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2021.05
人民网:西气东输工程一线,这群年轻人用无悔青春谱写管网芳华

一日三餐,炒菜做饭,再平常不过。你知道家里用的天然气从何而来?它们大多来自遥远的新疆,从塔里木盆地出发,途径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一路抵达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气东输工程穿越西部戈壁。图片均由西气东输提供

从2003年10月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全线贯通,到2012年6月西气东输二线投产供气上海,再到目前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川气入沪供气网络构建形成,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以源源不断的清洁天然气供应,助力上海创新绿色发展。

在西气东输上海白鹤站、金山站,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管网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管道传统,以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投身西气东输世纪工程,守卫国家能源动脉,用无悔青春谱写管网芳华。

每年穿坏6双,大家称他“劳保鞋终结者”

面对管道沿线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水网密布沟渠多、环境复杂难管控等困难,上海白鹤站的张强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管道保护重任。他每天早出晚归,用雷迪收集每一寸管道光缆的埋深数据,复核管道上方三桩一牌信息的准确性,走访违法圈占管道用地的企业负责人,收集掌握管道沿线施工作业的第一手资料,开展管道保护精准宣传。


张强在管道上徒步踏勘

“他的微信步数常年高居榜首!”“他一年能穿坏6双劳保鞋”……说起张强,大家来了兴致。“劳保鞋的质量还是很好的,就是我走路太费鞋了。”张强赶紧插话道。大家笑起来,“求生欲也太强了!”

春天到来,气候渐暖,张强每天会沿管道徒步踏勘,细细察看管道两侧5米内有无违法圈占用地,整个春天,他会把上海白鹤站辖区内75.3公里管道来回走上三四遍。夏季汛期到来,张强穿上厚重的橡胶衩裤,细致排查穿越大、中型河流的水下管道和水工保护点等高风险段有无水毁、塌方情况,清除管道隐患。秋天农忙时节,他深入管道沿线施工现场开展管道保护宣传,号召大家共同守护管道安全。冬天天寒地冻,他携带布控工具,深入田间地头、鱼塘腹地,穿梭于管道沿线,排查风险隐患。

每天大量的徒步踏勘,让张强的微信运动步数常年占据榜首位置,劳保鞋也因此屡屡成为“牺牲品”,两个月就穿坏一双,张强也因此被同事们笑称为“劳保鞋终结者”。

爱红妆更爱橙装,新疆姑娘成为管网巾帼卫士

2018年,获得国外知名学校硕士学位的田露毕业归国,她陆续收到了多家知名企业的入职邀请,但不经意间发现的西气东输公司招聘信息,却让她思绪回到了十多年前。

在新疆出生、成长的田露,年幼时便从父辈的闲谈中知道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性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当时,她对西气东输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尚不了解。随着她慢慢长大,看到家里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自行车变成了小轿车,居住的小镇变成了美丽的城市……由此,她也认识到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工程带给西部地区的巨大变化。从此,“西气东输”四个字便深深印入她的脑海。


田露在上海白鹤站工作中

没有多少犹豫和纠结,田露很果断地放弃了安坐高档CBD的高薪工作,投身到西气东输世纪工程,来到上海白鹤站,成为一名柔肩扛重任的管网巾帼卫士。她以上海白鹤站为新起点,将所学所长用于守护国家能源大动脉的安全运行。她说,她要用自己的行动,将美好生活描绘得更加绚丽。

疫情突袭,新婚小伙儿坚定选择“逆行”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日常的生产活动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但是,人民生活用气一刻也不能停,西气东输公司站场员工坚守岗位,护卫滚滚“蓝金”输送到祖国各地。


张佳俊与同事正在水中作业

上海金山作业区的张佳俊就是诸多坚守基层一线岗位西气东输员工中的一名。刚举行完婚礼的他,在休假人员无法按时返岗、人员吃紧的情况下主动逆行,放弃蜜月假期和春节休假,毅然返回工作岗位,每天按时上线巡检,帮助巡线员解决村里封路等困难,确保巡线员能够正常巡线。

同时,他还给巡线员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第一时间采购防护用品配发给巡线员,让巡线员安心巡线,确保金山作业区30个巡线员每天完成150公里管道、926个GPS巡检点位的检查确认,彩点率持续保持在100%,有力保障了管道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三张“香饽饽”门票为何成了“烫手山芋”?

在西气东输一线,这样的故事,说也说不完,这样的优良传统,他们已经传承了多年。

早在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参观者突破7000万人次。西气东输公司给上海白鹤站分发了三张世博会门票,让站内组织日夜坚守保供上海一线的优秀员工去逛一逛世博会、看一看中国馆。

没想到的是,本应该是“香饽饽”的三张门票,到了白鹤站却变成了“烫手山芋”。世博会特殊时期,保障安全生产和上海天然气平稳供应是站里乃至公司的头等大事,在这个节骨眼上,站内员工纷纷表示坚决不离开岗位。

于是,三张门票由站长交给了技术员,技术员又转给了输气工,输气工又转交给管道管理员……最后,这三张门票静静地躺在抽屉里,直到世博会结束。


白鹤作业区争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运行一刻不能停,供气一刻不能断’,这是西气东输公司的庄严承诺。”采访中,西气东输人这样说。西气东输公司员工始终牢记“安全生产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安全理念,一年365天,全天候守护管网安全运行,保障天然气高效稳定供应。

19
2021.05
新华网:我国油气管道“长江第一长隧”掘进开钻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刘羊旸)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我国油气管道“长江第一长隧”——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18日正式掘进开钻。国家管网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口径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隧道总长度10.226公里,是国内第一个长距离、独头掘进最长的水下隧道;掘进开挖直径为7.95米,隧道内径6.8米,外径7.6米,隧道内将埋设3根1422毫米直径管道。为该工程专项研制的“畅通号”盾构机于2021年3月底下线,4月开始现场组装和调试工作。接下来,“畅通号”盾构机将按照每月450米的速度掘进。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咽喉”项目。该工程预计2025年可实现全线贯通。竣工后,可顺利把途经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的俄气送至长三角地区,提高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应急保障能力。据负责施工的中铁隧道局技术人员介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及弃渣密封船运等环保措施,综合应用迷宫型泥浆池、多级筛分系统、细颗粒离心系统,以实现泥浆不落地、弃渣不漏失,最大程度保护长江自然生态。

19
2021.05
人民网:我国油气管道“长江第一长隧”正式掘进开钻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杜燕飞)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我国油气管道“长江第一长隧”——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盾构穿越工程18日在江苏南通正式掘进开钻。国家管网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口径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据介绍,隧道总长度10.226公里,掘进开挖直径为7.95米,隧道内径6.8米,外径7.6米,隧道内将埋设3根1422毫米直径管道,是国内第一个长距离、独头掘进最长的水下隧道。为该工程专项研制的“畅通号”盾构机于2021年3月底下线,4月开始现场组装和调试工作。接下来,“畅通号”盾构机将按照每月450米的速度掘进。记者了解到,该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咽喉”项目,预计2025年可实现全线贯通。项目竣工后,可顺利把途经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的俄气送至长三角地区,提高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应急保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该穿越点位于长江入海口,穿越长江一级航道、锚地、长江大堤、码头等构筑物;该区域也是长江刀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施工技术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负责施工的技术人员介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及弃渣密封船运等环保措施,综合应用迷宫型泥浆池、多级筛分系统、细颗粒离心系统,以实现泥浆不落地、弃渣不漏失,最大程度保护长江自然生态。

19
2021.05
人民日报:油气管道“长江第一长隧”掘进开钻

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刘羊旸)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我国油气管道“长江第一长隧”——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18日正式掘进开钻。  国家管网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口径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  隧道总长度10.226公里,是国内第一个长距离、独头掘进最长的水下隧道;掘进开挖直径为7.95米,隧道内径6.8米,外径7.6米,隧道内将埋设3根1422毫米直径管道。为该工程专项研制的“畅通号”盾构机于2021年3月底下线,4月开始现场组装和调试工作。

18
2021.05
央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穿越正式掘进开钻

18日上午10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穿越工程在江苏海门正式掘进。掘进距离、埋深等多项参数挑战油气领域世界之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穿越工程,是中俄东线南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穿越点位于长江入海口,穿越长江一级航道、锚地、长江大堤、码头等构筑物;该区域也是长江刀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施工技术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总经理 赵赏鑫:采用盾构隧道方式穿越长江,综合应用迷宫型泥浆池、多级筛分系统、细颗粒离心系统,实现泥浆不落地、弃渣不漏失,达到“零渗漏、零排放、零污染”。 隧道总长度10.226公里,工程最深处距离江面约60米,盾构施工水压0.73兆帕,是目前世界油气管道领域单次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施工环境最复杂的管道穿江工程。 据介绍,盾构穿越隧道内径6.8米,也是国内第一个独头掘进最长的水下隧道。 中铁隧道局集团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现场负责人 古艳旗:盾构机始发之后,会下穿众多风险源和构筑物,盾构计划以每个月450米的平均速度进行掘进,计划2023年9月30日隧道贯通。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长5111公里,年输气量189亿立方米,分北、中、南三段分期建设。北段、中段均已投产,南段全长1509公里,目前已有500公里线路工程焊接完成。长江穿越工程是整个建设工程的“咽喉”工程,是其最后的“收官”一公里。竣工后可顺利把途经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的“俄气”送至长三角地区,将提高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应急保障能力。

18
2021.05
工人日报:油气管道“长江第一长隧”挑战行业多项世界之最

工人日报客户端5月18日电(通讯员周湃 记者车辉)5月18日上午10点,在位于江苏南通的国家管网集团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现场,中国盾构机“畅通号”顺利始发,标志着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正式掘进开钻。该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口径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多项之最 堪称油气管道“长江第一长隧”据了解,该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施工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前期已完成位于海门的北岸竖井开挖和盾构机吊装下井安装,此次将启动隧道破洞掘进作业。隧道总长度10.226公里,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的盾构隧道,也是国内第一个长距离、独头掘进最长的水下隧道;工程最低点处隧道顶标高为-60.2米,最大覆土厚度42.5米,均为油气管道盾构设计埋深最大值;盾构施工水压0.73兆帕,是目前水压最高盾构工程;掘进开挖直径为7.95米,隧道内径6.8米,外径7.6米,隧道内将埋设3根1422毫米直径管道,是世界输气管道直径最大项目之一。为该工程专项研制的“畅通号”盾构机是世界首台最小直径(Φ7.95)的常压刀盘盾构机,于2021年3月底下线,4月份开始现场组装和调试工作。接下来,“畅通号”盾构机将肩负重任,按照每月450米的速度掘进,挑战油气领域五项世界之最。生态优先 打造长江大保护“绿色名片”长江盾构穿越点位于长江入海口,穿越长江一级航道、锚地、长江大堤等构筑物,临近海新重工、招商重工等既有及规划码头;该区域也是长江刀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施工技术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管网集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及弃渣密封船运等环保措施,综合应用迷宫型泥浆池、多级筛分系统、细颗粒离心系统,实现泥浆不落地、弃渣不漏失,实现对污染物排放以及环境敏感目标的有效控制,达到“零渗漏、零排放、零污染”,最大程度地保护长江自然生态。“俄气”南下助力长三角实现双碳目标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自主开工建设的首个关键控制性工程,是国家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的“咽喉”项目。项目隶属中俄东线(河北永清-上海)段,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现役管道互联互通,年输气量189亿立方米,与燃煤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1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3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42万吨,对于改善区域大气环境,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量,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该工程已于2020年7月底正式启动,2021年1月全面推进、加速建设,预计2025年可实现全线贯通。竣工后,可顺利把途经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的“俄气”送至长三角地区,提高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应急保障能力。

18
2021.05
界面新闻:国家管网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开钻

5月18日,国家管网发布消息称,当日上午10点,位于江苏南通的国家管网集团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正式掘进开钻。该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口径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国家管网介绍,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自主开工建设的首个关键控制性工程,是国家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的“咽喉”项目。该项目所属的中俄东线(河北永清-上海)段,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现役管道互联互通,年输气量189亿立方米。

18
2021.05
中国能源网:中俄东线“咽喉”项目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开钻

5月18日上午10点,在位于江苏南通的国家管网集团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现场,中国盾构机“畅通号”顺利始发,标志着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正式掘进开钻。该工程是国家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的“咽喉”项目,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口径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多项之最 堪称油气管道“长江第一长隧”据了解,该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施工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前期已完成位于海门的北岸竖井开挖和盾构机吊装下井安装,此次将启动隧道破洞掘进作业。隧道总长度10.226公里,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的盾构隧道,也是国内第一个长距离、独头掘进最长的水下隧道;工程最低点处隧道顶标高为-60.2米,最大覆土厚度42.5米,均为油气管道盾构设计埋深最大值;盾构施工水压0.73兆帕,是目前水压最高盾构工程;掘进开挖直径为7.95米,隧道内径6.8米,外径7.6米,隧道内将埋设3根1422毫米直径管道,是世界输气管道直径最大项目之一。为该工程专项研制的“畅通号”盾构机是世界首台最小直径(Φ7.95)的常压刀盘盾构机,于2021年3月底下线,4月份开始现场组装和调试工作。接下来,“畅通号”盾构机将肩负重任,按照每月450米的速度掘进,挑战油气领域五项世界之最。生态优先 打造长江大保护“绿色名片”长江盾构穿越点位于长江入海口,穿越长江一级航道、锚地、长江大堤等构筑物,临近海新重工、招商重工等既有及规划码头;该区域也是长江刀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施工技术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管网集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及弃渣密封船运等环保措施,综合应用迷宫型泥浆池、多级筛分系统、细颗粒离心系统,实现泥浆不落地、弃渣不漏失,实现对污染物排放以及环境敏感目标的有效控制,达到“零渗漏、零排放、零污染”,最大程度地保护长江自然生态。“俄气”南下 助力长三角实现双碳目标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自主开工建设的首个关键控制性工程,是国家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的“咽喉”项目。该项目所属的中俄东线(河北永清-上海)段,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现役管道互联互通,年输气量189亿立方米,与燃煤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1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3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42万吨,对于改善区域大气环境,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量,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该工程已于2020年7月底正式启动,2021年1月全面推进、加速建设,预计2025年可实现全线贯通。竣工后,可顺利把途经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的“俄气”送至长三角地区,提高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应急保障能力。

30
2021.04
新华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广东天然气管网将实现“县县通”

新华社广州4月29日电(记者 周强)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梅州、韶关、清远三地举行。同时,全国多地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中俄东线南段、蒙西管道等多条管线建设加速推进,这是国家管网集团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的实际行动。施工现场吊管作业“县县通工程”是“十四五”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在该省投资的重大民心工程。该项目管道全长1050公里,总投资80亿元,预计2022年底全面建成。届时,绿色清洁的管道天然气将覆盖粤东、粤西、粤北22个区县,其中革命老区18个,惠及1384万人。根据测算,该项目建成后,每年输气33亿方,可替代使用标准煤4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05万吨、二氧化硫16万吨、碳粉尘7万吨、氮氧化物3万吨。当日,项目在梅州、韶关、清远三地同时开工,采用IPMT+监理+设计(E)+采购(P)+施工(C)管理模式建造。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管网公司将充分协调参建单位,让人民群众早日用上绿色经济的管道天然气,助力广东省能源结构转型进一步提速升级。施工现场焊接作业作为能源领域新的“国家队”,国家管网集团将进一步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推进LNG接收站和储气库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多点共保、管网联通、灵活高效、安全高效的储气调峰体系,提升管网储气调峰和应急保障能力,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张伟在广州市出席开工仪式。省领导林克庆、张少康,国家管网集团总经理侯启军、副总经理姜昌亮,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国资委、能源局、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网公司、广东能源集团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30
2021.04
人民日报: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正式开工

4月29日,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梅州、韶关、清远三地举行。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张伟在广州市出席开工仪式,广东省领导林克庆、张少康,国家管网集团总经理侯启军、副总经理姜昌亮等同志参加活动。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县县通工程”是“十四五”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在该省投资的重大民心工程。该项目管道全长1050公里,总投资80亿元,预计2022年底全面建成。届时,绿色清洁的管道天然气将覆盖粤东、粤西、粤北22个区县,其中革命老区18个,惠及1384万人,真正做到“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居民用气难”。根据测算,该项目建成后,每年输气33亿方,可替代使用标准煤4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05万吨、二氧化硫16万吨、碳粉尘7万吨、氮氧化物3万吨。当日,项目在梅州、韶关、清远三地同时开工,采用IPMT+监理+设计(E)+采购(P)+施工(C)管理模式建造。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管网公司将充分协调参建单位,打造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合作典范工程,让人民群众早日用上绿色经济的管道天然气,助力广东省能源结构转型进一步提速升级。作为能源领域新的“国家队”,国家管网集团将进一步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推进LNG接收站和储气库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多点共保、管网联通、灵活高效、安全高效的储气调峰体系,提升管网储气调峰和应急保障能力,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首页 84 8586 87 88 末页
页数:86/9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