启停”是在站场无人干预的前提下,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对压气站压缩机组及空压机系统、压缩机厂房通风系统、变频电机外冷却系统(电驱)、燃料气系统(燃驱)、压缩机厂房火气系统、供配电系统等实现集中、自动控制功能,让压气站从全面远控迈向目标控制阶段。“一键启停”可避免启停机过程人为误操作风险,进一步提升压缩机组运行可靠性和管道智能化控制水平,是智慧站场建设中的重要举措。“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为加快‘全国一张网’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天然气管道远控水平,在2025年底前完成天然气管道在役压气站‘一键启停’改造。”西部管道公司生产部一级工程师冯军介绍,“此项工作是西部管道公司推进智能站场建设的重要内容,2025年还有两座压气站进行‘一键启停’改造,现已完成项目方案设计。”“一键启停”改造项目涉及设备、逻辑众多,程序编制是改造项目中的难点。今年西部管道公司进行改造的5座站场都由站场自控专业员工自主编写站控程序和监控界面组态,加快了“一键启停”项目改造速度。目前除鄯善压气站改造完毕外,其他孔雀河压气站、玛纳斯作业区、精河压气站和烟墩压气站都已进入现场施工及程序编制阶段,将于9月进入调试阶段。独山子输油气分公司自控通信主管余鹏介绍:“精河压气站目前已完成70%的改造工作量,计划9月上旬进行联合调试。”据了解,“一键启停”项目改造完成后,压气站几十项远控操作整合为一键控制,启站时间缩短到2小时以内,将调度人员从大量远程设备操作模式中解放出来。

26
2024.08
西气东输四线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会召开

8月22日,西气东输四线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会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会议集中学习国家能源安全相关文件,交流竞赛经验,开展现场观摩,慰问一线职工,调动全体参建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的强大合力。西气东输四线是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起于新疆乌恰,止于宁夏中卫,全长约3340公里,是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建成后将有效增强国家管网系统供气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能源输送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促进东西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助力管道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该工程2022年9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联合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在工程建设中开展以“建功西四线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在沿线各省区市总工会、管道沿线地方市委及市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竞赛围绕“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动员广大参建员工开展比党建引领、比安全环保、比质量进度、比创新创效、创国优工程“四比一创”活动,助推西气东输四线工程高速高质高标准建设。一年多来,工程建设一线吹响竞赛“集结号”,持续掀起竞赛热潮,通过“大赛带小赛、小赛促大赛”的竞赛机制,项目建设、运行、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参建单位广泛深入参与其中,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在全面提升质量管控、安全环保、数字化应用和进度控制等方面取得成效。在竞赛推动下,截至目前,西四线甘肃段全长1079公里,主体线路已焊接完成,远超进度计划;焊接一次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7.5%以上,高于设计标准。线路工程、控制性工程已基本完工,站场和阀室全面进场施工,为实现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打下坚实基础。(通讯员李志奎 吴耀兴 陆萌 记者徐新星)

19
2024.08
海西天然气管网长乐至福鼎段进气投产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17日 03版)本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温源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海西天然气管网长乐至福鼎段16日进气投产,实现了闽东地区管道天然气“零”的突破,从而进一步扩大福建省管道天然气覆盖范围。海西天然气管网长乐至福鼎段起于福州市长乐营前分输站,终至宁德市福鼎末站,途经福州市、宁德市的8个区县。线路全长249.82公里,设计压力7.5兆帕,沿线设8座分输站,年输气能力超13亿立方米。该项目的成功投产,将打破区域天然气运输瓶颈,结束宁德地区仅有槽车供应液化天然气的历史,让福州市、宁德市居民用户及宁德时代、青拓重工、东南铜业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用上管道天然气,在提升供气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用户用气成本,推动福建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福建省主干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超1400公里,主要包括西气东输三线东段、漳州LNG外输管道等,已实现沿海地市全覆盖,基本形成陆上、海上多气源互保互供和多管道互联互通的能源供应格局。预计到2030年,将新增天然气管道超1700公里,天然气管网调峰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14
2024.08
油气并举 增储上产

中国海油现场作业人员在海上钻井平台作业。吴艳辉摄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学探索井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新华社记者 李 响摄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现场。王 军摄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我国能源供给保障、技术装备研发取得了哪些新进展?下一步将如何扎实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本版今起推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报道,敬请关注。——编 者  油气,被称为“工业血液”,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油气核心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提高自我保障能力。”近年来,全国能源系统及油气企业坚决实施“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上游资金投入力度,新发现一批亿吨级、千亿方级大型油气田。随着产供储销体系持续完善,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自主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今年4月,我国首口自主设计实施的海上超深大位移井——恩平21—4油田A1H井正式投产,钻井深度9508米,水平位移8689米,刷新我国海上最深钻井纪录和钻井水平长度纪录。什么是大位移井?简单来说,就是当井口和油藏之间距离较远,钻井轨迹需先垂直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后,再横向拐弯“击中”目标油藏。“我国近海存在大量边际油田,采用传统开采模式,需新建海上生产平台等设施,投入大、工期长,经济效益较低。”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总工程师郭永宾介绍,利用已开发油田的生产平台,通过打大位移井的方式尽可能开采周边油气,可以节省约四成投资成本。不过,与垂直钻井相比,大位移井由于需要横向延伸,会遇到摩擦阻力更大、轨迹控制更难等挑战。“施工中,我们通过智能随钻导向、旋转漂浮下套管等先进技术,让600多根套管连成串,漂浮在钻井液中并转动起来‘滑’着走,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益。”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张伟国说。2018年以来,国内海上原油增产量超130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增量比例超过60%。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油气企业在深地油气、非常规油气、老油田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形成新的储量增长高峰期。——深地工程加快探索。塔里木盆地,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万米、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四川盆地,川西气田攻关形成超8000米井深的精确中靶轨迹控制技术和投产关键技术,年产能预计达20亿立方米……油气增储上产向地球深部进军。——非常规油气获得突破。6月20日,我国首个页岩油水力压裂试验场在长庆油田庆城页岩油田建成。长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大油田,但存在非均质性强、储层致密等开采难点。“有了这座地下试验场,可以通过光纤监测、井底压力监测等多种技术举措,给井筒装上‘眼睛’,为下一步页岩油效益开发摸清道路。”长庆油田页岩油产能建设技术支撑人员张同伍介绍。近年来,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稳步推进,2023年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再创新高。同时,页岩气持续发展,煤层气开发利用实现跃升,2023年全国煤层气产量117.7亿立方米,比2013年增长近3倍。——老油田深度挖潜。“高含水”是许多老油田面临的共同挑战,水越来越多,油越来越少。在大庆油田,经过地压“顶”油、注水“挤”油等一次、二次采油,综合含水率已达95%以上。如何提高采收率、实现硬稳产?大庆油田创新化学剂“洗”油、气体“驱”油等三次采油技术,将岩石层缝隙中剩余的油采出来。截至目前产出的25亿吨原油中,有3亿吨借助三次采油技术。“我们正在攻关多介质协同的四次采油技术,目标是将原油采收率提高到70%。全面推广后,可大幅增加油田可采储量。”大庆油田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介绍,国际上油田采收率一般只有20%至30%,而大庆油田主力油层采收率已经达到50%以上。勘探开发力度持续提升,我国油气核心需求自主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2.09亿吨,较2018年增产近2000万吨,国内原油2亿吨稳产的基本盘进一步夯实;天然气产量连续7年增产百亿立方米以上。关键技术装备加快突破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向万余米深处钻进,20多层楼高的钻机隆隆作响,这是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学探索井,今年3月钻探深度突破1万米。从地面到万米地下,钻穿地层层系越多,岩性越复杂,地层温度越高、压力越大。为保障万米深井打得成、打得准,多家单位联合攻关,研发出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中国石油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套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将载重能力从300吨提升至最大900吨,顶部驱动装置、变频器等核心部件全面实现国产化;中国石化研发出能经受8万个大气压、高强耐磨、高韧抗冲的复合片,应用于深地塔科1井的钻头。陆上油气装备研发能力大幅提升,海洋油气“大国重器”也进步明显。8月9日,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开钻,这个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的钢铁巨塔,稳稳矗立在蔚蓝海面上。这是我国首次在水深超300米的海域安装固定式导管架。高盐高湿的环境和风浪流的冲击,对导管架的钢材强度提出高要求。中海油研究总院联合国内相关钢铁企业,经过反复试验、攻坚,自主研发了新型420兆帕级超高强钢厚板。同时,攻克超大型海洋平台轻量化设计关键技术,使导管架减重约5000吨,节省材料及船舶改造费上亿元。“深海一号”能源站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攻克13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向1500米超深水跨越;自主研发的“璇玑”定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系统,精准控制地下数千米的钻头“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深水、浅水水下采油树和海洋拖缆、海底节点地震勘探采集装备均实现国产化自主研发……过去10年,中国海油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千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水面、水中、水下、井下”的海洋油气开发技术装备体系。作为油气上下游衔接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油气管网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加快油气管网设施重点工程建设、推进管网互联互通,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来到重庆铜梁区二坪镇,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川渝鄂段施工正酣,一根根直径约1.2米、重约7吨的钢管首尾相连,在丘陵山区中绵延向前。一旁,国产自动焊机6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坡口面的加工,大约40分钟后两根钢管精准对接。“我们正在推广全自动焊技术,与传统手工焊或手自组合焊工艺相比,工效提升了2至3倍,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6%以上。”国家管网集团川渝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张庆介绍,川渝鄂段项目力争2027年建成投产。2023年,全长4269公里的川气东送二线工程开建,串接起西南气区、沿海液化天然气资源和中东部市场,在内陆腹地构筑起又一条东西走向的能源大动脉。投产后,川气东送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将增加至350亿立方米。古浪到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蒙西管道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加快推进;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全面建成……2013年至2023年,我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从10万多公里增长到19万公里,国家天然气干线管道初步实现“应联尽联”,干线管输“硬瓶颈”基本消除,资源区域调配效率稳步提高。送得出,还要储得住。为提高企业投资储气设施的积极性,我国稳步推进峰谷差价、储气服务“两部制”收费等探索,初步形成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有效提升了天然气应急调峰能力。山东青岛,我国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投用,罐内空间可停放一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新增储气能力1.65亿立方米,可满足216万户家庭供暖季5个月的用气需求。江苏常州,随着新井顺利投产,金坛盐穴储气库年工作气量突破10亿立方米。“盐穴储气库利用盐矿开采后留下的空腔储存天然气,可以‘随注随采’,能在极寒天气等关键时刻快速响应。”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公司江苏储气库副经理余国平介绍。近年来,地下储气库和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日益完善,储气能力大幅提升。国家管网集团与相关部委、上下游企业建立常态化天然气保供工作机制,构建“足量入网资源为基础、充裕调峰能力为补充、适度应急储备为托底”的多重防线,推动“全国一张网”供气能力增至超10亿立方米/日。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不少油气企业加强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以油气产业为基础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开发利用,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利用二氧化碳提高油气采收率,构建绿色低碳生产体系。在山东,一条109公里的输送管道将中国石化齐鲁石化生产捕集的二氧化碳,送到胜利油田的地下油藏,进行驱油封存。“吃”进二氧化碳、“吐”出原油,减碳、增产“一举两得”。这里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有的低渗透油藏在地下几千米、微米细的岩石石缝中,油太稠、缝隙太小,开采难度大。将收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油井,可以增加原油流动性,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以上,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胜利油田CCUS油藏开发研究高级专家张传宝说。据介绍,胜利油田驱油封存潜力巨大,适宜二氧化碳驱油的地质储量约15亿吨,能够封存2亿吨以上二氧化碳,CCUS项目平均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不少企业积极推进绿色油气田建设。风车“听潮观澜”,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并网发电,所发电力用于油田群生产;电缆“连根送电”,渤海油田岸电工程三期建成,将陆地电力通过海底管缆输送到采油平台,预计每年碳减排量达百万吨……中国海油积极推进油气绿色低碳开发,同时,深挖天然气水合物、波浪能、盆地能等海洋能源潜力。——优化拓展绿色产业布局,清洁能源发展跑出“加速度”。“加满能行驶约250公里,比油车便宜。”只要10分钟,广州公交车司机张师傅就为氢能大巴加完了氢。这座加能站的氢气来自3公里外的中国石化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项目氢气年产量可达1500吨。“我们从化工副产品中提炼出高纯‘蓝氢’,碳排放比油气制氢小,可直接供燃料电池使用。”广州石化化工一部经理罗杨告诉记者,相比当前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这种制氢路线技术成熟、成本更低。“绿氢将逐步成为未来主力氢源,但目前生产和应用还面临技术成熟度不高、经济性较低等制约。油气企业发展工业副产氢,可帮助解决氢气的运输、储存等瓶颈,为未来绿氢大规模普及应用提供支撑。”罗杨说。目前,中国石化在新疆库车建成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绿氢示范项目,建成全球最大加氢站网络,氢气加注量占全国40%左右。今年,他们还启动了“万站沐光”行动,规划到2027年,在油气矿区、石油石化工业园区及加油站等新建设光伏站点约1万座。《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通过油气促进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替代勘探开发自用油气,累计清洁替代增加天然气商品供应量约45亿立方米。大力推进油气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持续推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丁怡婷 张伟雄)

首页 21 2223 24 25 末页
页数:23/10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