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国家管网西气东输2021年向安徽省输送天然气达40亿立方米,已超过2020年全年输气量,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20%,创历史新高。2021年,国家管网持续强化设备设施检修维护,落实应急处置保障,全力确保管道安全运行、天然气平稳供应。积极拓展托运商业务,充分利用管网资源,帮助更多优质托运商进入市场,全力推进煤层气、LNG托运业务,促成更多托运商将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安徽。今年以来,在全球降低碳排放的大背景下,国际天然气需求量增加,今冬明春能源供需形势依然严峻。为保证安徽省天然气输送安全平稳,西气东输合肥输气分公司多措并举确保站场设备高效运行,为输气生产安全平稳夯实基础。据介绍,西气东输项目在安徽境内的各项工作已按计划对站场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维护,确保入冬前各项设备均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同时加大冬季保供物资和备件的储备,结合往年的分输运行状况,储备冬季易损备件,确保设备故障后能第一时间完成维修,保证用户安全用气。
10月15日,随着天然气头到达茂名输气站,标志着广西输气管道项目粤西支线全线顺利投运。投产后,每年可为广东省提供33亿标方的天然气,将大大缓解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用气紧张的局面,并对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广西输气管道项目于2013年6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属北海LNG接收站配套外输管道工程,目前已建成投产主干线北海LNG接收站引堤登陆点至柳州输气站段、柳州支线柳州输气站至柳东输气站段共531公里。广西管道粤西支线全长203.6公里,途经广西北海、广东湛江和茂名两省三个地市,设3座场站和8座阀室,设计压力10MPa。前期已投产运行148.6公里,本次完成剩余56公里管线投产。
该支线主要向茂名石化和广东省供应天然气,是联通粤桂两地天然气能源、实现“海气上岸、桂气入粤”和“海上丝绸之路”、泛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能源通道。本次投产,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为确保投产工作顺利完成,9月27日,西南管道公司生产运行部、管道部、工程建设部、质量安全环保部、技术中心等现场开展投产条件检查确认,确定生产准备、试运投产的总体原则、目标、工作思路及任务,针对影响投产因素提出意见建议。
投产过程中,成立了以西南管道公司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试运投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广西管道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现场指挥部,设置调度运行组、站场组等,提供组织保障。面对投产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北海作业区党支部成立 “投产党员突击队”,支部党员身先士卒发挥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起线路巡护及阀室24小时值守工作,带领管道保护人员对线路高后果区、风险点等加密巡检,对管道沿线村民进行安全告知、宣传等,全程保障投产顺利进行。
下一步,广西管道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西南管道各项工作部署,持续做好后续生产运行工作,多措并举为茂名石化和茂名中燃等工业用气和民用气提供稳定气源供应,全力推动“全国一张网”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中发挥广西管道力量、展现广西管道作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来自阿曼的“萨拉托加”号LNG船在天津LNG安全卸载6.7万吨LNG。陆祎辰摄人民网天津10月20日电 近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南疆码头,来自阿曼的“萨拉托加”号LNG船在天津LNG安全卸载6.7万吨LNG,预计本月还将接卸LNG船3艘次,再接卸LNG约20万吨。这些LNG将通过天然气管线外输和LNG槽车外输两种形式运送至京津冀及华北地区的8个省区市,为即将到来的采暖季提供充足“底气”。来自阿曼的“萨拉托加”号LNG船在天津LNG安全卸载6.7万吨LNG。陆祎辰摄图为天津LNG二期项目施工现场。陆祎辰摄在生产区东侧的天津LNG二期项目施工现场,近40人联合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监理及施工人员共1623人忙碌在施工现场,投入焊接、防腐等各类机组462余组,高效开展储罐、接收站及外输扩容工程管线施工工作。二期项目是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也是天津市重点项目,预计2023年全部完工投产,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华北冬季天然气供应相对紧张的局面。图为天津LNG二期项目施工现场。陆祎辰摄在储罐施工现场,6座22万方大型LNG储罐正在紧张施工,其中4、5、6、8号4座储罐的拱顶版已全部完成焊接,正在进行气压升顶前的最后准备。预计11月15日进行4、8号储罐升顶,11月底完成4、5、6、8号全部储罐升顶,该项工作完成后,将创造国内首次“两座储罐同时升顶”和“半个月内完成四座储罐升顶”的新纪录。“6座22万方储罐全部建设完成后,天津LNG的储气能力将达到154万方LNG。”天津LNG总经理张林松介绍说,“二期项目全部完工投产后,单日外输能力将达到7000万方天然气,年处理能力达到1200万吨每年,将大幅提升华北地区的天然气保供能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15日讯( 记者 林泽贵 通讯员 游真希文/图)10月15日,随着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厦门输气分公司长汀分输站出站阀门1401的打开,国家管网西气东输顺利实现向革命老区长汀供气。这是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继龙岩分输清管站分输供气后再次向闽西革命老区直供天然气,对持续推进长汀县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三线167阀室为新增福建管网用户供气改扩建工程,2020年3月开工,管道由167阀室引出向西北方向接入长汀福燃天然气有限公司长汀接收门站,管道长度约0.33公里,设计年输气量1亿立方米。投产供气主要用于满足长汀县中心城区居民和工业区用气需求,日均供气量约27万立方米。福建长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故乡。为尽早缓解长汀县清洁天然气需求压力,提高革命老区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厦门输气分公司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实绩,践行国家管网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企业初心,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放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理念,克服工程协调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汛期恶劣天气多等不利因素,加快推进167阀室改扩建工程建设步伐,尽早让更多革命老区人民用上清洁天然气。分公司积极对接协调上游托运商和下游用户,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组织机械、仪表、电气、安全、自动化等专业骨干成立联合检查组开展投产前检查,不断细化完善投产实施方案,完成两轮问题整改和复核工作,为实现安全平稳供气提供坚实保障。
自5月11日起,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各自企业的“传家宝”带到演播室现场,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
10月14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张伟为您讲述“改写油气运输历史的功勋管道”的故事:
1970年,大庆油田实现1000万吨的年产量。然而,以每十七分钟一辆火车的运输速度,无法应对这样的输油量。
1970年8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建设东北输油管道的通知》,决定先抢修出一条从大庆至抚顺的输油管线。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万建设大军,阔别家乡汇集到松辽平原。当时,我国长距离大口径的管道运输业完全处于空白状态,大家一边探索一边反复试验。东北七个月的冬季,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全然阻挡不住建设者们的热情。1.7吨重的钢管人拉肩扛,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历经十三个月,大庆的原油通过管道,在近600公里外的抚顺喷薄而出,我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道建成通油。它的出现,大大缓解了我国石油运力不足的矛盾,改写了我国石油运输完全依赖铁路的历史。在五年时间里,数万名管道建设大军连续奋战,相继建成了8条输油管线,长达2471公里,年输油量达4500万吨,累计输油量超过20亿吨,相当于4000多万个火车皮的运力。为我国的工业生产及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百年企业“传家宝”,致敬百年风华。5月11日起,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各自企业的“传家宝”带到演播室现场,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今日为您讲述“改写油气运输历史的功勋管道”迭代征程的故事。信物名称:“八三”管道信物传承者:国家管网集团信物年代:1970年信物印迹:中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原油运输管道信物讲述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张伟国家管网集团是建设和运营全国主干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企业,今天带来的信物是一根管道。这根钢管直径达720毫米,截取自我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原油运输管道——“庆抚线”的一段,全长585公里,年输油量达2000万吨。这是一条功勋卓著的管道,由于它的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大大缓解了我国石油运力不足的矛盾,由此改写了我国石油运输完全依赖铁路的历史。197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老一辈石油铁人的艰苦奋斗下,大庆油田终于实现1000万吨的年产量。与此同时,挑战接踵而来,以每十七分钟一辆火车的运输速度,依旧无法应对这样的输油量。石油难以运出,全国多家大型厂矿, 因缺少燃料油而被迫停产。1970年8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建设东北输油管道的通知》:决定先抢修出一条从大庆至抚顺的输油管线。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万建设大军,阔别家乡汇集到松辽平原。由于当时,我国长距离大口径的管道运输业完全处于空白状态,大家一边探索一边反复试验。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是穿越嫩江。因为江水的浮力大,管道不能沉入江底,施工陷入困境。此时,穿越嫩江迫在眉睫,一旦冬日抵达,河水上冻,将会导致整个工程滞后。他们想到了在原有的管道外再套上一层管。然后,往两层管中间的空隙中注入水泥增加重量,使管道沉入江底。11月5日,管线穿越一次成功,嫩江难题终于被他们攻克。东北长达七个月的冬季紧临而至,零下40多度的严寒全然阻挡不住建设者们的热情。1.7吨重的钢管人拉肩扛,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凛冽的寒风吹过,冻得刺骨。“不见石油流,誓死不回头。”管道人用行动践行着铮铮誓言。历经十三个月,1971年11月7日, 大庆的原油通过管道,在近600公里外的抚顺喷薄而出。刹那间, 欢呼声响彻山谷,我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道建成通油。在那个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八三管道”每向前推进一米都极为困难,都要付出管道前辈们的心血和汗水。在五年时间里,数万名管道建设大军连续奋战,相继建成了8条输油管线,长达2471公里,年输油量达4500万吨,累计输油量超过20亿吨,相当于4000多万个火车皮的运力。为我国的工业生产及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油气供需求变化,对于油气的长距离运输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管道人赓续着八三优良传统,跨天堑,下五洋,迈戈壁,穿高原。越过世界屋脊,征战峡谷之巅。一寸寸延伸的管道书写着工程的奇迹。新时代的管道人要在广袤的大地上,建起一张巨大的能源网。这是一个宏伟的构想,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2019年,国家管网集团在国家油气体制改革中应运而生,将纵横交错的管道,连成“全国一张网”,保证油气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如今,这条功勋管道虽已光荣退役,但“八三”优良传统却一直传承。
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向赣南直供天然气。 张海涛 摄人民网南昌10月12日电 10月12日,随着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南昌输气分公司于都分输站出站阀门1301完全打开,国家管网西气东输顺利实现向于都县首个下游用户于都海特燃气有限公司平稳供气。这标志着西气东输三线管道继直供瑞金后再一次向赣南直供天然气。本网从西气东输南昌输气分公司处获悉,此次投产供气主要满足于都县中心城区居民和商户用气需求,日均供气量约2万立方米,年供气量超700万立方米。自2016年10月13日转供天然气以来,南昌输气分公司已累计向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吉安至福州段管道输送天然气45.1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标煤586.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8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等有害物质排放27.5万吨。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向赣南直供天然气。 张海涛 摄据介绍,西气东输三线是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之后又一项国家级重点工程,其东段工程起点位于吉安分输联络站,沿途经过江西兴国、于都、瑞金以及福建龙岩、漳州、莆田等地区,止于福州末站,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宁夏中卫-江西吉安)管道设计压力10兆帕,设计年输气能力250亿立方米,管径1219毫米。建成投产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将进一步保障江西地区清洁能源供应,促进节能减排。(时雨、张海涛、付逸韬)
10月11日,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在应对山西省洪灾时全力贡献管网力量,不仅深入受灾一线送去应急物资与生活用品,更是履行了“输气一刻不能停,供气一刻不能断”的承诺,用实际行动支持当地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风雨再大,我们都不缺席10月2日至7日,山西省多地区出现大范围连续降雨,短短6天累计降雨达96小时,降雨量达往年同期10倍,北京管道山西分公司所辖管道段内18个区县平均降雨量约100毫米,局部地区遭遇强降雨达100至250毫米,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为抗击洪灾,筑牢所辖管道安全“堤坝”,确保山西省居民和企业用气需求,山西分公司严格落实公司应急工作要求,分公司党委主动出击,提出:“风雨再大,我们都不缺席”的口号。同时,山西分公司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由分公司党委成员分赴各作业区驻站,密切关注降雨情况,对汛期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管道及40处风险地段进行重点巡护,并在每个风险段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做到“一处一案”强化应急保障。为有效管控风险,北京管道山西分公司围绕“八个强化”,即强化洪涝灾害风险管控、强化暴雨灾害风险管控、强化雷电灾害风险管控、强化车辆风险管控、强化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管控、强化施工作业坍塌风险管控、强化站场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强化值班值守,做到组织、人员、抢险物资及应急措施落实到位,随时应对各类险情。北京管道公司临县作业区和盂县作业区在开化、又道沟等防汛重点段,第一时间安排党员干部带队现场驻守,及时掌握所辖区域降雨情况。另外,实时联系水库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泄洪情况,确保各项应急保单到位。自洪涝灾害发生以来,山西分公司已累计为山西省沿线地区供气仅3000万方。团结一心,北京管道人多方驰援山西的雨涝灾害牵动着全国民众的心。山西分公司代表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第一时间开展援助,连夜筹集头灯、手电筒等应急救援物资,以及毛巾、蜡烛、自热方便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70余箱600多件物品,火速送往受灾一线。危难时刻,北京管道人来了!10日上午9时,迎着黎明的晨光,北京管道公司援助小组身穿橙色工服,日夜兼程、急行300余公里,抵达介休市宋古乡宋安村,把救援物资及时送到灾区4000多名群众手中,把暖意送到大家心里。随后,援助小组来到灾情严重地段,看到灾区现场积水达2米以上,看到洪水已经淹没了街道、商铺和居民房屋……不顾自身的疲劳和冰冷的洪水,迅速投入到新一场救灾中。村民代表樊永昌带领当地群众接受物资时,看到管网救援小组人员奋不顾身的举动,纷纷为这些穿“橙色”工服的管网人竖起了大拇指。携手共“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抗洪保供。扎根一方,必将积极履行央企责任使命,必要造福于民,国家管网北京管道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了解最新洪灾情况,在筑牢防防洪应急“安全堤”的同时,全力保障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营,竭尽所能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抢险、抗洪排涝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齐心协力让真情和温暖在“三晋大地”传递。
今年“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国家管网西气东输郑州输气分公司勇担天然气能源保供重任,7天累计输送天然气超1.25亿立方米,为保障河南省能源安全平稳供应提供坚强保障。以岗位坚守为祖国庆生国庆期间,作为河南省天然气供应主要气源,国家管网西气东郑州输气分公司承担着以平稳供气守护万家灯火的重要职责,分公司员工坚守基层一线岗位,为祖国72周岁华诞献礼。节日期间,分公司按照节前制定的天然气保供方案,加大场站巡检力度,重点检查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工艺流程运行状态等内容,及时发现生产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隐患,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保证输气运行参数稳定、精准,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能需求。“我们严格按照压力运行,保证精准计量,及时调整气量,特别是重点高峰时段的气量,确保天然气供应万无一失。”郑州分输压气站负责人张兵强介绍。在管道沿线,场站员工和巡线工加强节日期间管道巡护力度,坚持日常巡护、雨后排查、施工管控不放松,强化对高风险、高效率、高价值三类人群的差异化走访和信息奖励,前移施工信息收集关口,全方位把控第三方施工风险,开展高后果区管道保护专项宣传,昼夜不息保护管道安全。未雨绸缪备战冬季保供面对即将到来的冬供大考,郑州输气分公司早谋划、早部署,从设备维检修、员工素质提升、企地联动等多个方面入手,打好组合拳,全力做实冬季保供准备工作。郑州输气分公司提前启动设备设施秋检工作,对全线17座站场、50座阀室的机械、电气、通信、自动化仪表等四个专业共计14422台套设备进行全面“体检”,确保设备“强筋壮骨”好度冬。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压实各项应急措施和各岗位的管理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应急预案桌面推演,确保应急响应及处置及时有效。此外,郑州输气分公司围绕安全生产重点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队伍相关活动,深刻吸取各类安全事故事件教训,严把全员安全教育关,加强全员轮训力度,有效提升员工安全生产岗位履职能力。不断扩大管道保护联防联控“朋友圈”,各场站积极与沿线村镇、县市及有关部门携手互动,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和联合巡护,对重点管段、关键区域进行地毯式摸排,多维度搭建管道运行安全网。据了解,为保证天然气平稳输送,郑州输气分公司积极拓展托运业务,已形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6家托运商在豫下载天然气的多气源供应格局。郑州输气分公司党委书记李树成表示,将紧紧围绕冬季保供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以更严的要求、更细的举措、更实的作风,做实做细冬季保供准备工作。
人民网上海10月9日电 10月7日,在亚洲最大天然气枢纽场站——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中卫压气站,压缩机轰鸣作业,2.2亿立方米天然气涌向华东、华中、华南和中原等120多座城市。在西气东输一线上海白鹤末站,坚守岗位的“管网橙”一丝不苟地开展设备设施巡检维护,排查并及时处理任何微小的安全隐患,确保“魔都”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在海南环岛天然气管网875千米的管线上,西气东输员工穿梭于高山密林之中,昼夜不息地保护管道安全,为国庆黄金周的海南旅游注入充足的清洁动能。国庆期间,国家管网西气东输输气量达24.1亿立方米,日均输气量近3.4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管输天然气总量的72.3%,全力保障着下游597家用户的平稳供气,以实际行动书写家国情怀,守护万家灯火。用双眼守护万里国脉西气东输上海生产调度中心,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大道,从这里到游人如织的外滩和南京路,直线距离不过4公里。上海生产调度中心是保障西气东输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的CPU,发挥着生产调度、集中监视、应急指挥的“三中心”作用。13名调度,实施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盯着20台电脑和50见方的监控界面显示墙。红红绿绿、不断闪烁的数字,连接着一万多千米纵横交错的能源国脉的脉搏,连接着267座站场、666座阀室的安危,更连接着沿线5亿民众烧水做饭的“幸福指数”。“相比其他工种,调度岗特别‘绑人’、特别‘绑眼睛’,一个班次就要在电脑前盯十几个小时。密密麻麻的数字,看久了会有些花眼,但因此每位调度也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任何细微的异常都能被及时捕捉到。”国庆值班的唐怀钰说。用双脚丈量能源气龙翻过重山峻岭、穿越湍急河流……不论前方的路有多艰难,管道铺设到哪里,哪里就有“管网橙”的身影。穿过一座座黄土塬山区,位于太行山脉深处的沁水作业区管辖着113.2千米的西一线干线管道以及35千米的煤层气管线。这里山高林密,相对高差能够达到1070米,其中60度以上的坡体就有52处,还有9处近80度的坡体,巡护难度非常大。因此,镰刀和登山杖便成了线路巡护人员安全巡线的“秘密武器”。10月5日,线路管理员刘经国和巡线员马新雄在巡护本域内的重点地段——蒿峪村。“这里以前发生过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我们每次巡检都要好好看看地面有没有沉降、有没有裂缝,每半个月还要对管道受力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在南京长江大桥下游40千米处,全长1992米的西一线盾构隧道横卧于江底60米深处。10月6日,镇江作业区线路管理员吴文斌正与江苏武警支队十五中队的哨兵们一同进行线路巡护。期间,他需要完成可燃气体检测、隧道排水量计算以及隧道内温湿度记录等工作,这样走一趟要40分钟左右。他们就这样每天巡逻于江南和江北之间,自2004年长江盾构隧道投产至今,已守护了6200多个日夜。用担当扛起保供重任作为国家管网集团骨干企业,西气东输坚决践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国家管网企业宗旨,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天然气保供工作,确保“运行一刻不能挺,供气一刻不能断”。坚持结果导向,精心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安排,管道沿线近六成员工坚守岗位,各单位党员干部带头值守,严密监控管道沿线各场站、阀室设备设施运行参数,保障西气东输管网系统一体化安全运营。严格落实“十大禁令”,作业确保现场安全管控到位,狠抓管道巡护管理,织密管道敏感区域和高后果区“巡护网”。面对即将到来的冬供大考,西气东输坚持早谋划、早部署,从设备维护检修、员工素质提升、应急资源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细化作业现场各项管控举措,全力做实冬季保供准备工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队伍“三湾改编”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全员轮训,不断提升员工安全生产岗位履职能力。按照“早计划、早准备、早组织、早动手、早落实”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设备设施秋检工作,夯实冬季保供设备设施运行基础。坚持未雨绸缪,编制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积极开展实战演练,确保关键时刻响应及时、处置得当,筑牢冬季保供安全防线。