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2日消息(记者汪晓青)“现在气温逐渐变冷,快入冬了,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保供的关键期了。”在青海湖畔的湖东压气站,站长刘明勇和同事们正在岗位上忙碌着。
矗立在高原的湖东压气站(央广网发 湖东压气站供图)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湖东压气站地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甲乙村,是一座涩宁兰一线、复线合建站场,主要承担着干线增压和为共和县、湟源县分输供气的任务,管辖着8座干线截断阀室、4座阴保间以及涩宁兰双线309公里天然气管道。
“我们的管线途径海南州共和县黑马河乡、江西沟镇和倒淌河镇,平均海拔3240米,管道巡护人员每天都会进行沿线巡护。”刘明勇说,为确保管道运行平稳正常,针对管道沿线人口较集中的村镇、学校等重点区域,巡护人员会徒步进行巡检。同时,管道专业人员也会每两天进行一次巡检,通过交叉巡护的力度,保障管道运行。
在场站可以遥望“高原明珠”青海湖(央广网发 湖东压气站供图)
据刘明勇介绍,巡护工作还借助了高科技的力量,通过投入大型无人机巡线,可以飞跃几十公里拍摄巡检,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管道保卫模式。
“我们的场站就在青海湖畔,出门就能看到蔚蓝的湖水,夏天的时候,青海湖水清天蓝,油菜花开,特别漂亮。”刘明勇说。
湖东压气站(央广网发 湖东压气站供图)
这份美好,也让刘明勇他们在工作之中,始终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处处留意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据刘明勇介绍,为保护在青海湖生活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海湖裸鲤,站场在开展水工保护作业过程中,专门设置了水泥缓坡,帮助青海湖裸鲤打通洄游路线。
每日现场综合巡检排查隐患(央广网发 湖东压气站供图)
入秋之后,高原的温度徘徊在10摄氏度上下,凉意已十分明显。青海湖畔,草原上,晚上的温度跌至个位数。
长期在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工作,来自四川的刘明勇也早已习惯了西北的天气和环境,眼前的寒冷和困难,于他而言已是寻常。
刘明勇(中)和场站同事们(央广网发 湖东压气站供图)
“冬天的时候,场站里最怕的就是风沙,每个月都要刮上两三次,风沙过后,我们的宿舍、设备间、厨房里全是沙土。”刘明勇说,今年,场站做了一些防护措施,给员工宿舍、办公室、设备室等换上了平开门的双层中空玻璃,以解决冬季风沙的问题,“今年冬天,我们应该会轻松很多。”
管道埋深测量保障安全度汛(央广网发 湖东压气站供图)
每逢重大节假日,安全生产和能源保障是重中之重。而即将到来的冬季,更是给供暖保供工作开启了倒计时。
“今年国庆期间,我们有14名员工值班值守,开展巡护巡检、设备检修、应急保障等工作。入冬之前,我们要把冬天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梳理清楚,完成排查处理,以做好冬季保供的准备工作。”刘明勇说。
设备维护保养保障设备完好(央广网发 湖东压气站供图)
说起今年中秋国庆的安排,刘明勇说,今年场站新入职了几位新员工,“双节”期间要组织一场文体活动。“大家一起投篮球、踢足球、聚餐,每个人都会参与其中,大家伙儿热闹起来,虽然没在家中,但是要有那个氛围。”刘明勇说。
9月29日,中秋佳节和国庆大假的第一天,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阿拉山口输油站的“王哥”像往常一样将保温杯、抹布、万用表和检测工具收入巡线背包,身穿工服,头戴安全帽,脚蹬工鞋,踏上每天的巡线之路。
“王哥”名叫王军辉,是一名普通巡线工,如今已经是阿拉山口输油站管道班班长。他在阿拉山口的风中坚守20年,每天三次巡线,风吹日晒、夜露雨淋,练就了他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王军辉也逐渐成长为山口大家庭的“王哥”。
工作以来,“王哥”的中秋国庆都一直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他把家也按在了阿拉山口,两个孩子已经在这里读书,今年中秋国庆要值班,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
“做为管道工人,我的职责就是确保能源输送安全,保证居民节日期间天然气供应。”说起中秋国庆不能回家看望父母“王哥”心里满是愧疚。
安排完工作,“王哥”背起背包,带着杨继平就消失茫茫的旷野中开始巡线。“管道经过区域经常会有施工方作业,每天的巡线就是查看线路是否安全,防范安全事故出现。”“王哥”如是说。
看护施工区域,预防第三方交叉作业时破坏管道,是“王哥”一项重要工作。为保护管道安全,在他巡线的班次内,只要有施工,他都会随时与施工方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施工周期、进度,有时甚至要不分白昼地蹲守。
“巡线最大的好处就是徒步锻炼身体,可就是太费鞋了,今年两个月就穿烂了两双工鞋,现在正在申领呢!”“王哥”笑着说,“我每天走路都在三万步以上,中秋国庆第一天我肯定又是第一名嘞。”
从工作至今的20年间,“王哥”巡线已经穿烂了100多双工鞋,徒步48000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周还要多。
巡线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王哥”不论酷热难耐的盛夏,还是数九寒天的严冬,日夜穿梭在每一条管道之间,不放过沿途每一段管道、每一个可疑点、每一处施工现场。
虽是中秋国庆,但每到一处,他依旧仔细检查管道附属设施有无缺损、“三桩一牌”有无位移,管道有无异常。有很多人以为管道巡护大抵就是去野外“放风”。但在“王哥”眼里,这不仅是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阿拉山口有全国“风都”之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阿拉山口的写照。
据气象部门记载,每年8级以上大风要刮180多天,大风一起,山摇地动,飞沙走石,不但人不敢在外边走,连汽车也有被刮翻的危险。
“阿拉山口的风真的很可怕。”“王哥”回忆说,“巡线道路上时常看见汽车被吹翻,特别是冬季风吹雪,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细细的雪花,连路都看不见。”
由于阿拉山口大风天气,导致阿独线82#桩沙丘段沙丘移动,造成漏缆情况,险情发生后,“王哥”当即启动应急处置,向站队领导汇报,对现场进行临时性的警戒和管控,大风中“王哥”和工友们齐心协力,经过大半天的努力,82#桩漏缆情况得到解决,直到这时“王哥”才露出了笑脸。
“一寸管道漏查,晚上睡觉就不踏实,责任比天都大!”王哥说道:“巡线就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没有坚定的冲劲儿,就巡不好线路!”
管道巡护工的日常作业比较繁杂,除了巡护管道、监查管道沿线的第三方施工作业外,还需要积极与管道沿线村镇、农户协调,宣传管道保护知识。
“大部分老百姓很难理解管道保护的重要性,认为在自家农田‘穿水管’‘修羊圈’‘挖地’理所当然。”“王哥”说。
于是,“王哥”就每天上门挨家挨户讲述宣传,给老百姓讲这条管道是国家能源大动脉,并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当反面教材,为农户说法。他还时不时地会免费发放印有管道保护宣传语的脸盆、垃圾桶、环保袋、杯子等生活用品,告诉附近村民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拨打24小时安全热线。
管道在建设期,穿越83团19连农户郑国军家耕地时,使用混凝土涵管进行管道穿越水渠段疏水,因长时间淤泥堆积,排水不畅,管前雍水,导致排碱渠和耕地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不能及时排除,农作物产量下降,影响周边农户种地。
郑国军就找到“王哥”说明情况,“王哥”当即跟随郑国军来到农田勘察核实,确定改建方案,一座崭新的梯形渠道过水桥修好了,不仅水流畅通,也更好的保护管道,还不影响农民种地,与地方群众建立友好关系,保护管道安全。
从此,郑国军的脸上露出了笑脸,对“王哥”刮目相看,更加理解支持“王哥”的工作,还帮助“王哥”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
闲暇之余,“王哥”带领兄弟们经常帮助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户捡棉花、摘枸杞。“农户棉花、枸杞卖不出去的时候,我们帮助他们卖棉花呢!”“王哥”自豪地说。
每天“王哥”会坐上管道巡护专用的越野车巡线。106公里的辖区范围,86户农田,每天巡线,他坚守了20年。无论寒冬酷暑,巡线工作从未停歇,防施工、做宣传、护三桩、查漏洞……
结束巡线,处理完82团排水渠的事情,回到场站,天已经黑透。
“王哥”和家人们一起品美食,赏月亮,拿起手机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
透过手机屏幕,与相隔千里的父母诉说着浓浓的思念与牵挂。中秋国庆不能回家和父母团圆虽有遗憾,但确保106公里管道安全,让“王哥”和同事们更加自豪。(杨尚飞)
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我国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不打烊”,加快推进建设,能源等保供也“不断档”,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中交集团新疆乌尉高速公路项目库尔勒南互通至尉犁段正式通车)
9月30日,由中交集团投建运一体化实施的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乌尉高速”)首个通车段建成通车,标志着尉犁首度迈入“高速时代”,新疆环塔里木盆地高速(一级)公路圈正式形成。
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由乌鲁木齐至尉犁、尉犁至35团、35团至若羌、依吞布拉克至若羌、尉犁至且末5个项目组成。其中乌尉高速主线全长320km,共设置隧道17座、桥梁96座,是南北疆资源互通的重要枢纽和国防通道,在“六横六纵”公路网中位置突出,其控制性工程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km,是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本次建成通车的库尔勒南互通至尉犁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尉犁县境内,与尉三高速相接。自2021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中交建设者全力克服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科学调配人、财、物,精心组织施工生产,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提前2年3个月建成通车,使得从库尔勒到尉犁的行车时间,较原来通过218国道,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20分钟左右。
(西气东输四线新疆段建设现场)
交通网越织越密,能源通道也不断延伸拓展。
西气东输四线新疆段主线路管道焊接完成、中俄东线与苏皖管道正式联通、中开线与平泰线顺利联通……近期,国家管网集团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日,随着哈密市南湖乡南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最后一道焊口完成焊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吐鲁番—中卫)新疆段主线路管道焊接完成。国庆期间,国家管网集团一线建设者坚守岗位,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保质保量加速西气东输四线建设,确保2024年10月具备投产条件。
中俄东线与苏皖管道(江苏滨海LNG输气管线)也传来正式联通的好消息,这标志着国家管网集团中俄东线、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一线、青宁管道、苏皖管道等5条天然气主干管道在江苏境内全面实现多点连接、互联互通。
据悉,国家管网集团在江苏境内的天然气管道里程已突破3000公里,建有金坛储气库和刘庄储气库,并在积极推进淮安、楚州两座储气库建设,持续筑牢北气南下、南气北上、海气登陆、储气保障等通道,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动能。
作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开线与平泰线互联互通工程年输气规模为30亿立方米。中开线与平泰线互联互通后,将实现西气东输一线、平泰线及中开线之间相互转供,为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文23储气库提供更多的输气通道,缩短管输路径,降低管输费用,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原地区管网优势以及文23储气库的应急调峰作用,更好地满足中原地区人民群众的天然气用能需求。
(中开线与平泰线互联互通工程现场)
工程建设“不打烊”,保供同样“不断档”。
国家能源集团新朔铁路把做好“两节”期间安全稳定及能源保障工作作为重点任务,从机列衔接、货车匹配、分界口畅通多点发力,强化运输组织,提升运输组织效能。持续强化引流上线货源吸引,从计划协调、货位优化、全周时压缩、客户管理等多个方面同向发力,加强外购煤兑现,及时调整自产煤流向,保障最大化组织装运。积极采取“逐户、逐日、逐列”盯控措施,加强和44家供煤商沟通交流,紧盯黄玉川煤矿、国源矿业等煤矿增运需求,实时跟踪了解货源情况,持续加强运输组织,严肃调度指挥,紧盯装运卸各环节,加快机车周转效率,确保“吨煤必争,每列必保”。
(新朔铁路机车乘务员正在检查机车走行部状态)
几千公里之外的西子湖畔,精彩纷呈的亚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各个比赛场馆、住宿区、媒体中心等都对电力有着高度需求。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余姚电厂作为燃气电厂,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成为亚运期间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
46岁的葛斌辉是该厂保供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也是运行部最年长的值长,经验最为丰富。数十平方米的集控室内,他坐在值长台前认真下达工作指令、审核隔离工作票、批准操作票,与此同时聚精会神地关注着监控大屏上的排放指标、机组负荷等实时数据,加强机组发电管理。
(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余姚电厂值长葛斌辉进行巡检)
深夜12时,伴随着生产现场设备“轰隆隆”的运行声,戴上安全帽,拿上手电筒、测振仪、听针和对讲机,葛斌辉走出集控室,踏上今晚的精细巡检之路。沿着汽轮机本体、发电机、润滑油系统、闭式水系统……这条走过千百遍的路线开始巡检,水泵、液压计、疏水阀每个地方都不能疏漏。锅炉炉底有无漏水、蒸汽管道有无飘汽、油系统有无渗漏……这些都是精细巡检过程中需要细致查看的地方,他矫健的身影在夜色中来回穿梭,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巡检中的葛斌辉为每一台设备“望闻问切”。
“这是我在运行岗位上度过的第25个中秋、国庆。今年真的很特别,不仅杭州承办了亚运会,双节还‘撞’在了一起,想着家家户户里围坐在一起观看亚运盛况,那种幸福无法形容。”葛斌辉说。(记者 王璐)
10月2日,河北港口集团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作业指导员在现场加强安全巡查。河北日报记者 赵 杰摄
9月30日,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国家管网北方管道秦皇岛分输清管站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日常巡检。河北日报通讯员 曹建雄摄
9月30日,邯郸市永年区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气象设备运行情况。河北日报通讯员 胡高雷摄
9月26日,技术人员向小学生讲解爬管式切割坡口机使用方法。当日,国家管网北方管道公司西安输油气分公司开展“奋进新征程 管网万里行”走进北方管道公司咸阳作业区国企开放日活动。30多位管道沿线的村民代表、小学师生代表和媒体代表,通过现场观摩罐区应急消防演练、观看科普专题视频、参与互动知识答题等方式,了解管道保护知识。 本报记者 安涛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5日讯(通讯员 彭青云 陈红波)近日,国家管网华中公司湖南输油分公司(下称“湖南分公司”)联合郴州市发改委、永兴县发改局、油麻镇政府共赴永兴县油麻镇平乐村平乐小学举办“书送希望,为你加油”管网书屋捐赠仪式。
油麻镇平乐小学位于郴州市油麻镇平乐村,学校办学条件比较艰苦。在了解到乡村小学图书匮乏,难以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困难后,湖南输油分公司积极行动,在分公司范围内开展募捐,筹集各类少儿图书1400余册。
捐赠仪式完成后,湖南输油分公司还给平乐小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通过走进管道周边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中的校园,讲解成品油管道相关知识、管道保护相关知识,列举事故事件案例,向广大师生普及管道保护和事故自救逃生知识。并通过有奖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寓教于乐。
据悉,湖南分公司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每年管输成品油超420万吨,已成为助推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发展的能源主力军。自成立以来湖南分公司始终深耕公益事业,在教育、助困等领域不断传递爱心,奉献社会。此次在平乐小学捐建的“管网书屋”是湖南分公司在管道沿线捐建的第二座“管网书屋”,本次捐赠活动既是湖南分公司担当社会责任的生动注脚,也是国家管网“服务人民需要”宗旨的有力体现。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刘雪)记者9月27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国家管网集团发挥“全国一张网”保障作用,全力以赴保障亚运会期间的油气能源安全平稳供应。
国家管网集团通过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川气东送管道、浙江省管网等天然气管道,每日向浙江输送天然气3500万立方米以上;通过册镇管道、白石管道等5条原油管道,日均输送原油超12万吨;通过浙赣管道等3条成品油管道,日均输送成品油近3万吨。
国家管网集团制定了《杭州亚运会天然气保供联合应急预案》主动对接资源方、接气方等相关企业深入分析供需关系、资源调度检修计划、路径调整等情况精准匹配用能增量需求;将温州LNG气源,接入浙江省天然气管网,形成“海陆并举、多方气源、储用平衡”的供气保障模式,确保资源充足稳定供应。
近日,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发布了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名单,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独山子输油气分公司霍尔果斯作业区榜上有名!
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霍尔果斯作业区,是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入我国的第一站,也是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共同的“龙头站”,更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节点。
自投产以来,作业区青年员工牢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企业宗旨,已累计安全平稳运行超5000天,日最高输气量突破1.6亿立方米,累计输送进口天然气超4500亿立方米,有力地保障了下游管道沿线5亿多居民的用气需求,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霍尔果斯作业区压缩机大修动员会 (霍尔果斯作业区供图)
作业区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模式,鼓励青年员工经常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参加红色教育,把青年员工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同时,作业区注重青年梯队建设,以一季度一团课为载体,不断增强青年的服务奉献意识、激发青年岗位建功热情。26名青年以“岗位责任永远大于管道压力”的国门责任文化,奋力书写着以科技驱动核“芯”竞争力的青春篇章。近一年来,作业区青年获得自治区质量信得过班组1个、自治区级QC成果1项、公司级QC成果2项。
不负嘱托、坚守国门,守望责任、守护梦想。霍尔果斯作业区将继续围绕青年文明号建设,传承国门责任文化,以安全生产为中心扎实做好团建工作,继续以服务引导青年为出发点,激扬青年热血,保障管道安全平稳运行,为国家能源通道畅通奉献青春力量。(潘雪兮)
9月25日,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文23储气库第五轮注气量突破20亿立方米,完成今年总体注气计划的92.39%,较去年同期多注气近3.5亿立方米,库存量超9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铆足“底气”。
在本轮注气工作中,文23储气库开启“应注尽注”冲锋模式,14台压缩机马力十足,60口注气井应开尽开,创造了同期注气启动压缩机与注气井数量的最高纪录;单日注气最高量超1770万立方米,持续60天日注气量超1400万立方米,累计注气生产172天,再次刷新了连续高强度、满负荷注气纪录。
今年以来,文23储气库处于边建设边生产阶段。面对注采气生产和二期工程建设相互交织的挑战,中原储气库公司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优化生产运行方案,加强气藏动态分析,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加密压缩机、采气树等关键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实现了国家管网集团数量最多、功率最大、排期压力最高的往复式压缩机组平均无故障运行5000小时的新突破;加速推进扩能增产工程进度,顺利完成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首座丛式井场投产运行,新增调峰工作气量1.4亿立方米,为冬季保供储气调峰提供更大助力。
“为加快达容达产进程,提升文23储气库注采冲锋能力,今年以来,中原储气库公司加速推进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建设。截至目前,二期24口新钻井已经全面完工,顺利完成18口注采完井施工,1丛式井场已经注气生产,地面工程各项作业有序开展,工程即将进入投产注气的收官阶段。”中原储气库公司副总经理表示,“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文23储气库注采气能力将显著提升,注气规模可实现2400万立方米/日,采气规模可实现3900万立方米/日,今冬明春采气量将超过21亿立方米。”
目前,文23储气库日注气量为700万立方米,注气计划将持续至10月底,力争注气量达21.6亿立方米以上,为开启第六轮天然气调峰采气做好准备。(马红梅)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中央主题教育第四十九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锚定任务目标、矢志走在前列,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第一批主题教育各项任务,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从芳菲四月到夏末秋初,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国家管网集团持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凝聚了强大思想动力、行动合力,形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高位谋划 以“三个一”统筹推动主题教育走在前列
国家管网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紧密结合“统筹、做实、创新、融合、强基”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坚持一盘棋谋划、一表式推进、一体化落实,高站位高标准推动主题教育具体化、精准化、特色化落实。坚持一盘棋谋划,召开集团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发布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先后召开推进会6次,确保步调一致、有序开展。坚持一表式推进,建立主题教育重点任务运行大表,对39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分工,实行挂图作战,定期销号管理。坚持一体化落实,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工作,坚持巡回指导组与所指导单位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确保主题教育扎实有序、各具特色。
示范引领 在学深悟透中擦亮“最讲政治、最有信仰”标签
以思想之旗领航向,用好“学思践悟验”五步法,通过原原本本学、创新形式学、融会贯通学,国家管网集团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加牢固,带头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示范引领者的决心更加坚定。
原原本本学。集团党组以上率下、引领示范,率先举办为期7天的主题教育读书班,组织“第一议题”学习18次,党组书记带头讲授专题党课;所属单位党委举办读书班119期、讲授专题党课124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创新形式学。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以“现场视频”方式开展专题辅导,实现第一批主题教育党员干部全覆盖。用好红色资源,党组成员、总部各部门负责人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地参观学习,在红色教育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交流体会学,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和读书班交流研讨,形成理论成果汇编。专题研讨破解难题学,举办主题教育专题研讨班,针对协同推进“四化”改革进行分组研讨,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改革深化提升、加快立企强企的强大动力。“专业联建”上下穿透学,总部部门党支部将专题党课穿透到所属单位业务系统党支部,在学以致用中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管理双提升。
务求实效 在调查研究中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难题
国家管网集团党员领导干部赴一线、看现场、进班组、到岗位,深入基层找症结、挖根源、定对策,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将调查研究成效转化为推动管网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奔着问题去,聚焦主业找准靶心。以问题为导向,抓好科学谋划,突出把脉问诊,确定调研课题161个,细化调研内容和调研计划,确保调查研究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聚焦问题查,深入一线摸透实情。国家管网集团党组成员深入基层调研16次,与45个作业区(站队)员工面对面交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浦江经验”,解剖调研正反面典型案例290个,做到解剖一个案例、解决一类问题。紧盯问题改,下大力气拿出实招。为加快推进调研课题成果转化,国家管网集团召开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推进会,以“六抓六促”为着力点,开展“双建”活动和“双模”选树工作。召开集团年中工作会、党组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建立调研成果清单,取得转化成效94个,一张张“问题清单”逐步转化为“成效清单”。
真抓实干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党的管网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管网集团不断从主题教育中汲取奋进智慧力量,大力实施“五个坚持”总体方略,在迎战“五场大考”中破难题、促发展、建新功、开新局。
主动迎战能源安全大考,推进管网公平开放。推动管输服务新产品“存气”服务上线运行,使用管网储运设施服务的客户已增至160家,直供下载用户增至1114家。主动迎战转型发展大考,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制程”一体支撑管理变革,70%的制度实现由流程承载,15个统建系统上线运行,IT承载率达53%。落实双碳“1N”政策体系,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打造绿色生态管网亮丽名牌主动迎战深化改革大考,加快管网内部整合重塑。坚持“聚焦客户、集中调控、区域运维、统一建设、专业支撑、资源共享、数字赋能、党建铸魂”的思路,“市场化、专业化、区域化、共享化”改革加快推进,全面启动新单位筹备工作,“161”油气调控体系提前建成,油气管网组织形态和管理架构进一步优化。主动迎战自主创新大考,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3项国家级科技项目进入攻关阶段,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1%,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2件。开展国内首次二氧化碳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高压力多管材纯氢管道试验,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集聚发展动能。主动迎战提速扩网大考,做大做强“全国一张网”。蒙西管道一期、广西支干线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西三线中段和西四线工程全速推进,截至8月,焊接管道总里程2391公里,同比增长50%,创历史新高。
精准发力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整改整治见实效
国家管网集团强化宗旨意识,践行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得更牢,在解民忧、办实事中彰显了企业温情,在油气保供、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彰显了企业担当。聚焦“急难愁盼”,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实施重点项目247项,组织“科技服务万里行”活动等实事114项,员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聚焦务实整改,针对12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41项,整体整改进度百分比为93%。扛牢能源保供“硬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今年汛期,全国多地暴雨持续不断,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国家管网集团各级党组织守土尽责、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油气能源输送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