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国家管网集团云南公司保山作业区的区段长姚玉华和巡线员周荣方,正在龙陵县腊勐镇松山大陡坡段开展巡检工作。“每天巡检一次,往返一趟要花3个小时。”周荣方一边擦汗一边说,他在这条单边2.957公里管道历程的松山大陡坡段开展巡检工作已满10年,累计徒步已超万公里。踏过田间地头、翻越崇山峻岭、趟过湍急江河……不论前方的路有多艰难,管道铺设到哪里,哪里就有管道巡线人员的身影。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公司”)于2024年3月12日成立,是国家管网集团所属区域性省级公司。作为一家“战略通道型”企业,已形成“省公司+10个作业区”两级管理模式,主要负责云南省境内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三种介质管道的运营管理。云南公司所属的保山作业区,成立于2024年8月,两级管理改革期间主要负责保山输油气站、保山输油站、龙陵输油气站3座站场,输送原油、天然气和成品油三种介质,工艺运行复杂、安全环保管控风险高、应急抢险难度大、跨越两条国际性河流,所辖管道主要铺设在横断山区、河谷内,走向呈V字型,最大高差达1500米,澜沧江跨越段垂直大落差达85米,是山地管道的典型代表,也是云南公司唯一同时具有天然气和原油增压功能的作业区。“保山作业区单线长133公里,共设6个区段长、42名巡线员(其中有15人兼顾阀室巡检)。”姚玉华介绍,在管道维护中,目前已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相结合的管道巡护管理模式。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确保管道运行平稳,保障西南战略通道畅通,是保山作业区任务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作业区始终积极践行“保西南战略大通道,展山地管道尖兵风采”的担当与使命,用实际行动确保管道及站场设备的平稳运行,持续不断地为西南战略大通道的能源保供注入不竭“动力源”,定位为油气战略通道动力型作业区。保山作业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保山作业区管道运营呈现“一难两高”的特点,即管道巡护难,区域内山地起伏,地质结构松散,在管道上方巡护困难;地灾风险高,管道途经地方多数地势险要、斜坡陡峭,有潜在滑坡风险;溢油风险高,保山作业区尤其是松山大陡坡底部为勐梅河,若溢油泄漏后未及时处置,将对下游生态环境及周边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保山作业区在预防性维护上持续发力,隐患治理、风险管控卓有成效。按照早部署早实施的思路,作业区成立“退役军人管道保护先锋队”,克服环境困难、临时征地协调、人员紧张等难题,总结出5类典型地质焊口开挖管控措施,共排查焊口346道,修复处置4道,为冬季保供做足准备。保山作业区所辖管道地处我国地形最为复杂的横断山脉西段,地质灾害频发,做好汛前、中、后期排查、自行研究制定了汛期横坡铺设段、不稳定边坡段简易监测方案、安装应力应变监测预警等措施进行风险管控,共开展预防性水保维护7处,同比下降22%,顺利完成中缅天然气管道K335+700管道、光缆外漏70米处置,鱼塘山隧道天然气管道露管长15米,冲沟长560米处置,中缅油气管道澜沧江跨越两岸边坡发生落石等5次应急处置。保山作业区管道跨越怒江、澜沧江2条国际性河流,安全环保风险较大。保山作业区在澜沧江跨越两岸修建集油池3个、下游前3个拦油点左岸修筑70米水位差地锚33个。同时,在对应的3个拦油点右岸布置固定墩45个,在拦油点现场靠前放置应急物资箱存放围油拦和吸油拖拦,联合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开展实战溢油回收演练。在怒江跨越支流勐梅河、马栏河、松山设置3个应急集油池,在下游前两个拦油点安装锚固墩,第一个拦油点租聘房屋,靠前存放围油拦和吸油拖拦,配合昆明维抢修中心,持续推进激流流域溢油处置难题研究。为筑牢高质量管理安全网,保山作业区深入落实云南公司“抓制程融合管理统一”要求,累计开展24次流程落地推演,通过零代码平台建立巡线员每日量化考核、阴保电位测试上报、线路巡护报备等15项,业务资料上线率提升至80%。同时,保山作业区以管理要求与业务场景融合为宗旨,编制《保山作业区水工维修过程管控标准化方案》等6个标准化管理方案,坚持示范带动,打造高后果区巡检小道“样板段”386米,全方位推进管道管理标准化建设,踩稳油气管道安全保护每一步。下一步,保山作业区将立足能源保供实际,以抓铁有痕、踏石烙印的坚韧和执着,攻坚啃硬,不辱使命,全面展现管网云岭铁军的一片赤“橙”。(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国家管网云南公司 供图)
“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不断提升,国产气供应稳步增加,国内筹集资源规模预计为2135亿立方米,可满足市场需求并预留了一定变动空间,供需形势延续‘总体平衡,局部偏紧’态势。出现极端冷冬、导致国内市场需求大幅攀升并长期保持高位发生概率极小,但出现短时极端低温、导致需求短时间内出现峰值仍是大概率事件。”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重庆油气论坛冬季峰会上,多位与会专家对今冬天然气供应和保障做出预判。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刘五星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天然气保供工作具备良好基础,但也面临诸多压力挑战,要充分认识保障安全稳定供应是今冬明春天然气工作的重点。“继续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无形之手’充分施展,让‘有形之手’有为善为,更要有效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积极促进资源有序流动。”需求与供应双面向好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然气消费增速较高超预期,超过往年平均增长规模,消费结构呈现气电、交通领域较快增长的特点。“LNG重卡和天然气发电表现抢眼,很多新气电项目在四川、安徽、海南、山东落地。随着能源转型和新能源融合发展需求,以及东部电力需求增长和调峰需求,气电发展空间广阔。此外,整个工业燃料用气保持较高增速,有好转迹象,但不‘牢靠’。天然气市场变化‘弹性’特征明显,主要因素是价格和气温。预计今年全年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将达4037亿—40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4亿—274亿立方米。”北京世创咨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研究员杨建红表示,“总体看,今年前9个月天然气市场由去年的恢复性转变为向好。”消费量不断增长,天然气供应是否有保障?尤其在即将到来的冬供时期,保供形势如何?多位与会专家表示,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调峰保供有底气。国内大型油企天然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前9个月天然气供需情况看,国内各类气源供应均有增长,其中国产气增速5.9%,进口管道气和进口增速均超10%。“在11月和3月的采暖季首尾及春节期间,预计天然气供应充足,其他时间若遇寒潮天气,可能出现供应紧张情况。”“未来储气库气量同比将大幅增加,新投产储气库设计能力或同比增加19亿立方米。国产气维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增速6.5%。进口管道气方面,预计俄气东线冬季将进一步增量,合同量从今年的300亿立方米增至2025年的380亿立方米。进口LNG接收站产能增长,LNG进口能力提升,接收能力将从年初的1.3亿吨增至1.5亿吨。” 上述负责人解释,“但在LNG现货价格波动下,现货供应不确定性增强。”多举措落实保障当下,各主力企业都在积极筹措资源,签足签实合同,稳定资源价格,保障民生用气安全稳定供应。中国海油充分利用进口LNG与国产气互保互供优势,持续做好船舶运输及接卸,中高位罐存进入冬季。通过保障自产海气和煤层气稳定供应,巩固拓宽外采气渠道;稳定长协资源供应,提前谋划筹措LNG现货资源;签足签实合同,稳定资源价格。据了解,目前中国海油已签署LNG长协12份,锁定资源3224万吨/年,通过优化LNG历史长协、引入新增长协,长协挂钩油价的平均斜率大幅下降。LNG现货来源遍及2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通过持续优化资源结构,LNG资源中的现货比例由2016年的7%增至近年的20%—30%。中国石化持续加快产能建设节奏,高效推进国内气田开发,多方筹措进口LNG资源,为保障冬季天然气民生用气提供了有力资源支撑。为确保进口LNG资源稳定,中国石化与国外资源商积极协商LNG长约提货计划,确保稳定履约,结合市场需求,提前做好经济性LNG现货采购。第六届进博会上,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为期27年的LNG长期购销协议,保证每年300万吨LNG的平稳进口,进一步提高国内天然气保供能力。在供暖季来临前,中国石化还提前布局,新投用4座液化天然气储罐,新增储气能力5.8亿立方米,可满足770万户家庭供暖季5个月的用气需求。青岛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均实现双码头双泊位运行,2个接收站共16座LNG储罐总储气能力达133万吨,日气化外输天然气超6000万立方米,有力保障高峰期用气需求。国家管网建设“进度条”也不断刷新,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虎林—长春管道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优化东北地区管网布局,每年新增天然气供应量100亿立方米,极大提升我国东部能源通道保供能力。加强“约束”和应对计划的准确性也是资源是否充足的关键。关于如何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与会专家建议,保持合理库存水平十分重要。“供暖季开始前,保障LNG接收站库存在适当水平很有必要,既要避免库存过低导致资源短缺,也要避免库存过高失去灵活性。其次,强化联保互保能力,压实产业链各环节保供责任。还要加强全产业链联保互保水平,切实增强全国保供可靠性。”上述大型油企天然气相关负责人说。多位天然气供应企业人士表示,合同为气源上了保险,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合同履约管理。2022年,在整体用气有保障的情况下,河北部分地区出现用气紧张甚至断供情况,全省范围内气源合同量不足、供气量与需求量间存在缺口是主要原因。“用气单位客观、准确评估供暖季期间用气需求,加强合同履约管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供气、提气是稳定供气的关键。” 上述大型油企天然气相关负责人说。此外,还要健全考核监管机制,健全LNG接收站第三方开放考核机制,避免因无序采购及随意退出而影响天然气稳定供应,给其他资源供应方的生产安排带来风险。与会专家建议,未来还要加强企业联动协作,各供气企业、国家管网等加强沟通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协同调度,切实用好储气库、应急气、管网管存接收站窗口期等多种保供顶峰冲锋工具,提升尖峰保供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气供应变化离不开价格因素。杨建红表示,当前天然气已进入供需双方“价格博弈均衡”的局面。“价格水平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是各位经营者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气库资讯董事长兼首席信息官黄庆也表示,LNG在中国天然气整体消费量中占比逐年增高,未来天然气年度消费增量中,将有约2—3成的增量来自LNG,也是合同外管道气的主要风向标。“冬季气温、经济恢复速度、进口LNG现货价格、进口管道气供应将极大影响冬季LNG价格,未来还要关注国际LNG价格变化,谨防短期冲高缺气现象发生。”(记者 渠沛然)
本报电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日前,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到哈密段建成投产,全长583公里,这也是西气东输四线投产的首段工程。西气东输四线是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管道之后,又一条东西走向的能源战略通道,起自新疆乌恰县,经轮南、吐鲁番至宁夏中卫。其中,率先投产的吐鲁番到哈密段设计压力12兆帕,年设计输气量达150亿立方米。据介绍,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到哈密段沿线以戈壁、荒漠为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管道穿越火焰山下的吐鲁番市高昌区和鄯善县,夏季最高气温超47摄氏度;途经“百里风区”,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气近140天,局部地段阵风超过12级。建设过程中,国家管网集团创新应用多项先进技术克服挑战。在沿线7处地震断裂带,首次采用管径1219毫米、厚度33毫米、X80高钢级的大应变钢管,提升大输量长输管道在复杂地区应对地震变形的能力;首次大规模推广应用18米加长管,与使用常规钢管相比,环焊缝数量减少约1/3。与此同时,新疆段全部站场和阀室均推广应用光伏发电系统,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超36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362吨。据介绍,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包括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全长超2万公里。其中,西气东输一线干线起自新疆轮南,终至上海;西气东输二线干线起自新疆霍尔果斯,终至广东广州;西气东输三线干线起自新疆霍尔果斯,终至福建福州,分西段、东段、中段建设,目前西段、东段均已投产,中段正加紧建设。(丁怡婷)《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3日 第18 版)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西气东输:气贯神州的能源大动脉新华社记者 戴小河它横亘西东、纵穿南北、联通海外、延绵万里,织就了气贯神州的能源大动脉;它将清洁能源通过一座座场站,输送到华夏大地,点亮万家灯火,开启我国利用清洁能源的新时代。这,就是西气东输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作为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工程有力地支撑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国庆节前夕,随着吐鲁番联络压气站318号进气阀门的开启,来自中亚和我国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通过该站进入西气东输四线,标志着西气东输四线首段工程建成投产。当前,西气东输工程由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组成。2000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重大决策,作为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一线于2002年7月开工,2004年10月建成投产,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油田,东西横贯9个省份,全长约4200公里,最终到达上海。国家管网集团工程部副总经理刘海春表示,西气东输采用的输送方式是管道运输,途中穿越戈壁、荒漠、高原等地形地貌和多种气候环境,施工难度世界少有。工程师通过间隔建设压气站,为天然气过滤和增压,增压后的天然气通过输气管道直接送达用户。因此,西气东输一线建成后便成为当时我国距离最长、管径最大、压力最高、施工条件最复杂、运输能力最强的输气管道工程。随着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加,西气东输二线于2007年启动,2011年投入运营,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将来自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进口气,输送至我国华中和华南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速。2012年,西气东输三线东段、西段陆续开工,实现工程技术自主化和技术装备国产化,建成后与一线、二线相连接,实现由管道输气向管网输气的跨越式发展。国家管网集团工程部总经理齐建华说,“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建主干天然气管道2万公里以上,将带动我国天然气管网形成西北、西南、东北和海上“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的干线管网新格局。累计输送天然气超9800亿立方米天然气被视为清洁能源。截至今年9月底,西气东输工程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9800亿立方米。这也标志着我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低碳、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为美丽中国赋能。当前,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供气范围覆盖我国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地区的400多座城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业,惠及近5亿人口。在亚洲最大的天然气枢纽站——宁夏中卫联络压气站,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在此汇集。今年以来,该站的日均输气量超过1.8亿立方米。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之初,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仅有2.4%左右;西气东输投产以后,截至2023年底,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占到8.5%。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表示,目前我国干线天然气管网的一次入网量为每年约24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工程输气量占到约四成,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带动我国国产气资源的开发、进口气入网量的增加和下游清洁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形成在西气东输工程起步前,我国建成的输气管道只有1.2万公里,年输气量不到200亿立方米,主要以区域性管道为主,分布零散,跨省的输气管道只有陕京一线,且管道管径小、压力等级低,与国际水平尚未接轨。西气东输工程拉开我国天然气管道大规模发展的序幕,随着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西段(霍尔果斯-中卫)等管道的相继建成,我国实现通过长输管道从境外引进天然气资源。杨安说,这也意味着西气东输从单条管道,上升为输气系统,从“线”到“网”的转变构成了“气化中国”的能源大动脉,让我国中东部地区用户的用气更加高效且灵活。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全国在役天然气管道里程约5.7万公里,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总经理田中山表示,随着西气东输工程互联互通能力进一步提升,上游供应主体将更加多元化,下游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从打通“大动脉”到畅通“毛细血管”,加强能源管网公平开放仍是能源领域未来的重点。
10月19日,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地下储气库——国家管网储能技术公司文23储气库全面停注,本轮注气总量达26.5亿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今年注气目标任务,为今冬明春天然气调峰保供储足了“底气”。据了解,为做到“安全平稳高效,确保应注尽注”,国家管网中原储气库有限责任公司干部员工强化责任落实,加密开展重点注采井、压缩机及管道等设备维护保养,加快注采流程转化,深入开展气藏地质分析与产能潜力挖掘,通过智能化储气库实时监测井的压力、流量数据,开展生产趋势分析,及时优化调整注气计划,推进储气库达容达产率稳步提升。中原储气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蒋平介绍,截至目前,文23储气库自投用以来,累计注气量突破150亿立方米,今年日注气量最高达2225万立方米,持续18天保持在2000万立方米,再次刷新建库以来历史纪录。压缩机作为注气生产运行强大动力“心脏”,文23注采作业区员工紧盯关键参数变化,及时分析异常变化原因,通过开展远程一键启停智能化升级改造,强化自主运维保养,有效降低压缩机运行故障率,压缩机运行稳定性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在为期195天的注气生产中,随着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扩容扩能,新增4台压缩机组和4座丛式井场试运行,首次实现18台压缩机注气生产,90口注气井全部开启,源源不断的天然气通过加压注入地下3000米储层,创文23储气库运行以来投运机组最多、开井数量最多、注气进度最快的新纪录。据悉,国家管网储能技术公司文23储气库库存气量已超97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提升至26.9亿立方米,将持续在“全国一张网”冬季保供中践行主力军作用。目前,文23储气库正式进入注采转化期,中原储气库有限责任公司将加快设备设施检修和维护工作,梳理安排部署采气各项准备工作,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冬季保供“大考”,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马红梅 何现波)
近日,在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川渝鄂段项目线路一标段的全自动焊1机组焊接作业现场,3个焊接工棚的34名操作人员正形成一条工序流水线,一道直径约1.2米的环焊缝40分钟即可焊接完成。截至目前,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负责建设的国家重点长输管道工程全面推广连续机械化作业,实现100%全自动化焊接、100%全自动超声检测、100%全机械化防腐补口。国家管网集团创立之初即围绕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的主流方向,引领行业技术前沿,推动以自动焊为代表的第三代管道建设技术在国家重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全面应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率先为全自动焊技术发展提供实践平台。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的外径1422毫米、728公里长的管道线路,100%采用自动焊焊接工艺,为8万余条环焊缝保驾护航。不仅如此,国家管网集团还通过优化设计标准、强化市场导向等多种形式,推动开发适用于国内外多种焊机、多种壁厚的内焊机+双焊炬外焊机全自动焊工艺技术及世界首创的连头组合自动焊工艺技术,形成覆盖一系列复杂地段的全自动焊工艺。今年,该集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口径油气管道柔性焊接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提前完成柔性内焊机器人样机研制和产品测试,并于7月、8月完成柔性内焊机器人中试验证及新产品鉴定,后续按计划将在国家骨干油气管道工程实现6万道焊口、20万米焊缝长度的应用示范。(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徐新星 通讯员王鹏宇 郭祥 王瑞)
金秋送爽,丰收在望,工程建设亦进入“黄金期”。国家管网集团坚持扩网立企强企,全面提速构建“全国一张网”,今年预计新增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全体参建将士勠力奋战、抢抓工期,管网干线通道、互联互通、储气调峰,重点项目“进度条”再度刷新,取得突破性进展。9月29日,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建成投产,进一步畅通西部天然气资源后路,提升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整体输气能力,向沿线地区稳定供应清洁优质的天然气能源。9月30日,虎林—长春管道连珠河定向钻回拖一次成功,连珠河定向钻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穿越长度627米。虎林—长春管道是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建成后将优化我国东北地区管网布局,每年新增天然气供应量100亿立方米,极大提升我国东部能源通道保供能力。9月29日,川气东送二线川渝鄂段(威远/泸县—铜梁)主体焊接任务圆满完成。该段管道90%穿越丘陵地带,呈“两山夹一谷”地貌特征,地形起伏频繁,山区焊接任务77.5公里。川气东送二线是川渝地区千亿立方米大气田和百亿立方米储气库的战略输送通道,建成后每年将为沿线地区输送天然气超200亿立方米。中俄东线南通—甪直段最后一条定向钻工程常嘉高速匝道定向钻近日顺利开钻。这是继今年5月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后中俄东线项目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国庆前夕,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天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迎来投产后“首船”。该船满载6万吨液化天然气,为国庆节日期间京津冀地区提供能源保障。9月26日,中俄东线与西气东输一线甪直联络站互联互通特级动火作业圆满完成,实现中俄东线与西气东输一线正式连通,日均输气量增加超4000万立方米,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备足“底气”。国庆前夕,西气东输三线吉安联络站新增压缩机组项目顺利完成特级动火作业。吉安联络站新增压缩机组投用后将提升西气东输三线输送能力,同时打通广东、福建地区LNG资源北上外输新路径,进一步发挥LNG资源的调峰和应急保供作用,更好满足赣湘鄂苏四省冬季天然气保供需求。9月28日,中俄东线肇源压气站增压工程特级动火作业圆满完成,成功实现肇源压气站二期压缩机与站内一期管线物理连通。中俄东线肇源压气站动火作业圆满完成中俄东线秦皇岛增压工程也于近日完成第二次窗口期动火作业,全部动火作业完成过半,为中俄东线秦皇岛压气站新增压缩机顺利投产实现中俄东线增输目标和东北地区天然气南下起到关键作用。中俄东线秦皇岛增输工程首次动火作业现场9月29日“气化吉林”重要惠民工程梅桦线项目成功投产,进一步优化吉林能源结构,加快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梅桦线投产现场近日,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甘肃段张掖站动火作业圆满收官,实现西气东输三线、四线管道连通。这是继新疆段投产后的又一突破性成果。随着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速,管网扩网步伐不断加速,“全国一张网”保供能力持续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更加牢固。
“今天听到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建成投产的消息,自豪又骄傲!我18岁从技校毕业进入到管道局工作,成为一名电焊工,正好赶上西气东输一线全面开工。22年的时间里,参加过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的建设,不知道还有没有五线,如果有,我还想参加!”9月29日,在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施工的中国石油管道局二公司CPP213机组的机组长马庆乐高兴地对记者说。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段于2022年9月28日正式开工,马庆乐带领31名工人奋战了一年多,顺利完成主体焊接任务。随后,他又相继转战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刚刚于今年9月初来到东北。“目前,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全长超2万公里,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9000亿立方米,惠及我国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及中原地区的400多个城市、近5亿人口。”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党委书记司刚强介绍说,从西气东输一线建成的那天起,一经一纬织就的能源网络,逐渐凝聚成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正以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供应,助力大半个中国的高质量绿色发展。“能够参加一二三四线建设,很自豪!”如今的马庆乐是管道行业有名的电焊特级技师,他回忆说:“2002年8月,在西气东输一线,我作为学徒参与了27标段的建设。50多公里的工程都处于水网和工业区,非常难干,我跟着师傅边学边干,战战兢兢的。当时使用的是手工下向焊焊接工艺,全是人力人工操作。”2008年5月,马庆乐参加西气东输二线新疆呼图壁施工,在焊接2机组参与30余公里的焊接任务。2022年5月,他在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参与了自动焊机组开工前磨合和2公里的焊接任务。2022年9月到2023年5月,他又在西气东输四线一标段参与完成百里风区山区段37.62公里的焊接任务。马庆乐总结说:“到了西气东输二线,随着焊接技术的提升和钢管强度的增加,改成了半自动焊接。到了西气东输三、四线,都改为使用管道全自动焊接施工,焊接起来高效省力,更能保证焊接质量。”马庆乐是参加过西气东输建设者中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员。普通在于,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是西气东输建设的主力军,成千上万的员工都参加过西气东输的建设;不普通在于,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全都参加过的人并不多。管道局提供给记者的名单上,参加过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的管道主体施工人员有8位:马庆乐、霍佃奎、郭强、程梦君、杜国双、范培华、王志虎和姜爱明。他们都表示:“能够参加一二三四线建设,很自豪!”“我们祝福祖国75岁生日的方式,就是今年国庆假期不放假,趁着9月、10月东北地区的施工黄金期,抢抓进度,争取让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早日完工,缓解东北冬季天然气紧张的局面。” 马庆乐告诉记者,9月28日,机组焊接了9道焊口,前进了108.46米。小站变迁见证管网建设与发展多年来,记者曾沿着西气东输管道延伸的方向前往全国几十个城市采访,看到、听到许多西气东输职工酸甜苦辣的故事。在采访西气东输工程20多年的时间里,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西气东输带动了X70、X80管线钢及钢管、装备等项目国产化,推动我国管线钢生产、制管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依托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建设了我国首个高压力大口径天然气实流计量站,完善了我国天然气流量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结束了我国长输管道天然气流量计送国外检定的历史。位于安徽省定远县的西气东输定远站,在20年间由一座小小的分输站跃迁升级为西气东输一线关键压气站,见证了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由“线”织“网”、提速智慧管网建设的发展历程。“定远站于2003年10月投产运行,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的输气站,设计年分输能力只有3.4亿方,而实际年输送量不足200万方,每天的分输量也就是几万方。”西气东输定远分输压气站站长李成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定远分输压气站的设备总量从最初不足100台套增加到了如今的700余套,实现了量的飞跃。截至目前,定远分输压气站的设计年输气能力已达23.93亿立方米,2023年实际分输量达到了15亿立方米,成为西气东输在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最关键的枢纽场站。定远分输压气站高级技师董安春说:“随着站场设备数量的增多,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使用新技术提升设备的监控质量,把员工从重复性的巡检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放在设备维护上。”“声阵列设备配置有声学摄像头,用于监测管线、调节阀、过滤分离器、计量撬、压缩机组等的运行声音;同时配置有高清光学摄像头,利用激光遥感技术,远距离对甲烷浓度进行高精度测量。”李成补充说道,“它的基本原理类似于听见一辆小汽车鸣笛,大脑经过分析后,眼睛就会找到那辆小汽车,从而实现定位。”(记者 王冬梅)《工人日报》(2024年10月18日 04版)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2024年8月全国天然气运行快报显示,今年8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5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1—8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844.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6%。各地供暖季陆续到来,今冬我国天然气供需形势如何?相关资源方是否做好准备?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日前主办的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暨今冬明春形势分享会上,来自油气及管网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整体来看,今冬明春我国天然气供需形势总体平衡,但不排除极端气候条件下局部时段和地区出现供应紧张的可能。市场供需整体平衡与会专家介绍,上个供暖季结束后,全国天然气供应略显宽松,市场需求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今年以来,国内天然气价格整体下行,促进天然气消费规模扩大。”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销售管理部副经理席海宏分析指出,受成本波动和供应充足等因素影响,国内天然气价格重心同比整体下移。1—8月,全国LNG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跌447元/吨,城燃管道气非居民零售价同比下降1.3%,天然气与煤炭等热值价差处于较低水平,与柴油价差处于较高水平。“天然气经济性较好,给工业、交通和发电等部门用气带来利好。”具体来看,今年1—8月,我国工业用气93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5亿立方米,增幅5.1%;发电用气量45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2亿立方米,增幅7.5%。此外,LNG重卡销量为交通用气提供支撑,前8个月全国LNG供应2708万吨,同比增长383万吨,增幅16.5%。对于今冬明春天然气市场供需情况,席海宏指出,从需求侧看,正常情况下预计今冬明春(2024年11月—2025年3月)天然气需求规模为2030亿立方米,增速3.5%;工业需求旺盛叠加冷冬情况下需求规模可能达到2080亿立方米,增速6.0%。从供应侧看,国内筹集资源规模预计为2135亿立方米,可满足市场需求并预留一定变动空间,供需延续“总体平衡,局部偏紧”态势。但也不排除极端气候条件影响下,可能出现局部时段和地区紧张情况。”“预计今冬明春全国总体资源状态明显好于去年,进口管道气、国产气、储气库采气、地方储气能力和长协LNG资源均有一定增长。正常场景下整体资源平衡,LNG现货资源需求较去年实际略有降低;极端场景下资源处于紧平衡状态。考虑到资源和市场分布差异,局部区域仍存在保供风险。”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表示。各气源供应量将持续增长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国产资源量、进口资源量均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国内天然气产量16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1亿立方米,增幅6.6%。进口天然气8713万吨,同比增长12.3%。其中,进口增量主要来自中俄东线供气增加、新LNG进口合同履约量增加及现货LNG增加等。杨安表示,预计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10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供应商品量约98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6亿立方米,增幅5%,主要增加自新疆、四川、山西、陕西等省区。“根据国家能源局信息,初步统计今年入冬前全国储气库工作气量达22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3亿立方米。另外,俄气有望今年12月提前达产。”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公司资源与市场部副总经理王欣指出,预计今冬明春各气源供应量将持续增长,但进口气具有不确定性。其中,储气库气量同比大幅增加,供暖季前可采气量22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5亿立方米;国产气将维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增速6.5%;中俄管道东线冬季将进一步增量,预计2024年合同量300亿立方米,2025年合同量380亿立方米;进口LNG方面,近期国家管网漳州等多座LNG接收站陆续投产,使得接受能力由年初的1.3亿吨/年提升至1.5亿吨/年,但由于LNG现货价格波动,现货供应不确定性增加。“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形成以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南海四大区域为主的天然气生产格局,未来将持续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预计2035年国产气将达到3000亿立方米。同时建成中亚、中缅、中俄三条陆上天然气进口通道,正在规划多条进口气管道。未来三年新增LNG接收能力超1亿吨/年,预计2025年底总接收能力达到近2亿吨/年。”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研究所所长段兆芳指出。央企保供齐发力冬季天然气安全保供,各大油气央企是“主力军”。“今年国家管网继续加快干线管道建设,加速‘全国一张网’织网组网。中俄东线增输工程、金坛储气库地面设施扩能、漳州LNG及外输管道等管线建成投产。”杨安指出,国家管网今年开展冲峰能力建设,其中资源通道建设类项目12项、管输能力提升类项目15项、互联互通类项目8项,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增加管网冲锋能力1.38亿立方米/日。其中今年建设的6项资源通道项目可增加管网冲锋能力0.46亿立方米/日,预计今年管网冬季保供冲峰能力将提升至10.5亿立方米/日。此外,国家管网还推动按合同保供的负荷管理机制落地实施,加速市场化保供进程;持续推动上下载项目投产见效、积极开发创新服务产品,让公平开放成果惠及更广泛经营主体。王欣介绍,中海油主要的保障措施包括强化运营管理,提升设施调峰能力;全力上产国产资源,提前筹措足量进口资源;签足签实合同,稳定资源价格。“中海油目前已签署12份LNG长协,锁定资源3224万吨/年,通过优化LNG历史长协、引入新增长协,长协挂钩油价的平均斜率大幅下降。LNG现货来源遍及2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通过持续优化资源结构,LNG资源中的现货比例由2016年的7%增至近年的20%—30%。”席海宏表示,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坚持“按合同保供”原则做好供暖季天然气市场保供,充分统筹内外部设施能力,提高采暖季特别是高峰月冲峰保供能力在2亿立方米/日水平。“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制定调峰产品,坚定市场化交易方向,充分发挥上海、重庆等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功能开展合同外管道气量、LNG液体贸易量、储气库调峰经营产品线上交易,满足用户差异化调峰需求。”(记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