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荆州市文旅区改线工程川气东送管道段如期投产。该工程是由国家管网集团牵头,多家权属单位共同建设的首个企地共建工程,包括忠武线、川气东送管道、荆石管道等3条输气管线。改线段原管道长度约10.5公里,新建管道长度超11公里。
施工现场(通讯员供图)
据介绍,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国家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核心保护示范区,是湖北省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旅游代表作和中国知名旅游品牌。根据当前旅游区规划,分别与域内川气东送管道、忠武管道、荆石管道等3条输气管道存在交叉重叠。经多方协商,为解决管道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管网集团主动承担央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配合政府做好此次管道改迁工作。
2022年3月,改线工程正式开工。各参建单位强组织、抓落实,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优势、地缘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强施工过程管控,动态管理、持续改进,实现了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有效。动火作业期间,统筹调配资源,多方协调配合,顺利完成连头作业,焊口一次检测合格率达100%,实现了工程质量和安全双把控。
该改线工程的顺利实施,对确保天然气管道长久安全运营及文旅区旅游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通讯员 张佳丽 李昊鹏)
央广网克拉玛依消息6月20日(见习记者姜茸 通讯员李杰)6月18日,极具代表性的新疆自驾游“网红公路”独库公路正式恢复通车,当天,“守望独库,绿动先行”通车节系列活动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举办。在活动现场,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独山子输油气分公司(以下简称独山子分公司)积极参与,并向现场观众介绍了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管道保护工作。
独山子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讲解管道保护工作 (央广网发 李杰 摄)
在活动现场,独山子分公司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向现场观众介绍了企业的管道保护工作,独山子分公司副经理郗涛表示:“作为央企,我们积极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在能源安全、绿色发展中勇做表率。”
独山子分公司副经理郗涛接受采访 (央广网发 李杰 摄)
据悉,国家管网集团是2019年12月9日新成立的国家队,独山子分公司不断践行集团公司“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企业宗旨,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作用。
活动现场小朋友正在认真研读手册 (央广网发 李杰 摄)
活动现场的管道保护工张宇说:“无论严寒酷暑我们每天都要开展管道线路巡检工作,来保障油气平稳顺利运输,在此宣传管道保护也是希望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来自乌鲁木齐的游客刘宁说:“在大型的公共活动开展管道保护宣传的模式比较新颖,也很接地气,通过这次的管道保护宣传活动,我既了解到大美新疆的独特风景,也知道咱们管道巡线工作的不易,向奋斗在能源保障一线的人们致敬,以后我也要为保护环境、保护管道做贡献。”
乌鲁木齐游客刘宁接受采访 (央广网发 李杰 摄)
“绿色管道”筑起“绿色家园”,独山子分公司一直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自2009年投产至今,通过压缩机剩余能量二次利用,现已累计发出“绿电”7.59亿千瓦时,相当于约9.33万吨标准煤的发电量。
独山子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讲解管道保护工作 (央广网发 李杰 摄)
在“守望独库,绿动先行”通车节活动中,独山子分公司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受到了广泛赞誉。通过现场宣传和管道保护工作的介绍,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管道保护的重要性,还提高了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近日,由贵州省应急管理厅、贵州自然资源厅、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主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承办的“贵州省2023年地震和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举行。西南管道公司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贵阳抢修中心作为演练第六场景“油气管道泄露救援抢修”专业队伍,共抽调15人、携带装备32台(套)、抢险及运输车辆4辆参演。
演练现场。
此次综合演练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配合的综合性演练,演练按照实景实战,分级响应、部门联动、军民结合的方式实施,重点演练信息报送、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指挥调度、现场救援、救灾安置六个科目。现场指挥部下设现场搜救组、应急专家组、医疗救护组、救灾工作组、宣传报道组、秩序维护和人员核查组、善后处置组、环境监测组、交通运输保障组、电力保障组、通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调查评估组等14个工作组。
演练模拟六枝特区塔山街道附近发生里氏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因地震引起地质滑坡导致的天然气管道泄漏,危及群众及搜救人员安全,情况十分紧急。贵阳抢修中心按照贵州省应急厅要求开展紧急救援任务,首先在演练中展示了先遣组人员抵达现场使用可燃气体检测、探边、警戒,针对现场管段泄漏情况制定作业方案。
随后,抢险组到达现场进行设备展开,按照既定方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经过工艺处置和轴流风机吹扫,利用刚性堵漏卡具对泄漏管段进行紧急带压堵漏,使用引流装置将天然气引流至安全区域。经过多次紧固、验漏,确认漏点无泄漏,抢险完成。
通过此次综合应急演练,充分展示了贵阳抢修中心应急抢险能力和水平,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预期效果,同时为贵州省救援专业、保障有力、协调顺畅的应急专业救援队伍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图/文 杨尧)
6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发改委携手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走进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新园社区,为各族群众送上“零距离”管道保护宣传服务。
政企联合推动管道保护宣传进社区
本次活动紧扣全国安全生产月“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旨在推动政府各部门、各企业以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的态度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帮助服务社区居民进一步提升管道保护意识、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自治区公安厅、发改委和西部管道公司业务主管领导和同志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胡江锋介绍西部管道公司基本情况
活动现场通过悬挂标语横幅,摆放展板海报,开展案例分享,发放宣传单和宣传品等多种方式,向居民进行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普法活动,并以有奖竞答、趣味互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疏散基本常识,切实提高宣传的传播度和吸引力,让群众更加深刻认识到输油气管道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凝聚起“管道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企业组织居民现场互动答题
据了解,自治区油气办、自治区发改委能源监督管理处作为油气管道保护工作的主要监管部门,长期以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帮助指导辖区企业严防严控打孔盗油、第三方施工破坏管道等行为,并逐步建立起“政企警民”四方共同参与的管道保护工作联络合作机制,共同为保障好输油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现场为小朋友发放学习用具
同时,为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西部管道公司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地方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6月是第22个安全生产月,为突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6月16日上午9点,宜城市住建局组织宜城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与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宜城分输站开展2023年宜城市燃气泄漏联合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门站进站阀门燃气泄漏,需上游关闭阀门共同进行处置。演练中,两家公司应急人员紧密配合,演练主要就险情发现、险情传递、人员疏散、现场警戒、应急抢修、恢复供气等环节进行了应急处置。整个演练过程中,各应急人员尽职尽责、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按照演练方案有序进行。
此次应急演练检验了燃气泄漏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与上游公司应急处置配合协调能力及工作人员对场站燃气泄漏应急处置能力。
市住建局燃气分管负责人对演练进行了点评,并要求华润公司重视燃气安全生产,从场站门站运行、燃气工程施工、终端用户安检、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燃气领域安全;制定管道燃气全领域科学、可行的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协同作战能力;加应急演练实战性,确保无事先设定脚本,实战检验各部门的快速反映能力。
贵阳作业区宣传现场。
为加强管道保护宣传,提高全民油气管道保护意识,6月16日,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借助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契机,组织所辖基层作业区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油气管道保护专项宣传活动,让管道保护知识走进管道沿线群众心中。
活动期间,各作业区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企地联合宣传活动。
安顺作业区宣传活动现场。
6月14日,安顺作业区联合西秀区大西桥镇政府开展油气长输管道安全宣传活动,向所辖群众耐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积极解答群众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知识疑问;用“以案说法”的方式让群众认识到天然气管道泄漏后的危害性,提高群众的管道保护安全意识。同时,为进一步营造“管道保护、人人有责”的保护管道氛围,培养广大学生从小建立起管道保护安全意识,安顺作业区走进二级高后果区特定场所——丘田小学,开展管道保护宣传活动,把校园的学生为载体,为孩子们送去温暖、送去安全知识,更好的把安全教育贯彻到各个家庭,以点带面,广泛宣传管道保护的重要性,使管道保护工作深入人心。
都匀作业区宣传。
6月16日,都匀作业区联合黔南州发改局在都匀市人民广场开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和管道保护专项集中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油气管道安全的常识、发放宣传册,告知有奖举报机制及举报的相关信息,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破坏、影响管道运行安全的行为。向群众宣讲耕作农忙作业时的管道保护注意事项,防范破坏油气管道,避免事故发生。群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此类活动能够多开展。
中贵天然气管道息烽段长54公里,息烽县靠近省会贵阳市,管道沿线高后果区多,第三方施工管控难度大。6月16日,贵阳作业区借助安全生产月联合息烽县发展和改革局、公安局开展油气管道保护专项宣传活动,讲解了管道泄漏可能造成的危害、破坏管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知识,号召广大群众参与管道保护工作,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管道保护及风险意识,更有利于作业区积极打造管廊文化,推动企地联防联控。
遵义作业区现场联合宣传。
6月18日,遵义作业区联合播州区人民政府组织安全月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拉横幅、打造信息告知牌、发放管道保护法律知识传单等方式,让群众知道损伤管道的严重后果及有奖举报机制,并向群众发放记录本、购物袋等宣传物资,组织观看了科普视频和专家直播,学习滑坡灾害逃生、泥石流灾害逃生与撤离等内容,将西南管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地灾防治原则告知群众。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保护更加深入人心,夯实了沿线“管民关系”,营造了“管道保护,人人有责”良好氛围。(图/文 田玉)
近日,在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酒泉输油气输油气分公司红柳作业区员工王发怀来到所辖西气东输三线管道KP1483处,对辖区内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周边的作业情况进行巡查。
固定翼无人机的组装、地面站基站的架设、开始起飞前的检查,一切有条不紊。
起飞后,无人机对该区域正在施工的西四线工程周边大型机械进行有效识别,计算出与在役管道的安全距离,然后通过平台及时推送至移动端和平台端,供分公司和作业区及时了解施工动态。利用这样的方式,他们还可以对管道下沟等关键工序进行质量巡查。
无人机巡查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施工现场
红柳作业区,位于甘肃安西国家级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内,地理位置特殊,距离出疆地标星星峡只有几十公里。作业区管辖的管道区域,穿越戈壁、山丘、湿地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还有公共交通设施的穿跨越。近年来,作业区一直在探索如何让管道巡护提质增效。
2022年1月,酒泉输油气分公司率先在红柳作业区进行无人机巡护试飞。经过一年半的探索,在红柳作业区和瓜州作业区实现了无人机巡护常态化。同时,随着无人机巡护在飞行的安全性、目标识别的准确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管理机制的完备性等方面日趋成熟,成为了保障油气管道安全的又一利器。
位于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维护站附近的大泉湿地,是红柳作业区辖区管段一个典型的巡护难点。湿地地质松软,芦苇丛生,一年四季通视性与可通过性极差。因巡护车辆很难抵达管道周边,大部分时间都靠徒步巡护。春、秋两季水位上升,泥巴裹满膝盖,步行艰难;夏季高温,如蒸笼一般闷热,极易中暑;到了冬天,齐眉的芦苇干枯后像无数把锋利的“小刀”,一不小心碰到皮肤,便是一道血印。
王发怀作为红柳作业区管道岗的老员工,八年多来一直坚定地行走在这“险象环生”的管道线路上。尽管他熟悉管道沿线的危险地带,但每次徒步巡检,五公里的路程还是要耗费三五个小时左右,特别是临近深夜,人员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
自从作业区开始使用无人机巡线,20分钟内即可完成5公里气线管段往返巡检任务,并且无人机巡护视野开阔,可覆盖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杜绝了巡护盲区。
目前在红柳作业区执行巡线任务的无人机共3架,其中垂起固定翼CW-15无人机2架,多旋翼M300无人机1架。多旋翼无人机使用便捷,操作容易,受限空间小;固定翼无人机具有长续航、长距离画面稳定传输的优势,不同机型还可协同“作战”。
使用无人机后,红柳作业区的总体日常线路巡检时间由原来的人工徒步8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节省了人力和车辆的投入,提升了巡护作业安全性。2022年全年红柳作业区、瓜州作业区共开展无人机巡护1092架次累计航程达38080公里,累计节约车辆油料费近3万元。
操控固定翼无人机升空巡线
在无人机管道巡护应用过程中,作业区还联合巡护单位还不断拓宽应用效能,接续增加了巡检位置播报、管道路由渲染、AI智能识别、语音告警、预警信息实时推送等多项功能,巡检平台的功能得到扩充,巡检效果变得更加精准。作业区管道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网页、手机APP查看无人机巡护过程。数据实现自动上传存储,可以实时查看追溯历史影像资料,以便信息查阅和比对。
除了巡护,无人机还搭载激光甲烷检测设备开展泄漏检测,作为人工开展泄漏检测的有效补充,在缩短全管段泄漏检测周期、提升检测准确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遇到大雨、地震等极端天气时,无人机可以快速排查地质灾害情况,确保应急情况下快速精准获取现场信息,通过图像回传共享,为应急抢险方案制定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旋翼飞机还可以通过自带摄像头外加红外热成像仪进行夜间查探,及时排查跟踪打孔盗油违法迹象,为管道安全运行增加保护屏障。
无人机携带红外热成像仪夜间巡检
后续,该分公司还将继续探索无人机A起B降和长续航技术等应用,实现真正的无人操控智能巡护。未来,还将拓宽无人机信息收集和辐射范围,充分发挥互联网与集成化管理的优势,逐渐将管道线路管理从以“人巡”为主向以“技防”为主转变,为油气长输管道平安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黄菊玲)
央视网消息:记者昨天(6月8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6月份输气量实现连续7天增长。单日最高供气量达1.6亿立方米,突破同期历史记录,为京津冀地区夏季用气高峰提供保障。
在国家管网陕京管道系统生产调度中心,值班工程师正在认真监控输气流程和运行参数,确保管线和沿线49台压缩机组正常运转。进入夏季以来,陕京管道系统连续一个月平均日输气量超过1.5亿立方米。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总经理 唐善华:陕京管道系统承担保障首都、服务华北、辐射周边的天然气供应任务。目前,陕京管道系统已经形成五大进京通道,今年累计输气3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4%。
陕京管道系统作为天然气“全国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里程超过5584公里,年设计管输能力800亿立方米,供气范围覆盖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共计六省(区、市),自投产以来总输气量突破6000亿立方米。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一苇、通讯员刘志方)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武汉输气分公司是湖北省天然气保供的主要企业,记者从该公司获悉,截至6月7日,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今年已累计向我省供气超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创历史新高。
该公司当前所辖10条管道总里程达2030千米,承担着湖北70多个市、县近2000万居民安全平稳用气的重任,供气量占湖北省内总用气量的77%。管网安全重于泰山,在落实各项保供措施的同时,该公司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地质灾害点、设备设施老旧等异常情况进行风险排查评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常态化组织各类安全生产事件突发应急演练,遇突发状况“拉得出”“顶得上”。
目前,西气东输三线湖北段天然气管道建设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投产后将进一步惠及荆门、荆州等未通管道天然气的县区。同时,随着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完善,湖北省内天然气管道将实现互联互通,省内管网覆盖率将持续提升,天然气管网调峰能力不断优化,资源调配将更加高效。
据了解,国家管网已在湖北启动川气东送二线、枣宣联络线等管道建设前期工作。其中,川气东送二线是四川盆地川气出川的又一条外输管道,可以进一步充实中东部地区天然气调峰资源;枣宣联络线的建设将有效释放西气东输一线中段管道管容,同时缩短新疆、陕甘宁资源至华中地区的运输距离,为湖北提供更加充足的清洁能源。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截至6月7日,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自投产以来总输气量突破6000亿立方米,为保障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量清洁能源。
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总里程5584公里,年设计管输能力800亿立方米,供气范围覆盖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省份,承担保障首都、服务华北、辐射周边的供气任务,目前已经形成五大进京通道,“七环”环京管网布局。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总经理唐善华表示,国家管网集团坚决履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推行“冬夏一体化”保供模式,全力做好油气管网安全平稳运营,提升中央企业在能源保供方面的骨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