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4.11
透过“进博之约”看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合作共赢

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今年的进博之约,老朋友如约而至,新朋友纷至沓来,开放的蛋糕在做大,合作的清单在拉长,共享的理念在升华,“四叶草”一次次见证中国和世界共同书写新时代合作共赢的新篇章。进博会开幕当天,国家管网集团在上海举办以“公平开放 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管网之夜”客户答谢活动,充分展示国家管网集团公平开放成果,搭建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进博会期间,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以日均近12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输量源源不断地为进博盛会送去能源保障。透过备受瞩目的进博会看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近年在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发展,“朋友圈”持续扩大,“成绩单”越发亮眼,向新向上的行业生机与活力不断迸发。做实客户服务,“朋友圈”持续扩大西气东输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国家管网集团“两大一新”战略目标,积极构建天然气管网公平开放大平台,充分发挥管网在“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作用,搭建以输送平台为基础的交易平台、创新平台、共生平台,不断扩容市场“朋友圈”,持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用能成本,为能源行业带来勃勃生机,与合作伙伴共享共赢、共同成长。苏北输气分公司为客户列出“资料单”、带好“管网图”,与托运商、下游用户建立每日沟通3次以上的协同运行机制,充分激发上下游两个“X”活力。南京计量研究中心围绕“深化合作 共谋发展”开展一系列客户对接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专业、高效的计量检测服务。合肥输气分公司细化市场策略、做深市场调研,于三季度完成华润、肥东深燃等5家用户投产,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公司聚焦客户这个中心,持续提升拓市和服务质效,让现有客户满意、让更多客户融入,目前下游用户已达238家。创新商业模式,“新产品”总有惊喜西气东输公司积极践行国家管网集团“开放透明”“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深化客户经理体系运用,持续增强“市场嗅觉”,下大力气摸清资源供给侧、需求侧的规律趋势,深入剖析合作伙伴、管网定位等情况,建立西气东输特有的大数据模型,全链条精准跟踪对标不同用户不同需求,不断给客户带来“想客户所未想”“急客户之所急”的惊喜体验。开创“液卖气交”能源供应新模式,消除液态直供槽车拉运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等问题,实现管道输送供需互促、量效齐增,更好满足“液态”用户的服务所需,实现双赢;创新“管网联运”“低进高出”管输服务新产品,打破国家干线管道和省网管道的压力等级壁垒,在天然气管输市场中形成“头雁效应”;深入推广“管网通”“峰谷通”等新产品,切实帮助客户解决资源时空不平衡、地域不平衡及用气不均衡等问题,全力打响管网惊喜服务品牌。抢抓投产进度,“一张网”加速延伸顺应行业形势、结合发展实际,按照国家管网集团统一部署,西气东输公司不懈奋斗“织线成网”,以系统思维,统筹项目前期及施工全过程管控,推动管网建设综合效能持续增强;以目标导向,持续深化建管融合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互联互通、上下载点建设等项目实施;以结果导向,助力国家管网不断加速延伸“全国一张网”,持续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沿线客户一同共赢发展机遇、光明前程。今年,中俄东线兴化站、苏皖管道肥东末站、江如线泰兴站等19项新增上下载点项目顺利投产,管输增量超2.2亿立方米。中俄东线与西气东输一线干线管道正式互联,增加输气量日均超4000万立方米。川气东送殷汇阀室-石台支线工程投产成功,结束了当地没有管输天然气的历史,为实现安徽省管输天然气“镇镇通”奠定坚实基础。西气东输三线吉安站新增压缩机组工程加快实施,投产后将为天然气管网“北气南下”“南气北上”能力再添新动能。在开放中彼此成就,在合作中共创未来,互利共赢的进博之约,值得中国与世界年年奔赴。西气东输公司也将继续在能源保供的征程中,与上下游客户一同绘就合作之约、共赢之约、发展之约的绚丽画卷。

08
2024.11
宁夏中卫压气站建成为天然气“双枢纽”工程

新华网银川11月6日电(记者 王鹏) 11月5日,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银川输油气分公司中卫二站工程项目顺利投产并正式供气,这标志着中卫压气站成为国内天然气“双枢纽”工程,为我国今冬明春的能源保供提供有力支撑。工作人员在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银川输油气分公司中卫二站调试设备。据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银川输油气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卫二站是中卫压气站的备用站,工程投产后,中卫一站、二站可互联互通,相互备用,形成中卫输气“双枢纽”供应格局,同时也为管网供气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双保险”,将进一步优化国内能源布局,保障能源安全,发挥“全国一张网”优势,大大提升区域调峰和应急保供能力。中卫压气站建成于2004年,集清管、分离、过滤、计量、调压、增输于一体,是中国天然气行业输气转供量最大、联络干线管道数量最多的大型综合性枢纽站,也是西气东输、南气北上、北气南下的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关键节点。从中卫压气站输送出的天然气,东至上海,北到北京、天津,南至广东、香港,覆盖全国160多个城市、3000多个大中型企业,惠及下游管道沿线近5亿人口。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成为民生能源供给的主流,为更好地服务市场需要,降低运行风险,保障管道运营安全,中卫二站应运而生。(完)

04
2024.11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重大工程】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加速推进

01
2024.11
今冬保供有底气!“首都供气生命线”累积输气突破7000亿立方米

迎峰度冬能源保供进入资源储备关键期。10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延庆的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西沙屯天然气分输站。作为首都“城市供气生命线”,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承担北京市超过95%的天然气输送任务,目前已形成“五大进京通道”和“七环”环京管网布局。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今日,陕京管道天然气系统累计输气量已突破7000亿立方米,保障了首都及管道沿线超1.2亿人民的生活和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工业用气。累计带动下游经济发展35万亿元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作为天然气“全国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及永唐秦线、唐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大唐煤制气管线等,总里程超过5500公里,设计管输能力为每年800亿立方米,供气范围覆盖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和内蒙古共计三省两市一自治区70多座城市。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建设发展,不仅为管道沿线带来了稳定可靠的天然气供应,更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民生保障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刘毅军测算,7000亿立方米输气量可累计带动下游经济发展35万亿元,对我国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贡献巨大。从清洁能源替代和其产生的环保效应来看,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应用,折合替代标煤9.32亿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24亿吨,减排二氧化硫3360万吨,产生的环保效益相当于植树31.79亿公顷的阔叶林,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升级转型。满足民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在促进北京市能源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据了解,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27年来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应,推动天然气在北京市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1997年的0.5%提升至目前的35.8%,使北京市成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北京市燃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彤回忆:“当年,北京市从用蜂窝煤到人工煤气,再到天然气,每一次能源转型都带来了显著的环保和社会效益。今天,我国在城市气化方面仅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欧美发达国家200多年的道路。”谈及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北京市的意义,许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意味着北京市所有城市居民、20多万农村用户、90%以上采暖、每年410多亿度电都用上了清洁能源。这不仅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对于民众来说,天然气供热系统具有温度可控、供热稳定等优点,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供暖体验。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赵家场村村委会书记翟绍同颇有感慨:“以前烧煤的时候,家里到处都是煤灰,村子道路上全是黑灰,空气不好,还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风险。如今农村也用上了天然气,不出炉灰,安全、省事又省心,干净多了。”上下游各方享受到绿色发展红利随着国家经济和民生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一趋势也直接推动了天然气输送量的持续增长。自1997年陕京一线建成投运以来,输气量由每年2亿方逐年递增,截至目前累计输气突破7000亿方,离不开陕京管道“开门办网”的助推作用。2019年12月,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拉开了我国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的“大幕”。负责运营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北京管道公司围绕构建“X+1+X”油气市场体系,着力打造“公平开放大平台”,充分发挥管网“1”的联通作用,为上下游企业搭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合作桥梁,使得天然气资源得以高效配置。经过三年的改革发展,北京管道公司的托运商从开放前的9家迅速增长至目前的115家,管输商品量连年大幅提升,累计降低社会用能成本逾20亿元,上下游各方均享受到绿色发展的红利。国家管网集团在成立后的5年里,通过建成投用开放服务及管容交易平台,公平向所有客户提供管输服务,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管网储运设施实际使用客户增至超200家,管输能力较组建之初增长约48%,天然气管网平均负荷率提升至近80%。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国家管网集团累计建成石油天然气管道1.2万公里,日供气能力超1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十四五”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加快构建布局优化、覆盖广泛、功能完备、外通内畅的“全国一张网”,预计新投运管道里程约2万公里,进一步扩大油气能源的供给量和覆盖面。

31
2024.10
陕京管道输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管网集团30日宣布,陕京管道系统累计输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为京津冀、陕晋蒙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董事长唐善华介绍,陕京管道系统由陕京一、二、三、四线及永唐秦线、唐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大唐煤制气管线等组成,构筑了“五大进京通道”和环京管网布局,总里程超5500公里,年输气能力800亿立方米。自1997年陕京一线建成投运以来,陕京管道将来自陕甘宁、新疆、中亚、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份的70多座城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最大日输气能力3亿立方米。运行27年来,陕京管道系统推动天然气在北京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1997年的0.5%提升至目前的35.8%,使北京成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带动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唐善华说,从清洁能源替代和环境效益来看,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应用,折合替代标煤9.32亿吨,减少10.24亿吨二氧化碳、3360万吨二氧化硫、5.08亿吨粉尘及84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为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完)

29
2024.10
夯实能源保供“底气” 天然气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直溪镇的我国首座盐穴储气库——金坛储气库站内,只见工作人员正在对采气管线进行巡检,确保储气库安全运行。金坛储气库工作人员对采气管线进行巡检。受访者供图作为重要的储气设施,储气库是天然气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用气低峰时,储气库可将天然气管道系统中富余的气量储存起来,在用气高峰时,可从储气库中采出天然气以补充管道供气量的不足,在我国天然气调峰、能源保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坛储气库投运17年来,累计投产注采气井40口,累计注采气132亿立方米,累计采气58亿立方米,有效平衡了天然气主干管网管输压力,保障华东地区天然气稳定供给。”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赵罡表示,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公司所属文23储气库、金坛储气库和刘庄储气库已累计注气超34.9亿立方米,同比提升21%,注气任务完成率超100%,已实现满库入冬。江苏大唐国际金坛热电公司党委书记朱亚锋表示,作为下游用气企业,在迎峰度夏、冬季保供等关键时期,金坛储气库有力保障了电厂机组平稳运行,确保电力热力可靠供应。随着2024—2025年供暖季即将到来,当前,能源行业加大天然气生产供应,发挥好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等调峰资源以及“全国一张网”作用,夯实能源保供“底气”。——加大天然气增储上产。10月20日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2万余口气井开足马力生产,天然气日均产量保持在1.3亿立方米,为即将到来的能源保供做好资源准备;今年前9个月,塔里木油田安全高效投产气井39口,截至10月23日,气井开井率同比提高2.56个百分点,创近8年以来最高水平。——多方筹集液化天然气资源。中国海油利用进口LNG与国产气互保互供优势,做好船舶运输及接卸,中高位罐存进入冬季。10月22日,盐城“绿能港”液化天然气累计外输量突破500万吨,可满足39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助力华东地区天然气保供;中国石化与国外资源供应商协商LNG长约提货计划,确保稳定履约,结合市场需求,提前做好经济性LNG现货采购。——发挥“全国一张网”作用。目前,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已经建成投产。该管线是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管道之后又一条东西走向的能源战略通道,年设计输气能力150亿立方米,将有效提升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整体输气能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8%;日均产量6.4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199万吨,同比增长19%。1至9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8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进口天然气9908万吨,同比增长13%。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刘五星日前在第六届重庆油气论坛冬季峰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天然气保供工作具备良好基础,但也面临诸多压力,要有效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资源有序流动,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国家发改委日前组织召开的2024—2025年供暖季全国能源保供会议指出,2024—2025年供暖季期间,全国能源供需预计总体平衡,能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油气增储上产取得明显成效,天然气资源准备较为充足,调峰储气能力较2023年增加了80亿立方米,储气库已提前完成注气任务。上述会议要求,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和各企业要全力保障能源生产供应,持续提升顶峰保供能力,抓好能源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加强民生用能供应保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28
2024.10
国家管网集团甬沪宁管网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10月25日,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国家重点工程甬沪宁管网投产二十年来,年输油量增长16倍,累计输送进口原油超7亿吨,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2014年6月,“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为我国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油气体制改革和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管网集团成立。5年来,国家管网集团胸怀“国之大者”,推动形成“X+1+X”油气市场新格局,充分激发油气产业发展活力,加快构建油气“全国一张网”,建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管输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目前,国家管网集团拥有油气管道10.43万公里,管网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原油管道总里程2.22万公里,连接18家国内油田、42家炼化企业和主要原油储备基地,原油一次管输量26248万吨,建成西北、西南、东北和海上进口原油“四大战略通道”以及西部、东部和东北三大区域原油管网,基本满足国内主要油田原油外输和内陆炼厂用油输送需要,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管网力量。“甬”扛担当 提供充足能源资源保障“自东海岸,达长江畔。跨海域,越平原,润江南,泽华东。”在国家管网集团“四大战略通道+三大区域”原油管网架构中,甬沪宁管网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穿梭于华东腹地,一头连着大海,一头连着长江,从宁波至上海至南京,一路北上,跨越666公里,以每年4700余万吨的流量,为江浙沪地区镇海、上海、高桥、金陵、扬子五大骨干炼化企业提供原油资源保障。甬沪宁管网在浙江境内管道里程约477公里,包含的海底管道穿越世界海运最繁忙的海域之一——杭州湾海域,是国内进口原油的重要接卸通道,承担着为长三角区域炼化企业供应原油的重任,是国家油气管网重要干线和国家重要能源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地位。国家管网集团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聚焦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作用,克服江南水网密集、地质地貌复杂等困难,于2021年10月建设投用了甬沪宁管网岙山-册子-马目管道等互联互通工程,3年来累计为浙江供应原油约2500万吨,为浙江省绿色石化(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实施、浙江石化4000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提供了充足能源资源保障,有效助力长三角区域绿色石化产业带建设。“沪”绿前行 奏响能源输送绿色乐章5年来,国家管网集团瞄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公司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甬沪宁管网以“零排放”的密闭输送工艺365天*24小时常年安全运行,凭借清洁、高效、经济、受气象条件影响小等优势,年输油量持续增长。在其稳定能源供应支持下,镇海炼化和浙江石化等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保障甬沪宁管网所属海底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守护碧海蓝天,共建美好生活,国家管网集团不断探索,开展海底管道水动力数模和冲淤规律、海底地质灾害调查等研究,建立了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形成了海底管道日常管理、管道内检测、维修维护、应急管控等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工法;建设并投用了海底管道负压抽吸系统、海底管道主动预警系统,引入了海底管道无人机空中巡护和应急侦查,保障了海上进口原油通道本质安全,环境风险受控。海底管道主动预警系统基于中国海事“海陆融合一张图”开发,可24小时在线实况显示海底管道周边船舶动态信息,对进入预警区的船舶自动发送AIS信息,与船舶进行VHF呼叫通话提示安全风险、尽快驶离。2023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利用海底管道主动预警系统共劝离海底管道安全距离内船舶1300余艘。“宁”心创新 铸就能源输送高效引擎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关乎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国家管网集团坚持创新立企强企,注重用科技创新保障油气管道安全高效平稳运行、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管网集团通过仿真模拟分析,科学探索增输提效方式,助力节能降耗;融合SCADA、水击超前保护、泄漏监测、调度语音、工业电视等系统,进行智能调控;针对海底管道等运行特点,编制专项运行方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调控精准、处置及时;按照“区域保驾、资源共享、分级设置”的原则,构建了“1+2+5”科学、高效的专业化维抢修体系,实现“小型抢险自主解决、中型抢险区域支援、大型抢险联合作战”布局和机制,保障油气管网安全平稳运行,答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守护人民群众温暖的“高分卷”。海底管道由于其特殊工况条件,检测一直是国际上的一个难题。国家管网集团自主研发了集几何变形检测、三轴高清漏磁、应力检测、中心线测绘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内检测器,在检测器可靠性、高通过性以及反向运行能力上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并开展了杭州湾海底长输原油管道内检测。这是我国在复杂海域开展的最大长度、最大管径、检测项目最全的长输原油管道内检测,填补了海底长输管道内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白。为进一步增强海底管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管网集团开展浅近海海底管道维抢修关键技术研究与运营期状态监测评估,针对运营期浅近海海底管道局部变形、穿孔渗漏、撕裂等隐患,建设海底管道内检测实验平台,开展海底管道维抢修技术研究,实现了大口径海底管道结构管卡国产化,形成了海底管道维抢修作业面成型、混凝土配重层破拆及防腐层清理、管道外部形状精准测绘、复合材料修复、结构卡具修复、水下机械连接器修复等关键技术,有效提升了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建设。(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26
2024.10
国家管网集团云南公司德宏作业区:边境线上敢于担当的云岭铁军

国家管网集团云南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公司)是国家管网集团所属区域性省级公司,作为一家“战略通道型”企业,已形成“省公司+10个作业区”的两级管理模式,主要负责云南全境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三种介质管道的运营管理。云南公司所属德宏作业区主要由瑞丽输油气站和芒市输油气站两座站场组成,主要负责德宏州境内的中缅原油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以及滇西天然气环网瑞丽-陇川段共322.725km管道的运行管理。作业区距离中缅边境仅1.5km,是名副其实进入我国境内的“国门站”,也是云南公司地理位置最偏远、途经少数民族聚集地最多的作业区,承担着把好油气资源进口关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全力保供,推动油气输量取得新突破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也是“一带一路”先导示范性项目。一直以来,德宏作业区始终关注运行管理、提高管输效率,利用创新工作室平台开展“激光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等项目研究,编制完善了16个应急预案和1个现场处置方案,切实抓好作业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全力保障中缅原油、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截至今年8月,作业区所辖管道自投产以来输送天然气447亿标方,原油7559万吨,油气输量再创历史新高。精准谋划,狠抓重点任务落地走实德宏作业区党支部找准“六个先锋”活动与安全生产、管道巡护、应急管理结合的切入点,促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坚持云南公司“12455”管道管理思路,务实开展管道管理工作,稳步提升管道管理水平,编制《高钢级管道环焊缝质量风险管控方案》,以焊缝排查为抓手,最大限度消减管道本体风险隐患。此外,德宏地区汛期长、地质灾害多发,2024年,作业区共计排查地灾隐患50处,作业区党员带头及时消除地灾水毁隐患并组织完成地质灾害点、横坡段现场复核。在2#储罐大修重点工作中,作业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2#储罐大修管理党员先锋队”,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落实到位,保障重大危险源安全受控。忠诚履职,坚守一线保障国脉平稳运行德宏作业区坚决贯彻落实云南公司“13355”工作思路,从安全生产、管道巡护、企地联防,全面强化风险管控工作,作业区全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国门有我,请党放心”的庄严承诺。员工们常年往来穿梭在位于中缅58号界碑的管线上,与边境和沿线少数民族村落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精准开展管道保护宣传,守护了中缅两国人民能源合作的“桥梁”和深厚的“胞波”情谊。作业区专职消防队全年两次紧急出动,支援地方消防应急救援任务,扑灭了两起木材厂火灾,帮助地方群众挽救经济损失近200万元,得到地方政府高度赞誉,彰显了央企形象和社会担当。驻守边疆诠释忠诚担当,能源报国创造不凡业绩。在这里,有牢牢铆在边境线扎根“国门”十余年的“守护者”,他们坚定不移做“最讲政治,最有信仰”的云岭铁军,在奉献与坚守中绽放青春芳华,成为国境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5
2024.10
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今年管输量突破6000万吨

国家管网集团(25日)发布,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今年以来管输量已突破6000万吨。从2021年“十四五”以来,管输量每年增长超过5%。我国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主要由甬沪宁管网、日仪管道江苏段、仪长管道江苏安徽段等12条管道组成,全长超2000公里,连接长三角区域主要原油储备基地和镇海、上海、高桥、金陵、扬子等多家炼化企业。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还包含海底管道,是我国海上进口原油通道的重要入口之一。国家管网集团采取智能调控、主动预警等方式,以科技手段确保海底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国家管网集团宁波输油分公司海底管道保护中心主任 黄强:针对海底特殊环境,研发水击超前保护系统、负压波泄漏报警系统等功能在内的智能调控系统,实现集中远程控制,保障海上进口原油通道安全、环境风险受控。除满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之外,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还通过仪长管道、仪长复线向沿江炼化企业提供原油资源保障。

25
2024.10
矢志成为新兴储能领域践行者、引领者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 王默玲)伴随着气温的逐渐走低,长三角地区天然气需求的高峰期也在步步临近。来自西部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向东部地区流动,为了承接利用好这些天然气能源,位于江苏省的金坛储气库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天然气“枢纽”。享有“中国盐穴储气第一库”美誉的金坛储气库。(受访单位供图)作为我国首座盐穴储气库,金坛储气库享有“中国盐穴储气第一库”美誉。鉴于华东地区巨量的天然气调峰需求,金坛储气库就像是长三角地区天然气储备的“压舱石”,应急调峰保障范围涵盖沪、苏、浙、皖4省(直辖市)14市74县,极大助力国家管网在极端情况下的应急保供能力。据了解,投运以来,金坛储气库累计注采气132亿方,累计采气58亿方,有效平衡天然气主干管网管输压力,有力保证华东地区天然气稳定供给。而这座“中国盐穴储气第一库”的运行管理方就是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管网集团在新形势下新组建并注册于上海的集“建、运、维、研”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赵罡表示,“公司主责主业是国土深地空间开发建设和综合利用,肩负‘保障油气能源安全,推动实施新质发展’的职责使命,以答好‘类型+模式+介质’组合题为关键路径,矢志成为新兴储能领域践行者、引领者。”据了解,目前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文23、金坛、刘庄等在役储气库,积极推进平顶山、淮安、楚州等在建和拟建储气库项目,持续提升管网冲峰能力。此外,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正积极开拓深地能源存储与利用新领域,大力探索老腔、老巷、老坑资源综合评估和利用,为加快储气能力建设筑牢坚实根基。积极探索推动储氦、储氢、储液,以及压缩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封存等特色项目,打造“首台套”示范工程。发挥国家管网在盐穴利用方面的资源、人才及油气储运专业技术优势,精心做好地面工程设计、注采运行及维护,切实保障储气库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深入研究储氦核心技术,有力支撑盐穴储氦先导试验等。赵罡说,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公司尚在运营元年,我们将秉持“唯智为质、唯力为利”管理理念、“安全、合规、统筹、高效”经营思想和“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传统业务,高效发展新质业务,加快孕育壮大国家管网新主业,开创国家管网新兴储能业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2 3 4 5 末页
页数:2/8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