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25.05
国家管网集团首秀世界燃气大会​ 向国际能源界传递“深化开放共享”中国声音

5月19日至23日,世界燃气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国家管网集团以“管网联通世界,开放共享未来”为主题,通过开放服务交易平台、天然气全国一张网、LNG接收站业务、储能业务、智能调控、科技创新六大核心展区,向来自全球70个国家的3000余名能源企业代表、技术专家展示了国家管网集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成果。数字基建:能源交易迈入“智能服务”新时代作为中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核心载体,国家管网集团全力推动“X+1+X”油气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建成投用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无歧视提供管输服务,全面上线“一票制”联运结算,推出“管网通”“峰谷通”等创新服务产品。在互动体验区,一套覆盖全国油气基础设施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成为焦点。依托交易平台可实现“需求发布——路径智能匹配”全流程快速响应,全面提高资源调配效率。在客户交互端,智能客服系统支持语音或文字双通道服务,可精准解答客户全生命周期各场景专业问题,同时基于用户历史交互数据提供个性化建议。“一票式”“一站式”服务方式,撬动油气市场主体迅猛增长,助力管网下游用户达到1300家、增长55%,托运商客户增至882家,中小托运商服务量增长近十倍,一次入网量由1570亿立方米增至2400亿立方米。通过优化路径、降低管输费率,每年为社会节约用能成本约120亿元,撬动国内各类资源主体积极增储上产,煤层气实现倍增,非常规气、海气实现大幅度上产,支撑国内天然气产量五年间实现了42%的增幅,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突破420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进一步提升,我国油气产业活力得到激发,国家管网集团作为“1”挑起两头的价值作用有力展现。国际能源对话:中国油气管道的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大会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参与大会相关活动与论坛,围绕全球能源转型、管网运营机制创新、LNG业务开放、地下储气库的未来及科技赋能安全等议题,与全球伙伴展开了多层次对话,交流了中国在油气基础设施转型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在20日的“全球能源转型”全体大会中,国家管网集团总经理何仲文系统阐释了油气体制改革的管网实践。从挂牌成立到并购重组,从统一并网运行油气干线管道到全面提速“全国一张网”建设,从“3+X”到“X+1+X”的油气市场体系历史性变革,国家管网集团按照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数字化的路径推动了这场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油气领域改革。在22日的“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专题研讨中,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总经理田中山将对中国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进行详细介绍。国家管网集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对标国际一流管网企业商务运营模式,不断研发创新服务产品,推出了以“管网通”为代表的“四通八达”服务产品体系,协助客户解决资源时空不平衡等业务痛点,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针对业界关注的管网平衡管理问题,国家管网集团正在积极研究建立适应中国天然气市场特点的平衡管理商务规则,提升管网资源动态配置效率。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将参与22日的“LNG接收站的建设、运营与管理”专题研讨。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以来,通过8座LNG接收站的公平开放以及推出“气液通”“一站通”等创新产品,更多的国内中小企业获得国际资源直采通道,让中国更加充分地参与到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进程之中,推动中国LNG消费市场持续旺盛增长,截至2024年底LNG业务累计实现接卸30个国家50多个托运商超7000万吨,2024年接卸量较2020年增长约30%。国家管网集团科技部总经理赵赏鑫在23日的“科技创新赋能燃气输配系统安全运行”专题研讨中将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智慧管网建设的最新成果。赵赏鑫向新华网表示,在全球能源革命与科技革命交织共振的新格局下,油气管道行业正面临安全绿色发展与智能化升级的双重使命,科技创新毫无疑问是重构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规模全球领先的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国家管网集团愿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筑技术创新联盟、共建绿色发展生态、共拓全球市场蓝海,谱写新时代能源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自主创新:赋能能源服务迭代跃升展台上,三项创新技术应用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LNG接收站一键启停技术在国家管网集团LNG接收站应用过程中,使单船接卸时间减少2.5小时,接卸效率进一步提升;盐穴储气库声纳测腔仪在天然气环境下最大测距达70米,卤水环境中最大测距更是高达240米,产品性能国际领先。大型长输天然气管网在线仿真系统破解了制约我国大型油气管网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管网仿真工业产品的空白,保障了能源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为智能管网建设和能源转型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各项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从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的创新到硬核技术的突破,中国能源企业正以开放姿态拥抱行业未来。随着“全国一张网”与全球能源网络的深度融合,国家管网集团将持续向国际能源界传递“深化开放共享”的中国声音。

22
2025.05
西气东输一线郑州航空港区段管道改线工程完工

5月21日,保障中欧班列高效运行和比亚迪等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的核心配套工程——西气东输一线郑州航空港陆港片区段管道改线工程顺利完工。改线工程有效规避了管道与航空港区城市发展规划的冲突,为航空港区未来的大规模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进一步提升了西气东输一线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天下午,在郑州航空港区豫州大道东侧和尉氏县门楼任乡双庄村的两处管道焊接作业现场,由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负责建设的新建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分别与西气东输一线主管道完成焊接连头,现场检测正常,顺利通气,标志着历时4个月的西气东输一线郑州航空港区段改线工程圆满收官。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是我国天然气供应的重要动脉,承担着将西部丰富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的重任。西气东输一线郑州航空港区段管道改线工程是保障中欧班列高效运行、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配套工程,是河南省政府与国家管网集团协同推进、共绘企地合作共赢的“友谊管道”。改线工程起自西气东输一线穿越豫州大道东侧,从航空港区西北向东南方向穿过,止于尉氏县门楼任乡双庄村。原管道长约18千米,改线后管道沿商登高速、安罗高速等航空港区规划边界敷设,全长约26.8千米。项目建设过程中,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既谋当下,又利长远,着力打造安全优质工程,优化设计,降低安全管控风险。项目首次实现国内管线全线采用全自动焊口“双百检测”(100% 全自动超声检测+100% 数字成像)技术,缺陷检出率提升50%,并严格落实质量管控措施,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8%以上。在项目方案设计上,基于郑州航空港区初期规划情况,采用“三避两优”法优化设计,设计管道路径避开房屋等建筑、地方规划以及环境敏感区,优化管道影响范围和资源配置,形成最佳方案。同时优化定向钻管道、光缆管同孔回拖,最大程度降低后期规划道路施工对管道安全影响,从长远规划筑牢管道运行安全防线。据了解,在项目最后的动火连头作业期间,主管道涉及放空、停输作业,北方管道公司统一指挥调度,相关上下游输气站场协同配合,现场员工精准操作,最终郑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用气供应未受影响。(杨梅博 李双柱 赵路 田润)

21
2025.05
11万小时“超级长跑”:戈壁“钢铁心脏”守护西气东输

新疆哈密戈壁深处,来自中亚的天然气正通过三台“钢铁心脏”昼夜不息地被输往东部地区。燃驱压缩机组被喻为天然气管网的“心脏”,在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烟墩作业区,三台国产CGT25-D型燃驱压缩机组自2015年陆续点火试验成功以来已累计运行11万小时,创下国内同类型机组最长运行纪录。5月19日,烟墩压气站西三线国产燃驱压缩机正在运行。 中新社记者 关雪昭 摄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过去,我国燃驱压缩机组长期依赖进口,常常陷于‘受制于人’的被动情境。”烟墩作业区副主任李朝伟指着远处的大型银色设备告诉中新社记者,“这台机组是我国工业燃气轮机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该机组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批30兆瓦级燃气轮机驱动压缩机组,单台功率相当于每小时可发电3万度。在设备运行初期,技术团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挑战。“当时发现润滑油消耗异常,每天要用掉200升,远超进口机组3.5升左右的正常水平。”李朝伟回忆说,技术团队最终发现是油气分离系统故障导致润滑油进入烟道。“我们把油气分离器更换后,又改造了排气管道,最终使油耗降至与进口设备相当的水平。”通过各项技术优化改造,机组故障停机从最高峰的每年13次降至现在的0次。5月19日,烟墩压气站西二线过滤分离区设备正在运行。中新社记者 关雪昭 摄戈壁滩上的11万小时在戈壁极端环境下保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并非易事。烟墩作业区组建了8人的专业维修团队,建立严格的预防性维护制度。“就像给车定期做保养一样,国产燃驱压缩机组每3000小时要做一次小保养,6000小时再来一次更全面的小修。”西部管道公司生产运行部经理赵云向记者介绍,预防性维护时间超过了日常工作时间的60%。维吾尔族员工艾力夏提·艾尼万站在“钢铁心脏”旁,自豪地说:“我见证了国产燃驱压缩机组的成长,也亲身参与了技术攻关和设备维护的全过程。我们累计攻克振动、超温等技术难点101项,开展升级优化71项。”与此同时,团队还将处理故障的全过程详细记录,编写运行规程和检修标准,逐步实现设备自主维护。艾力夏提·艾尼万与同事们在讨论压缩机组技术优化方案。 受访者 供图技术成果辐射多领域这些来之不易的运维经验正逐步转换为更大的价值。烟墩作业区在技术领域累计的经验成果不仅确保了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运行,还将技术经验推广应用到发电厂建设等领域。截至2025年4月,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管道已累计输送天然气9287亿立方米,惠及全国400多个城市、近5亿人口。“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油气管道关键装备国产化,将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国家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经理张宝宝表示。(关雪昭)

21
2025.05
多项技术成果亮相世界燃气大会

5月19日至23日,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国家管网集团互动体验区,一套覆盖全国油气基础设施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引人关注。据介绍,该交易平台能够实现“需求发布——路径智能匹配”全流程快速响应,依托于“一票式”“一站式”服务,可撬动油气市场主体迅猛增长,助力管网下游用户达到1300家,托运商客户增至882家,中小托运商服务量增长近10倍,一次入网量由1570亿立方米增至2400亿立方米。“能源交易已迈入智能服务新时代,作为我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核心载体,国家管网集团按照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数字化的路径推动了这场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油气领域改革。”国家管网集团总经理何仲文告诉记者,从挂牌成立到并购重组,从统一并网运行油气干线管道到全面提速“全国一张网”建设,从“3+X”到“X+1+X”的油气市场体系历史性变革,集团大力推进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建成投用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推出“管网通”“峰谷通”等创新服务产品。当前,全球能源转型与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油气管道行业正面临安全绿色发展与智能化升级的双重任务。此次大会期间,多项来自国家管网集团的创新技术应用成果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大型长输天然气管网在线仿真系统破解了制约我国大型油气管网的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管网仿真工业产品的空白,保障了能源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为智能管网建设和能源转型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此外,LNG接收站一键启停技术在国家管网集团LNG接收站应用过程中,可使单船接卸时间减少2.5小时,接卸效率进一步提升。国家管网集团科技部总经理赵赏鑫表示,科技创新是重构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规模全球领先的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国家管网集团愿同全球合作伙伴共筑技术创新联盟、共建绿色发展生态、共拓全球市场蓝海,谱写能源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
2025.05
大国工程看新疆|哈密烟墩作业区 守护能源动脉的“东大门”卫士

【环球网记者 王思翔】5月19日,“大国工程看新疆”主题采访团一行在风沙戈壁中前行,来到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烟墩作业区(以下简称“烟墩作业区”),探访“西气东输”、“疆油东送”出疆的“东大门”。烟墩作业区航拍烟墩作业区主任陈眉生正站在中控室屏幕前,注视着实时跳动的输气数据——这条“东大门”能源通道的每一次“呼吸”,都关联着全国5亿人的用气冷暖。据悉,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运营着新疆境内23条油气管道,管道总里程达8628公里,高效输送着中亚进口的原油、天然气,以及新疆本地油田和炼厂的资源。烟墩作业区位于哈密市以东80公里处,它负责着哈密市以东至新甘交界的891公里油气管道日常管理,管辖“三站两场”,是西部管道公司重点打造的国产化装备“试验田”。“在西气东输的大背景下,保障能源安全是核心任务。”陈眉生说。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工艺改造和管网联通,实现了管网多管互联互通、多点互保互助,在冬季供气应急工况下,管网输送出疆能力从1.2亿立方米/天提升至1.45亿立方米/天,为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筑牢屏障。陈眉生正在介绍烟墩作业区的基本情况在烟墩作业区压气站工艺区,压缩机的轰鸣声如同工业交响乐。谈及压缩机组运维,陈眉生表示,作为天然气管网“心脏”,压缩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公司构建了高标准运维体系并推动自主创新,目前83台压缩机组总累计运行达360万小时,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超14000小时。值得一提的是,烟墩作业区通过持续升级优化改造,国产燃驱压缩机组润滑油使用量从最初的200升/天降到⽬前的3.5升/天,大幅提升运行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行成本,每台机组每年可节约润滑油费用66万元。烟墩作业区作为油气装备国产化“试验田”,承担着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业性试验任务,助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这里,管理运行着国内首批30兆瓦级燃气轮机驱动压缩机组。“截至2025年4月30日,三台国产燃驱机组累计运行时间突破11万小时,创下国内CGT-25D国产燃驱压缩机组总运行时间最长新纪录,无故障运行时间大幅提升,超过部分进口机型水平,其运维经验还推广到了其他领域。”烟墩作业区副主任李朝伟说。三台国产燃驱机组平稳有序地运行着亚洲首座、世界第三座高钢级大口径天然气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场也坐落于此,该试验场可通过模拟真实输气管道运行条件,采用天然气等不同气质开展高压输气管道全尺寸断裂行为研究。依托试验平台,已在我国首次开展了不同规格管道的全尺寸气体爆破试验和低温止裂试验,准确验证了高钢级大口径天然气管道止裂韧性指标,为中俄东线1422mm 管道建设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西部管道公司自主设计搭建的输氢管道试验平台也在烟墩作业区,依托该平台开展的氢气管道适应性试验、非金属纯氢管道爆破试验等为我国未来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纯氢管道输送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西部管道公司以其为引擎,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降碳技术攻关。在烟墩作业区,记者看到了诸多绿色转型的成果。烟墩作业区实施天然气放空回收,实现了甲烷“零”排放。陈眉生向记者们介绍:“过去检修时放空的天然气全部都浪费了,现在通过移动式放空回收装置,2024年公司成功回收拟放空天然气165万立方米,取得了行业内首个动火作业碳中和证书。”动能余热“再利用”也成效显著——烟墩作业区等4座压气站场余热发电项目年均发电量3.6亿度,累计发电量23亿度。在烟墩作业区的园区内,科技的力量随处可见:无人机和智能管道巡检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对园区和沿线管道进行巡视。智能管道巡检机器人正在进行作业区巡检据烟墩作业区工作人员李富强介绍,目前有1台智能管道巡检机器人试运行,8架智能管道巡检无人机正式投入运行。借助传感技术,工作人员可24小时后台监测管道运行情况。以往人工开车沿线巡检需8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无人机仅需3小时,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精确度更高,还能轻松应对极端天气,为能源动脉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保障。从压缩机的轰鸣到无人机的自动巡线,从国产化装备的突破到绿色技术的实践,烟墩作业区用坚守与创新,在戈壁深处构筑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固屏障,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和友谊管道。作为“西气东输”“疆油东送”的出疆枢纽,烟墩作业区正以高效运维、技术攻坚和低碳转型,持续为全国能源供应输送稳定动力,默默书写着新时代国家管网人的责任与担当。

20
2025.05
全国7000余台天然气流量计在汉“体检”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张一楠、闫海明、马金花)5月20日是第26个“世界计量日”,从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武汉分站(简称武汉分站)获悉,该站已累计在全国范围内检定校准各类天然气流量计7000余台,坚实护航天然气贸易公平公正。武汉分站是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武汉计量研究中心行政管理的国家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该站先后在力学、热学、化学等多个领域取得计量授权,建立并运行着7套国家级计量标准,年检定量从初期几十台提升至现在的1000台以上。在技术创新方面,武汉分站通过“高压大流量天然气计量检定站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国内首套、国际第二套HPPP法天然气流量原级标准装置。该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达0.05%。同时,通过量值传递,工作级标准装置天然气体积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达到0.16%,使该站成为国内首家可开展0.5级高压实流大口径天然气流量计检定的计量机构。据了解,武汉分站近年来累计获得科技进步奖20项、专利及软著50余项,参与起草标准30余项。该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构建公平高效的天然气贸易体系贡献力量。

20
2025.05
大国工程看新疆丨神州“气脉”中的新疆密码

15
2025.05
国家管网集团:所属单位扎实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党组坚持“以学筑基”,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准确把握原文原理,深入领会精髓要义,示范带动集团公司各所属单位党委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常学常新、真学真信中筑牢思想根基,真正做到学有质量,不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锚定目标任务,贯通联动学。各所属单位党委坚持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转作风。华北公司党委紧跟集团公司党组部署举办读书班,组织企业关键岗位级以上人员围绕“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深入学习,形成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浓厚氛围。华中公司党委坚持先学一步做表率、深学一步求实效,党委班子带头参加集体学习、带头领读原文、带头发言交流、带头讲专题党课,以上率下、示范引领,所属党支部集体学习、交流发言覆盖率100%。云南公司党委建立“党委示范学、支部集中学、党员自主学、实践体验学”的“四级联动”机制,组织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70余次,实现一线党员全覆盖。聚焦工作实际,深入研讨学。各所属单位党委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理论学习、检视整改、推动发展贯通起来,通过深化交流研讨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甘肃公司党委组织全体党员通过谈心谈话、研讨交流、主题分享等形式开展“作风体检”大讨论,在读书班期间每天安排学员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推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华东公司党委坚持边学边思、边学边悟,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讲堂,公司各党支部围绕学习内容,分享心得感悟,谋划制胜之策,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东北公司党委开展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座谈,8名干部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学习理解和贯彻思路。丰富学习载体,全员沉浸学。各所属单位党委坚持线上线下融合、研学践学贯通,采用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载体,构筑沉浸式学习教育“立体课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学、深入学、用心学。西部管道公司党委开设“政廉清”纪法课堂、重点答疑等专栏,发布案例分享、典型做法,组织党员干部“零距离、沉浸式”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有力提升学习实效性。储能技术公司党委充分利用周边警示教育资源,组织公司党委委员、本部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和员工代表参观上海市闵行区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基地,强化“沉浸式”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北京管道公司党委在媒体阵地分享理论文章及警示案例,在本部办公场所设置学习专区,构建起具有学习辅导、相互交流、警示教育等多重功能的线上线下学习教育阵地。

14
2025.05
首批央企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优秀建设成果公布 国家管网集团上榜

近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国务院国资委集中发布了首批央企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优秀建设成果,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管网运行高质量数据集成功上榜。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是我国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布平台、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展示平台、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包括论坛及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等特色活动。树立油气行业数据治理新标杆高质量数据集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赋能产业升级的关键基础。作为国民经济主力军,中央企业以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为突破口,已在能源电力、交通物流、工业制造等场景实现AI深度赋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数字底座。峰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集中发布了首批10余个行业30项央企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优秀建设成果,进一步推进挖掘中央企业在数据集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有力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资源互通,更好发挥中央企业在数据产业中的“排头兵”作用。国家管网集团建设的天然气管网运行高质量数据集成功入选。天然气管网运行高质量数据集主要包括天然气管网工控生产系统实时运行参数,关键设备监测,历史运行规律及用户用能特征等数据,支撑“运气先知”等AI场景,为能源保供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提供数据支持。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AI赋能业务应用峰会期间,由组委会主办的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以其高端专业、聚智创新、示范引领等特点吸引超2.4万名选手参赛。大赛设置数据要素、数字安全、人工智能等11个赛道。数据要素赛道聚焦多源数据融合,以“以数提质,赋能数智化发展”为主题,探索数据空间赋能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西气东输公司人工智能团队在数据要素赛道—AI赋能数据分析与应用赛决赛中斩获一等奖。峰会期间,由国家数据局指导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国家管网集团加入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为持续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探索能源数据在跨企业、跨领域间的安全高效流通模式,促进能源数据与其他领域数据融合搭建平台。近年来,国家管网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落实“AI+”专项行动部署,一批智能示范站场实现少人化无人化,管网大模型在油气领域首批通过国家行业大模型和算法“双备案”,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获评国内企业最高级,管输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是“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国家管网集团锚定“数据+AI”双轮驱动,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及AI研究应用,积极探索数据跨域流通交易,推动能源数据资源实现更优配置,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变革贡献管网力量。

13
2025.05
国家管网集团泉港湄洲湾港区互联互通项目投产 福建最大成品油油库实现公平开放

央视网消息 5月6日,随着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泉港油库最后一道油品切换阀门MOV010401开启,首艘载重1.3万吨柴油油轮平稳靠泊码头并正式启动油品接卸作业,标志着国家管网集团福建成品油管道泉港湄洲湾港区互联互通项目投产成功,与民营企业码头完成“无缝对接”,福建省最大成品油油库实现公平开放。国家管网福建公司负责人检查投产准备情况泉港湄洲湾港区互联互通项目是国家管网集团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实现油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的重要举措。国家管网员工进行投产前检查该项目于2024年6月全面开工,是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与民营企业的首个合作项目,通过在泉州宏海石化场区和泉港油库进行管网改造,民营码头的成品油资源可直接注入国家管网体系,输送至福州、厦门等沿线区域,为成品油运输提供了更多选择,大幅降低安全风险和碳排放,提升运输效率,显著增强闽东、闽南能源供应稳定性。参与该项目人员投产合影项目投产后可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优势,降低运输成本,预计每年可增加成品油周转量约100万吨,有力释放民营资本活力,激活区域能源消费内需潜力,为助推海峡西岸经济区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文/杨莉 钟羿波)

首页 2 34 5 6 末页
页数:4/9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