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气,为了保证企业、居民安全使用天然气,湖北省能源部门开启天然气“保供模式”,加大储气和巡线的力度。在武汉市地球村小区,天然气公司巡线员魏伟正在给每个楼栋的调压箱穿上“棉衣”,不仅如此,魏伟穿梭在管道之间进行巡视,每天他的微信步数都超过了2万步。武汉市天然气公司巡线员魏伟:“温度骤降以后,调压器里面有时候会产生冷凝水,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它这个调压器就会产生冰堵的现象,结冰了气就过不去,我们这样把它包起来起到保温的作用,消除隐患,给客户提供24小时安全可靠的供气。”在武汉,采用天然气取暖的用户超过了42万户。这是冬季用气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武汉市天然气公司调度控制中心,记者看到今天的供气量比平时增长了70%到80%。应对用气高峰,早在一个月以前,武汉市就积极争取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给武汉市供气,同时增加管道储气的容量。组织采购LNG气源进行备用。武汉市民孙女士:“现在用这个天然气用得很好,也很方便,天冷以后它也没什么变化,而且供气很足。”目前,全省正在推广无需圈存的新型NB表,武汉市将完成20万块旧表的更换,遇到极端天气,市民们可以就近购买天然气。武汉天然气公司副总经理童清福:“为我们(在)武汉市有2000多个圈存点,遍布银行、社区、物业、营业厅等场所,同时还有很多24小时的营业厅也可以满足老百姓的圈存充值的需求。同时,我们有下沉社区的党员服务队,任何社区我们都有下沉党员,这样我们老百姓如果有临时圈存需求,我们随时可以服务到位。”今年,湖北省与能源企业提早签订供气合同,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武汉输气分公司供应全省总用气量的七成以上,按照新签订的供气合同,今冬明春保供期间,他们将向湖北供气31亿方,同比增加12%。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武汉输气分公司经理艾虎:“针对管道高负荷运行的情况,我们启用备用路自动切换,确保供气平稳,通过智能摄像头、断线报警器、光纤预警系统等科技手段,加强管道安全的监控管理,做到施工全过程监护、全周期受控。”目前,湖北重点储气库和小型应急储气设施已储气达到8000万方,可在用气高峰期发挥应急调峰作用。(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秦婧 宋杰 通讯员 朱炜杰 刘志方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11月27日,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管网进气量超2.15亿立方米,其中向乌鲁木齐市供气超1800万立方米,向兰州市供气达640万立方米,向西宁市供气460余万立方米,日输气量均创今冬新高。西部管道公司运营着西气东输一、二、三线油气管道。入冬以来,天然气消费逐步推高,公司全力应对天然气冬供大考,千方百计压实天然气“能源粮仓”,最大程度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预计今冬明春向新疆供气28亿立方米,确保新疆经济社会用能需求,人民群众温暖度冬“两不误、两保障”。“配强了天然气调度和应急人员。”西部管道公司生产运行部副经理孙辉表示,公司每日开展保供和运行风险研判,密切监视管网运行参数、气质参数和日指定执行,及时分析处置运行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公司所属1个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和9支维护抢修队保持24小时待命,全力做好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准备。今年,西部管道公司超前系统谋划,夯实天然气保供平稳运行基础。自10月开始,公司吹响冬季保供集结号,全面落实安全升级管理措施,实行领导干部“驻站跟班”制度。“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公司统筹推进设备设施维检修、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应急保驾等准备工作。”西部管道公司生产运行部经理黄一勇介绍,近一段时间以来,公司高质量完成了27台压缩机组和15台大功率变频器大中修、75台功能型阀门检修、1000余台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同时,还落实落细2662项冬防保温措施,全面提高了设备设施保障能力,确保保供机组一台都不少。为提高冬季保供能力,西部管道公司加快“一张网”建设,积极开拓市场,夯实上游保供资源“底气”。“今年5月,实现了中国石化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正式上载,为天然气供应日均增气200余万立方米。” 西部管道公司副总经理付明福说,落实日研判、周调整、月对接机制,西部管道公司全力保障进口及国产天然气应接尽接,推进中国石化输气管线在轮南站与西气东输系统互联互通。西部管道输送的天然气资源包括中亚天然气、塔里木盆地生产天然气、煤制气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11月25日,西部管网已累计输送天然气710余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下游管道沿线5亿多居民的用气需求。(胡月)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8日电(记者顾煜、周生斌)据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首条跨国输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今年已向我国输送天然气超400亿立方米,日输气量约为1.2亿立方米,为国内天然气保供提供坚强保障。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经我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目前实现ABC三线并行,入境后通过霍尔果斯压气首站与西气东输二、三线管道相连,全长1833公里,总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60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霍尔果斯作业区党支部书记金耀辉介绍,公司加强供需形势监测和需求峰值预测,通过霍尔果斯首站前端气质气量精准计量和压缩机等设备设施高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管网平稳运行水平,全力做好天然气保供各项工作,确保每日1亿多方天然气安全平稳输送到全国各地。中亚天然气管道自2009年12月投产以来,实现累计安全平稳运行4730天,单日最高输量曾超1.63亿立方米。中亚天然气管道天然气主要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17年又开拓了哈萨克斯坦气源。西部管道霍尔果斯压气首站是中亚天然气进入国内的第一站,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从霍尔果斯一路向东,有力保障了下游管道沿线2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5亿多居民的用气。
11月17日,“奇迹”号LNG船顺利靠泊在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码头,成为天津LNG在2022年向第三方开放的首船。
“奇迹”号所载的LNG由奥德集团为其下游用户采购,通过天津LNG接收站进行储存、气化后外输至城燃终端用户,满足华北地区采暖季能源需求。
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际市场LNG价格高企,国内国际价格倒挂严重,全国LNG进口量大幅下降。天津LNG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了今年以来北方地区第三方托运商首船到港。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秋粮生产情况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今年以来,粮食和能源行业妥善应对疫情影响和市场变化,多措并举保供稳价,对经济恢复向好起到重要作用。粮食生产进展顺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今年夏粮、早稻合计实现增产,目前秋粮生产情况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以来,极端天气、农资涨价、国际局势动荡等,给粮食生产带来挑战。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切实做好粮食生产。抓紧做好秋收和秋冬种等农业生产工作,对于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部11月15日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12.65亿亩、完成96.8%,冬小麦已播96.6%,冬油菜已播98.4%。粮食生产更重质量效益。农业农村部重点推广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技术,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促进小麦冬前壮苗、安全越冬。各地推行高产技术模式,如山东推广种子包衣、宽幅精播技术;河北推广节水品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河南、安徽推广深耕整地、播后镇压等技术,助力夺高产、降成本、更绿色。做好冬油菜生产,关系“油瓶子”多装中国油。我国加大产油大县奖励、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对扩种冬油菜的支持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技术推广处处长崔江浩介绍,科技教育司制定了再生稻与早熟油菜研发推广方案,发挥中国农科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等科研推广单位优势。短生育期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有新进展,有望产出一批新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同时进一步提升油菜全程机械化研发和推广应用水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促进农业强国建设,中央财政近期提前下达2023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北方地区将加强粮食等作物田间管理,南方省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加大多季和多种粮食生产方式探索推广力度,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能源供需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10月,我国生产原煤36.9亿吨,同比增长10%;原油17098万吨,同比增长3%;天然气17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前三季度我国能源供需保持总体平稳。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加速全球能源格局调整,能源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能源行业及时研判、超前谋划,有效应对能源市场波动。“目前主要供气企业管道气平均供气价格多在每立方米2元至3元,部分尖峰增量气源价格也控制在每立方米4元至5元,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董万成说,同时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保障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多项重大能源工程喜报频传。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届时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将达到千亿立方米,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深海探索的步伐更进一步。中国海油在海南东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勘探获重大突破,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500亿立方米。9月底,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成后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位于江苏常熟的长三角容量最大的变电站日前完成升级改造,这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变电站,承接着白鹤滩入苏工程近400万千瓦清洁水电的落地。迎峰度冬 煤、气充足我国北方地区目前已进入供暖季。为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所属的13座矿井、11座选煤厂都开足马力生产,并严格执行防冻措施,加大21个装车站点监管力度。目前电厂存煤大幅提升,9月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电煤供应形势持续向好,有效保障发电供热用煤需求。“前三季度累计核准煤矿项目14处、新增产能6200万吨/年以上,推动进入联合试运转试生产煤矿产能约9000万吨/年,进一步夯实了煤炭增产保供的产能基础。”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刘涛说,煤炭价格总体保持平稳。10月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年度长协价格719元/吨,较年初下降6元/吨,比长协最高限价770元/吨低51元/吨,稳住了电煤供应的基本盘。国家管网集团从11月16日开始,以超过6亿立方米的日输气量,开启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模式”。10月底,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文23储气库完成年度注气任务。入冬前,与国家管网相连的各储气库超额完成注气任务,累计注气超160亿立方米,为提升管网调峰保障能力增强“底气”。(记者戴小河、于文静)
近日,载运6.45万吨液化天然气的百慕大籍“斯卡恩”轮由澳大利亚巴罗岛入境天津,顺利靠泊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码头泊位,这是自京津冀地区进入供暖季以来,该公司接卸的首艘LNG船舶。“这艘船上装运的液化天然气,将用于京津冀地区今冬的输气供暖。”国家管网集团工作人员看着码头上正在忙碌的身影,告诉记者今冬用气有保障了。“上下船舶人员登记填好,入境申报单据整理齐全。”为了让这艘“热气腾腾”的货轮靠泊作业,南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前着手谋划,制定“护航暖冬”专项工作方案。“我们第一时间开通LNG冬季保供船舶专用绿色通道,几乎天天驻扎在港区前沿,实时掌握码头靠离泊作业计划和入境船舶船员情况,提前核验入境申报单据,确保边检手续申报无误。”该站边检调处中心民警告诉记者,靠泊前,他们第一时间核实登轮人员情况,指导港区安保人员做好上下船舶人员登记,同时积极了解企业期望诉求,及时排忧解难。据了解,天津LNG计划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的采暖季期间,接卸LNG船30艘,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输送约200万吨,约合近28亿方天然气。“我们多准备一点,可以确保船舶‘零延时’靠港和‘零等待’作业,让单船在港时间缩短1.5个小时,即节约港区等候成本,也助力企业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南疆边检站通过常驻港区前沿,优化勤务组织模式和边检手续流程,保证液化天然气“随进随卸”。
大河网讯 今年10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北方管道公司郑州输油气分公司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双统筹、同推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稳供应、保生产。
据悉,在本轮疫情防控期间,北方管道公司郑州输油气分公司持续为郑州输送成品油达53.12万立方,为郑州人民共同抗疫和经济发展贡献了能源力量。
北方管道公司郑州输油气分公司是国家管网集团下属二级单位,是一家专业化成品油管道运输公司,担负着中原地区能源供应责任,始终立足河南,服务河南,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为宗旨,以能源保供为己任。
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北方管道公司郑州输油气分公司坚决落实属地责任,将“防疫”和“生产”同部署、齐推进,上下齐心、严防死守,全力保持员工“零感染”,输油“稳增长”,畅通能源通道。(杨建勇 顾文军/文图)
津滨网讯(记者 贾磊 魏薇 摄影报道)11月1日是天津供暖首日,凌晨,车牌号为冀RB7261的LNG槽车载约20吨液化天然气驶离天津港南疆港区天津LNG槽车装车区,从这里输送出去的天然气将用于京津冀地区2022年采暖季民生用气。此车的顺利加注标志着天津LNG 正式打响加入国家管网集团的第三个保供季冬季保供“第一枪”。自天津LNG加入国家管网以来,一直坚持深挖区域市场潜力,不断盘活现有资源,积极利用国家管网的平台化优势,截止10月31日,天津LNG本年已累计接卸29船LNG。天津LNG二期项目积极加快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4号储罐及配套设备设施达到投产条件,按一个三口之家日均用气0.5立方米计算,可以保障近1500万户家庭连续一年的用气量,进一步保障今冬明春的天然气储备能力。天津LNG不断归纳往年冬季保供的难点和经验,并结合今年的冬季保供形势,对冬季保供期间设备设施、人员应急技能、槽车安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LNG船舶在应急情况下进行靠泊和离泊实船试验的宝贵经验,计划今年11月至明年3月的采暖季期间,接卸LNG船30艘,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输送约200万吨,约合近28亿方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