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23.10
湖北日报:今年西气东输为湖北供气超50亿立方米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一苇、通讯员刘志方)10月20日从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武汉输气分公司获悉,截至今年10月16日,该公司今年已向湖北供气50.01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5.33%,有力保障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气需求。西气东输管道是我国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重要工程,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武汉输气分公司当前所辖10条管道总里程达2030千米,承担着湖北70多个市、县近2000万居民安全平稳用气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西气东输管道的供气量也在逐年增加。今年,武汉输气分公司为湖北供气超50亿立方米,占湖北全年天然气消费量的79%。这些天然气主要供应给湖北的居民、工业和商业用户,有力保障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气需求。预计本月底,西气东输三线(湖北段)即将投产,国家管网在湖北省的天然气管道布局会更趋于完善,供应保障优势更为突出。

20
2023.10
央视新闻:我国大力推动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 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

2023年以来,我国大力推动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加速建设、顺利投产。1—9月份,我国新建主干油气管道里程突破2500公里,创历史新高。


日前,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新疆段主线路管道,全长583公里,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焊接正式完成。整个工程预计2024年10月建成,每年可向中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300亿立方米。


我国大力推动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互联互通工程建设相继完成。中俄东线、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一线、青宁管道、苏皖管道5条天然气主干管道在江苏境内全面实现互联互通,每年转供能力达75亿立方米。


中开线与平泰线互联互通工程顺利完工,为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文23储气库提供更多的输气通道。


管道全长4269公里川气东送二线管道,近日也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构建我国天然气管网“五纵五横”新格局的关键一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输送天然气超200亿立方米。


 “十四五”期间,我国规划新建管道2万公里以上。三年来,国家管网集团累计开工建设项目超170个,新建项目焊接里程超1万公里,建成具备投产条件管道里程11300公里,天然气管道里程增长21%,互联互通转供能力增长57%。

16
2023.10
央广网:前三季度我国新建主干油气管道里程突破2500公里 创历史新高

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李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推动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加速建设、顺利投产,1到9月份我国新建主干油气管道里程突破2500公里,创历史新高。

经过一年多建设,全长583公里的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新疆段主线路管道日前焊接正式完成。整个工程预计明年(2024年)10月建成,每年可向中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300亿立方米。

国家管网集团西四线新疆项目部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闫慧彬:西四线建成投产后,将和西二线、西三线联合运行,进一步完善我国西北能源通道,提升我国天然气管网系统管输能力,提高能源输送的抗风险能力。

我国大力推动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互联互通工程建设相继完成。中俄东线、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一线、青宁管道、苏皖管道5条天然气主干管道在江苏境内全面实现互联互通,每年转供能力达75亿立方米。中开线与平泰线互联互通工程顺利完工,为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文23储气库提供更多的输气通道。管道全长4269公里的川气东送二线管道,近日也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构建我国天然气管网“五纵五横”新格局的关键一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输送天然气超200亿立方米。

国家管网集团工程部总经理齐建华:前三季度,国家管网集团管道建设总里程超过2500公里,同比增长了30%,达到历史新高。我们加快构建布局优化、覆盖广泛、功能完备、外通内畅的“全国一张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进一步夯实了物质基础。

16
2023.10
湖北日报:高钢级大口径钢管根根都过硬

钢管生产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罗序文 通讯员 蔡繁 陈志毅

国庆节期间,位于荆州的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数智化直缝钢管车间,一张张钢板通过自动传送、自动成型、自动焊接“变成”一根根钢管,在线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完成切割、修磨等动作,电子屏实时滚动显示最新生产数据……

这是国家重点能源工程项目钢管生产现场。6月,该公司完成“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工程”和“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钢管保供生产任务,现在又接着生产“川气东送”二线工程所需钢管。

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前身是江汉石油局沙市钢管厂,22年来为西气东输一至四线工程建造钢管,成功实现大口径螺旋埋弧焊管国产化,成为国内首个将复合型坡口生产工艺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钢管厂家,累计为2万多公里“西气东输”管线提供25.6万吨钢管。

填补高钢级大口径长输管道空白

“西气东输”被称为“中国国土上的国际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钢级最高的输气管道。2000年该工程启动时,国内还没能力生产这种钢管。

这项重任落到了沙市钢管厂肩上。殊不知,生产“西气东输”钢管,既要对生产设备全面改造,更要摸清管材的形变量和性能变化规律,研究和选用焊接材料,建立钢管制造工艺规范等等。

一开始,大家对短期内生产符合要求的钢管信心不足。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沙市钢管厂189名技术人员开始探索国产化研制之路。通过仔细研究“西气东输”钢管标准,先后完成成型设备、焊接系统等13项重大项目改造,使全厂三套主机具备生产高标准西气东输钢管的能力。

历经4个月攻关,沙市钢管厂成功试制“西气东输”所需钢管,一次性拿到4万多吨订货合同。

月月刷新生产纪录

2008年,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再度接到“西气东输”二线钢管生产任务,需提供9.8万吨钢管。

当时,该公司直缝钢管年生产能力还不到9万吨,并且承担着“川气东送”钢管保供任务,大家顿时犯了难。

年生产量突破10万吨,人员、设备、工作强度、质量管控都是挑战。时任直缝钢管厂厂长张利民发出动员令,36个党员责任区负责人签字画押,49名党员签订“红色承诺书”,明确自我承诺事项、承诺时间和具体措施。

老党员费国良是一名埋弧自动焊工,每天定时检查焊丝焊剂,避免因焊丝焊剂受潮而出现质量问题,所在焊接工段四班连续四次被评为“质量明星班组”。成型工段“党员责任区”负责人李发亮,坚持班前、班中巡检,及时排除故障,使设备作业率提高30%。

产量月月攀升,纪录月月刷新,当年5月份创下了单月交管2.4万吨的好成绩,全年共生产“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重点项目保供钢管15.2万吨,完成“红色承诺”项目56个,解决各类生产难题40多个。

这一年,该公司荣获国家“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优胜供货商”称号、“沙管”牌钢管荣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

让每一根钢管都过“硬”

凭借良好信誉和口碑,2021年以来,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再次承揽西气东输三线、四线钢管11.8万吨生产任务。

保供任务重,生产机组不能停。

2022年8月7日19时25分,暴雨倾盆。该公司接到紧急通知:“今晚必须完成17车钢管监装任务,否则就会影响三线项目施工进度。”

保交货就是保市场。公司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品班副班长黄英和同事小马刚完成10车钢管的检验任务。他们迅速套上雨衣,拿上工具,再次冲向发运货场。

“就我们2个人,这剩余7车钢管可能检测不完啊!”小马一边测量,一边嘟囔。

“咱们先干,其他同志会来的。”黄英仔细耐心地检测每一根钢管。

“我们来增援了!”雨夜中一片灯光闪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党支部书记董军,带领其他检验员冒雨赶到发运场,与黄英师徒一起开展检测任务。

经过全体检验班组成员努力,22时15分成功完成全部发运钢管检测任务,确保离场的每一根钢管都质量过关。

15
2023.10
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供暖季来了 国内天然气保供能力增强 整体价格稳定

11
2023.10
央广网: 守护涩宁兰 让高原寒冬更温暖

央广网西宁10月9日消息(记者汪晓青)时节行至寒露,高原进入深秋,阵阵寒意中,有一群人坚守在高原戈壁,守护在草原湖畔,为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做着冲刺准备工作。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涩北压气首站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涩宁兰输气管道的起点,承担着甘青两省天然气输送重任,管辖着345公里天然气管道的生产运行工作。

场站距离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270公里,地处柴达木盆地腹地。气候条件虽然恶劣,但场站的工作劲头和创新动力却从不“缺氧”。


涩北压气首站(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分公司供图)

据涩北压气首站机械设备组班长王定国介绍,目前场站同事们都在全力以赴保障冬防保供工作,他所在的机械设备组要负责对场站设备做好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对风险隐患提前识别排查,以确保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场站设备得以安全平稳运行。

“自2009年参加工作,我就来到了涩北压气首站,这些年坚守在高原上,对专业的探索和岗位的坚守从未松懈。”王定国说,十多年的工作历练,和同事如朋友如家人,也希望自己能一如学习进步,给新入职的员工树立榜样。


涩北压气首站“传帮带”维护保养阀门(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分公司供图)

这份坚守的毅力和进取的力量,顺着管线流淌,在高原传递,也在德令哈作业区涌动。

青藏高原,昆仑山下,德令哈作业区的工作人员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季保供工作忙碌。

“今年冬防保温工作共有20项,截至10月8日,我们已经完成了18项。”德令哈工作区电气岗工作人员王彦兵说。

平均海拔3100米,风沙大,气温低,这里也被称为是涩宁兰输气管道最艰苦的站队之一,下辖的羊肠子沟压气站海拔3452米,更是被誉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压气站”。


德令哈作业区羊肠子沟压气站(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分公司供图)

“我们作业区所辖涩宁兰双线管道总里程666公里,沿线6家下游用户共计12个计量点,承担着为涩宁兰双线增压以及为德令哈市、乌兰县、大柴旦行委供气任务。”王彦兵说。

高海拔的挑战下,作业区工作人员也对自身工作提出了高要求,达到了高水准,实现了高质量运行。

据王彦兵介绍,德令哈作业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压缩机无故障运行12800小时攻坚战各项工作,2023年1月1日至今,压缩机组运行平稳,机组累计无故障运行时间13289小时;2020年至今累计运行60727小时;连续四年机组无故障停机。

这份成绩,源自作业区每一个人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也归功于师徒“传帮带”的接力传承。


德令哈作业区定期组织学习压缩机专业知识(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分公司供图)

“在作业区,每个新入职的员工都会参与师带徒活动,今年新入职的四位员工都是95后、00后,我们都安排了师傅帮带,根据他们的专业所长分配岗位。”据王彦兵介绍,工作区鼓励员工践行高原奉献精神,用“红旗工作法”引领工作,通过劳模(先进)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鼓励员工创新进取,结合作业区运行实际需求,鼓励新员工进行技术革新,通过培训交流、技术共享、场站互检等机会,加强人员交流学习,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从而推动作业区工作创新发展。


在湖东压气站可以遥望青海湖(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分公司供图)

顺着管线往东南走,一片蔚蓝的湖泊进入眼帘,这里是被誉为“高原蓝宝石”的青海湖。

“我们的场站就在青海湖畔,出门就能看到蔚蓝的湖水,夏天的时候,青海湖水清天蓝,油菜花开,特别漂亮。”刘明勇说。

刘明勇所在的湖东压气站,地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甲乙村,是一座涩宁兰一线、复线合建站场,主要承担着干线增压和为共和县、湟源县分输供气的任务,管辖着8座干线截断阀室、4座阴保间以及涩宁兰双线309公里天然气管道,所辖管道绵延青海湖南岸100多公里。


矗立在高原的湖东压气站(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分公司供图)

进入秋冬季,青海湖的景致逐渐萧瑟,保供的任务愈发严峻。

“我们的管线途经海南州共和县黑马河乡、江西沟镇和倒淌河镇,平均海拔3240米,管道巡护人员每天都会进行沿线巡护。”刘明勇说,为确保管道运行平稳正常,针对管道沿线人口较集中的村镇、学校等重点区域,巡护人员会徒步进行巡检。同时,管道专业人员也会每两天进行一次巡检,通过交叉巡护的力度,保障管道运行。此外,巡护工作还借助了高科技的力量,通过投入大型无人机巡线,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管道保卫模式。


湖东压气站徒步巡线(央广网发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分公司供图)

高原即将迎来寒冬,供暖保供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赶在入冬之前,我们要把冬天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梳理清楚,完成排查处理,以做好冬季保供的准备工作,确保管道设备设施安全过冬。”刘明勇说。

一条管线,串起了沿线场站一个个坚守的身影,温暖了甘青两省的万家灯火。高原即将入冬,但寒冷并不那么刺骨,高原腹地,一股股暖流正在源源不断输送,一位位“温暖橙”正全力护航。

10
2023.10
石榴云客户端:新时代好青年·苏学瑞:西四线质量管控必须万无一失

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自2022年9月开工以来,近万名工人厉风沐沙,接受了大风、沙尘、高温等各种考验。西四线新疆段管道沿线地貌以戈壁、荒漠为主,人烟稀少,交通条件、社会依托较差。施工过程中,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嘴巴吃沙我们不怕,最怕的就是设备吃沙。”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新疆工程项目部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人苏学瑞说。

10
2023.10
国资委:国家管网集团高位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局高标准起步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党组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统筹衔接、有序推进三级单位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工作,实现高质量开局、高标准起步。截至目前,国家管网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参加第二批主题教育的18家二级单位、185家三级单位全部完成动员部署工作。

科学谋划 统筹衔接 迅速掀起主题教育新一轮热潮

国家管网集团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三级单位党组织185个、基层党支部1082个、党员14400余名,呈现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国家管网集团党组坚决把高质量高标准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总结应用第一批主题教育“一盘棋谋划、一表式推进、一体化落实”的经验,以“一案一表一册”为抓手,第一时间印发实施方案,编制重点任务分解表,逐项明确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销项管理,编制巡回督导组《工作手册》,细化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推动掀起新一轮主题教育热潮。

集团各所属单位总结第一批主题教育经验,突出“早”字抓谋划、抓“预热”,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打下良好基础。研究总院沿用“理论武装与指导实践相统一、政治过硬与主动作为相统一、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关爱群众与实干担当相统一、干部带头与从严管理相统一”的“五个统一”做法,做好典型经验、调查研究、问题整改衔接。西气东输公司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进行专项宣贯讲解,帮助三级单位理清要点、画出重点、预判难点。

完善机制 强化领导 保障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局

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三个巡回督导组,配齐配强组长及成员,建立审核机制、列席机制、访谈机制、调研机制、抽查机制、联动机制,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局。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巡回督导组全员集中培训和专题辅导,结合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深化市场化、专业化、区域化、共享化“四化”改革的实际,把第二批主题教育与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改革顺利落地和员工队伍稳定。

集团各所属单位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做到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一体推进。山东省公司强化“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办公室统筹推进、工作小组执行落实、‘双周’工作例会”运行机制,绘制思维导图,进一步明晰路径和方法,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东部原油储运公司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以推动“四化”改革、安全生产、队伍稳定等重点工作检验第二批主题教育成效。西部管道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政策宣讲,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倾听解决员工诉求,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学习先行 理论赋能 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

国家管网集团各所属单位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运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载体,陆续举办领导班子读书班17期,就近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20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落在实处。

北方管道公司坚持采取“五学”模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8本规定书目和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提升学研实效。西南管道公司组织深读细研指定书目,聚焦有关内容进行专题研讨,不断拓展党员干部学习深度广度。华南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到江西瑞金、井冈山开展“红色寻根之行”,在现场“沉浸式教学”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09
2023.10
央广网:青海黄南州进入“天然气时代”

9月28日21点30分,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兰州输气分公司拉脊山分输站稳压4.0兆帕合格,开始向下游河泽燃气管道输送天然气置换氮气。截至29日8点14分,河泽燃气(一段)平压结束,标志着西宁作业区拉脊山分输站投产成功。


开阀供气(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分公司供图)

拉脊山站是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供气的分输点,于2023年6月开始建设。该站海拔高近3800米,气候恶劣,施工难度大。兰州输气分公司秉承国家管网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企业宗旨,克服高原反应和恶劣天气影响,经过近4个月紧锣密鼓地建设和投产小组24小时通宵作业,赶在中秋前夜成功投产。

黄南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以南,总人口28万余人,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拉脊山分输站的投产,标志着黄南州即将进入“天然气时代”,使同仁市、尖扎县的10万人受益,且有利于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完善城镇功能,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宜居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分公司 慕泽伟 供稿)

08
2023.10
石榴云客户端:西气东输四线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穿越管沟最深超30米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于江艳报道)记者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吐鲁番—中卫)新疆段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即将完成。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这段穿越工程管沟最深处超30米,是普通地段的10倍。

9月19日,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现场,矿渣被泥浆带出来后流入防渗钢槽,这些泥浆经过滤后还能循环利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天然气管道穿越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段位于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因素后,决定在哈密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实施水平定向钻穿越。”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新疆工程项目部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人苏学瑞说。

为保护环境,水平定向钻入孔和出孔处,都设计在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边界之外。

与油气开发钻井不一样的是,水平定向钻穿越的钻机是以一定角度钻进的。此次施工是要在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床底下钻出一条960米长的弧形孔道。“常规路线穿越,管沟从地面开挖,管道入沟后覆土掩埋,管沟深3米左右。”苏学瑞说,从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床底下穿越的弧形孔道,最深处将达31米。

要在河床底下钻出如此深、如此大且如此长的孔道并不容易。钻机的钻头最大直径只有0.65米,而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天然气管道直径是1.219米,也就是说河床底下孔道必须超过天然气管道直径,且要预留出一定空间,管道在回拖过程中才不会被卡住。

9月19日,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设计图纸。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按照设计要求,要通过10级扩孔作业,将孔道扩到1.65米才能满足管道穿越要求。自4月8日施工以来,因地质条件复杂,扩孔作业时多次被卡钻。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渠慎元预测,若10级扩孔顺利,很快就能完成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定向钻穿越。

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平均宽约0.4公里,总面积1006.50公顷。

首页 41 4243 44 45 末页
页数:43/10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