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3.02
广州日报客户端 :粤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进口量突破1100万吨

2月27日,满载6.79万吨液化天然气(简称LNG)的“里拉”轮在揭阳市惠来县国家管网粤东LNG接收站靠港接卸。经汕头海关查验放行,这批LNG将通过槽车和管道陆续输往粤东地区。“这是今年以来我们第7艘进口LNG船舶,可满足粤东地区居民近3周生产生活用气需求。”据国家管网粤东LNG公司生产部经理蔺永民介绍,液化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近年来粤东地区进口天然气量持续攀升,不仅加速粤东地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也助力改善当地空气质量。揭阳海关关员对进口LNG船舶实施监管据了解,自2017年接卸首船进口LNG以来,国家管网粤东LNG接收站接卸LNG已突破1100万吨,为汕头、潮州、揭阳等粤东五市及江西、湖北、浙江等地区的天然气供应提供有力保障。为切实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气,汕头海关所属揭阳海关根据船舶靠港实际情况,紧密对接进口接卸全流程,创新优化监管模式,开辟通关“绿色通道”,严格执行进口危险化学品检验要求,精准快速完成船舶检疫作业、货物取样鉴定等工作,节省LNG船舶在港时间,保障液化天然气安全高效通关。“针对LNG接卸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危险特性,在安全监管方面,我们大力推行‘视频远程监控+实地巡查’手段,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码头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指导,定期排查设施设备,严防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风险,有力保障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据揭阳海关驻惠来办事处主任曾文辉介绍,近年来,该关监管进口LNG船舶全部实现安全通关。能源保供,服务民生。揭阳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关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监管要求,在确保安全监管前提下,全力做好能源安全保供工作。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吴丰、胡永、 袁国宏

28
2023.02
北京日报客户端:天津LNG二期新进展!全部建成投产后储量可供京津冀使用80天

近日,天津LNG二期项目多个储罐完成重要工程节点,向投产目标迈进。


据了解,项目8号储罐完成内罐封闭,储罐外罐主体和内罐主体钢结构完工,有望在年底投产。

4号储罐已进入投产前收尾阶段。项目储罐组负责人王磊介绍,目前4号储罐内罐氧含量已降低至3.4%,露点已降低至零下22℃。达到合格标准后,4号储罐将具备进液条件。


天津LNG二期项目是目前国内直径最大的22万方储罐项目,全部建成后,天津LNG接收站将拥有6座22万立方米储罐及配套设施,总罐容由目前的22万立方米增至154万立方米,陆地单日外输能力由目前的1000万立方米增至7000万立方米,年处理能力可达1200万吨,较现有能力提升600万吨/年。项目6座储罐全部装满的情况下,可在冬季供京津冀地区居民生活约80天。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白波 通讯员 王静静 黄恩涛

24
2023.02
央视财经客户端:干劲满满!万盏灯,映照奋进的中国!

中国的版图上,无数昼夜不休的工厂、工地、实验室、店铺,点亮了经济复苏的希望。一盏盏灯背后,是坚守在沙漠油田的钻井工人,是追寻科学真理的科研人员,是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外卖骑手,也是精心制作美食的餐饮店主……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是中国经济迸发活力的缩影。下钻深度9360米!一口井能点亮一座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星星点点的灯火彻夜通明,保障塔里木油田的油井钻探昼夜不停。作为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这里产出的油气,正在源源不断地一路向东,点亮了千里之外的一盏盏灯火。△申彪在果勒3C井工作今年刚满40岁的申彪在塔里木油田已经工作了18年。他所负责的果勒3C井,是塔里木油田最深的钻井。今天,新疆果勒3C井的下钻深度已经达到9360米,成为目前亚洲最深的一口水平井。在塔里木盆地,油气钻井向地下万米的冲刺仍在继续。△油田超深气区夜间作业塔里木油田拥有国内最大的超深气区,其累计天然气产量已经突破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去年国产气量的46%。这里一口深层气井的日均产量,最高能够满足一座千万级人口城市一天的居民用气量。来自超深层的天然气经过处理之后,将搭乘能源大通道,踏上西气东输的旅程。来自国家管网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总里程超过2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半圈,途经400多个城市,为近5亿人口提供稳定的气源,累计输气量超过8000亿立方米。这些新增的深层天然气资源和四通八达的输气管道让国内的能源保供更有“底气”。△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资料图)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超过2170亿立方米,连续6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传统能源“宝刀不老”,新能源“蓄势待发”。它们,就是点亮万家灯火的能量之源。在2400米山体深处做“暗物质”的“追光者”同样是在地下,“暗物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追寻的则是宇宙的真相。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雅砻江畔的大山中,建有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科研人员在2400米山体深处追寻暗物质的痕迹。暗物质是理论上提出的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被认为可能是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中国暗物质探测实验起步较晚,但现在已经实现了暗物质研究领域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在读博士生徐锐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在读博士生徐锐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实验室里工作。他说,每天最期待的是看到探测器的信号灯闪烁,这代表它又采集到了一个新事例,或许就是大家苦苦追寻的暗物质。如果探测成功,那将是一个全新的物理学大厦的出现。正因为有像徐锐这样的科研人员日复一日地探索,中国科技领域才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目前,我国布局建设了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34个建成运行,部分设施已经迈入了全球的第一方阵。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硬实力突破的同时,软实力也在增强。中国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研发人员总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科技创新的希望之灯,照亮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万家灯火中穿梭外卖员妈妈为女儿撑起一片天把目光从地下转回地面,看向在万家灯火中穿行的外卖员。在安徽安庆当外卖员的佳欣,在同行里或许有些特别,因为她是一个会背着女儿送外卖的年轻妈妈。△外卖员佳欣和她的女儿因为怕女儿走丢,佳欣便背着小小的朦朦一起骑车送外卖,这一送便是3年。懂事的朦朦是佳欣心里的一束光,支撑着佳欣不分昼夜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只为做好女儿的避风港。如今,朦朦上幼儿园了,佳欣有些失落,却也安心许多。虽然她送外卖的路上少了女儿的陪伴,但朦朦能得到规律的一日三餐和安全的环境。佳欣相信,她们母女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外卖车灯照亮了这对母女的前路。在外卖员们每天穿行的街巷,还有无数像这样的车辆,川流不息的轨迹织成了一张越来越密的网,连接起消费和生产的循环。如今,外卖业的触角已经深入乡间小道、渔港码头。据估算,2022年我国即时配送的订单超过400亿单,同比增长30%左右,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不仅外卖,每天还有1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进出,乡村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正在加速打通。今年2月以来,全国日均快递业务量超过3.3亿件。△资料图每一份订单高效寄递的背后,都得益于我国交通物流向空白处的不断挺进。作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我国平均每天约有超过6.9万艘次船舶进出港,飞机起降2.68万架次。高峰时,铁路平均每天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万列,高速公路流量超过6000万辆次。我国初步实现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坚守超30年肥肠粉店凭美味激活市场外卖员们送美食,做美食的店主们也有自己的故事。在四川省成都市的抚琴综合市场,有一间陪伴了当地人30多年的肥肠粉店。每天早晨6点,店主朱碧琼阿姨都会点亮店里的灯光,为自己忙碌而充实的一天拉开帷幕。△朱碧琼一早在肥肠粉店熬汤一开工,朱阿姨就要用50斤猪大骨熬制汤底。锅里的汤一滚,锅边的队伍就排起来了。店里卖的肥肠粉,大碗14元,小碗12元。小肠挽成结,一个卖3元。不到20元,食客就能吃得很满足。邻里街坊来买菜都要吃上一碗,菜场的摊主也要先吃碗粉再开工。今年春节前后,不少外地游客来店里拍照打卡,肥肠粉店的生意越发好了起来。如今,朱阿姨盘算着找个交通便利的位置,开一家肥肠粉分店。消费市场的日益红火,给像朱阿姨这样的餐饮店主们带来了无限的信心和希望。“火”起来的不只是餐饮店。2022年,我国家用电器的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其中,新风空调、大容量冰箱、智能扫地机器人等精准狙击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产品获得了市场增量。除了身边的电器,人们也愿为远方的风景买单。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为国内旅游收入贡献了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点点灯光,汇聚成消费热潮。2023年,中国消费市场将会按下“快进键”。万盏灯照亮中国经济前行的信心每一个在灯光下奋斗的TA,或许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却一同点亮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希望。TA可能是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致力于推动航天科技的发展;或是高速动车组的一名车间工,为提升交通装备的质量精益求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10所照明工程师杨军介绍中国空间站舱外泛光灯和照明范围示意△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高级技师胡俊祥(右一)为同事做讲解TA可能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捍卫员”,与野生动植物和谐相伴;也可能奔波在浙江省舟山市的马迹山港,为外贸保稳提质发力。△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左一)与同事在保护区观测鸟类△浙江省舟山市马迹山港港口工人忻永恩在工作TA可能是东海海域上的“大国重器”建设者,正日夜兼程为海上风力发电场的施工加速;也可能在贵州凯里扎根土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外的东海海域,海上风力发电场的工人在百米高空作业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是中国经济迸发活力的缩影;千万盏不眠的灯火,点亮中国经济稳步前行的信心。荧荧不灭的灯火,点亮生生不息的中国!

24
2023.02
极光新闻客户端:拉满弓 铆足劲!黑龙江项目建设踏春提速

在中俄东线齐齐哈尔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克东段的施工现场,正在焊接天然气管道,整个标段已完成了60.66公里。中俄东线齐齐哈尔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线路水平长度为193.36公里,其中克东县境内全长10公里。项目开工以来,克东县多个部门开展“马上办”和“点对点”专项服务,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复工。目前,克东县天牧然标准化有机牧场、国家电投金城风电等15个项目已经全线开工,火热建设。到三月末,全县开复工项目可达到21个。在嫩江市城镇供水项目计划投资近4亿元,预计明年年底完成。这个城镇供水项目建成后,像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这样的过滤技术,将极大提高饮用水的水质,覆盖城区18万人的用水量。嫩江市城镇供水项目占地8.3万平方米,将新建取水工程、净水厂工程、配水干线工程三个部分,解决嫩江干流径流减小甚至断流导致的供水水量不足问题。七台河市宝泰隆一矿项目也已经全面复工。项目引进了省内先进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以前井下10个人的工作量,现在2个人就能完成。项目建成后,未来最大产能可达120万吨,将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煤炭产能提升1倍。目前宝泰隆一矿项目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预计在2024年7月份建成达产。年初以来,七台河市开展入企敲门行动,帮助企业办理复工前各项手续,确保重点项目实现开春即开工。

23
2023.02
石榴云客户端:西气东输突破8000亿立方米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于江艳报道)截至2月22日,西气东输输出气量累计突破8000亿立方米,途经城市400座,服务人口近5亿。其中,累计向新疆下载天然气超480亿立方米,2022年累计下载46亿立方米。截至目前,西气东输总里程已超2万公里。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着西气东输一、二、三线西段等油气管道,当前正推进西气东输四线等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持续完善我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2022年10月,西气东输一线站场开展入冬前清洁保养设备。王鹏鹏摄西气东输一线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以塔里木气田为主供气源,管道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东至上海白鹤镇,全长4200公里。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一线全线建成投产。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气源来自中亚进口天然气。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南至广州、香港,东达上海,管道主干线和3条支干线总长910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供应覆盖面积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一条天然气管道。近日,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霍尔果斯作业区开展雪后设备巡检。杨慧奇摄西气东输三线干线、支线总长度7378公里,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建省福州市,管道总长7378公里,年设计输气量300亿立方米,上游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连接。近日,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玛纳斯作业区在进行压缩机自主维检修作业。李梦然摄2022年9月28日,西气东输四线管道工程开工建设,目前该工程哈密段已全面复工。西气东输四线是继一线、二线、三线之后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工程起自中吉边境新疆乌恰县伊尔克什坦,经轮南、吐鲁番至宁夏中卫,全长约3340公里,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去冬今春以来,天然气消费逐步推高。西部管道公司全力应对天然气保供大考,千方百计压实天然气“能源粮仓”,最大程度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预计去冬今春向新疆供气28亿立方米,确保新疆经济社会用能需求。

23
2023.02
群众新闻客户端:国家管网集团油气管道建设首台山岭隧道TBM成功下线

2月22日,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工程(以下简称西三中)陕西工程项目部获悉:西三中陕西段商山隧道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成功下线,这是国家管网集团应用于油气管道建设的首台TBM,预计于4月进入西三中陕西段施工现场开始作业。商山隧道TBM是国内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单护盾TBM,设备总长172米,主机长度9.2米,总重650吨,从设计制造到成功下线用时8个月。“商山隧道是西三中管道专用隧道,全长6032.4米。隧道纵向坡度采用‘人’字坡设计,隧道内径4.3米,外径4.9米,管片厚度300毫米。按照设计文件显示,隧道穿越3条断层破碎带,合计长度743.6米。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围岩水丰富,可能产生突泥涌水等现象,TBM穿越风险高,施工难度大。”西三中陕西工程项目部党委书记廖强表示,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西三中陕西工程项目部充分利用国内优质的TBM技术资源,同时聘请了经验丰富的TBM专家参加TBM出厂前验收检查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商山隧道TBM不仅性能指标达标,而且功能与西三中陕西段设计、施工工况更相适应,为该段工程按期具备投产条件奠定了基础。(作者:秦骥)

17
2023.02
经济日报:西气东输四线管道工程新疆哈密段工作人员在沙漠中施工

2月15日,在西气东输四线管道工程新疆哈密段,工作人员在沙漠中施工。连日来,新疆哈密各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在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四线管道工程建设现场,建设单位通过配置优势资源、合理分配机械设备等举措,已实现全线复工。该工程预计2024年全线具备投产条件,届时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可达千亿立方米。普拉提摄

17
2023.02
新华网:西气东输三线陕西段开年建设稳步推进

2月16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作业。


这是2月16日拍摄的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管道铺设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2月7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刘村隧道作业。


这是2月7日拍摄的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廖峪沟隧道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2月16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作业。


2月7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廖峪沟隧道作业。


2月16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作业。


2月16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作业。


2月7日,施工人员在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刘村隧道作业。

由国家管网集团承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全长514.5公里。由于线路跨越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施工环境复杂,难度系数较大。连日来,建设单位全力保障工程建设进度稳步推进。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陕西段是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工程的组成部分,管线途经陕西省宝鸡、商洛、渭南、西安、咸阳5市14个县区。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14
2023.02
人民网:从绿色冬奥到万家灯火 陕京管道为北京天然气保供添“底气”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一周年之际,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北京输油气分公司延庆作业区西沙屯分输站,只见站场值班室灯光明亮,一片忙碌的景象,值班人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各种数据。西沙屯分输站值班员介绍站内数字化管理系统。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站场内,输气工曹培云像往常一样,戴好安全帽,背上工具包,拿着设备,开始了站场内巡检,忙碌的橙色身影在黄色的天然气管线间来回穿行。“站场巡检每天8小时一次,节假日我们也不休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守护万家灯火的同时,为北京冬奥会加油鼓‘气’,今年我们继续守护好北京‘烟火气’,温暖千家万户。”曹培云说。站场外,巡线员丁国瑞穿着厚厚的橙色工服,带着沉甸甸的工具,开始了天然气管线的巡护工作。每到一处,他都细致入微,及时清扫阀室周边2米范围内杂草、树叶等,逐一检查阀室和附属设施是否完好、地下管道埋深是否符合标准等情况,确保天然气管线安全平稳运行。丁国瑞对天然气管道上方的埋深进行检测。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一年365天,我们每天都要巡护,节假日也不例外。”丁国瑞告诉记者,“延庆作业区所管辖的天然气管线大约有170公里,人文地貌复杂,平均下来,每一位巡护人员每天需要徒步14公里巡护。快的话半天能走下来,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时间就不一定了。”做好天然气保供工作,除了站场内和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巡检巡护外,入冬前对所有管线进行维检修作业、消除安全隐患也至关重要。维抢修分公司员工对天然气管道内结冰点进行热处理。彭伟摄“我们维抢修作业队只有80多人,去年入冬前,我们连续3个月辗转1.7万公里,对包括延庆作业区在内的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沿线设备设施进行了维检修,完成了57处动火及13次B型套筒焊接任务,消除天然气管道运行安全隐患,确保入冬前所有关键设备完好运行,为冬季保供期间天然气输送安全平稳奠定了基础。”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维抢修分公司技术服务队队长刘德玉介绍,“目前,我们保持着锅炉车等设备热启动状态,有计划做好冬防保温、抢修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确保在冬季保供期间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李小亮、姜国荣是维抢修分公司的焊工和管工,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常年在外工作,每年他们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并不多,春节也不能回家。当记者问他们想不想家、想不想孩子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已经习惯了,确保天然气管道平稳运行是我们的责任,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记者了解到,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包括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永唐秦、唐山LNG外输管线、大唐煤制气北京段等,承担了北京市95%以上的天然气输送任务。而西沙屯天然气分输站是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向北京市供气的重要站场之一。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西沙屯分输站。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延庆作业区为冬奥会供气10亿立方米,践行了‘绿色冬奥’理念。”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北京输油气分公司延庆作业区主任赵正开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结束后,我们将天然气冬季保供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保民生”,自2022年11月1日入冬以来,截至2023年2月1日,陕京天然气管道已累计向北京市供气90.65亿立方米。其中,西沙屯天然气分输站已累计向北京供气14.6亿立方米,占比16%。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大王庄小区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刘丽峥摄家住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大王庄小区的王阿姨告诉记者,她家自2020年底搬进楼房以来,告别了之前的煤气罐,用上了管道天然气。“现在我们家做饭、洗澡用的都是天然气,更安全,更环保,生活越来越方便,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幸福感满满!”她说。

14
2023.02
新华社客户端:从冬奥保供到惠及民生 国家管网北京管道公司为保供添“底气”

冬奥一周年之际,记者在位于北京昌平陕京管道系统向北京市供气的西沙屯供气站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管道检测。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西沙屯供气站供气量占到北京用气量的五分之一,日输气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2022年入冬以来,西沙屯站已累计输气超过1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统计显示,冬奥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为冬奥保供达10亿方天然气,为冬残奥会保供3亿方天然气,实现了冬奥保供期间“双过亿”目标,惠及了延庆区、昌平区以及海淀北部区域的广大居民,为20万居民增加了生活取暖用气。图:西沙屯站工作人员正在执行站场巡检据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延庆作业区主任赵正开介绍,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为北京供气有15座站场,目前单日输气量达到了1.2亿立方米,供气能力最高能达到2.1亿立方米,完全能满足北京市的用气需求。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主要负责陕京管道输配气系统的运营管理。陕京管道系统包括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永唐秦、唐山LNG外输管线、大唐煤制气北京段等,总里程5584公里,作为首都及沿线地区的“供气生命线”,自1997年陕京一线投产以来,公司累计输送商品天然气5675亿方,为沿线70多座城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约1.2亿人带来了绿色发展红利。据悉,2022年3月,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将天然气冬季保供的工作重心由“保奥运”转移到“保民生”上,全年新增托运商39家,新增托运气量8.39亿方,全年实现管输商品气量592.10亿方,增幅21.38%,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充足底气。(班娟娟)

首页 50 5152 53 54 末页
页数:52/9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