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国家天然气互联互通重点工程——蒙西管道项目一期工程成功投产,这是我国首条直通雄安的天然气主干管道。
蒙西管道全长1279公里,途经内蒙古、山西、河北、天津四省区市。本次投产的蒙西管道一期工程总长413.5公里,起自天津液化天然气临港分输站,终至河北保定定兴分输站,最大管径1016毫米,年设计输量66亿立方米。
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聚焦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能源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在工程建设大提速中不断织密“全国一张网”。
(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
深圳LNG项目效果图。
6月28日上午,国家管网深圳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站项目(以下简称深圳LNG项目)建设场地移交仪式在大鹏葵涌办事处深圳LNG项目现场办公楼举行。葵涌党工委书记杨海杰、国家管网集团深圳液化天然气项目经理部党总支书记纪国富、葵涌办事处有关领导、官湖社区、官湖股份合作公司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仪式。
国内首座采用下沉式 LNG储罐建设项目
据了解,深圳LNG项目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湾北侧海域,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也是国内首座采用下沉式LNG储罐建设项目,被列为深圳市、大鹏新区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陆上管道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资源互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供应、调峰、储备保供能力,推动全国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对调整能源结构、保障民生用气、保卫碧水蓝天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仪式上,纪国富对葵涌推进该土地整备项目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为市、新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保驾护航,是葵涌义不容辞、必须担当的职责所在。”杨海杰在仪式上表示,项目用地的顺利移交是新区、街道、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相关企业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项目如期顺利推进,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葵涌也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协调,全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
聚焦重点片区、重大项目 葵涌加快推动土地整备等
今年以来,葵涌党工委、办事处以深化“五好”单位建设为抓手,聚焦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加快推动城市更新、土地整备、轨道交通项目征拆等工作进度。
今年2月份,成立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专班组,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统筹推进项目攻坚。专班组下设土地整备和房屋征拆、统建安置、土地整备利益统筹、城市更新及统建安置5个攻坚小组,逐个突破短板弱项。
4月,大鹏新区把推动沙头片区(三期)、溪涌片区(一期)、综合市场(二期)、振达工业区、横头双伍(一期)、上洞新村等6个城市更新单元拆迁谈判及实施主体确认工作列入21个区级干部“揭榜破题”攻坚项目之一,并从各相关职能部门选派10名党员干部全脱产加入葵涌城市更新宗座组,成立临时党委和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此次移交的国家管网深圳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站项目建设场地,在项目攻坚的关键时刻,街道主要负责人约见企业负责人,深入开展交流并做通对方思想工作,最终促成顺利交地,推动项目快速见成效。
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当前,葵涌城市更新、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截至目前,横头双伍城市更新单元(一期)签约率达98%,正在进行剩余3户6栋房屋攻坚冲刺;葵涌综合市场更新单元(二期)涉及国有资产物业已基本处置完毕,涉及私人物业签约率达93.2%,正在全力谈判攻坚;振达工业区城市更新单元已100%完成签约工作,进入实施主体确认阶段;深圳市工人疗休养院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大鹏新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正按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实施路径推进;石葵线项目最后一栋房屋完成拆除;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葵涌段)已完成中冠厂物业腾空并进场施工,正全力做好燕葵区间11栋房屋征拆(腾空)工作准备。
采写:南都记者 陈杏花 通讯员 王仰虹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杜燕飞)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日前,9.45兆帕全尺寸非金属管道纯氢爆破试验在位于哈密的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成功实施,标志着国内首次高压力多管材氢气输送管道中间过程应用试验完成,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纯氢运输提供了技术支撑。
充氢测试管段。受访者供图
“本次试验分为充氢测试和纯氢爆破测试两个阶段,试验管材包括3种非金属管道及低钢级金属管道。”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技术专家邱姝娟介绍,充氢测试通过模拟管道真实输送环境,保持6.3兆帕运行压力,经过30天测试,验证管道设备的氢气相容性、阻隔性以及连接处的密封性;爆破测试则将高阻隔柔性复合管升压至9.45兆帕,实施全尺寸纯氢气爆破,进一步验证非金属管道在纯氢高压条件下的承压性能及燃爆形态。
工作人员对测试管段各项参数进行现场记录。受访者供图
管道输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运输的重要方式。据介绍,此次试验涉及的管道尺寸和试验压力均超过国内已建纯氢管道主要运行指标,是国内首次对非金属管道进行高压纯氢爆破试验,为管道运行安全管理的综合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试验场所内放置的实验管材。受访者供图
“本次试验利用国家管网集团自主搭建的国内首个多介质、多材质、多尺寸管道试验测试平台开展,可以满足纯氢、掺氢和二氧化碳管道输送和设备设施测试要求。”国家管网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管网集团将加快推进氢气、二氧化碳等多种介质储运技术攻关,助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产业建设。
中新网新疆新闻6月28日电(田玉 郭子毅 曹雪莲 )连日来,国内部分地区高温预警信号频发,局部区域最高超过了40摄氏度,随着天气和用气的“双升温”,在位于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附近的戈壁荒漠上,一群“橙色铁军”来回奔波在户外作业现场,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守护着“西气东输”能源大动脉的运行,确保千家万户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在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四堡分输站里,下午四点,户外气温超过40摄氏度,徐帅和同事们带着各种检测仪器,对输气管线及设备设施展开巡检。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了墩作业区副主任徐帅告诉记者,他们执行的是“1+3”+综合+特殊巡检,天气热的时候,对他们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元器件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容易造成密封的老化和一些其他的电子元器件的损坏,所以他们安排在最热的时候,进行一次现场的巡检,重点观察这些连接的部位有没有漏油,还有电子元器件的显示是否正常,有没有报警。
为了确保输送油气资源的井然有序和全程安全,在巡检中,徐帅和同事们实时关注重点参数,及时分析运行状态,确保设备设施平稳高效运行。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了墩作业区副主任徐帅说,气温过高气体热胀,会造成泄放阀的设定压力增大,他们巡检时候重点关注它的设定值是否是6.3兆帕,如果超过设定值,他们要及时进行泄压。
四堡分输站设置有9台输油泵,120余台阀门,两个变电所,两台泄压罐等重点设施,在例行巡检时,徐帅和同事们必须按照要求穿防静电的长袖长裤工服,从而杜绝电火花及火源,可厚衣服也给巡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了墩作业区副主任徐帅说,每次巡检一圈下来至少要四、五十分钟,在这个天气下,每次巡检完大家都是大汗淋漓地,对大家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每天巡线下来,至少要走16公里的路,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在徐帅和同事们的工具包里,带有不同的工具,可以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了墩作业区作业员刘志军告诉记者,在巡检过程中发现还有渗油要及时处理,就擦掉看,再观察看一下次还渗不渗,如果再渗的话,就给专业人员报告,让他们进行处理,生胶带是遇到阀门,有时候需要上紧的话,上生胶带进行紧固。虽然巡检路很辛苦,可徐帅和同事们对于巡检工作都要做到流程不简、标准不降,并及时收集信息,对运行状况进行优化调整。据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了墩作业区副主任徐帅介绍,为了保障高温天气下,油气输送的平稳和安全,他们通过视频监控光纤振动等数字化手段,对每条油气管线进行远程的监控,根据气温和压力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行参数和设备的报警参数,判断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输油一刻不停,供气一刻不断。
在市区内,为了保障高温天气条件下,稳定供气,巡线人员每日徒步巡线由原来的2次增加到了4次,工作量与平时相比增加了1倍,确保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有故障第一时间处理。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了墩作业区作业员李富强介绍说,油气管道总长度2.55公里,管道200米范围内有百花园、娱乐广场、城市居民企业及配套的设施,涉及住户1200户,居民3500人,人员密集且比较复杂,容易造成第三方施工破坏风险,为了确保油气管道的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们管道巡线人员每天开展4次管道高后果区徒步巡检工作,主要从“四防”即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以及应急管控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管控。
6月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在上千公里的管道线上,不惧高温、不分昼夜,共计完成各类维修、流量计送检等工作60余次,用实际行动牢牢守住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新疆输油气分公司了墩作业区副主任徐帅说,他们两个作业区主要负责的西气东输二线、三线以及原油、成品油的输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哈密地区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保供任务,每天输送天然气上亿方,原油超过4万方,成品油超过2万方,有效地保障了下游人民群众的用气和管网途经沿线城市的油气供应。
近期,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甘宁工程项目部超额完成年度焊接目标:管理的西三中、西四线全年完成焊接里程951千米,占建设项目管理公司的46%;中卫二站工程达到投产条件。
参建西部大动脉激发强烈自豪感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参与建设管理的西三中(中卫—吉安)项目和西气东输四线当前开工建设的吐鲁番—哈密—中卫段都是国家重点工程。工程沿线自然条件差,沿线冬季最低气温-30℃,夏季最高气温能达到45℃。此外,员工身兼数职需连续作战。
面对诸多困难,甘宁工程项目部领导班子坚持做好干部员工思想工作,统一思想认识:西三线、西四线都是国家重点工程,在这里干工程,条件虽然艰苦些,但工作很有意义,在职业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去年,管道建设沿线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疫情封控,但项目部积极促成西三中、西四线纳入全国劳动和技能竞赛,成功举办西三中、西四线开工仪式,西四线工程建设新闻数次登上央视,大大激发了干部员工和参建队伍的荣誉感和精气神。
(图:西四线(吐鲁番-中卫)项目黑河盾构隧道工程开工)
众人一条心信念坚如金
项目沿线多与荒漠、戈壁相伴,来到甘宁项目部的员工,没有一人申请调离。
在项目部内部,甘宁工程项目部班子领导形成一种默契:遇到最难啃的硬骨头,班子成员打头阵,按照各自分工,不折不扣去执行,共同将工程高质量推进。
工程建设能否如期完成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协工作的进展。项目部安排外协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组成重点项目征地协调组。由于跟政府机关沟通顺畅,去年5月8日、5月17日,宁夏固原市、甘肃平凉市泾川县政府先后同意区域内管道工程项目几个标段同时开工。在这样的条件下,甘宁工程项目部全年完成征地扫线逾1300千米,为参建单位进场后尽快开工和完成全年的焊接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引领搭平台强队伍
在甘宁工程项目部,赶工是目标,加班是常态,但是员工没有抱怨,2021年开始一批批员工自愿申请来到甘宁项目部,在这个荒凉和艰苦的地方打拼。
甘宁项目部领导班子从这批自愿来到大西北的员工身上看到了项目的潜力和希望。能干,会干,踏实,也能吃苦,正是西部能源大通道建设劳动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今年,甘宁工程项目部秉承“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共同理念,全力打造服务型团队,紧盯774千米焊接任务目标,严把施工质量安全关,严控项目依法合规,为建设西部能源大通道贡献力量。(王欢 王嘉杭)
科技日报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刘园园)记者26日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获悉,9.45兆帕全尺寸非金属管道纯氢爆破试验日前在位于新疆哈密的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成功实施。这标志着国内首次高压力多管材氢气输送管道中间过程应用试验圆满完成,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纯氢运输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次试验分为充氢测试和纯氢爆破测试两个阶段,试验管材包括3种非金属管道及低钢级金属管道。”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技术专家邱姝娟介绍,充氢测试通过模拟管道真实输送环境,保持6.3兆帕运行压力,经过30天测试,验证管道设备的氢气相容性、阻隔性以及连接处的密封性;爆破测试则将高阻隔柔性复合管升压至9.45兆帕,实施全尺寸纯氢气爆破,进一步验证非金属管道在纯氢高压条件下的承压性能及燃爆形态。
邱姝娟介绍,此次试验涉及的管道尺寸和试验压力均超过国内已建纯氢管道主要运行指标;也是国内首次对非金属管道进行高压纯氢爆破试验,为管道运行安全管理的综合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我们将加快推进氢气、二氧化碳等多种介质储运前沿技术攻关,推动天然气管输业务与全国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助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产业建设。”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工艺所所长杨明表示。
昨天(25日),我国首次高压力纯氢管道试验,在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取得成功,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纯氢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在哈密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工作人员完成了6.3兆帕管道充氢测试和9.45兆帕管道爆破测试,各项结果均达到预期。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技术专家 邱姝娟:我们利用为期一个月的试验,包括(管道的)充氢测试和(纯氢)爆破两个阶段,来验证管道设备的氢气相容性、阻隔性以及设备连接处的密封性。
本次试验是国内首次对输氢非金属管道进行的高压在线测试,也是国内首次对非金属管道进行高压纯氢爆破试验。此次试验依托的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是继英国、意大利之后全球第三个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工艺所所长 杨明:我们将加快推进氢气、二氧化碳等多种介质储运前沿技术攻关,推动传统油气管输业务与新能源储运业务融合发展,助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产业建设。
6月22日至24日,端午节,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文23储气库的工作人员一如往常有序工作。截至6月18日,文23储气库当期注气量突破10亿立方米,顺利完成第五轮注采计划的50%,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蓄足“底气”动力。
据介绍,文23储气库本注气周期为第五注气期,于今年4月6日开始注气。本周期注气工作中,14台压缩机开足马力,56口注采井全力运行,最高日注气量达到1663万立方米,持续40天注气量超1400万立方米。
截至6月18日,文23储气库已历经四注四采,累计注气110.2亿立方米、采气43.71亿立方米,库存79.7亿立方米,不仅能有效缓解山东、河南等地区的季节性“气荒”,还将发挥国家管网调峰和天然气战略储备的重要作用,保障6000多万户居民家庭的生活用气。
为确保生产平稳推进,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中原储气库公司精心组织生产、实现“应注尽注”,全力向全年21.7亿立方米的注气目标迈进;积极拓市增效,通过集中受理方式开展中长期储气服务商务合作洽谈,开创了国内中长期储气服务公平开放的新模式,提升了储气库应急调峰、季节调峰的品牌价值影响力;狠抓重点设备隐患问题排查治理,降低运行故障,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目前,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正加快建设,已顺利完成20口井钻井、9口注采完井施工,新建1#丛式井场完成主体施工,9口老井利用井顺利改造施工,力争今年9月30日前,24口新注采井及4台压缩机组具备投产运行条件,为进一步提升储气库调峰能力奠定基础。(段利梅 马红梅)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一苇、通讯员刘志方)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武汉输气分公司是湖北省天然气保供的主要企业,记者从该公司获悉,截至6月7日,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今年已累计向我省供气超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创历史新高。
该公司当前所辖10条管道总里程达2030千米,承担着湖北70多个市、县近2000万居民安全平稳用气的重任,供气量占湖北省内总用气量的77%。管网安全重于泰山,在落实各项保供措施的同时,该公司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地质灾害点、设备设施老旧等异常情况进行风险排查评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常态化组织各类安全生产事件突发应急演练,遇突发状况“拉得出”“顶得上”。
目前,西气东输三线湖北段天然气管道建设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投产后将进一步惠及荆门、荆州等未通管道天然气的县区。同时,随着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完善,湖北省内天然气管道将实现互联互通,省内管网覆盖率将持续提升,天然气管网调峰能力不断优化,资源调配将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