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贵阳输油气分公司(以下简称“贵阳分公司”)按照集团“五个坚持”总体方略要求,围绕“一个引领、七个提升”的目标,深化高质量党建引领,以精细化执行筑牢生存发展根基、确保安全生产平稳、业绩全面完成、队伍和谐稳定,交出优异的年中答卷,这离不开公司铁军文化建设所激发出的强大内生动力,更离不开“筑”管网铁军实干的担当精神和狠抓落实的优良作风。
以铁的信仰激发内生动力 深化高质量党建引领
贵阳分公司党委牢牢把握“央企姓党”这一根本属性,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锚定“做出特色、走在前列、形成品牌”党建工作总目标,深化“学思践悟验”五步法应用,分公司党委委员认领徒步巡线里程、四联点、驻站跟班,到现场动火监督和“四不两直”检查50余次,持续开展党建+管道网格化管理,两级党组织书记牵头开展入户走访,建立党建+网格化助农群,打造管道“橙色根据地”,党建与中心工作进一步融合。
坚持以党建+引领重难点工作任务攻坚,全面推进党员先锋队、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区域创建,党员在冬季保供、防汛度汛等重点任务中“扬党旗”“亮身份”“践承诺”。特别是今年6月,面对分公司投产运营以来,流程操作最为复杂、特级动火点最多、安全风险管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集中作业,分公司党委发出号召,各党支部积极响应,11支党员先锋队集结到贵阳作业区,在动火一线做表率、当先锋,做到“动火作业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到哪里,党的旗帜就飘扬到哪里”,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通过创新开展“七一”“两优一先”先进人物事迹宣传,制作“学先进 争优秀 做表率”书册,并在分公司机关走廊对先进事迹进行展出,在分公司营造“学先进、争优秀、做表率”的良好氛围。
以铁的担当扛起责任使命 筑牢生存发展根基
贵阳分公司坚持将安全生产摆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突出位置,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深化QHSE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十大禁令”,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完善“一岗一指南”岗位风险,制定异常事件应急处置卡12项,确保较大及以上风险在各岗位员工指南中都有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并形成模板推广应用。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持续开展“隐患事故事件回头看”活动,通过建立“靶向式”整改提升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问题未重复出现,分公司一季度“回头看”工作效果显著。严格承包商资质审查,专项培训200余名内、外部安全监护人员;编制《贵阳分公司隐患报告奖励办法》,着力做好“听哨人”,明确责任人员,建立快速应答机制,形成隐患排查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紧盯管道三大风险管控,有序开展各项管道保护工作,通过预防性维护、横坡升级管控等方式不断提升管道精细化、预防化管理水平;创新应用线性光束可燃气体探测、小成本夹子报警器、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技术应用,强化高后果区、第三方施工及地质灾害等高风险管段管控,确保所辖管道新增占压为零、管道本体伤害为零,责任性断缆为零,管道本体及附属设施预防性维护效果显著提升,有效提升了管道人员工作效率。
以铁的本领提升运维水平 保障安全平稳供气
贵阳分公司建立“春冬互补、全年覆盖、重点突出”的自主预防性维护模式,员工全程跟踪学习电信仪春检工作、设备春季维护保养,并自主参与处理问题,设施设备自主运维能力有效增强。围绕自动化、数字化提升,积极探索安全感知、监测、预警技术应用,探索使用云台扫描式激光可燃气体探测系统,极大提高用户泄露响应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上半年初,贵阳分公司扛起冬季保供重大政治责任,面对倒春寒等极端天气,扎实开展设备设施再维护、再保养、再检查加密巡检巡护频次,严防冻胀、冰堵等风险,确保设备设施可靠运行。同时,做细做实冬季极端恶劣天气下的防范应对和应急措施,针对低温、雨雪等恶劣天气,开展防冻堵等应急演练10余次,梳理冬季运行需重点关注的设备和参数,并制定落实相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有效保障设备设施冬季运行平稳,有力保障冬季保供硬任务高质量完成。
以铁的纪律推动目标落实 打赢攻坚克难硬仗
按照集团公司“五个坚持”总体方略要求,贵阳分公司积极开展市场开拓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优秀山地管网铁军形象,密切配合贵州市场区域中心,与支干线等上下游企业就开口、市场相关事宜进行对接10余次,主动为下游客户提供高效服务支持。如期完成黔南州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独山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试运投产工作,并积极推进剩余5条支线投产工作。
聚焦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管理改革科技创新。目前,贵阳分公司已建成跨部门、多专业、多岗位联合的技术团队,组建博士、硕士作为牵头人的压缩机、电信仪、管道等技术攻关小组,对生产瓶颈和管理难题集中攻关。
特别是今年6月,面对中缅、中贵管道建成以来动火难度最大、参建单位最多、管径覆盖最广的一次动火作业,分公司全体参战人员严守铁的纪律,在各自岗位和角色中严格执行操作票和动火方案,井然有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此次动火任务。
以铁的作风强化责任落实 超越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下半年,贵阳分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将锚定打造优秀山地管网铁军的目标持续发力,继续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五个坚持”总体方略和公司工作部署,努力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以精细化执行实现运营服务质效新跃升,超越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田玉)
本报讯 (记者 房志勇)8月3日,载运5.9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巴哈马籍“橡树精神”轮缓缓靠泊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码头,这是今年该码头整船接卸的首艘第三方托运商船舶。据悉,这也是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码头今年接卸的第33艘次LNG船舶。
天津边检总站南疆边检站开通重要能源物资专用绿色通道,以优质便捷的服务保障LNG船舶高效通关。“到港前,我们提前掌握了船舶入境动态和基本情况,缩短了入境检查环节。”执勤民警告诉记者,为确保船舶“零延时”靠港、“零等待”作业,最大程度节约港区与船方接卸作业的“待机”等候时间,他们在作业现场设立了边检警务室,随时随地为企业解难疏困。截至目前,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码头2023年共接卸LNG船舶33艘次,液化天然气累计接卸处理量已突破200万吨,较去年提前4个月完成该指标。
8月3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库容最大、压力最高、调峰能力最强的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位于濮阳的文23储气库传来新消息:二期工程1号丛式井场已顺利投产,为注采天然气开辟新“通道”;二期工程剩余3座丛式井场及相关注、采气集输支干线工程也加紧建设,预计9月底将全面具备投产条件。
啥是储气库?“可以理解为‘人工气田’。”中原储气库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常大伟介绍,文23储气库由文23气田枯竭气藏改造而来,通过注采井、压缩机、天然气管道等设施,可在用气淡季将富余的天然气“藏”于地下,并在冬季用气高峰期将存储的天然气投放市场。
“二期工程首座丛式井场投产,形成库容3.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工作气量1.4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在供暖季,该井场每日可满足12万户家庭的用气需求。”常大伟说。
据悉,文23储气库设计总库容103亿立方米,工作气量40亿立方米,规划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7月建成投运;二期工程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21口钻井施工,14口注采完井施工,地面工程压缩机、计量撬等大型关键设备已吊装完成,正加快安装调试。
“文23储气库的达容达产能力越强,发挥的调峰保供作用也越大。”常大伟说。有数据统计,去冬今春,文23储气库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累计采气近17亿立方米,日采气量峰值超过2758万立方米。通过榆济管道、中开管道、鄂安沧管道等多条主干天然气管道,文23储气库已与天然气“全国一张网”连通,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华北地区人民群众用气需求持续作出濮阳贡献。(记者逯彦萃 张晓静 通讯员马红梅)
工人在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哈密段施工现场铺设管道(8月4日无人机摄)。目前, 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吐鲁番—中卫)新疆段项目已完成焊接520公里,下沟465公里,回填436公里。普拉提·尼亚孜摄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8月3日,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橡树精神”号LNG船靠泊在国家管网集团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码头,满载着6.5万吨液化天然气(LNG)。这是港华集团自主采购的首船进口LNG资源。
国家管网集团正式运营以来,我国油气管网设施运营开启了市场化的新时代。港华集团气源业务板块积极与国家管网集团沟通对接,气源业务板块旗下贸易平台——港华国贸成为国家管网集团首批托运商,与国家管网集团在管输、接收站使用方面展开实质性的业务合作,并获得国家管网集团中长期LNG接收站窗口期使用权。
港华集团气源业务板块将通过与国家管网集团的深度合作,不断优化天然气供应与贸易产业链,合理布局上中下游、海内外气源,全面提升气源统筹能力,为下游客户常态化调峰、冬季保供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总经理张林松,香港中华煤气气源业务营运总裁周衡翔、香港中华煤气企业物料供应及行政总监李健明,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暨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谷静,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灏、赵旭、李浩等参加首船LNG到港活动。(刘雪)
7月27日,随着来自西气东输一线主管道的天然气经过燃料气撬调压后,顺利进入自用气管线并抵达放空火炬点火成功,标志着西一线首台国产燃料气撬在国家管网西部管道酒泉输油气分公司红柳作业区投入运行。这是输油气站场推进设备国产化替代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燃料气撬作为向压气站内核心设备压缩机组提供稳定动力和保障站内生活用气的关键模块,是确保站内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气东输一线站场在设计时选用了德国RMG燃料气撬。投产近20年以来,该平台的调压、计量等核心部件运行稳定性逐渐下降,导致设备维检修频次加大,加之平台使用的阀门、调压机构等备品备件存在费用高昂和供货周期长等问题,促使燃料气撬进行国产化升级改造提上日程。
此次改造选用的“中国制造”燃料气撬平台是由西部管道公司联合博思特能源装备(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自主设计、制造、组装的撬装装置,其电加热控制系统、安全切断阀、调压阀、球阀以及配套的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管道、管件、仪表附属设备等均完全实现国产化。
相较以往进口设备,该套国产燃料气撬在成本上节省50%以上,设备交付周期缩短70%以上。而且从长远看,产品厂家提供的备品备件代储代销和属地化技术服务管理将大幅降低,设备维保投资、技术服务周期响应缩短,使得设备安全运行更有保障。
一直以来,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勇挑重担、敢打头阵,以压缩机组等核心设备高标准、高质量运行为目标引领,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促进产业链上相关设备制造厂家加快技术升级、产品迭代。此次红柳作业区国产燃料气撬的顺利投产,标志着公司在油气站场燃料气撬国产化设备替代应用方面完成了全新突破。下一步,该项目将在所辖作业区推广应用,将助力打开油气管道系统燃气调压设备自主设计制作应用和技术升级的新局面。(黄永科 朱瀚)
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密切关注台风走势,保障华北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受访者供图
日前,受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我国多个省份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特别是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多地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开展防汛救灾工作。与此同时,多家央企闻“汛”令而动,保供电、保通讯、保油气供应,合力撑起汛期“安全伞”。
暴雨来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运维值守及监测监控,迅速调集人员物资开展应急抢修,多措并举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国网北京电力安排11776名保障人员保障北京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广大市民可靠供电。针对房山、门头沟等局部地区供电严峻形势,国网北京电力及时调派专业抢修人员,携带小型发电机、照明灯组、充电方舱、卫星通信车、卫星电话等装备赶赴现场支援,根据天气、道路修复等实际情况开展抢修工作。在台风“杜苏芮”登陆之前,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潮州、汕头、揭阳、梅州、汕尾供电局累计开展防风防汛特巡特维479次,对6000多回输配电线路、2700多个变电站开展隐患排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与此同时,为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国家能源集团要求全面落实防汛救灾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明确责任部门,将责任覆盖到企业每一个基层单位和工程项目,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暴雨期间,中国华电河北水电公司值班人员密切关注电力负荷变化和设备运行情况,保障机组运行安全。华能北京热电厂加强对防水排水设备设施检查维护,对重点部位,特别是雨水泵房、地下排水设施、氢站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巡检,确保排水通畅,确保机组稳定发电。
为保障通讯畅通,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紧急调配人员、物资、应急车。截至7月31日,累计出动抢修人员5702人次、车辆2851辆次、发电油机164台次、应急车5辆,成功抢通基站近1600个,守护通信网络“生命线”。北京联通组织房山、门头沟属地网格与中国铁塔联合进行站址抢通。7月31日0点至12点,北京联通累计出动保障人员3723人次、抢修车辆402辆次、应急装备14台套、油机/抽水机236台次、其它应急物资3397件套,共调度应急车10辆、卫星电话9部。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卫星公司,联合支援当地政府180部天通卫星电话投入救灾工作。截至8月1日中午,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在北京房山区阎村、青龙湖、周口店等镇的信号已恢复正常。
面对暴雨来袭,确保油气稳定供应非常重要。中国石油华北地区各企业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抗洪排涝,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保障油气资源正常供应,并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已累计出动保障车辆近1900台次,截至8月2日,中国石油在河北省全域内858座加油站正常营业。中国石化驻福建企业做好防台防汛各项工作,福建石油1123座加油站正常营业,确保台风期间油品资源“不断供”。中国海油北京地区各加油站及时准备防汛物资,加大对关键区域的安全管理。国家管网集团加强油气管网设施维护,做好上下游供需协调,提前安排应急队伍和应急车辆,做好应急响应。(记者 杜燕飞)
近日,为应对极端强降雨天气,国家管网集团加强油气管网设施维护,提前安排应急队伍和应急车辆,做好应急响应。国家管网集团各所属单位闻“汛”而动,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管网安全平稳运行,确保油气能源安全可靠供应。
近日,北方管道公司驻冀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面排查重点线路风险隐患,安排抢险人员赶赴防汛救灾一线,对水势严重地区进行打桩固定和沙袋填埋,铺设临时抢险通道,确保管道安全度汛。
近日,东部原油储运公司天津处加强穿越河段管线巡查,安排专人时刻关注水位上涨情况,针对部分站内生产区域出现积水,迅速组织值守人员开展处置,保障输油管道生产安全。
近日,LNG管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严格执行防汛防台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台风走势,强降雨期间紧急抽水排水,减轻台风对生产运行带来的影响,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LNG液态外输基地,以每日超700万立方米的槽车外运,全力保障华北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
近日,西气东输公司周密安排驻闽单位防台防汛工作,指定专人跟踪收集台风路径动向,掌握强降雨预报及水库泄洪、河道行洪等信息,及时向管道沿线进行点对点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加强设备设施防雨、防雷、防电措施,对室外生产设备及附属设施,做好防风雨加固工作。
近日,浙江省管网公司未雨绸缪,清点补充防汛防台重要物资,开展防汛防台设备试运行等各项工作,重点开展沿海浙东作业区隐患排查,完成站内排水沟清淤,布置重要区域抽水泵,排查站场周边隐患,确保浙江省管网安全平稳度汛。
7月29日,位于河南濮阳的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1号丛式井场于顺利投产注气。这是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首座投产注气的丛式井场,标志着该储气库冬季应急采气能力再添有力保障,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华北地区人民群众用气需求做更大贡献。
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作为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将新钻注采井24口,扩建现有注采站,增加注气压缩机组,配套建设4座丛式井场及注、采气集输支干线工程。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21口钻井施工,14口注采完井施工,地面工程压缩机、计量撬等大型关键设备已吊装完成,正加快安装调试。按照计划,9月底将全面具备投产条件,可新增库容超19亿立方米,工作气量超7亿立方米,极大提升文23储气库的达容达产和储气调峰能力。
1号丛式井场是4座丛式井场之一,包含4口注采井,井深超3000米,预计总体将形成库容3.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工作气量1.4亿立方米。“1号丛式井场注气管线运行压力稳定在31兆帕,单井瞬时流量平均值达到1.5万立方米/时,4口单井注气运行平稳,日注气量可达200万立方米。”中原储气库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常大伟表示,1号丛式井场的顺利投产,标志着文23储气库冬季应急采气能力再提升,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保证1号丛式井场顺利注气投产,中原储气库公司严把施工安全关、工程质量关、工艺验收关,从前期钻井固井质量、注采完井作业,到地面工艺施工、设备调试运行、投产条件检查、问题整改复核,再到试运管线强度试压、气密试验等环节,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确保投产万无一失。(王者 段利梅 马冬梅)
本报讯 (记者林书喜 通讯员麦彦礼 李泽辉)近日,海南日报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海南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天然气公司)获悉,今年1月至6月,海南天然气公司LNG(液化天然气)的加工输运量达98.88万吨,同比增长139.3%,有力保障了海南及内地沿海地区液化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海南岛内LNG供应量达50万吨,岛内气化外输量同比增长243%。其中,5月以来,海南LNG气化管输量节节攀升,市场占有率达到48.36%,同比增长21.38%,有力保障了海南夏季民生用气稳定。
在岛外转运方面,海南LNG通过合理调剂罐容和窗口期,促成与第三方船舶转运业务合作。今年1月至6月船舶转运LNG累计达49万吨,其中保税业务同比增长245%,储罐周转率相比开展转运业务前增长近2倍。
7月11日,“海南石油301”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运载着1500吨保税LNG从洋浦港启航,于7月14日抵达广州大屿山锚地,为停靠在该锚地的国际航行船舶提供LNG加注补给,标志海口—广州跨关区保税LNG加注业务正式落地,海南自贸港跨关区保税LNG加注业务进一步扩展。
海口—广州跨关区保税LNG加注业务的落地,是洋浦海关部门充分发挥了海南LNG企业基础设施完备的优势,通过优化服务路径、创新监管方式等途径,帮助企业解决了异地保税LNG加注难、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助推儋州洋浦加速打造绿色航运和泛北部湾区域港口燃料供给核心圈,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