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管网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将“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引领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切实做到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有力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效。聚焦“学思想、强党性” 在深学细悟中掌握“四下基层”好方法国家管网集团各级党组织通过第一议题、集中研讨等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科学工作方法。东部原油储运公司各单位党委采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刻把握“四下基层”丰富内容,采取下基层宣讲、上专题党课等方式,深入普通党员和基层群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华南公司党委以“四下基层”促进“四化”改革,针对增进共识、稳定队伍需求,编制专题宣讲材料,党委书记带头深入基层宣讲、党委班子成员“挂点承包”宣讲,分层分类做好政策宣贯和教育引导,抓实抓细“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四化”改革稳步推进。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广东省联合工程项目部党支部坚持用好“一线破题法”,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项目现场开展调研12次,梳理发现问题28个,提出解决措施32个,现场解决问题8个,有效推动了东江穿越定向钻施工按期开工等项目推进具体问题。聚焦“破难题、促发展” 在“四下基层”中增强发展动能国家管网集团各级党组织把“四下基层”工作重点放到夯实基层基础和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扎实开展专题调研和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坚持从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问题入手,力争“小切口”、深挖掘、快见效,加强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能。油气调控中心原油成品油调控部党总支班子成员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灵活调运和高效集输”进行调研,深入全面了解原油成品油各条管线运行情况以及托运商管输诉求,优化输送方案设计,紧密结合互联互通项目,有效开展增输工作。西部管道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党总支聚焦古浪—河口管道工程建设关键控制指标,针对前期调研发现的痛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24个党员责任区、6个党员示范岗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实施管道下沟“回填前五方确认”“举牌验收制度”“在役管道光缆保护小组”等工作机制,保障了管道成功投产。西南管道公司广西管道公司党委紧紧围绕四季度扭亏决胜攻坚战,切实以主题教育凝共识、聚合力,引领党员干部在抓指标、抓落实上冲刺发力,跑出“拼”“抢”“争”的加速度,确保按计划完成年度输气任务。聚焦“办实事、解民忧” 在“四下基层”中凝聚发展合力国家管网集团各级党组织自觉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运用“四下基层”方式方法,把办实事、解民忧作为现场办公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实实在在解决好员工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西气东输公司川气东送党委创新调查研究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化调查研究,确保第一时间了解民意、掌握实情。北方管道公司丹东输油气分公司党委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一线“领题调研”,走进群众、问需解难,统筹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7项,切实提高员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画出拥抱“四化”改革最大同心圆。山东省公司本部业务部门负责人针对第一批主题教育尚未完成的检视整改难点问题,带队深入基层沟通协调,推动完善食堂、宿舍等后勤服务设施,为一线员工创造贴心的工作生活环境。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受冷空气影响,11月1日至3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新疆,北疆大部有明显雨雪降温大风天气,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最低温度将降至0℃。寒流活跃、降水渐增,天气越来越冷,用气需求持续攀升。11月1日,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以下简称“西部管道公司”)天然气管网进气量1.99亿方,其中向乌鲁木齐市供气617万方,向兰州市供气379万方,向西宁市供气412万方。
图为作业人员对电气设备接线端子进行检查。徐志强 摄
天然气作为冬季供暖的重要能源,稳定供应关乎百姓冷暖,涉及千家万户。西部管道公司作为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三线天然气管道的运营商,面对新一轮的冬供“大考”,科学统筹、精准调度,扎实做好管网安全运行工作,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压紧压实天然气“能源粮仓”,最大程度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
今年,西部管道公司全面谋划统筹推进、积极协调上下游客户,坚决扛好冬季保供调度协调主体责任,充分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作用,筑起坚强保供的“生命线”。
图为作业人员对设备运行异常情况进行处置。党树娟 摄
西部管道公司油气调控中心副主任林小飞表示,这几年公司一直在与兄弟单位沟通合作,共同助力首府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城市的供气保障。此外,随着今年古河线的正式投产,将在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形成由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和涩宁兰管道系统组成的“双气源”供气格局,进一步提升区域管网供应保障能力。国庆前夕,西部管道公司在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的乌鲁木齐、哈密、瓜州、黄南、马兰等5地(州)下载点陆续投产成功,为红色能源动脉沿线人民群众的用能需求提供强力保障、带来清洁能源,持续打响市场开拓惊喜服务品牌,御严冬之寒、保民生之暖。
图为作业人员对压缩机组进行健康体检。党树娟 摄
在做好市场开拓服务的同时,西部管道公司持续推进设备设施维检修、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应急保障等准备工作。西部管道公司生产运行部设备科科长胡旭介绍,近一段时间以来,已高质量完成23台压缩机组大中修、105台功能型阀门检修,4182台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落实落细2416项冬防保温项目,全面提高设备设施保障能力,确保保供机组一台都不少。
据了解,冬季保供期间,西部管道公司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部门各单位明确责任分工、主要任务和进度安排,完善各类措施,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同时充分利用冬防保温工作,加强设备设施巡护检查和维护保养、加大设备设施预防性维修、优化运行方案和应急预案,坚决扛起能源安全保供政治责任,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保驾护航。(杨尚飞)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和中国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PipeChina)签署了一份有关规范三方在设计和建设横跨乌苏里河的天然气管道跨界段问题上协调工作的协议。消息中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于11 月 1 日在圣彼得堡 2023 年国际天然气论坛上签署了(这份)协议。协议是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米勒的见证下签署的。”该协议规范了三方在俄罗斯达尔涅列琴斯克市和中国虎林市区域横跨乌苏里江的天然气管道跨界段的工程设计和建设问题上的协调工作,该管道是俄罗斯通过“远东”路线向中国供气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第 12 届圣彼得堡国际天然气论坛于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圣彼得堡举行。
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2日电 (吴细专 安静)近期,降温天气推动甘肃省内天然气用量激增,国家管网西部管道甘肃输油气分公司向辖区内的张掖、金昌、武威3个城市日分输天然气更是突破100余万立方米。甘肃输油气分公司所辖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的3座分输站场,今年已经累计向张掖、金昌、武威地区供气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1%,创历史新高。此外,为检验上下游应急联动机制的有效性,永昌作业区主动联合下游武威市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开展武威天然气分输站供气中断事件实战应急演练,通过实战演练进一步磨合上下游应急保供联动机制,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协同作战水平,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够及时预警、准确响应,切实保证应急时段和民生用气需求。
津滨海讯(记者 贾磊 通讯员 刘靖源 摄影报道)天渐凉、冬将至,天津LNG备“底气”、早谋划、展担当,以最优姿态全力迎战一年一度的冬季保供“大考”。10月31日,完成卸货任务的“福廷号”LNG船,在海巡艇和拖轮的护送下缓缓驶离天津港南疆港区的天津LNG码头。来自澳大利亚的“福廷号”是天津LNG今年到港的第42艘LNG船,同时也是冬季保供前的一船,计划在港卸载6.4万吨LNG。卸载后,天津LNG的液化天然气储备量将达到12.25万吨,是200万个家庭1个月的天然气消耗量。多措并举 做好冬季保供早在年中,天津LNG组织生产、维修、市场、工程等相关人员编制了2023-2024年度冬季保供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分析了保供形势、制定了安全管控措施。此外,积极与海事、边检、海关、港航等相关政府部门沟通,落实应急保障支持,多措并举保证打好冬季保供“开局仗”。据了解,天津LNG作为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的“主力军”,自2013年投产以来已累计接卸LNG船391艘,液化天然气外输量超2500万吨,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天津LNG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践行者,也将严格落实上级公司要求,强化安全生产、完善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储气设施的调峰能力,保证安全供气“不间断”、优质服务“不掉线”,确保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冬季保供“大考”。
科技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刘园园)记者10月30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该集团日前在京发布的“智慧眼”国产天然气气质分析仪系列产品,填补了国产天然气在线气质分析精密仪器仪表产品空白,实现了我国精密仪器仪表研发领域又一自主创新。该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外产品在天然气在线品质检测、监测领域的长期垄断,标志着我国天然气贸易计量的“秤杆子”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天然气气质分析仪是保障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天然气贸易计量准确可靠的关键设备,包括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冷镜面法水烃露点仪、激光法热值仪、水露点仪、硫含量测定仪等5类6种成套仪器及相关配套设备。天然气气质分析仪通过对天然气气质组分、发热量、水烃露点和硫含量等参数进行在线精确分析,为天然气生产、输送、使用等环节提供重要依据。据悉,国家管网集团科研攻关团队与国内高校、研究院所及优势企业联合攻关,历时3年,突破了微型热导检测器精密加工制造、水烃露点在线识别算法、多维激光光谱分析甲烷中微量水、光声关联法测定热值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制微型热导检测器、冷镜面与制冷机一体水烃露点检测模块、光声检测气室等关键核心元器件,累计形成核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12项。该系列产品已在西气东输、陕京管道、中贵线等天然气管道站场顺利完成4000小时工业性试验,并通过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果鉴定,测量精度符合天然气贸易计量交接等技术规范要求,防爆性符合化工能源等工业场所安全标准,稳定性、可靠性等技术指标全部符合国家规范。同时,模块化、微型化设计使产品更广泛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保证结果分析更加快速、准确、可靠,自主制造及技术自主可控使维护维修更加便捷高效。中国工程院院士、气质分析国产化设备工业性试验评价专家组组长张来斌表示,该系列仪器的色谱仪灵敏度、水烃露点精度及检测范围、热值仪准确性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可实现在冶金、化工及能源领域广泛应用。
10月26日,国家管网集团古浪—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实现“绿色”投产,进一步完善了西北地区多通道供气网络,对推动甘肃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提高“全国一张网”在甘青地区的供应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古浪—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是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甘肃省重点民生工程,于2022年7月28日开工。工程起点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古浪压气站,终点为涩宁兰双线河口压气站,途经甘肃武威、白银、兰州3市,线路全长188.4公里,设计年输气量50亿立方米,设计压力10兆帕。管道投产后,将在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形成由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和涩宁兰管道系统组成的“双气源”供气格局,日供气能力增加2905万立方米;同时兼顾青海西宁及周边地区用气需求,进一步提升区域管网供应保障能力。该工程沿线多山区丘陵、狭长山间谷地及湿陷性黄土,地形地貌极其复杂,穿越山体、大中型河流、公路、铁路29处,施工难度大。国家管网集团结合现场实际优化线路16段,减少弯头连头289处,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探索新工艺、新技术,实现18米加长螺旋管规模化应用;连创长距离、大口径管道建设接管数量最多和山体定向钻单次穿越软泥岩距离最长2项国内施工新纪录。工程首次创新采用“绿色”方式投产。投产前夕,严格控制管道线路、站场焊接、防腐、下沟回填、试压、干燥及调试等关键工序质量,有效控制水露点,高标准开展设备维护保养及阀门内漏测试,实现一次投产成功,减少天然气放空140万立方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04吨。投产期间,有效利用涩宁兰管道、西气东输管道两个不同压力气源进行置换和升压,节约电加热设备能耗6160千瓦时。工程配套建设的7座光伏发电系统,每日可发电68千瓦时,年发电量超2.38万千瓦时,为全线投产工作及后续运营提供动力保障。
今天(10月30日),国家管网集团发布消息,我国首套自主设计研发的天然气气质分析装备日前完成全部工业性试验正式发布,填补了该类产品国产化空白,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检测关键技术获突破。天然气气质分析仪是保障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设备。本次发布的国产化天然气气质分析仪装备,包括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冷镜面法水烃露点仪、激光法热值仪、水露点仪、硫含量测定仪等5类6种成套仪器及相关配套设备。国家管网集团气质分析关键设备国产化项目经理 吴岩:我们这套装备仅需30微升的天然气样品,5分钟内即可快速检测14种组分,实现了对天然气热值、水含量、硫含量等关键参数的在线准确测量。装备通过对天然气气质组分、发热量、水烃露点和硫含量等参数进行在线精确分析,为生产、输送、使用等环节提供重要依据,确保输送的天然气既能保持有效可燃成分,又能避免腐蚀管道和污染环境。此次发布的产品已在西气东输管道、陕京管道、中贵线等多个站场完成了4000小时工业性试验。国家管网集团科技部副总经理 吴志平:装备突破了微型进样器和传感器芯片、多维激光探头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了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等5类6种核心关键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天然气气源主要来自国内油气藏开发出的常规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进口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LNG)构成,气源结构复杂,输送量大、距离远。目前,在我国近12万公里的天然气管道上,在用气质分析设备规模超2100台套,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些设备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零部件更换频繁且费用高昂,配件零整比高,备货周期长,给管道平稳高效运行带来了困扰。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来斌:这套产品是我国精密仪器仪表研发领域又一自主创新。产品具有模块化、微型化等优势,它不仅能够在天然气气质检测得到应用,也能够更广泛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还为这类仪器仪表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高端仪器仪表行业加速发展随着我国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大工程、工业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海洋工程等领域对仪器仪表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加速发展。仪器仪表行业虽然只是制造业的一个细分领域,但它却在高端产业、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本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中,仪器仪表产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但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在中低端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来斌:在很多的仪器仪表领域,尤其是在一些精密仪器仪表领域,我们很多的产品还依赖于进口。随着各行各业整体仪器仪表种类需求持续增长,叠加政策和下游需求推动行业高端国产化替代加速,我国仪器仪表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仪器仪表企业数量达6132家。日前发布的《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30日电 (杨尚飞) 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古浪——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实现“绿色”投产,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多通道供气网络。古浪——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是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甘肃省的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央地合作项目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成果。工程起点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古浪压气站,终点为涩宁兰双线河口压气站,途经甘肃武威、白银、兰州3市,线路全长188.4公里,设计年输气量50亿立方米,设计压力10兆帕。管道投产后,将在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形成由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和涩宁兰管道系统组成的“双气源”供气格局,日供气能力增加2905万立方米;同时,兼顾西宁及周边地区用气需求,进一步提升区域管网供应保障能力。(完)
新华社昆明10月28日电(丁怡全、展庆玲)近日,国家管网西南管道昆明分公司所运营的云南成品油管道输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为云南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动力。作为区域能源供应“生命线”,云南成品油管道于2018年8月实现了“三干一支”全线贯通。云南成品油管道全长近1000公里,年输送能力达721万吨,担负着入境原油在云南石化加工后的输送任务。昆明分公司作为云南成品油管道的主要运营单位,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任务目标落实,有效保障了站场和管道安全平稳运行。接下来,昆明分公司将在云南省内及周边地区大力推进油气管道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油气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激活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