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3.08
新疆日报:西气东输四线建设已完成焊接520公里

工人在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哈密段施工现场铺设管道(8月4日无人机摄)。目前, 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吐鲁番—中卫)新疆段项目已完成焊接520公里,下沟465公里,回填436公里。普拉提·尼亚孜摄

05
2023.08
中国证券网:港华集团首船自主进口LNG资源到港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8月3日,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橡树精神”号LNG船靠泊在国家管网集团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码头,满载着6.5万吨液化天然气(LNG)。这是港华集团自主采购的首船进口LNG资源。


国家管网集团正式运营以来,我国油气管网设施运营开启了市场化的新时代。港华集团气源业务板块积极与国家管网集团沟通对接,气源业务板块旗下贸易平台——港华国贸成为国家管网集团首批托运商,与国家管网集团在管输、接收站使用方面展开实质性的业务合作,并获得国家管网集团中长期LNG接收站窗口期使用权。

港华集团气源业务板块将通过与国家管网集团的深度合作,不断优化天然气供应与贸易产业链,合理布局上中下游、海内外气源,全面提升气源统筹能力,为下游客户常态化调峰、冬季保供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总经理张林松,香港中华煤气气源业务营运总裁周衡翔、香港中华煤气企业物料供应及行政总监李健明,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暨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谷静,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灏、赵旭、李浩等参加首船LNG到港活动。(刘雪)

04
2023.08
人民网:西气东输一线站场首台国产燃料气撬在红柳上线运行

7月27日,随着来自西气东输一线主管道的天然气经过燃料气撬调压后,顺利进入自用气管线并抵达放空火炬点火成功,标志着西一线首台国产燃料气撬在国家管网西部管道酒泉输油气分公司红柳作业区投入运行。这是输油气站场推进设备国产化替代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燃料气撬作为向压气站内核心设备压缩机组提供稳定动力和保障站内生活用气的关键模块,是确保站内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气东输一线站场在设计时选用了德国RMG燃料气撬。投产近20年以来,该平台的调压、计量等核心部件运行稳定性逐渐下降,导致设备维检修频次加大,加之平台使用的阀门、调压机构等备品备件存在费用高昂和供货周期长等问题,促使燃料气撬进行国产化升级改造提上日程。

此次改造选用的“中国制造”燃料气撬平台是由西部管道公司联合博思特能源装备(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自主设计、制造、组装的撬装装置,其电加热控制系统、安全切断阀、调压阀、球阀以及配套的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管道、管件、仪表附属设备等均完全实现国产化。

相较以往进口设备,该套国产燃料气撬在成本上节省50%以上,设备交付周期缩短70%以上。而且从长远看,产品厂家提供的备品备件代储代销和属地化技术服务管理将大幅降低,设备维保投资、技术服务周期响应缩短,使得设备安全运行更有保障。

一直以来,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勇挑重担、敢打头阵,以压缩机组等核心设备高标准、高质量运行为目标引领,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促进产业链上相关设备制造厂家加快技术升级、产品迭代。此次红柳作业区国产燃料气撬的顺利投产,标志着公司在油气站场燃料气撬国产化设备替代应用方面完成了全新突破。下一步,该项目将在所辖作业区推广应用,将助力打开油气管道系统燃气调压设备自主设计制作应用和技术升级的新局面。(黄永科 朱瀚)

03
2023.08
人民网:抗台风防汛情 他们坚守一线保障通讯畅通和能源电力供应

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密切关注台风走势,保障华北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受访者供图

日前,受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我国多个省份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特别是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多地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开展防汛救灾工作。与此同时,多家央企闻“汛”令而动,保供电、保通讯、保油气供应,合力撑起汛期“安全伞”。

暴雨来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运维值守及监测监控,迅速调集人员物资开展应急抢修,多措并举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国网北京电力安排11776名保障人员保障北京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广大市民可靠供电。针对房山、门头沟等局部地区供电严峻形势,国网北京电力及时调派专业抢修人员,携带小型发电机、照明灯组、充电方舱、卫星通信车、卫星电话等装备赶赴现场支援,根据天气、道路修复等实际情况开展抢修工作。在台风“杜苏芮”登陆之前,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潮州、汕头、揭阳、梅州、汕尾供电局累计开展防风防汛特巡特维479次,对6000多回输配电线路、2700多个变电站开展隐患排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与此同时,为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国家能源集团要求全面落实防汛救灾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明确责任部门,将责任覆盖到企业每一个基层单位和工程项目,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暴雨期间,中国华电河北水电公司值班人员密切关注电力负荷变化和设备运行情况,保障机组运行安全。华能北京热电厂加强对防水排水设备设施检查维护,对重点部位,特别是雨水泵房、地下排水设施、氢站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巡检,确保排水通畅,确保机组稳定发电。

为保障通讯畅通,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紧急调配人员、物资、应急车。截至7月31日,累计出动抢修人员5702人次、车辆2851辆次、发电油机164台次、应急车5辆,成功抢通基站近1600个,守护通信网络“生命线”。北京联通组织房山、门头沟属地网格与中国铁塔联合进行站址抢通。7月31日0点至12点,北京联通累计出动保障人员3723人次、抢修车辆402辆次、应急装备14台套、油机/抽水机236台次、其它应急物资3397件套,共调度应急车10辆、卫星电话9部。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卫星公司,联合支援当地政府180部天通卫星电话投入救灾工作。截至8月1日中午,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在北京房山区阎村、青龙湖、周口店等镇的信号已恢复正常。

面对暴雨来袭,确保油气稳定供应非常重要。中国石油华北地区各企业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抗洪排涝,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保障油气资源正常供应,并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已累计出动保障车辆近1900台次,截至8月2日,中国石油在河北省全域内858座加油站正常营业。中国石化驻福建企业做好防台防汛各项工作,福建石油1123座加油站正常营业,确保台风期间油品资源“不断供”。中国海油北京地区各加油站及时准备防汛物资,加大对关键区域的安全管理。国家管网集团加强油气管网设施维护,做好上下游供需协调,提前安排应急队伍和应急车辆,做好应急响应。(记者 杜燕飞)

03
2023.08
国资委网站:国家管网集团全力保障管网安全平稳运行

近日,为应对极端强降雨天气,国家管网集团加强油气管网设施维护,提前安排应急队伍和应急车辆,做好应急响应。国家管网集团各所属单位闻“汛”而动,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管网安全平稳运行,确保油气能源安全可靠供应。


近日,北方管道公司驻冀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面排查重点线路风险隐患,安排抢险人员赶赴防汛救灾一线,对水势严重地区进行打桩固定和沙袋填埋,铺设临时抢险通道,确保管道安全度汛。


近日,东部原油储运公司天津处加强穿越河段管线巡查,安排专人时刻关注水位上涨情况,针对部分站内生产区域出现积水,迅速组织值守人员开展处置,保障输油管道生产安全。


近日,LNG管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严格执行防汛防台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台风走势,强降雨期间紧急抽水排水,减轻台风对生产运行带来的影响,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LNG液态外输基地,以每日超700万立方米的槽车外运,全力保障华北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


近日,西气东输公司周密安排驻闽单位防台防汛工作,指定专人跟踪收集台风路径动向,掌握强降雨预报及水库泄洪、河道行洪等信息,及时向管道沿线进行点对点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加强设备设施防雨、防雷、防电措施,对室外生产设备及附属设施,做好防风雨加固工作。


近日,浙江省管网公司未雨绸缪,清点补充防汛防台重要物资,开展防汛防台设备试运行等各项工作,重点开展沿海浙东作业区隐患排查,完成站内排水沟清淤,布置重要区域抽水泵,排查站场周边隐患,确保浙江省管网安全平稳度汛。

02
2023.08
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濮阳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首座丛式井场投产注气

7月29日,位于河南濮阳的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1号丛式井场于顺利投产注气。这是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首座投产注气的丛式井场,标志着该储气库冬季应急采气能力再添有力保障,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华北地区人民群众用气需求做更大贡献。


文23储气库二期工程作为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将新钻注采井24口,扩建现有注采站,增加注气压缩机组,配套建设4座丛式井场及注、采气集输支干线工程。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21口钻井施工,14口注采完井施工,地面工程压缩机、计量撬等大型关键设备已吊装完成,正加快安装调试。按照计划,9月底将全面具备投产条件,可新增库容超19亿立方米,工作气量超7亿立方米,极大提升文23储气库的达容达产和储气调峰能力。

1号丛式井场是4座丛式井场之一,包含4口注采井,井深超3000米,预计总体将形成库容3.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工作气量1.4亿立方米。“1号丛式井场注气管线运行压力稳定在31兆帕,单井瞬时流量平均值达到1.5万立方米/时,4口单井注气运行平稳,日注气量可达200万立方米。”中原储气库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常大伟表示,1号丛式井场的顺利投产,标志着文23储气库冬季应急采气能力再提升,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保证1号丛式井场顺利注气投产,中原储气库公司严把施工安全关、工程质量关、工艺验收关,从前期钻井固井质量、注采完井作业,到地面工艺施工、设备调试运行、投产条件检查、问题整改复核,再到试运管线强度试压、气密试验等环节,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确保投产万无一失。(王者 段利梅 马冬梅)

02
2023.08
海南日报:海南液化天然气加工输运量近百万吨

本报讯 (记者林书喜 通讯员麦彦礼 李泽辉)近日,海南日报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海南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天然气公司)获悉,今年1月至6月,海南天然气公司LNG(液化天然气)的加工输运量达98.88万吨,同比增长139.3%,有力保障了海南及内地沿海地区液化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海南岛内LNG供应量达50万吨,岛内气化外输量同比增长243%。其中,5月以来,海南LNG气化管输量节节攀升,市场占有率达到48.36%,同比增长21.38%,有力保障了海南夏季民生用气稳定。

在岛外转运方面,海南LNG通过合理调剂罐容和窗口期,促成与第三方船舶转运业务合作。今年1月至6月船舶转运LNG累计达49万吨,其中保税业务同比增长245%,储罐周转率相比开展转运业务前增长近2倍。

7月11日,“海南石油301”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运载着1500吨保税LNG从洋浦港启航,于7月14日抵达广州大屿山锚地,为停靠在该锚地的国际航行船舶提供LNG加注补给,标志海口—广州跨关区保税LNG加注业务正式落地,海南自贸港跨关区保税LNG加注业务进一步扩展。

海口—广州跨关区保税LNG加注业务的落地,是洋浦海关部门充分发挥了海南LNG企业基础设施完备的优势,通过优化服务路径、创新监管方式等途径,帮助企业解决了异地保税LNG加注难、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助推儋州洋浦加速打造绿色航运和泛北部湾区域港口燃料供给核心圈,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31
2023.07
中国新闻网新疆: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吐鲁番-中卫段首次采用定 向钻施工技...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30日电(田玉 郭子毅 普拉提)近日,在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吐鲁番-中卫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首次采用定向钻施工技术成功穿越了戈壁荒漠生态脆弱区。从今年4月起,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吐鲁番-中卫段项目建设进入到了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境内,辖区内主要为戈壁荒漠和湿地保护区,施工环境复杂,难度系数较大。为了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设单位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经过仔细论证,决定首次采用定向钻施工技术进行施工。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西四线新疆项目部定向钻技术员渠慎元告诉记者,目前是5级扩孔,直径是1200毫米,这个工序是先前期进行导向孔施工,施工完毕以后就从直径500毫米开始扩孔,700毫米、900毫米、1米2逐级往外扩孔,最终扩到1650毫米,当这个孔扩完以后,通过拉管的方式就把管子给拉过来。

因为是在新疆境内首次采用定向钻技术,建设单位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分段配置不同规格型号的钻杆,用于确保导向孔超长距离对接作业的成功实施,这一举措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减少了对周围戈壁植物的扰动,但也增加了作业难度,施工时间比传统开挖作业延长了4个多月的时间。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西四线新疆项目部定向钻技术员渠慎元说,为了保证孔洞水平方向能成孔,他们采用这种泥浆润滑携带还有支撑。通过水平方向,采用钻井的方式,只是这个孔洞是水平方向的,通过曲线弧线从地面打下去,从地面出上来,预计9月中旬具备回收条件,满足连通条件。

西气东输四线工程采用分段建设,正在建设的吐鲁番—中卫段是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全长1745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17县(市)。新疆段长583公里,其中哈密段全长373公里,经过10个多月的施工,项目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西四线新疆项目部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闫慧彬告诉记者,目前西四线新疆段已完成焊接520公里,下沟465公里,回填436公里。

在哈密境内项目全部位于戈壁荒漠区域,沿途经过冲洪积平原、雅丹地貌、山间洼地、剥蚀缓丘及中低山等复杂地貌,为了保护沿线的脆弱生态环境,建设单位将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从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将环境保护纳入了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西四线新疆项目部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闫慧彬介绍说,在施工中,他们对土石方实现了苫盖、定期开展洒水降尘、加强设备维护等措施,有效降低扬尘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处置,他们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置,确保固体废弃物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另外,他们定期开展环境检测,对空气质量、水质、土壤和噪声等指标检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能够准确的了解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哈密段80%以上区域穿越戈壁荒漠区,由于项目建设沿线地理和气候环境复杂、施工规模庞大给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部分管线穿越环境敏感区,提出了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根据现场施工环境,经过充分论证,准确掌握施工内容和技术要点,一系列先进技术和工艺得到了推广。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西四线新疆项目部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闫慧彬说,他们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优先选择环保型原材料,采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后续的工作中,他们将持续不断改进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政策。

西气东输四线是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是推动共建新时代绿色能源丝绸之路的重大举措,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届时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可达千亿立方米,可有效畅通塔里木国产气资源后路,缓解西气东输系统冬季高峰月紧张负荷状态,进一步促进东西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有力提升我国天然气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助力管道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30
2023.07
中新网宁夏:“橙色铁军”守护西气东输能源“大动脉”

中新网宁夏新闻7月29日电 (记者 于晶)最近一段时间,宁夏地区高温预警信号频发,中卫等多地气温超过36℃。

在这样的炎夏酷暑之中,有一群“橙色铁军”来回奔波在户外作业,守护着“西气东输”能源大动脉的运行,确保千家万户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中卫压气站位于宁夏中卫市腾格里沙漠边缘,是“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的一座重要枢纽站,也是我国天然气行业输气量最大、工艺最复杂的场站,6条天然气管道在这里互联互通,设计年输气能力达870亿立方米。经这里输出的天然气,惠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及管道沿线近5亿人口。临近中午,户外气温超过37摄氏度,马赛和同事带着各种检测仪器,对输气管线及设备设施展开巡检。

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中卫压气站工作人员马赛告诉记者,天气热的时候,对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元器件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容易造成密封的老化和损坏,所以我们安排在最热的时候,进行一次现场的巡检,重点观察这些连接的部位有没有漏油,电子元器件的显示是否正常。

随着输气量增加,保供压力增大,他们还会通过一些加密巡检,比如白天针对性增加巡检频次,增加夜间巡检。

由于站内重点设施数量较多,每天巡线下来,巡检员至少要走几公里的路,为了杜绝电火花及火源,他们还得穿防静电的长袖长裤工服,每次巡检完都是大汗淋漓。

虽然巡检路很辛苦,可马赛和同事们对于巡检工作都要做到流程不简、标准不降,并及时收集信息,对运行状况进行优化调整。据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中卫压气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高温天气下,天然气的平稳和安全,他们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每条天然气管线进行远程的监控,根据气温和压力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行参数和设备的报警参数,判断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9
2023.07
界面新闻:壳牌与国家管网签署LNG接收站中长期使用协议

据壳牌中国消息,7月20日,壳牌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接收站企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中长期使用协议。这标志着壳牌成为了首个与国家管网LNG接收站签订中长期使用协议的国际资源商。

2022年11月,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天然气和LNG相关设施使用方面深化合作,同时在原油、成品油、电力、碳资产、氢能、碳捕集与封存等领域探索更多合作机会。

壳牌能源(中国)有限公司是壳牌在中国LNG、天然气、电力和碳资产等的贸易主体。

首页 38 3940 41 42 末页
页数:40/9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