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记者从国家管网西气东输郑州输气分公司了解到,今年春节假期期间(1月21日至27日),国家管网西气东输累计向河南分输天然气1.9219亿立方米,单日最高供应天然气2879万立方米,创历年春节新高。春节期间,受强冷空气活动影响,用气量波动频繁,郑州输气分公司紧密结合生产现状和保供形势,密切跟踪下游用户用气动态变化,及时和上游托运商做好沟通衔接,调整输气量,做到应输尽输,全力保障河南地区天然气供应。天然气的安全平稳供应,离不开默默付出、坚守岗位的西气东输人。据了解,春节期间西气东输郑州输气分公司178名干部职工坚守保供一线,每日对输气管道以及站场设备设施进行认真巡回检查,加强对关键参数的监控,密切关注气温的变化趋势,落实各项应急准备措施,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妥善应对、高效处置,全力保障了春节低温天气下场站运行的安全平稳。目前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河南省内共有“两干四支”1415公里在役管道,天然气分输量占河南省内天然气供应量的60%以上,随着正在建设的西三线中河南段、中开线-平泰线互联互通工程的完工,天然气供应量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春节期间,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调控部的调度员们仍坚守岗位。本报记者 刘园园摄这个春节,接踵而至的寒潮让王广志分外揪心。“必须得有两手准备。”作为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调控部值班调度长,王广志和同事们为天然气保供工作紧张忙碌着。这个中心是世界上调控运行管线最多、运行环境最复杂的长输油气管道调度控制中心,承担着9.8万公里长输油气管道的集中统一调度职责,特别是承担全国天然气冬季保供的重要任务。大家心里都绷着一根弦油气调控中心的大厅里,电话声不断。放眼望去,一排排工作台上,双层铺设着数不清的电脑屏幕,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线条不停跳动闪烁。高高的屏幕之间,只看见值班调度员们露出的脑袋。调度长工作台上,王广志语速飞快,快速比划着墙上的全国天然气管网示意图,跟科技日报记者解释要做的“两手准备”:根据往年经验,春节期间天然气销售会下降,需要提前把天然气管道存量降下来;但如果寒潮持续时间比较长,天然气需求还会增加,得随时准备好把天然气供应上。“大家心里其实都绷着一根弦,毕竟责任重大。”王广志说完,又转身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绿色代表天然气管道运行正常,黄色或红色的闪烁代表可能有异常情况需要处理,它们实时反映着“全国一张网”5万余公里天然气管道的运行情况。正在东部调度台忙碌的调度员李圣彦手边放着一本“冬季保供方案”、一个计算器。他边看屏幕,边在值班记录本上写下整齐的字迹,短短几分钟就接了两三个电话。“东部调度台负责全国天然气管线最稠密的东部地区,这里每天输气量占全国天然气管网将近四分之一,我们要把每天总体的天然气计划数据熟记在心。”李圣彦说。远程控制500多个分输站场“国家管网集团管理运营的5万余公里天然气管道影响着数亿老百姓用气,管道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会影响老百姓冬季供暖。”油气调控中心主任助理、天然气调控部经理杨毅更是忙碌,他在与同事沟通工作的间隙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杨毅告诉记者,油气调控中心在冬季天然气保供中承担着调度协调的主体责任,负责按照托运商的计划把天然气运送到千家万户。“目前我们中心已全部应用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全国500多个天然气分输站场的关键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一些天然气分输站场已实现无人值守。”杨毅自豪地说,随着全国天然气管道里程不断增加,每个调度员平均调控管道里程从10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靠的就是多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调控部高级工程师张麟告诉记者,以前调度员需要在电脑上手动对天然气阀门进行流量和压力的调整,针对每个天然气用户一天操作五六次,几千个用户算下来,操作量非常大。“现在我们的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调度员可以批量输入用户的天然气日计划量,系统会按照指令自动调节和开关天然气分输站场的阀门。”张麟说。一年365天 一天24小时科技手段带来了便捷,冬季能源保供的责任和压力依然重如泰山。刚刚值完夜班的中部调度台调度员杨飞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疲惫,他对此深有体会:“相比平时,冬季保供的工作节奏更紧张。”“春节期间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保供时段,我们的任务是确保全国油气管网安全平稳运行,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必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西部调度台调度员石咏衡也深有同感。采访中,杨毅办公桌上电话响起,对方询问春节期间天然气调控部排班情况。“我们春节基本上没有假期。对天然气调度人员来说,越是重要节假日,越要加强值班值守。”放下电话,杨毅笑着对记者说,油气调控中心奉行的是“铁军精神”:流量变信仰不变、班次换坚守不换、电话多责任更多、报警响冲锋号更响。这个春节,王广志从腊月二十九到大年初二值班。他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天然气调度工作就是这样。因为天然气管道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在运行,都要有人盯着。”石咏衡也“喜提”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四值班任务,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整个管网能在冬季平稳运行,为咱全国老百姓守护一个温暖的春节,付出啥都是值得的,对不对?”(本报记者 刘园园)
春节渐近,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让王广志揪起心来。“现在必须得两手准备。”作为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调控部值班调度长,王广志正忙着和同事们绸缪春节期间的天然气保供工作。这个中心是世界上调控运行管线最多、运行环境最复杂的长输油气管道调度控制中心,承担着9.8万公里长输油气管道的集中统一调度职责,特别是承担全国天然气冬季保供的重要任务。大家心里都绷着一根弦油气调控中心的大厅里,电话声不断。放眼望去,一排排工作台上,双层铺设着数不清的电脑屏幕,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线条不停跳动闪烁。高高的屏幕之间,只看见值班调度员们露出的脑袋。调度长工作台上,王广志语速飞快,快速比划着墙上的全国天然气管网示意图,跟记者解释要做的“两手准备”:根据往年经验,春节期间天然气销售会下降,需要提前把天然气管道存量降下来;但如果寒潮持续时间比较长,天然气需求还会增加,得随时准备好把天然气供应上。“大家心里其实都绷着一根弦,毕竟责任重大。”王广志说完,又转身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绿色代表天然气管道运行正常,黄色或红色的闪烁代表可能有异常情况需要处理——它们实时反映着“全国一张网”5万余公里天然气管道的运行情况。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调控部调度员李圣彦正在值班中。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摄正在东部调度台忙碌的调度员李圣彦手边放着一本“冬季保供方案”、一个计算器。他边看屏幕边在值班记录本上写下整齐的字迹,短短几分钟就接了两三个电话。“东部调度台负责全国天然气管线最稠密的东部地区,这里每天输气量占全国天然气管网将近四分之一,我们要把每天总体的天然气计划数据熟记在心。”李圣彦说。远程控制500多个分输站场“国家管网集团管理运营的5万余公里天然气管道影响着数亿老百姓用气,管道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会影响老百姓冬季供暖。”油气调控中心主任助理、天然气调控部经理杨毅更是忙碌,他在与同事沟通工作的间隙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杨毅告诉记者,油气调控中心在冬季天然气保供中承担着调度协调的主体责任,负责按照托运商的计划把天然气运送到千家万户。“目前我们中心已全部应用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全国500多个天然气分输站场的关键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一些天然气分输站场已实现无人值守。”杨毅自豪地说,随着全国天然气管道里程不断增加,每个调度员平均调控管道里程从10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靠的就是多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调控部高级工程师张麟告诉记者,以前调度员需要在电脑上手动对天然气阀门进行流量和压力的调整,针对每个天然气用户一天操作五六次,几千个用户算下来,操作量非常大。“现在我们的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调度员可以批量输入用户的天然气日计划量,系统会按照指令自动调节和开关天然气分输站场的阀门。”张麟说。守护一个温暖的春节科技手段带来了便捷,冬季能源保供的责任和压力依然重如泰山。刚刚值完夜班的中部调度台调度员杨飞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疲惫,他对此深有体会:“相比平时,冬季保供的工作节奏更紧张。”“春节期间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保供时段,我们的任务是确保全国油气管网安全平稳运行,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必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西部调度台调度员石咏衡也深有同感。值班调度员正在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调控部北部调度台值班。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摄采访中,杨毅办公桌上电话响起,对方询问春节期间天然气调控部排班情况。“我们春节基本上没有假期。对天然气调度人员来说,越是重要节假日,越要加强值班值守。”放下电话,杨毅笑着对记者说,油气调控中心奉行的是“铁军精神”:流量变信仰不变、班次换坚守不换、电话多责任更多、报警响冲锋号更响。按照排班计划,这个春节,王广志从大年二十九到大年初二值班。他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天然气调度工作就是这样。因为天然气管道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在运行,都要有人盯着。”石咏衡也“喜提”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四值班任务,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整个管网能在冬季平稳运行,为咱全国老百姓守护一个温暖的春节,付出啥都是值得的,对不对?”(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一个人也要守好这口井,为国家采好油。”“守护好节日‘烟火气’,我们觉得很值得。”“家家户户温暖过冬,就是我们的春节愿望”……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奋斗在能源保供的各条战线上,舍小家为大家,站好岗守好责履好职,守护着万家灯火,让这个春节更有“烟火气”。春节坚守运煤一线 让温暖始终在线1月23日8时20分,安排完工作任务后,国家能源集团雁宝能源运销公司工电段刘检阅和班组成员向着不同的方向走去,他们今天负责巡查雁矿站附近的线路。早晨的气温很低,寒风凛冽,呼出的哈气凝结成白霜挂在棉帽上、眉毛上。刘检阅手里拿着道尺一遍遍测量着轨距,铁质的道尺经过零下30多度的气温冰冻后握在手里,即使隔着手套也能感觉到寒气逼人。发现线路螺栓有松动时,有时为了方便作业,他们还要摘下手套对螺栓进行紧固。职工清理运煤线路上的积雪。刘检阅摄“冬天气温低,线路容易出现问题,这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这些故障都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比如,连接钢轨的鱼尾板容易出现断裂,因为热胀冷缩轨缝变大,更换一个就要将近1个小时时间。大冬天我们要趴在冰天雪地里进行处理,不管穿多厚的衣服也会被冻得透透的。”刘检阅一边趴在线路上查看鱼尾板的状况一边说。整个雁矿站共有15组道岔,他们不仅要巡查线路故障,还要对道岔积雪进行清理,如果不及时清理,轮缘槽里的雪经过机车碾压会越来越厚、越来越硬,机车很容易脱轨,在工具不方便清理的地方,他们要用手把雪抠出来。当沉陷路段铁路发生下沉时,他们还要对铁轨起道、捣固,下沉量较大时要在寒风中作业几个小时。“尽管年年都会经历严寒天气,但看到满载煤炭的列车奔向远方,我们的坚守就是值得的。”刘检阅说。一个人一口井 五年如一日1月21日,58岁的采油工蔡会强已经连续在岗工作1512天,这也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5个春节。“别人过年陪伴的是亲人,而我要陪伴的‘亲人’在那边。”说话间,老蔡将手指向窗外的余8井。余8井是辽河油田辽兴公司在龙湾筒凹陷北部余粮堡洼陷的第一口工业油流井,2018年12月17日压裂投产,从那天起,蔡会强在这里开始了一人一井的生活。除夕夜蔡会强对站内设备进行巡检。张旭摄“我是军人出身,家国情怀一直在我心中,站好这里的岗,是我最大的使命,也是对家里最好的交代。”蔡会强说。“照顾”余8井时间久了,老蔡对这口井有了格外深厚的感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到油井旁转几圈。1987年蔡会强参加工作,21年的作业现场经历及15年的采油管理经验,即便一人管理油井,也有十足的“底气”。“内蒙地区昼夜温差大,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20多度,最怕管线冻堵。”蔡会强摘下手套,摸着井口,盯着压力表说。在常规检查完油井,记录好油套压、电流、加热器进出口温度等油井各项数据后,蔡会强还要对油井进行一次憋压操作,确保节日期间油井生产正常。蔡会强在井口取液,观察油井生产运行情况。张旭摄夜幕降临,科尔沁的温度急剧下降,蔡会强简单吃过晚饭后,又开始夜巡,井场的周边没有一丝光亮,夜巡需要更加细致。春节在岗守护“烟火气”1月22日早上,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公司三亚站输气工邢侦虎像往常一样,戴好安全帽,背上巡检工具包,拿上激光式可燃气体探测器,开始了例行巡检。邢侦虎对站内天然气管道进行安全检查。孙齐龙摄在工艺区里,邢侦虎用可燃气体探测器仔细检查管道每一处关键连接部位,确认每一块仪表的运行参数,每到一个巡检点位就用防爆PAD完成检查记录。“除了借助专业仪器设备巡检,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都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的工作跟中医很像,给管道设备‘看病’也需要‘望闻问切’。”邢侦虎说。三亚站是国家管网最南端的输气站场,是海南环岛管网东西管线的枢纽,接收南海上游来气,向下游转输,同时还承担着向三亚市供气的重任。“站场巡检要上午、下午、晚上各一次。春节在岗值班,为三亚安全稳定地供气,守护好‘烟火气’,我们觉得很值得。”邢侦虎说。同样的场景也在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广东管道高栏港分输站里上演。站长杜斌春表示,新的一年希望站场输气平稳,将更多清洁、优质、高效的海上天然气带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千家万户。广东管道高栏港分输站员工对站内设备进行检查。杜斌春摄广东管道是中国海油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然气管输公司,承担输送“深海一号”等海上天然气和珠海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进口LNG资源的重任,为下游11家电厂提供能源供应。新年愿望是家家户户温暖过冬“二毛小区供热水井在冒白汽,家里温度也不高。大过年的,不能让大家冻着,咱俩抓紧去排查一下。”1月21日晚21时,华能北方呼和浩特热电厂供热客服中心,大学路中心换热站站长张军焦急地对巡检员说。这是张军在热力站度过的第9个春节。他负责的供热辖区有118万平米,住着约9400户家庭,这里是他每年春节坚守的“阵地”。张军对二毛小区热水管道漏点进行封堵。刘欢摄张军带着巡检员立刻赶往二毛小区。此时,家家户户都沉浸在阖家团圆中,夜里的街道显得空旷而安静。寒风中,张军下意识紧了紧棉衣的领口。当张军和巡检员来到问题所在位置,发现雾气正从井盖中上升,井盖上结了一层白霜。张军判断,应该是二网管道有漏点。经过通风、检测程序,达到下井作业要求后,他率先下井查看。狭窄的通道内,张军半躬着身体曲腿前行,一边听着呲水声一边摸索着前进,在离井口5米处找到了正在不断呲水的漏点。他蹲在漏点旁,嘴中含着手电筒,将管卡覆盖漏点,顾不得强烈的水流顺着管卡喷溅到身上。由于八道螺丝需要均匀受力反复紧扣,在不足半米的空间内,他使出浑身力气拧着螺丝。当泄漏封堵完成,张军从井里爬出来时,浑身都已被水呲透。此时,新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越是团圆时刻,我们越得在岗。让辖区内家家户户温暖过冬,就是我们的新年愿望。”他说。
站场中的输配人、穿越山林沙漠的巡线员、随叫随到的抢修队……春节假期,有这样一群“管网人”,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确保第一时间排险情、除隐患、稳供应,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烟火气”。今年的《新春走基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陕西输油气分公司榆林作业区,听一听他们坚守岗位为沿线居民送“福气”的故事。春节期间,全国气温再次骤降,居民的天然气用量迅速攀升,北京管道有限公司陕西输油气分公司榆林作业区值班室内灯火通明,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作台上,双层摆设着20个电脑显示器,每个屏幕上不停闪烁着密密麻麻的数据,这里任何参数的变化,都反映了陕京天然气管网的“脉动”,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温暖。“站场以及阀室,还有一些我们所管理的线路的重点风险段,都可以通过上方的监控进行实时观测,这也是我的主要职责之一,我们需要24小时在岗,从压气站建立以来,生产也从来没有停息过,所以咱们这里还被誉为毛素沙漠中永不停息的管道心脏。”榆林作业区值班室值班员张志禄介绍说。北京管道被誉为“首都供气生命线”,保障着首都及管道沿线1.2亿居民取暖和生活用气。一大早,代全利带上设备在占地面积200多亩的站场内,开启了值班巡检任务,专注的橙色身影在黄色的天然气管线间来回穿行,这样的巡检每天都要进行三次,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最近,代全利加密了对站场设备的巡检维护,冬季较低的气温,需要重点关注保温部位,在一个个设备前,代全利一次次脱下手套感受温度,寒风中,即使“全副武装”,在反复“一脱一戴”的动作下,代全利的手还是会被冻僵。“因为戴着手套摸到的温度,跟实际的温度还是有差别的。它是一个空间加热器,对这个阀门进行一个保温,防止这些管路发生冻堵,造成阀门无法动作,所以我们需要摘掉手套,来保证它的准确性。”榆林作业区自控与电气通信三级工程师代全利说。零下20℃的天气,不仅考验着调压设备,也考验着巡检人员。为了避免因为冬季昼夜温差大,调压设备出现冻堵、压力不稳等情况,代全利每次巡检至少需要检查24个区域、67项内容,今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9个年头,一直坚守于站场巡检岗,这个春节他依然无法回家过年。代全利继续说道:“我闺女六个月了,每次回去抱她时,就好像有点陌生人的感觉,有时候真的心里还是挺难受的,好在还能保障北京人民的正常用气、给首都人民送去温暖,觉得还是值得的”!与此同时,巡线员刘越和妻子韩萍芳已经穿上臃肿的冬衣,带上沉甸甸的计量工具,一步一个脚印,前往地形复杂的郊区开始巡检。每到一处,他们都细致入微,逐一检查管道和附属设施周边是否有可能造成损伤的施工、阀室和站场周边是否有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地下管道埋深是否符合标准等情况。“我们每天在外面,特别是这种天气,我戴着帽子、戴着手套,也感觉到还是比较冷,特别是下雪的时候,我们在外面巡线,沙子和雪就会一起进到鞋子里面,那脚真的是冻得非常非常地难受。”榆林作业区管道工程师刘越如是说。多年的徒步巡线经历,使得管道线路走向、三桩一牌等信息更像一个个清晰的坐标,深深地刻在了刘越的脑海,他们需要巡护的管道大多在荒漠中,很多地方车辆无法进入,只有靠双腿爬坡上洼,一天下来徒步5公里几乎是家常便饭。而像这样的巡线,他每天要走上一遍,无论风雨,无论年节,无一例外。刘越说:“我从事管道线路保护已经六年了,可以说把这里也当成了自己的家,也是这份工作教会了我,凡事都要以安全为前提,教会我什么是责任,所以对于这份工作,我始终怀着敬重的态度,热爱着我的工作。”天色渐渐暗下来,远处的烟花聚又散,春节的氛围浓厚,同事们的庆祝活动已经开始,刘越职业生涯中又一天的巡检顺利结束。站场内,4000余亿标方的数字,每隔10秒进行一次更新,这样的变化既代表了榆林作业区向北京管道完成的输送量,同时也是所有“管网人”坚守的一个见证。从千沟万壑到燕蓟之地,从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管网铁军”步履铿锵,他们用脚步丈量管网安全,用专业技能排查安全“雷区”,守护“千家”烟火气,保障“万户”温暖。(记者 谢妮妮 张瑜)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月19日讯(通讯员 戴斌宏 刘梦诗 记者 林泽贵) 新年伊始,寒潮来袭,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厦门输气分公司紧密结合生产现状和保供形势,全力筑牢今冬明春保供防线,做到春节“不打烊”,气源保障充足。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厦门输气分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管网通过西气东输三线累计为福建地区输送天然气超58亿方,代替标准煤655万吨,减排温室气体774万吨、粉尘451万吨。据悉,福建省内长输天然气管网运营及在建天然气干线管道总里程2048公里,其中国家管网集团管道里程1680公里,占比82%。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厦门输气分公司扛起福建地区天然气保供责任,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作用,坚持管网“公平开放”,构建上游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积极为福建引进中石化等累计6家托运商,创下福建省有史以来资源托运商数量最多的一年。厦门输气分公司集中力量推进西三东与德化支线互联互通工程、德化支线年内顺利完成投产,为推动国家管网与海西一期管网“互联互通”奠定基础,实现了安溪、永春、德化三个革命苏区县的管道气供应,下游用户年节约燃气采购成本近2亿元。同时泉州市成为福建省内第一个实现“县县通”管道天然气的地级市。据统计,2022年,厦门输气分公司输气量16.5亿方(增幅35%),成为福建省唯一供气增长的单位。厦门输气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为福建引入更多天然气供应资源,深入调研开拓市场,拓展上下游供销渠道,积极构建地区安全、高效的天然气能源保供体系。
临近春节,年味儿渐浓,许多人早已踏上归程,但在国家管网西气东输郑州输气分公司兰考分输站,值守员工却不敢有丝毫放松。西气东输兰考站地处河南兰考,是国家管网西气东输郑州输气分公司在该县唯一的分输计量站,该站不仅担负着当地每天100余万方的天然气供应,还肩负着向山东省每天计量、供应近2000万方天然气的重任。为保障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该站员工加密巡检和应急演练,多措并举保供气。1月19日一大早,西气东输兰考站线路管理员李双柱顾不上吃饭,随手拿几个包子就带车出发了。当天,站里计划对距离站场最远、高后果区距离最长,也是最后一个未完成检测的鲁寺高后果区进行徒步甲烷遥感测试,检查管道上方是否有漏气情况。由于积雪还没融化,如果不能趁着早上地里冰雪上冻的时机快速完成甲烷遥感测试,地里将很快变得泥泞不堪,难以通行。冬日的早晨,冷风刺骨,踩在冰冻的土地上,残存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李双柱一手拿着测试仪检测管道漏气情况,一手拿着平板电脑时时跟踪记录测试数据,不一会儿脸上、双手就被冻得麻木、通红。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冰雪已经有化冻的迹象,他不得不加快脚步,一路小跑着向终点冲去。尽管这样,他的鞋上还是沾满了粘湿的泥土,鞋子和袜子也被浸湿了一部分,显得格外冰冷。“好在管道检测总算全部完成,检测也都没有问题,这个春节也能过得更放心了。”顾不上疲惫和寒冷,李双柱满足地说。“今年春节较往年冷,输气量也比往年多。”兰考站站长孟金涛说,因此要特别注意现场的电加热设备和计量设备的安全运行,将重点设备间隔4个小时的巡检间隔临时缩短到3个小时,全力保障特殊时期供气安全。除此之外,以往每天晚上开展的单人重点巡检也临时调整为集中、联合巡检,在岗员工共同参与进来,对现场设备设施进行全方位检查。“越是春节越是不敢放松,得保障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孟金涛说,节日期间还利用晚上联合巡检的时机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特别是发电机的启停、故障排查,现场电加热设备的检查以及站场取暖设备的使用和故障排查要点等,同时站里还组织开展了节前漏气事故应急演练等,确保紧急情况下全体人员都能及时、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通讯员杨黎明)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宁艳)首府天然气上下游企业为确保降雪降温天气后天然气供应充足,在气源调度、应急联动、防止冻堵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天然气稳定供应。此时,正值天然气的用气高峰,作为首府重要的上游供气单位,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作业区在总结往年冬季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冬季高峰供气各项保障措施,按照“日指定”提前落实高峰供气期间的配给方案,并确定合理的作业调峰时间,确保供气效率实现最优化。“关注重点阀室、输气管线和重点保供单位,尤其对易冻堵管线、关键仪表设备开展重点监测,定时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置。”1月14日,乌鲁木齐作业区副主任胡凯捷说,随着天气日渐变冷,下游用气需求持续骤增,保障天然气管网安全平稳运行成为重中之重,采取严密精细的保障供气方案,确保不同时段下游天然气运营企业应急气量的需求。作为下游天然气运营企业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为确保降温天气下天然气供应充足,不断强化气源调度应急联动机制,积极做好气量预测。“首府主城区日用气量从之前的1300万方增至13日的1872万方以上。”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部总经理王多勇说,此前公司已与上游供气企业就本次降雪降温天气做好了用气计划的协调和对接工作。在安全运行方面,为防止持续低温天气出现设备冻堵,造成切断故障,新疆燃气集团还加大加密了对场站换热设施及调压箱柜的电伴热的巡检、巡查频次和密度,确保各类燃气换热设施稳定运行,让居民温暖过冬。“我们在降温前对电伴热故障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或更换,并对调压箱内设施采取岩棉保温措施,以免低温天气下设备出现故障,确保安全稳定供气。”王多勇说。同时,新疆燃气集团应急值守队伍24小时在岗待命,随时做好各类供气故障应急抢险抢修工作,全力保障首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